第九章 冷兵器之島

在濟州州城與海港之間,有一處被瀚海國大汗尼堪稱之爲海關關城的地方。

關城原本只有一座緊挨着碼頭的中式院落,是瀚海國戶部下設的海關分理處的衙門,最後隨着海貿的興旺,沿着海關兩側紛紛修建了大量的房屋,有中式的、日式的、朝鮮式的,也要西洋式的。

到了今年秋季的時候,尼堪認爲再讓這片建築建築無休止地擴張下去也不是一個事,便決定在建築區的四面分別建造了一道護牆。

護牆用磚石混合水泥形成,北頭深入到碼頭,南邊離濟州城約莫一里路,設有南北兩座大門。

護牆高約一丈,按照戶部海關署的規矩,凡不是瀚海國的人士,想要進入到瀚海國商館區以外的地方必須得辦理“護照”,你準備去哪裡,幹什麼,多長時間都寫的很清楚,填完之後蓋有禮部的大印,用完之後再續。

沒有護照的話,商館區的人就只能老老實實待在這道護牆裡面,這也是基於安全考慮,自從濟州港興旺起來後,原本蟄伏在日本、朝鮮海岸諸島的一些個海盜又開始蠢蠢欲動了,還發生了多起商船被劫的事情。

如今彼等雖沒有膽子大到打濟州港的主意,不過防患於未然也是應有之意。

(PS:話說此時的朝鮮王國南部的全羅道、慶尚道一帶的沿海島嶼多如牛毛,那裡的倭寇、朝鮮/大明/野人海盜同樣數不清)

濟州島由於位於朝鮮王國的最南部,歷來是皇家、官府發配犯人的地方,特別是犯了“謀逆”大罪的犯人親屬多半發配在此地,綾陽君李倧以政變的形式將光海君李琿趕下臺後將其囚禁在江華島,用毒弄瞎了李琿的雙眼,又以叛逃的名義賜死了他唯一的兒子,讓忠於李琿的人徹底失去了希望。

饒是如此,忠於李琿的文武官員除了爲首的幾個被斬殺以外,大多數都發配到了濟州島爲奴,加上以前流放到此地的犯官家屬後代,在尼堪奪得此地以前總人數高達三萬。

尼堪成功取得該島的租賃權後,將一半的朝鮮人遷到了瀚海國境內,又從遼東漢人中留下幾千戶,這次將東江鎮軍將的家屬遷到此處後,尼堪不準備將他們再遷到瀚海國境內了,準備就留在濟州島。

這次解救的軍將家屬也有近三千戶、萬人的規模,加上以前的遼東漢人,加起來便有兩萬多人,從人數上來看,已經超過了本地的朝鮮人了。

朝鮮王國將這麼多人安置在濟州島,自然不是讓他們在此地養老的,而是大有事做。

此地中間是漢拿山,從半山腰一直到山腳下卻是草木繁盛之處,原本就是大元時的養馬之處,準備用來攻打日本的騎兵基地。

同時,作爲最靠近日本之地,此地還是弓箭、冷兵器、甲冑的製作基地,並在朝鮮境內蒐羅了大量的工匠長期在島上製作相關物資。

攻打日本失敗後,蒙古人便放棄了此地一走了之,朝鮮王國重新管理此地後,因循了蒙古人的做法,還是作爲養馬以及製作冷兵器的重要場所,從大陸發配過來的犯官家屬及其後代也是以製作冷兵器爲主。

尼堪成爲濟州島的主人後,將島上所有人的奴籍取消了,這些人自然感激涕零,不過這些人雖然取消了奴籍,還是回不去故鄉的——李倧肯定不會同意的。

於是這些人只得向尼堪效忠。

對於這些人,尼堪也沒虧待,重新編制了各大工坊的管理細則後,工坊裡的工匠除了能得到基本的溫飽以外,還能按照製作東西的數量每月領到一部分食鹽、糧食等物,每年還有布匹領,與以往相比,那可好太多了。

作爲犯官家屬及其後代,他們以前一日只有兩頓飯,中午是一個蕎麥餅子,晚上一碗薄粥,勉強果腹而已,如今不但每日吃得飽、穿得暖,每月還有盈餘,豈能不對尼堪感恩戴德?

在漢拿山半山腰及腳下,尼堪將原本養在此地的兩千多匹朝鮮馬全部變成了馱馬,而將從漠南運來的五千匹戰馬養在此地,還專門將圖克塔納部達哈蘇的三百戶牧民遷到了此處,除了餵養這五千匹戰馬,還養了一些山羊。

至於爲何將圖克塔納部遷到此處,這還與如今駐紮在島上的騎兵有關。

尼堪在島上駐有兩千騎兵,一千騎是由南楚統領的女真降軍組成,另外一千騎則是由從尼布楚到烏蘭烏德一帶純正的索倫少年騎兵組成,其中的統領,原本叫千夫長,如今稱爲千總,正是圖克塔納部哈拉達達哈蘇的獨子達春。

在說服達哈蘇遷到濟州島以後,爲了補償他,尼堪給他封了一個濟州同知的官銜,算是濟州的二把手,位在孫秀林之下,實際上也就是一個虛銜,他的主要任務還是養馬、醫馬、騸馬、給馬修腳/釘掌。

達哈蘇能心甘情願地千里迢迢帶着部民遷到濟州島來,還是與自己的兒子有關,作爲林中西索倫諸部的傑出代表,達春隱隱有與阿克墩、恩索看齊的勁頭,也是尼堪深爲看好的人物。

爲了兒子的前途,好說歹說之下,達哈蘇割捨了生活了幾百年的故土,將牛羊也賣給了瀚海國政府,只帶着族人南下了。

當然了,達哈蘇能夠心甘情願地南下,尚有一事不得不說。

自從達春跟着南楚在濟州島駐紮後,竟瞧上了以前濟州牧使金冠濤的女兒,尼堪得知後玉成了此事,而金冠濤一家於是經歷了由一方大員到匠奴,再到官員的悲喜轉變,考慮到金冠濤對全羅道、慶尚道、濟州島十分熟悉,尼堪重新讓他擔任了濟州僉事一職,算是濟州文官系統的第四把手。

這其中,第一把手自然是身爲濟州特別府府尹的孫秀林,二把手則是名義上的達哈蘇,三把手則是以前的犯官鄭大勳,職務是通判,原本的濟州牧使、濟州島的一把手金冠濤只能屈居第四把手了。

濟州府,孫秀林正在向他的弟弟彙報各種情況。

“秀榮,如今濟州島上大的據點有四處,按照你的調整,設置了四縣,分別爲濟州、濟南、濟東、濟西,如今濟東、濟西已經成爲島上主要的蕎麥產地,加起來有約莫萬畝,分別由朝鮮人、遼東漢人在耕種”

“還有一千畝諜影重重種着那什麼土豆,都是漢人在種植”

“工坊都集中在濟州府左近,其中專司打製長短刀的作坊有五百餘戶,經過工部大匠的指點,如今產出的單手橫刀、雙手橫刀質量已經接近赤塔、呼倫、伯力三地的的出品了”

“弓箭作坊削減到三百戶,都是七鬥左右的標準弓,好弓製作不易,如今瀚海國火器興旺,秀榮,我建議將這些人都轉到其它地方去……”

“不,繼續保留,火器是好,不過彈藥消耗實在太大,弓箭還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好吧。製作槍頭、箭頭、鐵彈、鉛彈的作坊五百戶左右,箭頭都是用從朝鮮過來的鐵料製作的,槍頭則是自家伯力的出品”

“製作火藥的作坊剛剛組建不久,全部是由以前從事過火藥製作的遼東漢人在打理,按照你的吩咐,硝石、硫磺、木炭分開製作,最後秤重配比的都是從伯力過來的老匠人”

“製作甲冑的有三五百戶左右,根據你的要求,全部製作堅韌的牛皮甲”

“州府已經擴展到方園六裡,除了各類作坊,還按照你的吩咐修建了大庫多處,秀榮,你在此島儲備如此之多的糧食、武器,難道是要……”

“你繼續說,先不要管這些”

“四地都建設有正式的碼頭、修船所,備有一些船材和物料”

“鐵料方面,約莫一半來自朝鮮、大明,另外一半來自伯力,硝石全部來自大明,硫磺全部來自倭國,木炭全部來自朝鮮,按照你的說法,爲了興旺此港的貿易,不能全部從瀚海國境內轉運物資”

尼堪接過話茬,“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火藥所需原料極易受潮,保養不易,若是全部從赤塔、呼倫運過來,轉運幾千裡,還要經過幾千里海路,莫說使用了,重新曬制就是一大麻煩,就算在當地保存,最多也只能保存半年”

“原本我家的火藥配方屬於高度機密,本不想在赤塔、呼倫、伯力三地之外製作的,但要好好利用該島的作用,不得不出此下策”

孫秀林繼續說道:“大明的鐵料多半來自海州,而海州的多半來自徐州,這還是江南沈家告訴我的,質量還行”

“水泥作坊放在靠近濟南的地方,那裡那裡火山灰最多,石灰石也最多,與石灰、磚渣等物混合後也形成的土灰確實是築城、修路之利器”

“今年通過收取關稅、房屋租賃費、賣地的收入,以及我方銷售貂皮、人蔘、東珠、鐵器等物,總共收入六十二萬兩,拋去購買鐵料、硝石、硫磺、糧食、布匹等物,結餘四十萬兩左右,這銀子……”

“留一半在此地,剩餘的運回伯力”

“尚有一事”

孫秀林看了看左右,眼下只有他與孫佳績、李延庚三人在座。

“原本被我等解救的朝鮮匠奴與以前看押他們的官吏勢同水火,不過在我等將一部分人遷到瀚海國境內,又遷來大量的漢人後,這兩撥人倒是隱隱有走到一起的意思”

“你的意思?”

“大汗,分化朝鮮人是你既定的策略,他們若是抱成了一團,恐怕……”

“有什麼具體動靜沒有?”

“大汗,您任命的,被廢黜了的原光海君重臣的親屬鄭大勳做事倒是非常勤勉,不過微臣最近觀察到此人經常一人躲起來徘徊嗟嘆,有時還暗自落淚……”

尼堪點點頭,依舊不動聲色,“他身邊有你的人?”

“是的”,孫秀林答道,“此地的灰衣衛也組建起來了,等噶裡、劉若愚接手了我就交出去”

尼堪面色略微變了變,輕咳幾聲,“罷了,你先交給王文慧吧”

這樣的事還是儘早抓在自己手裡爲好,想來想去,還是孑然一身的太監最爲放心(史蹟斑斑,殷鑑不遠,不過尼堪還是走上了老路,可想而知歷史的慣性有多大,再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他也只能這麼做)

不過在孫秀林、孫佳績、李延庚三人眼裡,這樣的尼堪纔是正常的尼堪,他以往做的有些事情確實太過於驚世駭俗了。

“可背地裡瞭解過他爲何如此?”

“大致瞭解了,此人原本困守孤島,對島外諸般事項一概不知,不過最近由於大汗放寬了限制,朝鮮本土的一些事項還是傳到了此處”

“光海君雙目失明,聽說還是李倧派人下的毒,唯一的兒子又被李倧賜死,自己的家族星散困苦,估計這些便是鄭大勳哀嘆只原因”

“還有別的嗎?”

“大汗,按照官府的的規矩,一旦觸犯瀚海國的法典,對於原本是犯官後代的朝鮮人重一點的處罰便是送到朝鮮本土,那裡可沒有我等寬厚,必定會重新爲奴,不過近幾日,似乎故意觸犯條例的朝鮮人多了起來”

“你的意思?”

“大汗,這些普通匠人知道個甚,若不是沒有人從旁挑撥,他們絕對不會這麼幹的”

“你認爲是鄭大勳指使的?”

“……”

尼堪見狀,也不想繼續探討這個話題了。

“諸位,你等想想啊,若不是沒有這個濟州島,我等能將這麼多的漢人運到本土?能在朝鮮、大明、日本之間大興貿易?”

“能不斷北上打擊建奴,間接支援大明?若不是此島的存在,皮島、旅順的下場更慘,登萊也相差彷彿”

“而有了此島的存在,建奴就如刺在喉,在做任何大的動作之前都得掂量掂量,此島不像皮島,冬日裡還封凍,又離遼東不下千里,沒有強大的水師,就算想偷襲也是辦不到的”

“那建奴爲何還再一次破邊牆進入大明?”,孫秀林問道,在座的也只有他這個便宜兄長敢如此挑戰尼堪的權威。

“呵呵,彼等多半是這麼想的,一來我等要去大明必經海路,這樣一來就不能攜帶太多的兵馬,特別是騎兵,少數人過去的話他們也不在乎”

“其二便是衛拉特部大舉入侵的事情了……”

說到這裡尼堪心裡突然沉重起來,這都一個多月了,也不知曉牧仁、孫傳宇那邊的戰事進行得如何。

見大汗沉默起來,在座的諸人也陷入了沉默,衛拉特部的事情他們也一早便知曉了。

半晌,尼堪打起了精神,他漸漸釋然了,瀚海國這麼大的疆域,若是一切全靠他一人支應的話,這國不建也罷,還是要相信牧仁、雅丹、朱克圖、孫傳宇他們。

“大哥,你將鄭大勳叫過來”

第一章 博格拉汗第十四章 張北馬市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五章 瀚海新軍第十二章 姍姍來遲第四十四章 北京,北京(1)歲月靜好第十四章 東方已曉(八)趕考(上)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五章 蝴蝶效應(一)北境三少之白皙通候最少年第四十三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下)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七十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4)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八章 北緯42度(二)北冥之鯤第四十章 玄武青龍決之三:林茂春的救贖(下)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四十七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五:莫愁湖上的憂愁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五十九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中)第十二章 一路向東(2)令人意外的弘吉剌部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四十二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二:史可法的定計第四十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中)第十七章 阿巴坎(四)殺了你,好嗎?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一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一:千湖之地第三十六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中)第十八章 南邊的消息第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二:九原阻擊戰(中)第七十三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④第六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下)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十三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Ⅱ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二章 荒傳說Ⅱ之二:灰衣少年第六十八章 明斯克大公國(10)第四十五章 山海關之十一:新一片石之戰(6)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七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下)第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二:九原阻擊戰(中)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四:大海戰!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七十七章最後一戰(2):飛躍圖魯噶爾特山第六十九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3)第三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3)第十六章 大漠雄心之六:額璘沁的意外(上)第十一章 西行漫記(十)閃擊伊爾根第三十八章 聲東擊西(上)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二十五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中)第三十四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下)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第二十四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下)第十四章 土爾扈特(下)第八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2)南下第二十四章 按圖索驥(上)薩雅克湖岸的推想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八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八:交易大會(上)第四十六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下)第二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1)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五十章 北京,北京(5)新的機構和任命第二十二章 烏爾赫特第五十九章 巴巴里之一:阿蘭納爾演說地中海第八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6)文明的距離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十二章 美洲公司之五:肯納維克第二十七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下)第三十一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下)之花第二十八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6)第五章 阿拉套之戰(1)第十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十:交易大會(下)第七章 西行漫記(六)孫傳廊與孫傳庭第四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2)方略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七章 蝴蝶效應(三)北境三少之風流倜儻王子云第三十六章 江淮風雲(五)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二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中)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三十章 喀啦契丹(一)蕭承翰第五十五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Ⅳ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八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4)阿布凱,天賜之島(上)第八十章 落基山(2)地獄之門第十一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一)孫德茂第四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2)協奏
第一章 博格拉汗第十四章 張北馬市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五章 瀚海新軍第十二章 姍姍來遲第四十四章 北京,北京(1)歲月靜好第十四章 東方已曉(八)趕考(上)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五章 蝴蝶效應(一)北境三少之白皙通候最少年第四十三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下)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七十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4)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八章 北緯42度(二)北冥之鯤第四十章 玄武青龍決之三:林茂春的救贖(下)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四十七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五:莫愁湖上的憂愁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五十九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中)第十二章 一路向東(2)令人意外的弘吉剌部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四十二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二:史可法的定計第四十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中)第十七章 阿巴坎(四)殺了你,好嗎?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一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一:千湖之地第三十六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中)第十八章 南邊的消息第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二:九原阻擊戰(中)第七十三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④第六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下)第一章 秋之行(1)風乍起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十三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Ⅱ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二章 荒傳說Ⅱ之二:灰衣少年第六十八章 明斯克大公國(10)第四十五章 山海關之十一:新一片石之戰(6)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歐洲艦隊第七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下)第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二:九原阻擊戰(中)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四:大海戰!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七十七章最後一戰(2):飛躍圖魯噶爾特山第六十九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3)第三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3)第十六章 大漠雄心之六:額璘沁的意外(上)第十一章 西行漫記(十)閃擊伊爾根第三十八章 聲東擊西(上)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二十五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中)第三十四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下)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第二十四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下)第十四章 土爾扈特(下)第八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2)南下第二十四章 按圖索驥(上)薩雅克湖岸的推想第四十二章 凍獄之旅(3)科雷馬河的雄鷹第七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①第八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八:交易大會(上)第四十六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下)第二十六章 中東歐紀行之三:克里姆林宮Ⅱ(1)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五十章 北京,北京(5)新的機構和任命第二十二章 烏爾赫特第五十九章 巴巴里之一:阿蘭納爾演說地中海第八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6)文明的距離第四章 總攻前夕(三)正宗唐風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十二章 美洲公司之五:肯納維克第二十七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下)第三十一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下)之花第二十八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6)第五章 阿拉套之戰(1)第十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十:交易大會(下)第七章 西行漫記(六)孫傳廊與孫傳庭第四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2)方略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七章 蝴蝶效應(三)北境三少之風流倜儻王子云第三十六章 江淮風雲(五)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二章 土爾扈特(2)第二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中)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三十章 喀啦契丹(一)蕭承翰第五十五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Ⅳ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八十三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4)阿布凱,天賜之島(上)第八十章 落基山(2)地獄之門第十一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一)孫德茂第四十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2)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