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上)

回到十日前。

南京城的上午,黑雲壓城,一場大雨眼看就要來臨,天氣愈發沉悶,擁有百萬人丁的城池就像一個碩大無比的蒸籠,人悶在裡面,稍動一下便揮汗如雨。

街上的行人自然都是些不動彈就無法生活之人,稍稍有些辦法的,不是在莫愁湖泛舟,就是在鐘山納涼,附庸風雅的,多半會在雨花臺附近的大報恩寺、內城的清涼寺、北城的鐘鳴寺與僧人談經說佛以求得內心清涼。

豪富尊貴之家,自然在自己花園,或水榭,或涼亭,或樹蔭處吃瓜烹茶。

不過對於明廷來說,今日卻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宮裡的太監昨日便通知了,今日的早朝將在辰時開始(早上七點)。

南京城的人或多或少都知曉了江北的情形,不過由於江北有四鎮在,還有股肱之臣兵部尚書史可法親自督陣,按照彼等的估計,怎麼着也能抵擋個一年半載吧。

於是,上上下下,戲照聽,酒照喝,茶照品,瘦馬照狎,莫愁湖的夜晚,依然如夢似幻。

南京宮城的規制與北京相差無幾,今日的早朝安排在武英殿,明顯是要會商武事了。

今年十八歲的朱慈烺一臉倦容地坐在龍椅上。

只見他既繼承了崇禎帝那白皙、瘦削、憔悴的面孔,還繼承了他母親來自中小家庭的粗大的骨骼,故此,乍一看,他就是大一號的崇禎帝。

眼下的小朝廷,在七十三歲的首輔李邦華苦心孤詣的經營下,朝堂上大臣的構成比原本的朱由崧朝強出不少,當辰時的鐘鼓聲剛剛敲響,所有應該與會的大臣們都已經來了。

他們是:

首輔兼禮部尚書李邦華,七十三歲,江西吉安人,坐在大殿左側一個坐塌上,整個大殿,除了他,便沒有人能夠坐着了。

李邦華,鬚髮皆白,面容古樸、清癯,歷史令人嗟嘆,原本死於北京城的他竟然還健在,還當上了首輔!

與憔悴不堪的朱慈烺不同,七十三歲的李邦華雖然皓首白鬚,精神頭卻好得多,只見他面色紅潤,雙目炯炯有神,渾不似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

禮部侍郎馬士英,由於李邦華是首輔,雖然兼着禮部尚書之職,禮部日常事務實際上掌管在五十六歲的馬士英手裡。

眼下,馬士英並非首輔,故此也沒有權傾南京,自然就沒有後世廣爲流傳的馬士英、阮大鋮閹黨餘孽的衆多故事了,他以鳳陽、廬州兩府總督的身份出任禮部侍郎也沒什麼特別的。

何況,李邦華擔任首輔雖然大力啓用江西人士,不過並不是拘泥於黨爭、不通變故的人物,在他看來,馬士英人品雖然不堪,不過卻是一個幹才,如今國勢艱危,自然要用才超過用德。

這裡要提一下,李邦華在各部、都察院、河道好多部門都歷練過,特別是整頓過北京、南京的兵馬,整治過黃河河道,絕對是一個德才雙馨的高官。

吏部尚書姜曰廣,六十四歲,算是原本留在南京各部最後又留任新朝的代表人物,典型的東林黨官員,江西新建人,這裡面自然有李邦華的同鄉之誼。

吏部右侍郎錢謙益,六十五歲,他纔是江南東林黨的真正代表人物,士林聲望之翹楚,這一世,他並沒有閒居在家,不過也沒有當上左侍郎以上的高官,他能當上右侍郎,多半還是他的學生鄭森起了作用。

戶部尚書倪元璐,他在北京的事蹟實在過於詭異,不過眼下的統一口徑是“瞅空南逃得免”。

他能夠最終位列部堂高官,還得益於在崇禎帝殉國之前曾經的召見,那時作爲太子的朱慈烺也在一側,聽過、見過倪元璐的頭頭是道與慷慨激昂,有深刻的印象,故此,當倪元璐被瀚海軍釋放後便力排衆議讓他做上了戶部尚書。

兵部尚書史可法,才四十五歲,不過他近日得以參與早朝,並不是以他兵部尚書的職位,而是以他江北四鎮總督的職位。

方面黑髯,身材挺直,面相嚴肅,正是當今東林黨高官的標準模樣。

兵部左侍郎呂大器,六十一歲,四川遂寧人,以知兵聞名的官員,在孫傳庭兵敗之後有一個傳言,說什麼當時在中原戰場,如果接手的不是侯恂等人,而是呂大器的話,還真不一定敗給李自成。

當然了,這是他們的夢囈,孫傳庭尚且輸了,何況呂大器?

饒是如此,呂大器此人精明強幹、擅長統軍的能力還是得到了公認,由於史可法要督軍江北,故此,兵部衙門諸雜務實際上是由他在負責。

實際上,在眼下各鎮總兵紛紛軍閥化的情形下,以往的以文官統兵的那一套早已經不適宜了,如今,明顯就是唐末藩鎮的雛形,可惜朝堂諸君包括最有眼光的李邦華也沒有瞧清楚。

袁繼鹹,刑部尚書,這是李邦華力推的人選,若是放在承平時日,怎麼也輪不到他的入選,當然了,他江西宜春人的身份估計也起了不少作用,李邦華雖然是柱國重臣,也免不了俗。

一個與呂大器一樣以知兵、耿直、雷厲風行著稱的官員,歷史上被左良玉欺辱過。

王鐸,河南孟津人,工部尚書,也算是南京本土派的代表人物,不過此人對於詩畫的興趣遠高於朝政,他能登堂入室,在士林悠遊得來的聲望遠高於他的爲政能力。

黃道周,六十二歲,福建漳州人,衆望所歸的執掌都察院的人物,面相古樸,不苟言笑,端莊嚴實——“就像一棵老鬆”,這是閒居在家的阮大鋮對他的評價。

方以智,年僅三十六歲,由於曾經擔任過朱慈烺的老師,現爲通政使,算是朝堂上最年輕的高官了。

韓贊周,原南京守備太監,當朱慈烺跟着李邦華偷偷南下時除了身邊伺候起居的小太監,並沒有帶有名望的大太監,倒是便宜了韓贊周,何況韓贊周確實有兩下子,他手裡還有兩營左右羽林軍,加上新招募的一營勇衛營,他的手下便有三營近萬皇帝親軍。

“至少是一個知兵的人物”,這是朱慈烺對他的評價。

司禮監大太監,才四十五歲。

原來的南京守備勳戚,忻城伯,那位歷史上當多鐸軍臨城下後屁顛屁顛帶着文武官員出城跪迎的勳戚首領,趙之龍,五十歲。

當然了,對於大力整頓過京營的李邦華來說,當上首輔、這三年由於皇帝年幼,實際上是他在當家作主的情形下,自然又對南京城的兵馬進行了整頓,三年時間,裁汰、新募,總算又弄出來五萬人馬。

這五萬人馬直接隸屬於兵部,號爲前後左中右五大營,分別位居南京城關鍵位置,不設總兵,每萬人最高的首領都是文官,下面以三千人爲一中營,以歷來中過武進士、武舉人者爲參將,出戰時,由皇帝指定的大臣擔任總督。

武進士中,有五人聲望突出,在李邦華整頓南京大營之前便高居遊擊以上職位,這五人分別是黃賡、陸鳴皋、翁萬裕、戴儼如、陳震亨,全部是天啓到崇禎年間位列武進士中的佼佼者,黃賡更是崇禎十六年的武狀元,名望位居江南武林首位。

這五人才是五大營的實際領導者,而黃賡更是五大營除開文官之外的武官首領。

而目前的錦衣衛指揮使也是由崇禎年間的南直隸武舉會試魁首、會元吳登俊擔任,曾由崇禎帝親自點爲南京錦衣衛千戶。

這纔是目前朝廷在民間、地方軍鎮裡依舊有一些威望的關鍵所在。

“陛下,首輔,諸位臣工”

史可法率先說話了,大戰迫在眉睫,作爲江北四鎮總督的他憂急如焚,也顧不得尊卑之分了。

“臣以爲,趁着雨季即將來臨,就在江淮處與蠻賊決戰!”

“不妥!”

呂大器出聲發對,“陛下,那蠻賊的戰力實在太過強大,正好利用雨季來臨之際,利用泥濘的道路、堅固的城池,對方的勞師遠征以逸待勞,等彼等久困城下自然退去,就算被彼等拿下整個江北,也能大量殺傷彼等,這纔是上上之策!”

“臣附議!”

刑部尚書袁繼鹹出身應和。

實際上,這件事朱慈烺私底下與史可法、李邦華、方以智探討過,都覺得在利用雨季在江淮與敵決戰最好,知道正式決策時會有阻礙,沒想到諸大臣中最知兵的兩人卻出聲反對。

幾人中,黃道周、王鐸並不知兵,黃道周正在閉目沉思,王鐸正在閉目養神,眼下就看姜曰廣、倪元璐的了。

倪元璐可是在北京見識過瀚海軍的厲害的,一想到彼等能夠在短時間裡滅亡建奴、大敗李自成,他心裡不禁閃過一陣抽搐,又想到彼等曾經營救自己,這心裡的糾結肯定少不了。

最終,他還是出列說道:“微臣同意呂部堂、袁部堂的意見,你等想一想,彼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滅亡了肆虐遼東多年,讓我大明損兵折將、耗費錢糧無數的建奴,又在短時間裡打的李賊擡不起頭來,這戰力之強橫亙古少有,故此,依託江河、城池逐次抵抗,耗費其軍力,就算最終打到長江邊上也是強弩之末,屆時我等還能從容應對……”

“不然”

馬士英出聲了。

“以蠻賊的戰力,無論時間長短,最終都會打到長江邊上,這幾乎是肯定的,但眼下那蠻賊僞帝自恃武力強橫,竟然只率領五六萬人就敢大膽南下,雖然彼等精騎厲害,不過在江淮地帶,彼等不熟悉地理,等大雨來臨,江河氾濫,彼等依仗的戰馬、火器都排不上用場,若不趁此機會一戰而勝之,彼等最終還是會來到江邊……”

“咳咳”,馬士英的話還沒有說完,李邦華站了起來。

剛纔馬士英能這麼說話,不是因爲他基於戰事的分析,而是基於官場的分析。

史可法昨日纔來到南京,之後立即被皇帝召進皇宮,而根據他的耳目,首輔李邦華也進宮了,這麼看來,這三人肯定已經達成了一致,自己雖然進入了中樞,不過離閣臣之位還遠得很,而眼下的李邦華明顯是一言九鼎,只有交好了首輔,今後才能再進一步。

“是的,瑤草之言有理”

“諸位”

李邦華洪亮的聲音迴盪在大殿裡,渾不似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這聲音一出現,朱慈烺有些倦怠的身體立即挺直起來,他的面上也泛出了一絲光彩。

“而在雨季,彼等賊酋自視甚高,竟只帶着五六萬人大大咧咧南下,此乃我大明千載難逢的機會,此時,我江北四鎮加上寧南候的人馬,在亳州、鳳陽府與彼等大戰一場,就算最終不支,也能給彼等大量殺傷,既能延緩彼等繼續南下的步伐,還能減弱彼等覬覦之心”

“若是天佑大明,我軍有猛壯之士擊殺賊酋,彼等勢必一蹶不振!”

“故此,戰機難得,我國必須抓住!”

第二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①第十三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三)安東尼奧第三十八章 聲東擊西(上)第七十三章 川藏決戰(3)小黃雀白文選第五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4)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三十八章 行者無疆(6)壹岐島,秋雨之戰(中)第二章 總攻前夕(一)天草四郎第三十九章 兩河流域之王第二十二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七:雙城對峙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七十二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6)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3)冥海號第十五章 鉅變開始(1)皇甫端與嶽鎮邦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三十六章 永遠盯着敵人的背部第五十六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2)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四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交響第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1)追尋陛下的腳步第五章 秋之行(5)風浪起(下)第五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2)日常第二十一章 狂飆(4)插曲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五:這個冬天有點冷(新年快樂!)第七十六章 尾聲第三章 總攻前夕(二)藩國雲集第五十六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下)第十六章 克孜勒蘇(中)第四十九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中)第二十二章 烏爾赫特第三十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上)基地第二十二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七:雙城對峙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十七章 大漠雄心之七:郭天才的決心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八十五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7)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三十四章 破局(下)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第四章 索倫羣像之冬:嶽託與哈爾哈圖第二十三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下)第四十五章 山海關之十一:新一片石之戰(6)第四十八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上)第四十一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上)第九章 玉龍傑赤(上)第三十一章 白山黑水(三)博洛與嶽樂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二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中)第二十六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上)第三十五章 夕照旅順灣(二)石明雄與宋國輔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上)第二十二章 隴右往事之四:真正的黃雀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十一章 強行拉入心何忍第十四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一)可疑的人第三十二章 白山黑水(四)通溝堡,鴨綠江斷第四十二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中)第七十八章最後一戰(3):阿勒泰薩爾大汗後裔第四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2)方略第三十四章 破局(下)第三十八章 哈爾濱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七十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上)第八十九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①第二十八章 寧古塔風雲(三)事情有些不受控制了第十八章 南邊的消息第三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下)第十二章 一路向東(2)令人意外的弘吉剌部第四十八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上)第三十三章 破局(中)第六十三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①第四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四:巨人總督、恐怖伊萬與天狼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八章 海參崴第四十九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中)第二十一章 飛龍在天(下)第十五章 朝鮮火繩槍VS索倫隧發槍第八十五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7)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八十二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4)第十六章 斗轉星移(下)第六十三章 明斯克大公國(5)第四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變奏第二十三章 嵊泗島,金雞山,老虎石第九章 秋之行(9)達契亞與阿爾根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二十二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七:雙城對峙第三十一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下)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三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下)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五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中)
第二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3)新時代來臨①第十三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三)安東尼奧第三十八章 聲東擊西(上)第七十三章 川藏決戰(3)小黃雀白文選第五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4)第四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1)大阪城第三十八章 行者無疆(6)壹岐島,秋雨之戰(中)第二章 總攻前夕(一)天草四郎第三十九章 兩河流域之王第二十二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七:雙城對峙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七十二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6)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3)冥海號第十五章 鉅變開始(1)皇甫端與嶽鎮邦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三十六章 永遠盯着敵人的背部第五十六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2)第七十三章 一路向東(3)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七十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①第四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交響第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1)追尋陛下的腳步第五章 秋之行(5)風浪起(下)第五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2)日常第二十一章 狂飆(4)插曲第四十九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Ⅰ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五:這個冬天有點冷(新年快樂!)第七十六章 尾聲第三章 總攻前夕(二)藩國雲集第五十六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下)第十六章 克孜勒蘇(中)第四十九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中)第二十二章 烏爾赫特第三十章 暴風驟雨之二:工業革命(上)基地第二十二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七:雙城對峙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十七章 大漠雄心之七:郭天才的決心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八十五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7)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三十四章 破局(下)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第四章 索倫羣像之冬:嶽託與哈爾哈圖第二十三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下)第四十五章 山海關之十一:新一片石之戰(6)第四十八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上)第四十一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上)第九章 玉龍傑赤(上)第三十一章 白山黑水(三)博洛與嶽樂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二章 東曉元年的三院會議(中)第二十六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一:蘇丹裡耶要塞(上)第三十五章 夕照旅順灣(二)石明雄與宋國輔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上)第二十二章 隴右往事之四:真正的黃雀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十一章 強行拉入心何忍第十四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一)可疑的人第三十二章 白山黑水(四)通溝堡,鴨綠江斷第四十二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中)第七十八章最後一戰(3):阿勒泰薩爾大汗後裔第四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2)方略第三十四章 破局(下)第三十八章 哈爾濱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三十二章 秋風秋雨愁煞人第七十章 世紀謀劃之六:以打促和(上)第八十九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①第二十八章 寧古塔風雲(三)事情有些不受控制了第十八章 南邊的消息第三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下)第十二章 一路向東(2)令人意外的弘吉剌部第四十八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上)第三十三章 破局(中)第六十三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①第四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四:巨人總督、恐怖伊萬與天狼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八章 海參崴第四十九章 蘇德的奇幻旅程(中)第二十一章 飛龍在天(下)第十五章 朝鮮火繩槍VS索倫隧發槍第八十五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7)第九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②第八十二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4)第十六章 斗轉星移(下)第六十三章 明斯克大公國(5)第四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變奏第二十三章 嵊泗島,金雞山,老虎石第九章 秋之行(9)達契亞與阿爾根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二十二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七:雙城對峙第三十一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下)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三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三:高知堡之戰(下)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五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