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六:二條宮

二條宮。

還是那些人,不過此時年輕的大將軍已經坐到主位了,在他的身後掛着一張用發源於琵琶湖、流經京都、大阪的澱川河岸出產的五彩石子串成的珠簾,珠簾後面,跪坐着德川家綱的乳母、大奧御年寄(幕府內廷總管)矢島局。

對於這一點,坐在德川家綱左手位第一位的水戶藩藩主德川賴房也很無奈。

德川家綱十歲那年其父德川家光去世,第二年其母阿蘭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德川家綱的母親阿蘭出身貧苦農家,她能有這樣的機遇,自然是德川家光乳母、歷史上那位鼎鼎有名、敢以幕府將軍乳母身份直接面見天皇,從而觸怒天皇的春日局了。

是春日局偶然來到鄉下看上了阿蘭,並將她呈給德川家光做側室,最後生下了德川家綱。

不到十二歲便父母雙亡,又高居徵夷大將軍這樣衆目睽睽的高位,德川家綱自然惶恐不可終日,此時,他的乳母矢島局便適時出現了,就像大明天啓皇帝的乳母客氏一樣,年紀輕輕的大將軍對她產生了極度的依賴。

若是沒有大夏國的出現,德川家綱會在衆多忠誠於德川氏的家臣輔佐之下,完全沒有任何風險地長大。

但眼下的情形卻完全不一樣了。

內裡,天皇一系似乎有些躍躍欲試,不顧幕府暗地裡的打壓,年輕的天皇竟然頻繁與外面的武士進行接觸。

外面就更不用說了,九州島、四國島完全失去,可算是日本自古墳時代以來從未有過的大事。

當兩島失去的那一剎那,大多數篤信天照大神的武士都會想到,“難道天照大神拋棄了她的子民嗎?”

故此,當幕府傾盡全力,幾乎拿下四國島但突然又傳來了御三家全軍覆沒於四國島的噩耗時,就連德川賴房在內的也陡然產生了這種想法。

秋日的京都,一個難得的豔陽高照的好天氣,不過與會的人都沉默着,只有一個人正在神色激動地敘說着。

板倉重宗,京都所司代,而他是將軍身邊的近衛、側用人板倉重矩的叔父。

所謂京都所司代,就是幕府設在京都,代表各藩國與天皇溝通往來的高官,也就是說,但凡遇到天皇生日、忌日、登基等重大日子,各藩國有所表示時,各藩國是不能接觸天皇的,需要經過京都所司代代爲傳達。

久而久之,京都所司代實際上成了京都守,一個沒有京都藩之命卻有之實的譜代大名。

而將軍的側用人則是將軍的近侍,類似於大夏的神武軍統領,以及大清皇帝身邊的一等侍衛,或者“領侍衛內大臣”,同樣的,各藩國藩主在一般情況下是見不到將軍的,只能見到側用人。

板倉家族有兩人佔據着如此重要等位置,自然來源於其與德川氏都來自三河,是“老鄉”的緣故,以前德川家康在京都設置京都所司代,是爲了監視豐臣家族,時至今日,豐臣家族早已煙消雲散,監視的對象自然換成了天皇。

作爲事實上的京都守,自然對京都城的一舉一動都瞭如指掌,眼下他正在彙報京都皇城的大火。

“大火是由燈油引起的,紫宸殿設有長明燈,爲了方便添油,就近設有油櫃,當日,正值天皇陛下母后的壽誕,皇室幾乎所有人都來到了紫宸殿,包括幼兒都被乳母抱着來到紫宸殿慶賀”

“當日,由於突然掛起了大風,紫宸殿的門窗在短時間裡全部關閉了,同時將裡面的油燈全部點亮了,此時,不知是誰撞到了油櫃,估計是油櫃年久失修,竟一下撞破了,火油全部漏了出來!”

衆人一聽,心中都是一緊。

“此時,皇宮裡的下人們正端着盛着各色料理以及燭火的碗盞到處穿梭,估計是正好有端着燭火的下人腳上踩到火油後跌倒,從而引起大火”

德川賴房點點頭,“傷亡如何?”

“……”

此時板倉重宗卻又開始吞吞吐吐起來,包括德川賴房在內的也都是一驚,“難道傷亡慘重?不能啊,就算一時有大火,地上還有大量的火油,完全可以提前跑出去啊,何況,按照板倉重宗剛纔的說法,由於皇宮裡的近衛撲滅及時,大火只燒燬了紫宸殿,並沒有涉及其它區域,與歷史上皇宮遭受的慘烈大火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板倉君!”

德川賴房冷哼一聲。

板倉重宗突然跪了下來,還大哭起來,“大將軍,各位大人,全沒了!”

德川賴房倒吸一口冷氣,暗忖:“怎麼可能?”

他大聲喝道:“到底怎麼回事?快說!”

板倉重宗哽咽道:“估計是起大風時,下人們爲了保險起見,竟將所有的門栓都栓上了,加之火油在地面上蔓延很快,大火猛地爆發,慌亂之下,導致竟無一人逃出紫宸殿!”

這下,包括德川家綱在內的所有人都跪倒了,還都大哭起來——天皇雖然是他們的傀儡,不過終究是天照大神的後代,還是日本的象徵之一,一下全沒了,終究有些傷感。

都在大哭,以前深受德川家康喜愛的德川賴房很快就平復起來,他依舊跪着,不過卻在暗自盤算由於皇室的覆滅,會給德川氏帶來的種種好處——全部覆滅自然不可能,在京都附近八大寺廟,還有不少出自皇室的皇子、皇女,想要重新挑選一位繼任天皇之位還是做得到的。

不過,這樣的局面是德川氏應該做的嗎?

“天皇陛下,他……”

此時,板倉重宗又說話了,德川賴房急了,他不顧一旁還坐着徵夷大將軍,三兩步來到板倉重宗身邊,一把抓住他的領口,厲聲喝道:“還有什麼事,一併說完!”

德川賴房,年少時曾一箭射死一隻三百多斤的野豬,被德川家康贊爲“吾之虎兒”,雖然前次在九州敗績,不過依舊在日本上下有着相當的威望,他這一聲,勢若奔雷,讓板倉重宗嚇了一跳。

他匍匐在地,“天皇陛下還在!”

“怎麼回事?”

“當時陛下正與興子內親王兩人在御池庭泛舟,並沒有在紫宸殿,於是……”

一聽此話,德川賴房如釋重負,他剛纔已經完全想清楚了,在此時的日本,想要徹底消除天皇的影響力完全做不到,而如果要從各大寺院挑選一個皇室近親來繼任天皇,不用說又要煞費思量,一招不慎又會釀成禍患。

因爲在此時,不僅僅是幕府一家,比叡山匯聚在由井正雪附近的衆多浪人已經高達數千之多,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由井正雪,名義上還是當今天皇欽封的“兵學老師”,有這個名義,就可以參議朝政。

如今天皇健在就好說了,反正眼下日本是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將軍”,德川賴房看向德川家綱,“皇宮遭遇大火,是我等不願意見到的,幸好天皇陛下有天照大神護佑完好無損,不過需要重修紫宸殿,還要給太上皇等辦理大事,需要撥付一筆錢財”

德川家綱點點頭,說道:“你看着辦吧”

德川賴房點點頭,其實他心內隱隱有一個疑問,“如此大火,在逃生的本能下,竟無一人逃出殿外,難道外面有人將大殿鎖住了?”

隨即又在心裡搖搖頭,“不可能,誰有這個能力,又有這個膽子能夠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難道是天命如此?”

他想了想,說道:“由京都所司代處出一萬石稻米,一萬兩白銀,一千匹綢布,板倉君親自送到陛下處,給太上皇等辦理大事時,大將軍會親自出席”

板倉重宗點點頭,他跪着向後爬了幾步,然後出去了。

德川賴房深吸了一口氣,將“多事之秋”等心中雜念拋出去了,沉聲說道:“阿部君”

他指的是當今與他一起並列老中之位,併兼任大將軍大目付(監視百官、藩主,並管理幕府情報系統的頭子)的阿部忠秋。

阿部忠秋點點頭,他爬到大將軍面前說道:“按照上次所議,大將軍應該趕緊返回江戶城,那裡,東海道、北陸道、東山道靠近江戶的藩國三萬武士已經趕到,特別是東海道,武士已經全部趕到!”

德川賴房點點頭,所謂東海道,是以江戶城爲中心的原德川家康老巢所在,都是些幕府除了親藩、準親藩之外最忠於幕府的藩國,從最南面的伊勢一直到最北面的常陸。

而北陸道指的是西海越前、越後、越中三國。

東山道主要指出羽、陸奧兩國以及夾在北陸道、東海道之間的藩國。

“京都方面,山陽道由於要對付九州方面,不能擅動,不過山**、京畿的軍力可以抽調到京都附近,眼下有一萬武士在鳥取藩的藩主池田光仲的帶領下即將抵達京都,岡山藩的池田光政由於要直面四國,手下的一萬武士不能輕動,目前他已經動員了三萬農兵”

“幾日後,京都附近也將有總數達三萬的武士齊聚”

“好!”

德川賴房正想站起來,突然想到大將軍還在一側,面上神色變了幾變,還是爬到德川家綱的面前。

“大將軍,幕府的核心在江戶,請儘快回到那裡,江戶城還有那可惡的柳川靜雲的正妻和長子在,短時間他們不會怎樣”

“可賴宣還在他們手裡!”,德川家綱突然嚷道。

德川賴房點點頭,“不但如此,他們手裡還有好多我國諸藩國的大名,都是受傷後被俘的,否則必定會切腹以報大將軍閣下!”

他又看向井伊直孝,這位先後輔佐了四代大將軍的大腦,雖然他以親藩的身份在主持大局,不過按照規矩,井伊直孝纔是名義上幕府最大的官員。

“井伊君,江戶城,拜託了!”

“保科正之,你跟着去江戶吧”

保科正之,實際上是大將軍的叔父,德川賴房的侄子,德川家光的私生子,讓他去江戶城也是應有之意,加上老成持重的井伊直孝,以及強大的武士集團,護衛江戶城的周全應無問題。

何況,只要仙台藩的伊達忠宗一到,江戶城的實力便大增。

而京都那裡,北面加賀藩的前田長利一到,也可保無虞。

仙台藩、加賀藩,是眼下日本僅有的兩個石高超過百萬石的大國,按照一人一年消耗四石糧計算,一萬人就是四萬石,十萬人是四十萬石。

對於眼下以步軍爲主的日本來說,石高超過百萬石,便預示着他們擁有動員十萬兵力的實力,還是精銳的兵力。

若是充分動員的話,可在京都、江戶兩地各形成以十五萬武士爲主,幾乎同樣數目的農兵爲輔,兩地各三十萬的重兵集團。

六十萬大軍,就算你大夏來了,也有實力大戰一場!

第三十六章 江淮風雲(五)第三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十一:蓋州前線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四十七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大對決(2)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十四章 高貴自由的哥薩克,請用農民來換第二十四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2)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七章 霜狼騎兵(3)第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下)③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十二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五)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下)第四十九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下)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第七十七章最後一戰(2):飛躍圖魯噶爾特山第二十八章 少年行(三)戈仲文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二十六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4)第五十六章 尾聲(2)移民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八十一章 落基山(3) 新嵊州第一章 格根塔娜的決斷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三十五章 永遠不要將你的背部留給敵人第二十三章 援救(二)天津衛第二十章 夜叉國的消息第十七章 空蕩蕩的察哈爾第十章 秋之行(10)特蘭西瓦尼亞(上)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十七章 空蕩蕩的察哈爾第八十五章 美洲大草原(3)第二十一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上)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九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二)馬爌,分身乏術第二十一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上)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三十七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下)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四十五章 小玉茲風雲(1)破碎圖爾河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七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上)第七十七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上)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二十四章 煙波浩渺兩茫茫第五十八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中)第十七章 佛林,遠東最大的船廠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十一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一)孫德茂第六十九章 明斯克大公國(11)第四章 庫呼轍爾戰役第五章 大夏監國(4)依琳卡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十三章 布耶楚克的婚事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六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一:新艦隊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四十六章 克里姆林宮父子對話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五十八章 收官(8):尾聲(上)第十章 西行漫記(九)驚天謀劃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十三章 布耶楚克的婚事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十五章 東邊的消息第五十九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下)第三十八章 東方初曉(中)第二章 林中近況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四十一章 勒拿河(一)嶄新的溫多堡第二十六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4)第二十章 隴右往事之二:和碩特重騎第八章 東方已曉(二)不可承受之重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二十一章 狂飆(4)插曲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十一章 西行漫記(十)閃擊伊爾根第七十章 明斯克大公國(12)第十章 北緯42度(四)天地之怒第十章 姍姍來遲的皮島海戰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九章 山南熟,瀚海足第五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五:伊賽特與博格達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三十五章 江淮風雲(四)第二十五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中)第四十章 玄武青龍決之三:林茂春的救贖(下)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中)第二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中)第三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一:先手第八章 雙料家臣(三)烏斯克斯部落的斯蘭第七章 蝴蝶效應(三)北境三少之風流倜儻王子云
第三十六章 江淮風雲(五)第三十三章 木.野狐.禪之十一:蓋州前線第六十二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2)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四十七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大對決(2)第四十五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中)第十四章 高貴自由的哥薩克,請用農民來換第二十四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2)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七章 霜狼騎兵(3)第四十二章 聲東擊西(下)③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十二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五)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下)第四十九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下)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二十四章 東方欲曉(中)第七十七章最後一戰(2):飛躍圖魯噶爾特山第二十八章 少年行(三)戈仲文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二十六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4)第五十六章 尾聲(2)移民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八十一章 落基山(3) 新嵊州第一章 格根塔娜的決斷第十八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下)第三十五章 永遠不要將你的背部留給敵人第二十三章 援救(二)天津衛第二十章 夜叉國的消息第十七章 空蕩蕩的察哈爾第十章 秋之行(10)特蘭西瓦尼亞(上)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十七章 空蕩蕩的察哈爾第八十五章 美洲大草原(3)第二十一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上)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九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二)馬爌,分身乏術第二十一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上)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三十七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下)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四十五章 小玉茲風雲(1)破碎圖爾河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七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上)第七十七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上)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二十四章 煙波浩渺兩茫茫第五十八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中)第十七章 佛林,遠東最大的船廠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十一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一)孫德茂第六十九章 明斯克大公國(11)第四章 庫呼轍爾戰役第五章 大夏監國(4)依琳卡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十三章 布耶楚克的婚事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六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一:新艦隊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四十六章 克里姆林宮父子對話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五十八章 收官(8):尾聲(上)第十章 西行漫記(九)驚天謀劃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十三章 布耶楚克的婚事第二十四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⑨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十五章 東邊的消息第五十九章 川藏風雲(5)安曲之戰(下)第三十八章 東方初曉(中)第二章 林中近況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十四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一:克里米亞的百姓們(4)第四十一章 勒拿河(一)嶄新的溫多堡第二十六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4)第二十章 隴右往事之二:和碩特重騎第八章 東方已曉(二)不可承受之重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二十一章 狂飆(4)插曲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十一章 西行漫記(十)閃擊伊爾根第七十章 明斯克大公國(12)第十章 北緯42度(四)天地之怒第十章 姍姍來遲的皮島海戰第三十六章 塔爾巴哈臺第九章 山南熟,瀚海足第五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五:伊賽特與博格達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三十五章 江淮風雲(四)第二十五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中)第四十章 玄武青龍決之三:林茂春的救贖(下)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中)第二十三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中)第三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一:先手第八章 雙料家臣(三)烏斯克斯部落的斯蘭第七章 蝴蝶效應(三)北境三少之風流倜儻王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