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北京,北京(6)委員會(中)

孫秀節點點頭,正要讓李延庚先說,又想道:“牧仁曾經在瀛洲擔任了五年時間總督,恐怕更有發言權”,於是便說道:“牧大人,還是由您起個頭吧,老夫是這麼想的,想要實現陛下在詔書裡所說的‘協助皇帝處理大都護府重要事宜’,恐怕要先了解各處總督府平日是如何辦公的”

牧仁倒是沒有謙虛,他說道:“以前並沒有一定之規,在我的任期最後一年才最終定下了規矩,那時候,不光是瀛洲,還有了安西的部分區域。是這樣的,以北美洲爲例,自從開通蒸汽航線後,亞洲、北美洲往返最快兩個月,最慢也要三個月,由於我國的船隻每月都有三趟前往美洲的,分別是上中下三旬,自然避開了風暴盛行的七月份”

“在瀛洲時,總督府內部依照本土的規制,每日有要事即可呈上來,然後一週集中一議,若是遇到外出,一個月一議也是有的,無論如何,每個月會將當月發生了什麼大事,如何處置的,產生了什麼影響,會登記下來,彙總之後,將三個月的記錄全部封存起來由返回本土的船隻帶回去”

“材料裝在一個貼上封條以及總督府大印的章子的木頭箱子裡,爲以防意外,總督府的人每登記一封材料就會重新謄寫一封,也就是說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箱子,分別放在兩艘船隻上,別說,這一招還真管用,直到現在,別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從北美洲過來的材料雖然也有遇到海難丟失的時候,但從未遇到過兩艘大船同時遇難的情況”

這一節孫秀節、羅承志自然知道,因爲從各總督府過來的材料先後送到通政使司,然後由通政使司根據不同的材料分別送到政務院、樞密院、理藩院處理,大部分自然與政務院有關,作爲曾經的政務院總理,他們自然知曉。

羅承志接着說道:“是的,安西那邊,鐵路開通之後也實行了這個規制,也是三個月往返一次,實際上安西這邊已經具備了一個月報送一次的條件,但我等呈報太子殿下後,殿下認爲仿照北美洲的舊例就行了……”

李延庚心理一凜,“殿下是因爲這些地方都是他的兄弟們管轄着,自己若是管的太勤,可能會生出嫌棄,故此才如此處理,是呀,陛下並沒有明說這幾處大都護府今後到底是聽誰的,陛下在,自然要呈報過來,但是一旦陛下不在了又該如何處置?”

他似乎抓到了什麼,“難道這就是陛下的真是意圖,他在的時候,所有的地方自然要聽他的,他也會時刻關注着的,但一旦太子上位了,主管各大都護府的大都護都是以親王、郡王身份兼任的,實際上就是獨立王國,那時,新帝還有這麼大的威望予取予求嗎?”

他又往深裡想了想,雖然想通了這一節,但對於皇帝在他春秋方盛的時候設置這個機構還是有些迷惑。

牧仁接着說道:“條陳裡自然也有需要中央決策的事項,比如增加財政預算、增加某種本土控制甚嚴的工坊,增加常備軍的編制,遇到大的地方勢力該如何處置,等等,當然了,自然都是些雖然影響深遠,但並不需要立即做出決策的事項,我回到本土後先後在理藩院、樞密院待過,也收到過通政使司傳遞過來的條陳”

“當時,作爲相關衙門,我也會召集本衙門的官員商議,做出決策後呈報給陛下,陛下不在時,則呈報給太子殿下”

這裡面,孫秀節是徐光啓的得意門生,他最擅長的就是數學,有資格成爲徐光啓的學生,光是機緣巧合是不成的,最少在智商上能與徐光啓匹配才行,否則如何在阿拉伯數字還沒有引入中國的前提下能夠快速對數學題目進行計算?

聽牧仁這麼一說,孫秀節突然明白了。

“以陛下的聰慧,呈上去的東西自然能很快做出批示,但如果是太子就不一定,他一定會反覆向相關部門諮詢,最後才做出批示,而陛下新成立的這個機構,難道不就是爲太子準備的嗎?”

“這個機構的存在,名義上是輔佐陛下的,實際上是輔佐太子殿下的啊,陛下不喜歡成日通過早朝的形式處置大小事宜,放手讓太子殿下去做,實際上還是不放心,讓我們這些在許多部門待過的人協助太子快速做出決策啊”

想通這一環節,他又想到,“陛下大大方方說道那甚新帝上位,或者帝位交接之時,就是在爲這個做鋪墊啊”

他畢竟是接觸過西洋教士的,對於西方政體也有所耳聞,這麼一想頓時全部明白了。

“陛下聰明睿智,他所說的能看透上下千年,雖有些誇大,但也相去不遠,以他的遠見卓識,他在位的時候帝國是絕對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但一旦他不在了,若是出現一個昏庸的君王,君王日常管轄着各院,可一言而決,若是做出昏庸的事情,連各院總理也阻攔不了,若是碰到執拗的,恐怕死諫也動搖不了他的決心,此時,若是有這麼一個全部由元老組成的委員會,雖然依然有些困難,但還是能對皇帝不合適的決策作出扭轉的”

又想到,“這多半就是西洋人的議會了,想在英國、荷蘭,議會裡的人權利大極了,有時候連國王都無可奈何,陛下自然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但這麼一個委員會存在,適當規勸、扭轉一下皇帝的決策還是極有可能的,何況,他在朝堂上發出的那些所謂‘詛咒’明顯是針對他的子孫的”

“還有,若是在位的皇帝確實昏庸無道,恐怕這委員會還有廢立君王的權利!”

一想到這一點,孫秀節完全明白了。

“陛下這是要向皇權開刀啊,又不能明說,只能靠臣子們自己摸索,幸虧牧仁這些人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相互提點之下都明白了”

“陛下在此時就將此事做了出來,明顯是不想自己每日被俗務纏身,而是會放手讓太子殿下監國一段時間再說啊,在目前,恐怕這個委員會的事情會多起來,如果再過個五到十年,太子殿下完全熟悉政務後,我等的事務就會侷限到各大都護府了”

正想着,前院傳來一陣嘈雜聲。

孫秀節心理一凜,他站起來走了出去。

院子裡站着新上任的政務院總理哈爾哈圖、樞密使洪承疇等人,他們的臉上都露出焦急之色。

“怎麼了?”

“王爺”,哈爾哈圖的聲音裡帶着哭腔,“一開始朝會開的好好的,可沒過多久,太子殿下突然暈倒了,眼下已經扶到後殿歇息去了”

“叫了太醫沒有?”

“叫了,正在醫治呢”

孫秀節也有些焦急,“怎麼會?太子殿下在參政之前曾在戰艦上幹滿了兩年,後來又在瀚海軍騎兵、步軍裡個幹了一年,監國之後在軍中的一些習慣也沒拉下,時常操練不輟,怎會出現此事?”

實際上有一句話他沒有說,“太子殿下除了迎娶尼布楚公主的長女爲正妃,還分別納了蒙古大酋、漢人大臣妃子各一名,眼下他身邊只有三名妃子,又不喜酒,完全談不上酒色傷身,難道是……”

他想說的是,“太子殿下處處以陛下爲目標,就連在冬日裡洗冷水澡也向陛下看齊,可陛下出生後不久就在零下幾十度的野外待了許久的,天生有抵抗嚴寒的體質,太子生於富貴溫暖之中,這體質豈能與陛下相比?”

“太子才二十五歲,可皇長孫才幾歲,若是太子有個三長兩短,帝國平白會出現一番波瀾”

哈爾哈圖說道:“誰說不是呢,太子殿下在軍中待過四年,從未將自己當做天潢貴胄,一直將自己當做一個小兵在打熬身體,沒想到……”

在委員會值房的正背面是武英殿,就在衆人焦躁不安時,武英殿的大門打開了,從裡面走出來一人,正是王文慧。

王文慧的臉色也不大好,不過衆人一見到他,都圍了上去。

“王大人,太子如何?”

王文慧說道:“李太醫正在施救,我過來時,殿下已經醒過來了,不過需要調養幾日,陛下說了”

衆人趕緊彎下了腰,朝乾清宮方向施禮。

“皇上說,‘既然太子殿下身體不適,今日的朝會繼續舉行,由政務院總理主持,今後在朕、太子都不在的情況下,都按此例辦,不過一週舉行一次罷了,由政務院總理、樞密使、禮部尚書三人輪流主持,會議結果形成文本先呈報通政使司,再由通政使司呈給戰略委員會,由委員會作出批示,在呈到朕這裡來’”

王文慧此話一出,孫秀節完全釋然了,“果然是這樣,太子殿下這一病倒是讓委員會的職責立即體現出來了”

哈爾哈圖聽了有些愕然,他看了看孫秀節等人一眼,似乎也有些明白了。

“洪大人,陛下既然這樣說了,我等還是去勤政殿繼續開會吧”

“也好”

洪承疇走之前,也是意味深長地看了孫秀節等人一眼。

等衆人走後,孫秀節本想繼續召集諸委員商議,並將自己的想法旁敲側擊地說出來,但他掛記太子殿下的安危,便問王文慧:“殿下現在是在重華宮還是坤寧宮?”

他這樣問也是有原因的。

在紫禁城的東南角,是一片由重華宮、龍德殿、觀心殿、崇質殿爲主殿組成的宮殿羣,眼下是太子“東宮”所在,這裡有東華門與皇宮相連,太子突然暈倒,不用說皇后焦急得不得了,多半會讓他去坤寧宮休息。

“在重華宮”

王文慧卻是這樣回答。

這意味着兩件事。

其一,太子殿下的病並不要緊;否則皇后無論如何是會讓他去坤寧宮的,其二,是陛下回到京城後,由於納了兩名年輕的妃子,再由太子殿下隨意出入後宮已經不大方便了。

“走,瞧瞧去”

他是孫德威的堂叔,又是郡王,於情於理都要去瞧瞧,羅承志、牧仁、雅丹、李延庚等趕緊也附和着。

第四章 私議第六章 蝴蝶效應(二)北境三少之膽大包天豫親王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六十三章 明斯克大公國(5)第五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上)第十四章 高貴自由的哥薩克,請用農民來換第七十二章 方濟各第五十四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上)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四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變奏第七章 旅順口殘唱之三:無差別覆蓋第八章 霜狼騎兵(4)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六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一:騰籠換鳥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三十七章 哈巴羅夫的新角色第五十章 齊魯風雲之一:錯綜複雜第四十五章 勒拿河(五)雅庫茨克之戰(中)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六十六章 明斯克大公國(8)第五十一章 蒸汽航線(3)新北海道(中)第三十一章 遠洋艦隊(中)第四十八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中)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1)追尋陛下的腳步第二十五章 外喀爾喀(二)哲布尊丹巴二世與姐夫尼堪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二十二章 關稅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六十四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4)第十四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⑧第五十五章 收官(5):三城記(上)第八十三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5)第五章 旅順口殘唱之一:大義悲歌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十九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④第十九章 支奴幹(六)牧仁的心思第四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2)方略第二十二章 亢龍無悔(上)第二十九章 寧古塔風雲(四)事情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第四十九章 山海之約第十九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3)第十五章 斗轉星移(中)第五十二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中)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四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六:京都皇宮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八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8)柳川憶興和立花次郎第五十章 北京,北京(5)新的機構和任命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三十五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上)第二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一:沈姑娘第一章 高懸的利刃第四十四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上)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二十三章 一怒殺人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七十九章 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上)第五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1)第五章 西行漫記(四)哲布尊丹巴與克烈後裔第四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3)意外第三十三章 直布羅陀之戰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三十六章 木.野狐.禪之十四:火中取栗(3)第二十五章 按圖索驥(中)額尓齊斯河畔的篝火第五章 烏蘭哈達之戰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九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尾聲)(下)第六十一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上)第二十九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上)第五十九章 收官(8):尾聲(下)第一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①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五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8)連鎖反應下的條約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四十就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5)刃之舞(上)第四十一章 山海關之七:新一片石之戰(2)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第十七章 鉅變開始(3)柱石之將辛思忠第三十五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上)第二十四章 煙波浩渺兩茫茫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上)第七十五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下)第十章 大漠雄心之一:九原阻擊戰(上)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三十八章 哈爾濱第二十三章 新克里米亞(上)楔子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四:大海戰!第十八章 狂飆(1)嶽少保的兵法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
第四章 私議第六章 蝴蝶效應(二)北境三少之膽大包天豫親王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六十三章 明斯克大公國(5)第五章 東興元年的臨潢府(上)第十四章 高貴自由的哥薩克,請用農民來換第七十二章 方濟各第五十四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上)第四十七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上)第四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變奏第七章 旅順口殘唱之三:無差別覆蓋第八章 霜狼騎兵(4)第十一章 阿斯蘭汗(下)第六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一:騰籠換鳥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四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5)犧牲第三十七章 哈巴羅夫的新角色第五十章 齊魯風雲之一:錯綜複雜第四十五章 勒拿河(五)雅庫茨克之戰(中)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六十六章 明斯克大公國(8)第五十一章 蒸汽航線(3)新北海道(中)第三十一章 遠洋艦隊(中)第四十八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中)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1)追尋陛下的腳步第二十五章 外喀爾喀(二)哲布尊丹巴二世與姐夫尼堪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二十二章 關稅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曙光第六十四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4)第十四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2)波譎雲詭⑧第五十五章 收官(5):三城記(上)第八十三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5)第五章 旅順口殘唱之一:大義悲歌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二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上)第十九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④第十九章 支奴幹(六)牧仁的心思第四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2)方略第二十二章 亢龍無悔(上)第二十九章 寧古塔風雲(四)事情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第四十九章 山海之約第十九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3)第十五章 斗轉星移(中)第五十二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中)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四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六:京都皇宮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十三章 大漠雄心之四:呼延寨之戰第八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8)柳川憶興和立花次郎第五十章 北京,北京(5)新的機構和任命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三十五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上)第二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一:沈姑娘第一章 高懸的利刃第四十四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四:兩個插曲(上)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二十三章 一怒殺人第三十一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中)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七十九章 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上)第五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1)第五章 西行漫記(四)哲布尊丹巴與克烈後裔第四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3)意外第三十三章 直布羅陀之戰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三十六章 木.野狐.禪之十四:火中取栗(3)第二十五章 按圖索驥(中)額尓齊斯河畔的篝火第五章 烏蘭哈達之戰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九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尾聲)(下)第六十一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上)第二十九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爾(上)第五十九章 收官(8):尾聲(下)第一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①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五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8)連鎖反應下的條約第七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七:新臨潢府第四十就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5)刃之舞(上)第四十一章 山海關之七:新一片石之戰(2)第十九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下)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第十七章 鉅變開始(3)柱石之將辛思忠第三十五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上)第二十四章 煙波浩渺兩茫茫第十四章 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戰(上)第七十五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下)第十章 大漠雄心之一:九原阻擊戰(上)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三十四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三十八章 哈爾濱第二十三章 新克里米亞(上)楔子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四:大海戰!第十八章 狂飆(1)嶽少保的兵法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