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元老院首席元老

聯邦首都,證券交易市場。

守序的馬車從市場門前經過,門可羅雀,交易清淡。

“投奔怒海”計劃實行近兩年,守序從廣東帶回十餘萬人口,還有數十萬暫居海南島等待運輸。

搬空包括廣州在內的數個州縣同時也得到40餘萬兩白銀和部分絲綢等高價值戰利品。

聯邦尊重私有產權,當然不會直接搶劫。南洋銀行用銀行券,政府使用本土、後江府、婆羅洲三區的“地票”向移民有償換取。

首都建了一座二級市場,半強制半自由髮型的有價證券可在場中交易。

戰爭狀態下,當然交易的人不多,成交價多數也低於發行價。

守序收回視線。

西班牙是個大國,馬德里的財力不可能派出大艦隊和陸軍跨洋遠征,他們投入到遠東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

但在終戰前,西班牙就像懸掛在聯邦頭上的一柄利劍,商人們始終信心不足,資產價格自然也就上不去。

“婆羅洲的地價格那麼低都沒人買嗎?”

林奇:“我知道有個暹羅商人買了3萬多畝,周圍的人都嘲笑他瘋了。”

守序:“這樣下去不行,告訴國稅局,5年內免徵證券交易契稅、印花稅。”

林奇:“好的,閣下。”

守序:“辦完這件事,你可以外放了。”

“閣下?”

“做好去中國的準備,接任瓊西行政長官。”

“去海南島?閣下,我以爲會是古晉。菲利普最近一直運作回國的事。”

“我考慮了很久,你懂中文,雷迦不懂。他更適合古晉,還是你去瓊西。”

“明白了,我儘快準備。”

馬車在內閣大樓停下,守序推開車門。

衛兵敬持槍禮,守序用權杖輕點帽檐。帶鐵的靴跟踏在花崗岩地面上,發出吭吭的響聲,在走廊裡迴盪。

人已到齊,守序在圓桌首位坐下。

“先生們,開始吧。”

首先由李君常報告糧食問題。

“我們只有後江府實現糧食自給,今年農業稅可收取20萬石大米預定航運海南,大家知道這並不夠。海南仍需60萬石,本土和婆羅洲需要40萬石。也就是說,我們需要100萬石大米。購買及運輸這些糧食,我們需要50-60萬兩白銀,執政官從廣州帶來的白銀,僅僅只夠今年的開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三四年內,我們在糧食上的缺口將有200萬兩。我想提醒各位注意,中央財政包括貿易、金礦在內全口徑收入1年不到100萬兩,大部分用於軍費和行政開支,壓力太大了。”

守序敲敲桌子,“這沒辦法,只能硬撐,元老院早就達成共識,有人才有錢。”

李君常:“我明白,所以我們只能借錢。”

“找誰借?”

“英國人、荷蘭人、暹羅人、印度人,誰有錢找誰借。”

守序:“我們現在的負債有多少?”

“南洋銀行不計,我們的政府負債已有400萬兩。如果可以,我希望儘快結束與西班牙的戰爭,節省軍費。”

“戰爭的事等會再說,借錢的事你抓緊辦。”

“好的。”

總理馬爾蒙苦笑,“你還真是給我留了個爛攤子。”

守序:“古晉的銅金礦今年產量能上一個臺階,到時壓力會有所緩解。”

“古晉本身也需要錢,中央所獲有限啊。”

“撐過這幾年,我們休養生息。”

“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個報告的是臺灣商務代表博格斯。

自古晉銅金礦、金礦投產後,臺灣已不再向本土輸送銅錠,出產全部留用。

臺灣海峽局勢錯綜複雜,島內島外各種勢力蠢蠢欲動。

“去年我們鎮壓了40多起島內叛變,其中多數與島外勢力有勾結。”

博格斯的發言引起了一陣議論聲。

守序:“你們需要什麼?”

“增派兩個營南洋陸軍,軍費由我們自己負責。”

守序看向陸軍司令霍爾雷恩。

陸軍司令點點頭,“不花錢,我可以抽調一個錫克營和一個本土營。”

聯邦接納了很多印度錫克教徒,允許他們自由信教,條件是爲陸軍服役。錫克人英勇善戰,關鍵還很便宜,陸軍很喜歡用作輔助部隊。

臺灣與大陸之間聯繫比南洋方便,那裡人口接近40萬。中國人很善於種地,得益於引進的高產作物臺灣開發近十年,糧食勉強實現自給,但生活水平沒南洋高。而且這種糧食平衡是危險的,經不起水旱大災。

第三個彙報的是駐印度高級商務代表菲爾比。

“約翰公司希望能獲得更多絲綢,另外茶葉銷路比預計的好,英國人希望我們能在去年基礎上再增加一些。”

“告訴英國人,茶葉不是問題,現在這點貨,我們自己的產量就能滿足。至於絲綢,我們有絲織工,有機器有地,但我們需要啓動資金。英國人若是想要更多貨,請他們自己來投資。”

“我回馬德拉斯就拜會格林漢姆。”

菲爾比之後,各殖民地各部門又報告了一些經貿、防務和行政工作,內閣多數都有定案,無須守序操心,簽字蓋章即可。內政守序基本不管。

殖民地和商貿代表報告完即退出會議室,隨後召開的是大本營與內閣聯合會議。

守序:“海軍說說吧,去年的海戰是怎麼回事?”

斯特林站起身,“我先代表海軍向大家道歉。去年有3艘西班牙蓋倫戰艦闖入安南和廣南沿海,2波運輸船隊遭到襲擊,大部分運輸船適時轉向近海,但還是有21艘船被敵艦擊沉,人員損失超過5000。”

擱淺的運輸船更多,船上的人多數被廣南收容,經陸路抵達後江。聯邦爲此向廣南支付了一大筆贖金。

馬爾蒙打圓場道:“海軍盡力了,敵艦不與我們決戰,只襲擊運輸船隊。海軍出動後,西班牙人乘北風南下,炮擊了古晉。前不久才乘南風返航。”

守序擺擺手,“追究責任沒有意義。海軍每年拿走7成的軍費,我想知道海軍今年怎麼辦?”

斯特林:“我們已擬定作戰計劃,派出3艘女神級和7艘護衛艦、4艘通報艦,與蘇祿人聯軍進入菲律賓內海,攻打宿務和怡朗。”

航線太長,海軍無力出動主力艦給龐大的移民船隊護航,斯特林只能選擇主動找上西班牙人。

守序:“我沒意見。我想提醒你們,我們買女神級是用來打仗的,不是擺在碼頭好看。”

斯特林:“是,我會把原話轉告各位艦長。”

“臺灣的兩艘巡航艦今年將完成舾裝,如果情況允許,你們打完菲律賓北上臺灣休整。移民船隊將在瓊州等你們一起返航。”

海軍作戰計劃基於風期推測,海軍判斷西班牙人在南風期來的可能性不大。

西班牙人在南海西側沒有避風港,廣南也不會允許歐洲戰艦進港,南風期來如果遇上臺風就死定了。西班牙更大可能還是選擇在北風期南下後江。

會議最後是人事調整。

菲利普.愛德華調回海軍,晉升准將,任大本營軍令部長。

威斯特海姆晉升陸軍少將,任大本營參謀總長。

陸軍第一團團長郎格曼晉升陸軍准將,任第一旅旅長。旅級編制在陸軍出現過幾次,都是戰時臨時編制,打完即撤。這次是正式成立,暫時難以滿編,先與陸軍士官學校一起研究更高級的陸軍合成單位戰術。

雷迦任古晉副行政長官,主持婆羅洲殖民地工作,蒂奇升古晉防衛司令。

林奇任瓊西副行政長官,主持海南殖民地。

勞勃任安達曼警備艦隊司令,負責西海岸防務。

李君常調後江行政長官,接替林同文,林同文另有任用。

其餘職務不動的陸海軍軍官,軍銜全部提升一級。

這次人事調整守序研究、醞釀了近2年之久,風聲早就放了出去,除去雷迦與林奇對調,其餘與傳言基本一致。

散會後,會議室只剩下守序與馬爾蒙。

馬爾蒙給守序遞了一杯酒。

“我沒想到你真會辭職。”

“我有過承諾,我不打算譭棄守信的名聲。”

“元老院會很欣慰這點。”

“那正是我所希望的,扎卡里。從加勒比海到南中國海,老兄弟們一路走來都不容易。”

“是啊,當年從天堂島出發時,沒人能想到你帶着大家走到今天這一步。”

守序向馬爾蒙舉杯。

“馬爾蒙船長,我們一起跨越了南極,跨越合恩角,橫渡整個太平洋。船上的人團結一致,平安克服了所有危機,建立了這個國家。如果要讓這個國家平穩走下去,走向更輝煌的明天,我們還要繼續保持團結。”

“我明白,守序船長。”

“擔子很重,祝你好運。”

馬爾蒙頗有些感慨地道,“其實有時候我很嫉妒你,不是因爲你冷靜的判斷和預見力,也不是航海。”

“哦?”

“是因爲你的年輕,守序。你今年才30歲吧?”

“32。”

“是啊,你看我頭髮都白了。”

拉羅謝爾之戰時馬爾蒙25歲,如今23年過去了,他已有48歲。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傷害了他的健康,這也是他後來不再出海的原因。

“不要太操勞,你也能幹兩界。”

馬爾蒙苦笑道:“你給我留下的這個攤子,我幹完一界就不錯了。”

“樂觀一點,扎卡里,乾杯吧。”

“乾杯。”

守序站起身,“官邸是你的了,馬爾蒙執政官閣下。”

“是臨時執政官,守序閣下,明天還要經過元老院選舉。”

……

第二天,元老院大會。

守序結束第二個執政官任期。

馬爾蒙提名,守序晉升凌衛侯爵,海軍上將。仿羅馬例,以建國功獲元老院首席元老稱號,任元老院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席,新領地總督。

扎卡里.馬爾蒙沒有懸念地接任執政官。林同文接任總理。

這是妥協的結果。

德瑞普、考克林退休,馬爾蒙得到內閣多數部長職位,本土直管領地地方長官大半也是走馬爾蒙的門路。

聯邦經濟領域中國人佔了大半江山,林同文作爲最早合作的華商,接任總理順理成章。

守序對臺灣、後江、古晉三個殖民地有深遠的影響力,海南權益更是直接在他控制之下。至於新領地總督,明白的人都知道那是指君臨。

無論是君主制還是共和制,政治都要依靠妥協。

大明朝是君主制,可崇禎掌握的權力連給小鬍子元首,大鬍子鋼鐵慈父兩位提鞋都不配。

守序離開會場,關上車門,嘴角浮現出一絲微笑。

“上川,我們回凌衛城。”

第25章 改裝第14章 盟友第19章 路是自己選的第26章 整修戰利船第27章 荷蘭人的臺灣行政長官第22章 棉布及三國同盟條約第10章 海南島的沙漠第68章 四封信第32章 第一隻被北風殲滅的艦隊第12章 你的功罪不會由敵人來定論第2章 凌衛城第2章 波託韋洛第48章 船團第56章 南海棱堡線第20章 蘇祿人39章 臺灣殼鬥科植物,橡木艦隊第39章 初臨巴拿馬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28章 鼓山第25章 臺海風雲第4章 天選之地第64章 人事調整第17章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第57章 八百里鋼鉗10第66章 四國同盟1,荷蘭與廣南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63章 北伐中第60章 北伐上第26章 朱由樑第60章 北伐上第58章 八百里鋼鉗11第35章 虎門第21章 巴達維亞來的客人第49章 八百里鋼鉗2第20章 南十字軍,蘇卡達納之戰4第56章 八百里鋼鉗9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49章 八百里鋼鉗2第49章 奔向海岸的難民第26章 整修戰利船第52章 批判的武器第11章 金山寺,鄭鴻逵第29章 大泥海戰第41章 廉州合浦港第40章 東莞ISO第11章 馬隊第49章 臺北的雪第59章 權力的遊戲第24章 長子南征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3章 混成旅第45章 試造艦,伯倫希爾、休伯利安第68章 四封信第14章 背風羣島2第54章 八百里鋼鉗7第9章 靖南藩第54章 八百里鋼鉗7第9章 靖南藩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34章 第二隻被北風全殲的艦隊第12章 擴張第17章 藉田之禮第25章 臺海風雲第41章 建州船場第7章 狗班,麥哲倫海峽與咆哮西風帶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第3章 巴西海岸第6章 明朝的敦刻爾克,登州大撤退第34章 最後的防線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35章 海道經,中國行第5章 太平洋聯邦第62章 紫禁城第45章 炮術第12章 騎兵第10章 到鎮江,遇到鄭家的軍隊第1章 新的計劃第9章 靖南藩第3章 再臨臺北第60章 北伐上第10章 向風海峽1第24章 南京造船基地第36章 戰犯錄第5章 舟山羣島,泗礁山第38章 約束明軍的軍紀第31章 找李元胤買人第20章 德國人第19章 丹麥船第61章 出兵是責任第17章 背風羣島5第57章 後江行政長官轄區第48章 多鐸 吳三桂 阿巴泰第69章 給遠征軍找塊地盤第17章 蘇卡達納之戰1第1章 新的計劃第41章 盛宴第22章 棉布及三國同盟條約第49章 奔向海岸的難民第22章 有債必還
第25章 改裝第14章 盟友第19章 路是自己選的第26章 整修戰利船第27章 荷蘭人的臺灣行政長官第22章 棉布及三國同盟條約第10章 海南島的沙漠第68章 四封信第32章 第一隻被北風殲滅的艦隊第12章 你的功罪不會由敵人來定論第2章 凌衛城第2章 波託韋洛第48章 船團第56章 南海棱堡線第20章 蘇祿人39章 臺灣殼鬥科植物,橡木艦隊第39章 初臨巴拿馬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第28章 鼓山第25章 臺海風雲第4章 天選之地第64章 人事調整第17章 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第57章 八百里鋼鉗10第66章 四國同盟1,荷蘭與廣南第51章 沙盤復原的1647年戰局第63章 北伐中第60章 北伐上第26章 朱由樑第60章 北伐上第58章 八百里鋼鉗11第35章 虎門第21章 巴達維亞來的客人第49章 八百里鋼鉗2第20章 南十字軍,蘇卡達納之戰4第56章 八百里鋼鉗9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49章 八百里鋼鉗2第49章 奔向海岸的難民第26章 整修戰利船第52章 批判的武器第11章 金山寺,鄭鴻逵第29章 大泥海戰第41章 廉州合浦港第40章 東莞ISO第11章 馬隊第49章 臺北的雪第59章 權力的遊戲第24章 長子南征第21章 重整粵西防線3第3章 混成旅第45章 試造艦,伯倫希爾、休伯利安第68章 四封信第14章 背風羣島2第54章 八百里鋼鉗7第9章 靖南藩第54章 八百里鋼鉗7第9章 靖南藩第44章 天鍾法測經度第34章 第二隻被北風全殲的艦隊第12章 擴張第17章 藉田之禮第25章 臺海風雲第41章 建州船場第7章 狗班,麥哲倫海峽與咆哮西風帶第60章 海南大十字路第3章 巴西海岸第6章 明朝的敦刻爾克,登州大撤退第34章 最後的防線第1章 常壓蒸汽機第35章 海道經,中國行第5章 太平洋聯邦第62章 紫禁城第45章 炮術第12章 騎兵第10章 到鎮江,遇到鄭家的軍隊第1章 新的計劃第9章 靖南藩第3章 再臨臺北第60章 北伐上第10章 向風海峽1第24章 南京造船基地第36章 戰犯錄第5章 舟山羣島,泗礁山第38章 約束明軍的軍紀第31章 找李元胤買人第20章 德國人第19章 丹麥船第61章 出兵是責任第17章 背風羣島5第57章 後江行政長官轄區第48章 多鐸 吳三桂 阿巴泰第69章 給遠征軍找塊地盤第17章 蘇卡達納之戰1第1章 新的計劃第41章 盛宴第22章 棉布及三國同盟條約第49章 奔向海岸的難民第22章 有債必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