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州城,李來亨的臨國公府。
新帝登基,當然要遍賞舊臣,李來亨的爵位從伯爵直接升到公爵。
軍將們在公爵府內進進出出,將李來亨的命令傳遍全軍。
瓊州混成旅的副旅長,陸軍上校鍾文信手拿作戰計劃,敬禮道:“公爵閣下,我服從你的指揮。”
李來亨詫異地道:“你的部隊實力比我更強,你是認真的嗎?”
鍾文信:“這是元首的意思,也是我們的期望。公爵閣下是漢人的英雄,我們都很榮幸你能成爲我們的指揮官。”
宣傳戰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對敵宣傳,二是對本方宣傳,其中的重點就是要塑造戰爭英雄。
明末可以宣傳爲英雄的人不算多,李來亨肯定是其中的翹楚。
闖營在廉州駐紮10年,爲海南屏藩中的柱石。李來亨的戰績所有人都能看到,除了南洋新軍,最能打的就是他的部隊。
李來亨用他在戰場一次次身先士卒的浴血奮戰,扭轉了南方明軍對闖營的看法。
士兵在一條戰壕裡撈飯吃,向共同的敵人舉起刀劍,互相照看彼此的後背,肉搏中幫助彼此解困,在戰場上互相拯救彼此的性命,甚至在戰後分享同一個女人,這樣的感情是最實際的。
煤山吊死的崇禎?那是什麼東東,關前線的大頭兵屁事。
鍾文信的瓊州旅大大超出了正常的旅級編制,爲增強他的指揮力量,在海南留守的遠征軍後方司令部給瓊州旅加強了指揮、情報和後勤參謀。
鍾文信向李來亨的指揮部派出了3名參謀,10名士兵組成的聯絡小組,協調聯合作戰事宜。
理順指揮架構後,鍾文信戴上軍帽,走出臨國公府。他擡頭看了看,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正適合大兵團開進。
鍾文信是海南人,在南洋新軍中服役10多年。聯邦陸軍軍官團始終有個問題,因爲擴編速度太快,軍官團建設有困難。
像鍾文信,3年前還只是上尉營長,去年成爲中校團長,瓊州旅長安德烈因爲一次訓練事故摔斷了腿,鍾文信又以資歷最深的團長提升爲上校副旅長,臨時指揮全旅。
聯邦陸軍還有不少像他一樣的軍官,其特點都是控制團以下部隊沒有問題,甚至表現很優秀,但要指揮一隻合成的旅級戰役支隊獨立遂行戰鬥,連他們自己都沒有信心。
這隻能通過不斷戰鬥,在戰爭中獲取足夠的作戰經驗來解決。在那之前,有李來亨這樣,10幾歲從軍,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天賦將領帶一帶,能少走不少彎路。
聯合作戰過數次了,李來亨近來一直在研究南洋的新軍,不得不說,有些人就是天才,雖然從未上過軍校,但在實戰中,他們能獲取充足的營養。
李來亨瞭解韃靼人,瞭解明軍,熟悉戰區地形,有他指揮,至少能最大程度避免出現惡性錯誤事件。
鍾文信騎馬出城,瓊州旅宿營地在廉州東面,這個旅此前在雷州整訓了一年,補充完戰損,如今已是齊裝滿員。
旅下轄6個滿編步兵營,1個騎兵團,1個野戰炮兵營其中包括1個12磅重炮連,1個輜重營,1個工兵營和幾支新建的獨立山地步兵連,這個加強的旅級支隊全軍共有1萬人。
李來亨在廉州總動員,他有1500作戰部隊增援在博白前線,另有4000餘人,其中2000騎兵,其餘爲步兵。闖營的組織結構依然是大陸化的,他們的野戰主力是馬隊,步兵只負責相對次要的任務。
廣西巡撫謝元汴全力以赴,從海南那裡要到350人各地守備隊、弓手、水兵等組成的後勤部隊,這支部隊護送8000民夫到了廉州。
因此,集結在廉州大營的部隊,總人數超過2.4萬,這是在有廣東各地擄獲的資源和海南全府拼命湊出來的部隊,海南人民這段時間付出了極大代價,只有徹底戰勝敵軍,才能減輕海南的負擔。
3天后,軍隊開拔。
廉州大營第一個目標是線國安,在向北進攻之前,要消除在左翼的威脅。
瓊州旅派出1個步兵營,加強2個山地步兵連,2門榴彈炮,在李來亨的1500步兵配合下,向西北進入山區,進攻欽州靈山縣。爲這支部隊帶路的是原先靈山縣防軍的殘部。
李來亨抽調騎兵;鍾文信以4個步兵營,海南驃騎兵團,2個6磅炮連組成1個旅級支隊,全軍近1萬人。
線國安的部隊實力只有欽州李元胤的兩倍略多,明軍的城堡很穩固,李元胤不斷派他的兩個義弟率軍出擊,線國安的主力都聚集在欽州城北,對更外圍的明軍據點無力攻取。
進攻命令同步發給了防城地區的鄧耀、大風堡的欽州兵備道周瑾、十萬大山裡的左江道袁立俊,這些獨立的守備隊人數都不多,即便是秋收後的動員,可以用於出戰的兵也只有幾百人,廉州大營希望他們的部隊利用對地形的熟悉,襲擊線國安的外圍陣地。
欽州與廉州兩個三角洲平原之間是一片標高几十米的丘陵地帶,對行軍的影響不大。
李來亨在沿線有一些步兵駐守的據點,頂在最前線的是大風江邊的平銀堡。那裡有明軍宿將董方策的800老兵和李來亨的500步兵防守,這支部隊的任務是全力掩護主力開進。
欽州和廉州的官道不到100公里,2天后,解圍部隊陸續開抵大風江左岸。
從平銀堡至欽州戰場,還有兩道嶺線,大風江以西,即爲線國安的佔領區。
大風江的江水寬度約有100至300米不等。渡過大風江不難,周瑾在海口的大風堡聚集了一批架橋器材。
欽廉雷瓊地區留守的水師部隊一多半匯聚到大風堡,400水師駕着隱藏在左岸支流中的舢板駛入江面,1個加強營搶渡江水,建立橋頭堡,工兵部隊隨即架起一條足以通行6磅炮的浮橋。
廣西綠營前鋒部隊在聯軍散兵線前潰逃,步兵打開通道後,李來亨投入他的騎兵,向欽州方向衝擊,馬隊揚起漫天的煙塵,遠遠望去,就像一條長龍。
當天傍晚,落日的夕陽下,闖營的騎士立馬於欽州東北7公里的山嶺,李來亨的大旗在風中招展。
李元胤在望遠鏡中看到那面大旗,久久不語。長輩們,高傑、李成棟、李過在中原戰場的恩恩怨怨已是過眼雲煙,現在,李元胤和李來亨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第二天清晨,迎着紅色的朝霞,閃亮的刺刀縱列從丘陵開出,在極短時間內,沿着欽江左岸,列成6個方陣,多達3000名騎兵沿欽江展開。
陽光照在他們的胸甲、棉甲和扎甲上,銀光閃閃。
李來亨的親衛騎兵全部騎着高頭大馬,頭戴全覆蓋的武裝盔,面甲已放下,只能看到一片冰冷的眼神。那是一支從黃土高原打到南海邊,每人手上都有數百甚至上千條人命的殺神部隊。
蕭瑟的秋風拂過,軍旗發出獵獵的聲響。這是守序給所有明軍的承諾,守住城池,你們不是孤軍奮戰。
欽州城以火炮齊射歡迎友軍,各堡壘上的100門大炮次第打響,城中響起震天的萬歲聲。
線國安以最快的速度撤圍欽州,在大營中龜縮成一團,敵軍陣地在欽州西北,位於欽江和漁洪江之間。
工兵部隊在欽州東城搭建浮橋,2天后,全軍開抵欽江平原。
決戰沒有懸念。
瓊州旅組成中央戰線,展開3個營橫隊,500米長,另1個營以縱隊位於橫隊之後。
李元胤的部隊位於左翼,李來亨的部隊位於右翼,全軍共有3800名騎兵。
其餘各部和部分欽州守軍四面攻擊敵外圍陣地。
佔領靈山,切斷敵軍沿欽江退回橫州地區那個支隊從背後壓過來。
李元胤以50門城防炮支援進攻,野戰炮隨步兵戰線開進。
戰鬥進行至中午,線國安全軍崩潰,滿山遍野的韃靼人向他們僅剩的退路,漁洪江上游向南寧逃竄。
聯軍佔領大營,繳獲敵軍全部輜重和火炮,然後由李元胤、李元泰、李建捷統一指揮除李來亨騎兵之外的所有明軍,向南寧地區追擊。
欽州投入了他們所有的力量,除幾百人的留守部隊,每一個拿得動武器的人都向前線追擊。
秋收剛過,敵軍的補給通道上,沿路都是糧食。
瓊州旅留下靈山支隊支援李元胤,其餘部隊撤回廉州。
下一個目標,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