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山東的私鹽

在牀上躺了三四天,樑明就已下地了,雖然還幹不了重活,但地上行走還不是問題。他並沒有外傷,主要是在海水中浸泡的時間過長,又被海風一吹,寒氣入體。幾日的休養後,已無大礙。

這些天裡樑明對成山莊也有了大概的瞭解,說是一個莊子實際上只有二十三戶人家。莊西頭有七八十畝鹽鹼地,根本打不上收成。莊子裡的人家都是靠下海打漁維持生計,另外有一個外快就是煮私鹽。

幾塊貧瘠的土地什麼也幹不了,可人還是要活不是,單靠打漁雖能顧住口食可每年繳納的錢糧是掙不來的。所以都要想點別的出路,這煮海水熬鹽就是最簡便易行的方法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離着海邊這麼近,就得靠着它賺點溫飽錢花。一擔鹽,一百二十斤左右,可以賣得三錢銀子。海水取之不竭,柴草也不缺,三錢銀子貼補家用可是不少,每月怎麼着也能熬出七八十斤,這一年下來二兩銀子是到手了,出去繳納的皇糧,過年時也能只買些年貨。

榮成縣西面的文登就有一個大型鹽場,而打聽到文登樑明也知道了威山的具體位置,他也沒漂多遠就在威海的東面,這個榮成縣應該就是新中國的山東榮成市了。而如今威海還是個無名之地,歸屬於文登縣管轄。

這文登縣的鹽場是大清國立的,而榮成只有竈丁和灘戶並沒有設鹽場,只是有個收鹽點。成山莊所出的私鹽主要是由榮成的竈丁收購,看成色每擔二錢到四錢銀子不等。他們在轉手賣到收鹽點,每擔也就賺上個半錢銀子,這不過是個零頭,大頭都被鹽場拿去了。

鹽場所出的官鹽每擔是一兩五錢,而私自賣出的則在二兩上下,一出一進獲利之豐難以想象。

雖然歷朝歷代鹽鐵茶專賣,凡是私下販賣的都是重罪,而且這重罪的程度基本上都是砍頭,絞首,就是爲了保證官府專賣的利潤。可是有利潤的東西,必然有人要鋌而走險,比如說是販鹽。

崖頭鎮便是榮成的收鹽點,文登鹽場的幹事在此地收集過後集中運往文登,同時也是衆多私鹽販子的目擊地,因爲那裡也有各家鹽商的客號。

在竈丁手中二三錢銀子的粗鹽,到了崖頭至少也能翻上一倍。

王石就幹過這一行,這點讓樑明很是不解,這可是殺頭的事情,王石怎會如此輕率地說出口來,而王朱氏也不見絲毫的懼意。這其中必有內情,不可能單單是因爲相信樑明不會出賣自己的救命恩人。

幾經思量,樑明終於找了個機會向王石詢問。而事實的真相大大出乎了樑明的預料。

有清一代山東從事鹽業生產的人員數量極多,康熙初年山東鹽場竈丁總數已達2.15萬人,這隻僅僅是鹽場的竈丁還沒算上民間的灘戶。

清初山東鹽場19場舊制,後來屢加裁併,併爲八。其產鹽行銷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四省。”然而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困擾了山東官員數百年之久。

清代鹽業最初實行“官督商銷”的辦法,政府利用鹽商的運作而最終實現鹽業利潤。所謂官督商銷,乃指鹽商向官府繳課領取鹽引後,到指定的地點買鹽,再運到指定的地區去銷售,官方絕不允許其它形式的自由販運,也不允許越界行鹽。這很正常,從漢武大帝時期的鹽鐵專賣開始,近兩千年來一直如此。

然而,清代山東的食鹽銷售情況並不理想。明代山東鹽業開發的一個突出標誌是製鹽技術的不斷革新,幾千年來歷經煮鹽、煎鹽方式的傳承與改進,沿海竈民的努力極大的加大了海鹽生產的開發力度,同時也提高了製鹽的技術含量。而在在明代中葉福建人發明了灘曬之法,曬鹽較煎鹽而言,生產工序簡化,成本降低,產量大又省工時,經濟價值十分明顯,故而此法逐漸從海豐場傳向山東沿海各個鹽場,但直到清朝時,曬鹽工藝纔在山東鹽產區內zhan有優勢。可直到現在文登的鹽場依舊在使用煮鹽法。

所以富商大賈往往指染兩淮、長蘆鹽場,一般不願意到交通不便、成本較高的山東鹽場行鹽,故而山東鹽場商運效果極差,有的地區甚至出現無商販運的尷尬局面,卻又要一直收取竈丁手中的產鹽,這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一直困擾着山東官員。

爲了解決商鹽滯銷的問題,清廷破例允許山東鹽場“窮民散賣”,將一部分鹽票“給與民販赴灘陸續買鹽”,同時採取“築包設商”的形式來加快食鹽銷售。山東沿海鹽場還有“舊制許貧人肩挑易米”的特殊規定。由於允許民販散賣,所以山東纔會出現“昌濰以東不食官鹽”的現象。

正所謂:定例有商之地,竈煎商賣,無商之地,竈煎民賣,無票即爲私鹽。登州府鹽課攤入大糧,不設商,亦無領鹽票之民,每年都是官員領票。地丁徵稅完,仍由官繳票價等項,各灘竈產準其自煎自曬,**民銷,並無官價,隨貴隨賤,民竈兩便。惟須各守疆界,不得攙越。

是以有清一代,山東鹽政很是寬鬆,而如今的登州府,官引銷售與私鹽販運各佔一邊天,並存之勢已成。

但販運私鹽還是有危險的,可這危險並不是來自官府,只要你不是腦子進水了,挑着數百斤粗鹽進縣城,是不會有事的。它的危險是來自同爲販私鹽的鹽販,兩隊私鹽隊伍相遇是很有可能火併的,特別是強弱分明的時候。現如今的登州府已經形成了大小七股鹽販,王石和陳興就是入夥了其中一股。

樑明真聽傻了,他根本想不到在這裡販私鹽竟是如此小事一樁,一時間還真回不過神來。

王石大手一拍樑明的肩頭,說道:“河南是河南,山東是山東,情況可是很不同的。”

訕訕的笑了笑,樑明嘟囔道:“何止不同,這是天壤之別啊。”不過他轉眼一想,急忙問道:“大哥,能不能帶小弟前去瞧瞧?”眼神中充滿了期頤。

這可讓王石好生爲難,他既然認下了樑明當弟弟,那就是真心的爲樑明着想,鹽販子可不是好做的,生死猶天不說,入行容易可再想退出來就難了。他是打心底了不想讓樑明踏進這一行。

沒的說,倆字——感動,這是真把自己當兄弟啊!

樑明很感慨,“不說了,我聽大哥的。”看着王石那敦厚的臉上露出的那抹笑容,樑明心中忽然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一股溫情迴盪在心房,“以後這裡就是我的家,他們就是我的親人……”

九章 聯繫二十二章 屬國八十九章 小試鋒芒四章 澳門第27章 接戰十章 中華軍力七章 辦學一百三十三章 中亞十五章 無題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二十六章 周折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六十五章 涿鹿二二十九章 血染禁書案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第18章 初戰掖縣二十七章 美國人倭人十二章 發展四十章 決斷第6節 噩耗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五十一章 大戰結束七十一章 敢死先鋒六十七章 冀西北決戰一十八章 處置五十六章 驅滿一二章 假想九十章 鏖戰一三十八章 海戰一十八章 和三十九章 臺灣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五章 凡爾賽宮第21章 內政一百五十二章 錢啊十一章 中華朝見一百四十六章 浮橋十九章 整軍一十二章 發展第7章 化解九十四章 贏面第1章 東方颶風(一)十三章 軍容第18節 定居大秋島九章 聯繫十九章 危局第1章 東方颶風(一)十五章 破敵一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八十七章 烽火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九十二章 民心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第8節 錢財第14章 天高三尺第14節 曬鹽之事第23章 再臨掖縣三十三章 鏖戰馬六甲一二十三章 殲敵四四章 東方颶風四三十五章 收穫四十五章 決戰津南中一百零五章 不同尋常的夜晚四章 中州第1章 東方颶風(一)第18章 初戰掖縣三章 鹽埕橋二十五章 土着很懶散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十五章 監察十三章 軍容一百一十一章 日韓開胃小菜十二章 截戰三十九章 臺灣十二章 發展一百三十二章 移民四章 中州五十章 京津定六章 中華國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二十五章 密談四十一章 大沽登陸一百一十七章 進軍西伯利亞下十四章 成長十二章 發展十八章 無題第10節 發展第14章 天高三尺五十六章 驅滿一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三十章 暗中跟蹤一百五十章 漁翁得利十章 中華軍力七十九章 軍變古北口上七十八章 絕地逃亡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二十四章 滄海十一章 開打第25章 戰後
九章 聯繫二十二章 屬國八十九章 小試鋒芒四章 澳門第27章 接戰十章 中華軍力七章 辦學一百三十三章 中亞十五章 無題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七十五章 乾隆之死下二十六章 周折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六十五章 涿鹿二二十九章 血染禁書案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第18章 初戰掖縣二十七章 美國人倭人十二章 發展四十章 決斷第6節 噩耗十一章 再戰雷靈峰五十一章 大戰結束七十一章 敢死先鋒六十七章 冀西北決戰一十八章 處置五十六章 驅滿一二章 假想九十章 鏖戰一三十八章 海戰一十八章 和三十九章 臺灣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五章 凡爾賽宮第21章 內政一百五十二章 錢啊十一章 中華朝見一百四十六章 浮橋十九章 整軍一十二章 發展第7章 化解九十四章 贏面第1章 東方颶風(一)十三章 軍容第18節 定居大秋島九章 聯繫十九章 危局第1章 東方颶風(一)十五章 破敵一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八十七章 烽火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九十二章 民心五十四章 流年表二第8節 錢財第14章 天高三尺第14節 曬鹽之事第23章 再臨掖縣三十三章 鏖戰馬六甲一二十三章 殲敵四四章 東方颶風四三十五章 收穫四十五章 決戰津南中一百零五章 不同尋常的夜晚四章 中州第1章 東方颶風(一)第18章 初戰掖縣三章 鹽埕橋二十五章 土着很懶散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十五章 監察十三章 軍容一百一十一章 日韓開胃小菜十二章 截戰三十九章 臺灣十二章 發展一百三十二章 移民四章 中州五十章 京津定六章 中華國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二十五章 密談四十一章 大沽登陸一百一十七章 進軍西伯利亞下十四章 成長十二章 發展十八章 無題第10節 發展第14章 天高三尺五十六章 驅滿一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三十章 暗中跟蹤一百五十章 漁翁得利十章 中華軍力七十九章 軍變古北口上七十八章 絕地逃亡五十章 最後的餘暉二十四章 滄海十一章 開打第25章 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