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科小醫生,被系統砸中,開啓了奇異的人生之路。
何主任主刀的巨大縱隔腫瘤患者許鬆德術後恢復得非常好,老何的手術水平已經完成量變到質變,終於再次迎來技術上的躍遷,他也成了三博醫院外研所俱樂部的成員之一。
所謂三博醫院外研所俱樂部,不過是三博醫院內部一個調侃的稱呼而已,指的是那些經常與外研所保持學習交流,技術水平能夠跟上外研所的節奏的醫生,比如運動醫學中心的高主任、創傷骨科的譚主任、普外科的方主任、胸外科的何主任、病理科的溫儒正等等。
楊平也抽空去ICU看看這個患者許鬆德,因爲許鬆德是他鎮臺的患者,他多少要關注一下,這個患者術後非常平穩,何主任整個手術過程的處理還是非常到位。
從ICU出來,何主任說:“我們胸外科隨着發展終究要分科的,我對肺部手術非常有興趣,所以,以後我還是專注於肺癌、肺移植等肺部手術,心臟分出去後單獨成科,我想還是邀請新來的夏書來挑大樑比較合適,不知道他是否願意,我就擔心他待在你們外研所不願意出來。”
何主任有自知之明,不管是教育背景還是個人能力,他肯定幹不過夏書,所以像有些老主任那樣將來被逼退位,還不如自己主動提出分科的計劃,這樣自己還能佔有一畝三分地。時代不同了,看醫院這種發展這形勢,依靠科主任的強權來壓住新人是行不通的,再說何主任也不是這種人,他還是想靠水平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