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形勢突變

日本駐宜昌領事小笠吉原與楊森、劉湘的會面很快結束,在得到小笠吉原“停止炮擊、和平協商解決日本在宜昌的利益和僑民安全”的承諾之後,楊森下令撤走包圍日本領事館和僑民區的一團官兵,佈置在北岸三公里長江堤上的七十餘門迫擊炮和三十六挺重機槍也撤回城中大營,兩艘日本炮艇仍然在宜昌江面遊弋。

當晚九點,川軍副司令兼第一軍軍長王陵基抵達宜昌,聽取楊森和劉湘的彙報完畢,對兩位屬下的頑強果斷大爲讚賞,考慮到歷來霸道的日軍很有可能派來地面部隊干預宜昌局勢,早已獲得蕭益民授權的王陵基在當晚召開的軍事會議上,進行了一番針鋒相對的秘密調動。

次日凌晨,從武漢日租界碼頭出發的日本運輸船,在又一艘五百噸級炮艦的護送下,搭載三百名日本海軍陸戰隊員抵達宜昌,與停留在宜昌江段的兩艘小型炮艦回合後,氣勢洶洶地直駛宜昌碼頭。

四艘日本船隻在距離碼頭八百餘米的時候驚訝地發現,原本空空如也的宜昌碼頭停滿了各式大大小小的木船,身穿鬆綠色軍裝、頭戴鋼盔的千餘名川軍官兵完全控制了碼頭上下,搭建在碼頭上方入口處兩側的木質房屋已經被盡數推到,數百名川軍工兵正在全力以赴地構建永備工事,在城牆與江堤之間兩公里長的空地上,隱隱看到露出僞裝網的十幾門克虜伯七五野炮修長的炮管。

來勢洶洶的日本炮艦立即將運兵船護在其中,全體減速,轉向南面航道逆流而上,隨後在上游五公里的寬闊江灣停止前進,三位日本炮艦艦長緊急協商之後,由三百噸級的“澎湖丸”號炮艦開往宜昌碼頭,儘快與宜昌領事館的官員取得聯繫,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在此之前,其餘兩艘炮艦和運載三百名日本海軍陸戰隊員的運輸船爲了自身安全,只能繼續停在上游江灣等待,不敢靠近宜昌碼頭四公里之內。

一個小時之後,“澎湖丸”號返回上游江灣,帶回的消息令日本海軍官兵無比憤怒:小笠吉原領事和晴川武官正在與率部佔領宜昌的川軍副司令王陵基舉行談判,在談判未有結果之前,雙方保持現有態勢,不得挑起任何爭端。

川軍副司令兼第一軍軍長王陵基在宜昌與日本領事小笠吉原舉行談判的同時,湖北督軍王佔元、中央政府總理段祺瑞的特派代表徐樹錚、坐鎮南京的北洋領袖馮國璋也匆匆趕到武漢,與來華訪問的日軍總參謀長田中義一在武漢舉行會談。

下午三點,一個龐大的船隊出現在停泊日軍炮艇及運輸船的江灣上游三公里外的江面上,行駛在最前方的竟然是兩艘煥然一新的內河炮艦,每艘炮艦均配備一門德國克虜伯七五速射炮、兩門法國產哈奇開斯三七雙聯機關炮和兩挺重機槍,炮艦上高高飄揚的川軍特有的紅色飛豹旗。

兩艘炮艦後面,跟隨着四艘滿載川軍官兵和火炮的五百噸運輸船,緊貼在運輸船右側護航的又是兩艘一模一樣的三百噸級炮艦,等船隊若無其事地通過日艦北面的主航道時,日艦上的日本人才赫然發現,護送四艘運兵船順流而下的川軍炮艦竟然多達六艘,舷號分別爲“江防11”、“江防17”、“江防19”、“江防20”、“江防22”和“江防26”,如果以單獨任何一艘炮艦的武器配備數量來看,似乎比不上日軍最次的“澎湖丸”號,但六艘加在一起,戰力絕對超過三艘日本內河炮艦的戰力總和。

正在苦苦等候談判結果的三艘日本炮艦在短暫的驚慌之後,立刻成品字形擺開戰鬥隊形,速度較慢的運兵船早早退到靠近南岸的水域,並調轉船頭,隨時準備突圍而去,直到川軍的船隊在前方兩百米左右盡數通過,運兵船上的日本陸戰隊官兵才擦去額頭上的汗水。

三名日軍艦長再次舉行緊急會議,他們對內陸縱深地區的四川擁有如此多的內河炮艦深感震驚,哪裡知道川軍的六艘炮艦其實都是用英國產的嶄新內河運輸船匆匆改裝而成,舷號還是前一天根據川軍總司令蕭益民的建議塗上去的,看起來數字不小,讓人以爲川軍的江防炮艦數量至少有二十多艘,其實也就眼前這六艘而已,其餘四艘沒有改動的軍用運輸船,已經行駛在雅安至瀘州的江面上,正在日夜不停地爲雅安兵工廠運送原材料,再把兵工廠生產的各種武器彈藥運往瀘州,然後分批賣給急需武器彈藥的貴州、湖南和廣西軍隊,挑動天下局勢變化。

日軍艦長們沒討論多久,便得出個令人沮喪的結論:以目前的情況分析,恐怕三百名遠道而來的陸戰隊官兵無法登陸宜昌了。

數日後,三位日本艦長才知道在他們眼皮底下揚長而過的第一艘運兵船上,舉起望遠鏡與他們對視的人就是川軍總司令蕭益民,三位艦長震驚之餘,連聲哀嘆錯失爲大日本帝國建立殊勳的良機。

川軍的運輸船隊在六艘嶄新炮艦的警戒下,徐徐靠上宜昌碼頭,身穿普通作作訓服的川軍總司令蕭益民一馬當先,走下寬闊結實的跳板,早已等候在碼頭上的副司令王陵基、旅長楊森、劉湘等三十餘名將校大步迎上,在距離五米的時候齊齊敬禮,每一張臉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神采奕奕的蕭益民與衆將校見禮完畢,望了一眼碼頭千米範圍內荷槍實彈嚴密警戒的官兵,再看看頗爲簡陋但非常寬闊的碼頭,滿意對王陵基和第一軍將校笑道:

“從今往後,這個碼頭就是你們第一師的了,總部直屬工兵二團,將協助你們擴建專有的軍用碼頭,另外,江面上的六艘炮艦,連同艦上弟兄也將配給你們,希望你們儘快完成編制調整,建立宜昌江防司令部,在宜昌站穩腳跟後徵召五千名本地青年入伍,力爭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宜昌民衆的支持與擁護,將這個川東門戶牢牢控制在手中。”

副軍長鐘體道和楊森等將校聞言大喜,立刻七嘴八舌向蕭益民致謝,都知道宜昌江防司令部的建立和徵召五千當地新兵,相當於本部擴編爲軍級單位,第一師上上下下各升一級已是板上釘釘了。

“司令,小笠領事等着呢。”王陵基含笑提醒。

蕭益民咧嘴一笑,在王陵基和鐘體道的左右簇擁下,徑直走向十米外的涼棚,與迎上來的小笠吉原握握手,看了一眼緊跟在小笠身後的日軍少佐,便含笑問候小笠吉原:

“小笠君辛苦了!本想上岸後落座休息,就到領事館拜會閣下,沒想到閣下親自來迎,蕭某深感慚愧啊!”

年近四十的小笠吉原再次鞠躬,擡起頭,和氣地笑道:“將軍客氣了,能見到譽滿天下的將軍本人,是我的榮幸!請將軍允許我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們領事館武官晴川正源少佐,說起來晴川少佐還是王陵基將軍的學弟呢。”

шωш .тtkan .¢ o

蕭益民向上前半步、舉手敬禮的晴川回了個禮,上下打量一下面前這位身材適中、皮膚黝黑的日本軍官,側過身詢問王陵基:“方舟,晴川少佐比你小几歲吧?”

王陵基笑道:“小四歲,我畢業那年他剛入學,他和劉子承、曾超然同一屆,和低一屆的王謙等人都認識,昨天在晚宴上晴川少佐詢問我王謙等人的現狀,我才得知這個情況。晴川君是神戶人,他的舅舅你認識,就是之前擔任我們陸軍速成學堂的輜重教官金谷晉賢少佐,聽說金谷少佐如今已經晉升大佐,目前正在臺灣新竹訓練新組建的臺灣旅團。”

“哦……”

蕭益民轉向晴川正源,收起笑容,露出嚮往之色:

“晴川君,金谷君是我非常尊敬的職業軍官,當年我在四川陸軍速成學堂擔任軍需科長時,得到了金谷君的熱情幫助,目前我們四川陸軍軍官學校使用的軍需輜重教材,便是在金谷君和我當初合作編寫的教材基礎上豐富的,我們當初一起編寫的教材手稿,至今仍珍藏在我的書房裡,每當看到那本教材,我就想起不苟言笑卻能力出衆的金谷君,不知道以後能不能再見到老朋友啊!”

晴川眼裡的敵意慢慢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尊敬和嚴肅,他沒想到在日本駐華軍官中被說成飛揚跋扈傲慢無禮的蕭益民,會是這麼文雅、這麼重情義的人,當下不做多想,深深鞠躬客氣地致謝:

“感謝將軍對金谷大佐前輩的良好評價,今天能見到將軍,是本人的榮幸,也讓本人糾正了許多不正確的看法,還望將軍以後多多指教!”

晴川的中國話發音欠佳,但蕭益民還是能完全聽懂,臉上露出開心的微笑,心裡卻對眼前這個年逾三十的日軍少佐生出警惕之心。

這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身上沒有尋常日本軍人那種傲慢,更沒有以自己舅舅爲榮,而是以一個普通同僚的立場表達他對金谷大佐的尊敬,由此可知晴川此人擁有嚴謹的性格,保持着嚴明的自律,知道什麼場合說什麼話,而且還擁有強烈的上進心,假以時日,晴川對中國的瞭解會越來越深,今後很可能成爲中國軍隊的一大勁敵。

彼此客氣一番,小笠吉原與蕭益民並肩走向碼頭,坦率地向蕭益民傳遞一個重要的消息:“帝國總參謀長田中義一將軍希望能與將軍會晤,真誠地交流一下彼此對國際局勢和中日關係的看法。”

蕭益民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非常歡迎,田中將軍是個了不起的軍人,而且還是日本軍界難得的政治家,能見到田中將軍這樣顯赫而重要的人物,我感到非常榮幸和期待。”

小笠吉原終於鬆了口氣,停下來恭敬地向蕭益民致謝。

蕭益民客氣地回禮,繼續與小笠吉原走上碼頭,心裡卻在飛速思考日本人要求見面的目的。

蕭益民是根據總理段祺瑞將軍的命令,來到宜昌與總理特使徐樹錚、湖北督軍王佔元和北洋領袖馮國璋舉行臨時會議的,他知道田中義一前天從徐州與長江巡察使張勳會晤完畢,就趕到武漢與湖北武漢訪問,但是田中在這個敏感時刻提出會晤,完全出乎蕭益民意料之外。

ps:雖然回家了,但醫生一再叮囑不可太過勞累,否則心肌炎復發的機率很大,所以只能暫時保持不斷更!

謝謝大家的關心,請繼續訂閱和月票支持天子的創造,謝謝大家!

第65章 混亂的善後第77章 掣肘(中)第93章 沒有王法第175章 賭一把(下)第188章 改弦易張第126章 赤誠(四)第235章 亂中取事第204章 陰謀陽謀第119章 受刺激了第142章 第三勢力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124章 爭執(下)第64章 風暴(三)第137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第130章 步步蠶食第93章 沒有王法第197章 頑固勢力的反撲第162章 直皖合流第113章 誰更無恥第25章 得意不可忘形第233章 步步緊逼的日軍第16章 艱苦的創業第115章 分歧(下)第43章 堤內損失堤外補第210章 密約第88章 戰火連天第71章 以退爲進露殺機第57章 送別(下)第91章 統一運動第59章 有而示之無(上)第96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128章 乾坤初定(上)第201章 此消彼長第7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章 匯春巷的野生混混第244章 驟然發動第87章 一觸即發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財路(下)第219章 折服第94章 危機來臨前的應變第64章 風暴(六)第132章 五年之約第180章 全方位壓迫第18章 決定第38章 一支特殊的小隊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04章 對峙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財路(上)第181章 亂局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一)第66章 致命的陰謀(下)第62章 亂象頻生第64章 風暴(五)第178章 絕密任務第228章 不斷進取第77章 掣肘(上)第82章 天高皇帝遠第7章 日子不能這麼過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240章 底線第226章 魯南剿匪(中)第74章 流言中的婚禮(上)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107章 迎難而上第72章 天命所歸第12章 惡從膽邊生第229章 精益求精(下)第111章 三喜臨門第205章 急轉直下第242章 蓄勢第184章 長驅直入第212章 高興的事第74章 流言中的婚禮(上)第205章 急轉直下第208章 秋後算賬第57章 送別(下)第57章 送別(下)第14章 日本人與革命黨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61章 以進爲退第243章 落井下石第105章 開戰(五)第60章 旗幟鮮明的立場第185章 平地驚雷第72章 天命所歸第64章 風暴(一)第8章 身不由己第121章 痛擊第24章 總督召見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上)第126章 赤誠(二)第58章 新鮮出爐的“振字營”第141章 求變第90章 戰爭帶來的財富(下)第154章 兵出湖南第96章 事實勝於雄辯
第65章 混亂的善後第77章 掣肘(中)第93章 沒有王法第175章 賭一把(下)第188章 改弦易張第126章 赤誠(四)第235章 亂中取事第204章 陰謀陽謀第119章 受刺激了第142章 第三勢力第79章 川滇之戰(二)第124章 爭執(下)第64章 風暴(三)第137章 得了便宜還賣乖第130章 步步蠶食第93章 沒有王法第197章 頑固勢力的反撲第162章 直皖合流第113章 誰更無恥第25章 得意不可忘形第233章 步步緊逼的日軍第16章 艱苦的創業第115章 分歧(下)第43章 堤內損失堤外補第210章 密約第88章 戰火連天第71章 以退爲進露殺機第57章 送別(下)第91章 統一運動第59章 有而示之無(上)第96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128章 乾坤初定(上)第201章 此消彼長第7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章 匯春巷的野生混混第244章 驟然發動第87章 一觸即發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財路(下)第219章 折服第94章 危機來臨前的應變第64章 風暴(六)第132章 五年之約第180章 全方位壓迫第18章 決定第38章 一支特殊的小隊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04章 對峙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財路(上)第181章 亂局第67章 無聲的恐懼(一)第66章 致命的陰謀(下)第62章 亂象頻生第64章 風暴(五)第178章 絕密任務第228章 不斷進取第77章 掣肘(上)第82章 天高皇帝遠第7章 日子不能這麼過第30章 牽動各方的“逆案”第240章 底線第226章 魯南剿匪(中)第74章 流言中的婚禮(上)第144章 形勢突變第85章 大浪淘沙(上)第107章 迎難而上第72章 天命所歸第12章 惡從膽邊生第229章 精益求精(下)第111章 三喜臨門第205章 急轉直下第242章 蓄勢第184章 長驅直入第212章 高興的事第74章 流言中的婚禮(上)第205章 急轉直下第208章 秋後算賬第57章 送別(下)第57章 送別(下)第14章 日本人與革命黨第118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61章 以進爲退第243章 落井下石第105章 開戰(五)第60章 旗幟鮮明的立場第185章 平地驚雷第72章 天命所歸第64章 風暴(一)第8章 身不由己第121章 痛擊第24章 總督召見第54章 提醒還是威脅(上)第126章 赤誠(二)第58章 新鮮出爐的“振字營”第141章 求變第90章 戰爭帶來的財富(下)第154章 兵出湖南第96章 事實勝於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