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新政啓航

1891年4月16日

國王連續發佈諭令;

解除戰時體制,取消戰時動員政策,戰時緊急委員會自即日起解散,各地恢復和平時期政策。

自即日起,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州實行軍管體制,以維護社會安定,重建社會秩序。

大洋王國實行政府機構改革,仿英制政府,議會,法院三權分立,國王李福壽指定由辛長君擔任首相,負責籌組第一屆政府內閣。

議會分爲貴族院(即上院)和平民院(即下院),擇期選舉。

法院分爲王國最高法院,州法院,市法院三級體制,實行獨立檢察官制度,獨立檢察官由選舉產生。

同時國王詔令;

廢除南方各州所有歧視華人不平等法案,將昆士蘭州政策推行到全國,鼓勵經商興業,合法經營,鼓勵因地制宜發展農耕牧漁產業,明令私人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

推行公務員體制,每年公務員實行考覈遴選人才,參與公務員遴選者以從軍經驗優先,要求熟練使用中英雙文,滿足考覈標準,忠於國王,忠於國家,無不良嗜好和犯罪記錄,品性考覈良好。

經過長時間醞釀

封爵大典在美輪美奐的夢幻城堡龍首殿舉行,國王李福壽,王后顧柳煙,側妃香夫人,妮可,菲奧娜,甜夫人,琴夫人等及一衆王子,公主殿下出席。

在神聖隆重的氛圍中,按照嚴謹的貴族授勳禮節,國王李福壽親自頒授十大伯爵貴族封號,三十六子爵貴族封號和一百零八男爵貴族封號,以上貴族皆有貴族采邑,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十大伯爵貴族計有;

開遠伯爵辛長君

福遠伯爵吳墨舟

明遠伯爵朱偉

廣遠伯爵吳學文

忠遠伯爵範阿生

威遠伯爵康拉德-阿登納陸軍上將

鎮遠伯爵何方海軍上將

德遠伯爵耿寶貴海軍上將

撫遠伯爵尉遲守拙陸軍上將

招遠伯爵莫如峰陸軍上將

10大伯爵貴族中有五位文臣五位武臣,

軍政雙方平分秋色,每一個上位的伯爵貴族都是一方重臣,才幹非凡,能力卓越,可謂是王國的柱石之臣,合該當此榮耀。

首相辛長君伯爵自不必說,政事參議兼任非洲行營大總管吳墨舟伯爵一人扛起了非洲殖民事務,文功武略都是了得,莫桑比克和索馬里在他的治理下欣欣向榮,功不可沒。

事參議兼移民事務司長,諾曼底進出口公司總裁朱偉伯爵紮根華夏大陸十幾年,辛勤耕耘建立了遍佈華夏17個省的“廣濟堂”,建立了數百座雛鷹學校,爲澳洲大陸源源不斷輸送,有知識,有能力,有文化的熱血少年,一步步夯實王國基礎,於國於民都有大功。

與此同時

諾曼底進出口公司在十幾年的時間內發展成爲溝通歐亞美三大洲對外經貿渠道的龐然大物,世界級的大型外經貿公司,旗下設立了對外進出口銀行,進一步便捷進出口貿易,在國民經濟生活中佔據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影響力極大。

授予朱偉伯爵高位衆望所歸,名副其實。

廣遠伯爵吳學文則是因爲開發香格里拉島的輝煌業績脫穎而出,拳打腳踢出一片新天地,因此躋身於頂級貴族之列,可謂是後發先至的幸運兒。

忠遠伯爵範阿生這則是另一個範例,他是國王李福壽的忠狗,跟隨陛下的時間最久,雖然能力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勝在忠心耿耿,行事四平八穩,交代給範阿生伯爵的事情絕不會有差池,放在什麼地方都放心。

範阿生伯爵曾先後出任紅河谷管理委員會主任,布里斯班市長,蘭芳國總理等要職,資格老,履歷豐富,更重要的是深得國王李福壽信任,這樣的忠狗扔了一塊肉骨頭理所當然,那是別人羨慕不來的。

至於五位軍事重臣自不贅述,他們是大洋王國軍事柱石之臣,也是王國僅有的5位上將軍,挾南北戰爭大勝之威獲此榮耀,每一位都是實至名歸,無可爭議。

在國王李福壽頒授的36位子爵貴族中,武臣佔了一大半,基本上軍中少將以上高級軍官都撈到了子爵爵位,剩下的則是一些文職重臣,聚集一堂,將星閃耀。

108位男爵貴族同樣是軍人居多,最值得一提的是……段祺瑞終於趕上了這一波開國貴族封賞,在額授的108位男爵貴族中位居第101位,算是趕上了末班車。

1891年4月27日

大洋王國第一屆政府內閣人員名單出爐,本屆內閣任期五年,五年後將進行全國選舉,選出新一屆內閣。

首相辛長君伯爵

陸軍部大臣康納德-阿登納伯爵

海軍部大臣何方伯爵

財政部大臣凱斯特納子爵

內政部大臣戴英才子爵

經濟部大臣胡朝山子爵

殖民地部大臣朱偉伯爵

司法部大臣田山子爵

禮部掌璽大臣何守田子爵

文化教育及衛生醫療部大臣潘守道子爵

工業部大臣侯廣德子爵

農牧業部大臣張立子爵

交通部大臣賈東河子爵

範仲齋子爵擔任王室秘書長,李思賢男爵擔任副秘書長,李傑少將(子爵爵位)擔任武官待從室主任。

1891年的上半年是忙碌而又紛亂中度過的,經歷過南北統一戰爭勝利,王國統治體制初立,新一輪機構改組磨合等諸多關係極其深遠的深層次改制,初步確立了大洋帝國是君主立憲體制下的封建制度王國,王國推行資本主義政策,大力扶助工農及商業發展,在社會穩定後煥發出蓬勃生機,經濟發展繼續在快車道上高歌猛進。

進入七月

王國政府機構在經歷最初的混亂之後,迅速進入有序而順暢的軌道,內閣承擔起王國全部政務,軍隊也進入戰後調整階段,分批次復原了多達20餘萬名士兵。

除了少部分返回原籍之外,大部分復轉軍人選擇留在條件更加優越的南方州,主要是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

大洋帝國軍隊經歷了短暫的高潮之後,正在開始大幅度裁員。

陸軍部隊員額從最高峰超過63萬人(僅三期動員就徵募35萬人)到如今32萬餘人,經歷了一個從攀上巔峰到滑落的大輪迴。

現有的軍隊員額已經減去了戰爭中傷亡的人數,和前期傷殘退役的軍人,基本上保持在較爲合理的程度。

今後三年

軍隊將採取只退不徵的措施,將現有軍隊員額繼續下降一半,約爲13~18萬之間,具體最後能留下多少,還要看國王陛下的最後裁決和軍方的努力爭取。

作爲軍方來說,當然是希望手中的力量越強大越好。

一支強大的軍隊不但有利於維護澳洲及海外省領土安全,而且有能力進一步擴張,滿足武將們建功立業的野心。

但是這對內閣政府而言,數量過多的軍隊無疑是巨大的負擔,內閣方面有種聲音,希望軍隊規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縮減,保持7~8萬人最爲妥當。

節省下來的大量軍費將用於國計民生,改進基礎設施建設,豈不美哉!

這種意見認爲;

澳洲本土的區位優勢類似於美國,因爲遼闊的太平洋和南海阻隔,在本區域內基本上沒有旗鼓相當的對手,保持過大的軍隊規模實無益處,反而會消耗有限的財政資金。

軍方對這種論調積極憤怒,情緒激動的把狀告到了國王陛下面前,要求制止這種傷害軍人感情的不負責任論調。

太和殿上

李福壽頭戴王冠,高居王位之上,身前是左右分別落座的文武大臣,爲了裁軍事宜爭的不可開交。

“陛下您評評理,這簡直是欺人太甚。”陸軍部大臣康拉德-阿登納上將中氣十足,對着一衆文臣滿臉憤恨之色的說道;“數十萬陸軍戰士捨身忘死的戰鬥,流血犧牲才換來今天澳洲全面的和平,如今英靈屍骨未安,這些亂成賊子就開始打起了裁軍的主意,這哪是裁軍啊,簡直就是一刀封喉,許多擁有光輝戰史的部隊將會從此煙消雲散,當真令親者痛仇者快呀!”

康拉德-阿登納的漢語說得十分流利,引經據典有模有樣,可以看出平日裡沒少下工夫,漢文水平相當高。

大洋王國的宮庭議事使用的是漢語,若哪一位大臣不精通漢語,連別人說什麼話都搞不清楚,更遑論維護自身利益?

“康拉德勳爵大人此言差矣,裁軍並不單純是針對陸軍開刀,那個要顧及到社會發展總體利益,而不僅僅是某個軍事部門的狹隘利益。”布里斯班市長吳學文子爵拂然不悅,出言反駁說道;

“南北大戰之前,陸軍規模多年徘徊在5萬~6萬人左右。

得益於師從德國建立的良好軍事動員體系,我們有能力在三個月時間內將兵員規模增長到65萬人以上,在半年之內將軍隊規模增長到百萬以上,環顧南太平洋地區捨我其誰?

如今澳洲南北統一,內無內亂,外無外患,內閣方面出於發展國際民生的需要,有意進一步調整軍隊規模,騰出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這有何不對?

如今有多項重大民生工程需要上馬,南方各州被戰火摧殘的城市百廢待興,經歷血戰的將士也希望儘早解甲歸田,享受和平安定的田園牧場生活,保持過大規模的現役陸軍實無必要,徒耗資財。

以大英帝國爲例,其殖民地廣佈全世界,今年英國陸軍的總員額也不過就是276000餘人,而我們保持了32萬人的軍隊規模,這簡直太離譜了。”

“喂……吳爵士,你這話可不對呀,我們軍方並沒有強烈要求保持32萬人的軍隊規模,只不過現在南方小規模治安戰依然在進行,徹底肅清白人流匪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加上實行軍管,有必要將部隊規模維持在一定的數量之上,這僅僅是權宜之計。”

“沒錯,我們現在討論的是軍隊最終保留多少編制,請康拉德勳爵大人不要斷章取義。”

“軍方有什麼斷章取義的?事實上我們已經被逼得無路可走,最終保留18~20萬人的軍隊規模是經過嚴謹沙盤推演得出的,此外還要考慮到很多擁有光榮歷史的功勳部隊,在戰火中錘鍊出來的榮譽傳承不能斷,這是一支軍隊的軍魂,若不想軍隊戰鬥力斷崖式的下跌,保留20萬軍隊規模幾乎已經是最低極限了。”

“這不可能,20萬軍隊過目,含5個騎兵師3個炮兵師一年要耗費多少軍費?這麼龐大的軍隊要對付誰?”

“什麼叫對付誰,國王陛下命令對付誰我們就對付誰,就是面對法國人我們也敢開戰……”

“咳咳……好了好了,都別爭了。”看着康拉德-阿登納這個老貨越說越不像話,李福壽乾咳兩聲,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來,出言打斷了文武大臣間的爭論,然後和稀泥般的說道;“此事原本不着急,嗯,大家回去斟酌一下是否有折中的方案,再談不遲。”

內閣分擔了所有大小民生事務,李福壽陡然就清閒了下來,還有點不大適應,需要慢慢的調整到新節奏中。

作爲上位者,對下屬的爭論樂見其成。

大洋王國是一個新生的封建王國, 還沒有陳腐的官僚習氣,政府機構從上到下充滿了昂揚的活力,大家夥兒一門心思的都想做出番事業出來,方能不負此生。

在這種環境下,出於各自站位角度的不同有所爭論也是正常的,用不着打上是與非的標記,順勢而爲就好了。

國王陛下既然發話了,辯論雙方便鬥雞眼一般互相不憤的看了一下,昂着頭轉回自己的座位坐下。

康拉德-阿登納上將兀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呼哧呼哧”的運氣,看來真的被氣得不輕。

如今裁軍議題就是陸軍敏感點,誰要提起來,陸軍的三位上將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張牙舞爪,堅守着18萬的底線絕不動搖。

“陛下,老臣還有一事啓奏……”康拉德阿登納上將氣鼓鼓的瞪了一眼內閣的幾位大臣,滿懷怨念的說道;“內閣不但叫停了野狼輕型坦克師裝備計劃,而且停止了輕型坦克生產線,更是大幅削減了豹式中型坦克研發經費,這可是我們陸軍的王牌項目,如此自毀長城的舉動讓人心寒,要知道這可是陛下親自過問的陸軍研發項目,簡直豈有此理。”

第517章大局爲重第951章六艘重巡入役第1027章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第51章開香堂第251章麥克牧場第340章第156章法門寺祭祖第584章莫爾加達第62章帝國陰影第162章農墾新城第503章複雜了第180章掛羊頭賣狗肉第484章外事第715章委頓難決第555章買個瓦胡島第678章錢幣與人口第395章再造北部新松江第458章外交爭鋒第559章東方紅農業機械廠第26章戰略舉措第176章投石問路第787章要不要發展潛艇?第858章略微差一些第852章歷史的小彎兒第133章比利小子匪幫第122章歐陸局勢第238章內訌第124章海鷗級巡邏艦第765章塔斯馬尼亞州第690章暗地勾連第936章受挫第471章聯姻第997章賦予重任第418章法國人來了第733章經濟差異第286章決戰決勝第34章奧克蘭見聞第373章沿海鐵路複線開工第187章喜訊第721章總督的焦慮第758章君臣問對第776章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720章哭泣的河內第267章莫爾茲比前線第792章實力信心第505章馬拉維湖第124章海鷗級巡邏艦第375章妮可第828章找點麻煩第20章開山立堂第76章考校第397章豐饒之地第524章倫敦高難度外交操作第988章薩拉熱窩事件第647章登陸第298章慢慢算賬第1095章全力促成和平第569章澳美風雲第658章佈局缺失第1108章對策第568章怒斥第775章開普敦的好日子第980章這不巧了嗎?第983章又一年第313章嫡子第565章地位第259章滬海咖啡館第505章馬拉維湖第1085章電影公司第390章官運亨通第1124章巴黎和會第749章踩盤子第212章好心的李栓柱第10章入籍證明第246章警訊第357章吃驚的轉折第1117章民主憲章第1145章危險對峙第649章三根硬骨頭第1050章狗急跳牆第580章踏青之旅第682章形勢所迫第1077章金字招牌第515章起點高第637章傷心嶺第1082章盤點新的十大城市第927章進饞第714章1896年第146章大掃除行動第17章 愛德華議長第1121章德意志現狀第814章超強戰力第1013章金洋結算法案第998章老子不過了第444章鐵路建設第58章回首一笑媚生第868章150輛第462章人口結構第329章移民與嬰兒潮第156章法門寺祭祖
第517章大局爲重第951章六艘重巡入役第1027章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第51章開香堂第251章麥克牧場第340章第156章法門寺祭祖第584章莫爾加達第62章帝國陰影第162章農墾新城第503章複雜了第180章掛羊頭賣狗肉第484章外事第715章委頓難決第555章買個瓦胡島第678章錢幣與人口第395章再造北部新松江第458章外交爭鋒第559章東方紅農業機械廠第26章戰略舉措第176章投石問路第787章要不要發展潛艇?第858章略微差一些第852章歷史的小彎兒第133章比利小子匪幫第122章歐陸局勢第238章內訌第124章海鷗級巡邏艦第765章塔斯馬尼亞州第690章暗地勾連第936章受挫第471章聯姻第997章賦予重任第418章法國人來了第733章經濟差異第286章決戰決勝第34章奧克蘭見聞第373章沿海鐵路複線開工第187章喜訊第721章總督的焦慮第758章君臣問對第776章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720章哭泣的河內第267章莫爾茲比前線第792章實力信心第505章馬拉維湖第124章海鷗級巡邏艦第375章妮可第828章找點麻煩第20章開山立堂第76章考校第397章豐饒之地第524章倫敦高難度外交操作第988章薩拉熱窩事件第647章登陸第298章慢慢算賬第1095章全力促成和平第569章澳美風雲第658章佈局缺失第1108章對策第568章怒斥第775章開普敦的好日子第980章這不巧了嗎?第983章又一年第313章嫡子第565章地位第259章滬海咖啡館第505章馬拉維湖第1085章電影公司第390章官運亨通第1124章巴黎和會第749章踩盤子第212章好心的李栓柱第10章入籍證明第246章警訊第357章吃驚的轉折第1117章民主憲章第1145章危險對峙第649章三根硬骨頭第1050章狗急跳牆第580章踏青之旅第682章形勢所迫第1077章金字招牌第515章起點高第637章傷心嶺第1082章盤點新的十大城市第927章進饞第714章1896年第146章大掃除行動第17章 愛德華議長第1121章德意志現狀第814章超強戰力第1013章金洋結算法案第998章老子不過了第444章鐵路建設第58章回首一笑媚生第868章150輛第462章人口結構第329章移民與嬰兒潮第156章法門寺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