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愛華在《幼兒遊戲理論》中指出:“完善的個體發展離不開同齡夥伴和異齡夥伴的交往,各自獲得的益處是不同的。”對於混齡教育在幼兒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交往能力,讓幼兒身心愉悅、精神振奮,在新鮮、有趣、活躍的氣氛中學習。自2014年以來,我們在參與我園《自然運動理念下幼兒園戶外混齡活動材料有效性投放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中進行了創新探索,歷經困惑與感悟,通過發現與反思,圍繞戶外混齡材料投放這一關鍵環節談談粗淺的意見。
一、認識戶外混齡活動中投放材料的價值所在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戶外混齡活動對幼兒來說是遊戲的盛宴。從遊戲可以發掘出混齡教育包括的發展需求和教學契機,而縱觀幼兒混齡教學的各類活動,只有遊戲才能將混齡教育的特徵與目標一覽無餘地體現和表達出來。對混齡活動的考察有諸多影響因素,圍繞混齡活動的設計,也有諸多考量因素。但這其中,材料是開展活動的物質基礎,材料的選擇可以說佔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能否體現材料的多變、趣味,能否切合幼兒機體發育的特點,能否適應幼兒心理髮展的需求,將在幼兒參與戶外混齡活動中直接體現,甚至影響活動的設計目標能否實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戶外混齡活動的材料是促進幼兒正常發展的途徑之一,也是開展混齡活動的基礎保障。重視材料的設計、重視材料的收集、重視材料的投放,根據活動中幼兒的反映及時進行調整、引導,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慾望,實現讓材料代替教師說話,是關係到戶外混齡活動成敗的關鍵因素。
二、把握戶外混齡活動中投放材料的客觀因素
戶外混齡活動中投放材料要充分考慮混齡兒童的特點,既防止“吃不飽”,又避免“咽不下”的現象,這需要教師在戶外混齡活動開始之前,對幼兒的情況有全面、清晰的瞭解,針對參與學生生理、心理的不同特點,合理設計活動目標,突出活動的針對性。
1、在材料準備上堅持拿來主義。對於混齡活動的材料,可以通過教師的製作、家長的收集、幼兒的參與、社會的提供等多種形式,只要能實現活動預期目標,都可以“拿來”。實踐中,我們除了提供各式物品,如輪胎、竹子、木板等外,更注重發揮教師、家長、幼兒的能動性,從廢舊材料製作活動需要的物品,如活動主題“葫蘆兄弟”,就採取利用各式各樣的葫蘆,製作成葫蘆串、啞鈴、沙錘、拋接球。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動手作用,如大班幼兒是幫助扎、繞,中班幼兒是葫蘆塗色,小班幼兒是分類、挑揀。這樣的材料製作建立在幼兒發展不同階段基礎上,鍛鍊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肌肉羣。同時,通過動手製作戶外活動材料,增強幼兒勤儉節約意識,增進混齡教育中幼兒之間的友誼,爲混齡戶外活動打下情感基礎。
2、材料投放中堅持層次豐富。對於混齡戶外活動,在確立一個共同教育大目標下,可以分解成若干子目標,針對不同年齡幼兒進行分解細化。在材料投放上,要在共同大前提下確定材料的主要類型,隨後根據子目標進行分類。如根據幼兒的操作現實情況,區分難易程度,體現針對性。又如在“輪胎遊戲”中,小中班幼兒在大班幼兒的幫助下穩定輪胎前進,在材料投放時,就選擇普通車輪胎、電動車輪胎等不同類型。不僅如此,我們還利用輪胎的特性,製作輪胎攀爬牆、輪胎盪鞦韆、輪胎滑板等,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三、重視戶外混齡活動中投放材料的主觀因素
教師在戶外混齡活動中要扮演好三種角色:引導者、發現者和評價者,這樣才能讓一場合適的戶外混齡活動發揮出最大效應,實現教育設計目標。
一是當好引導者。對於教師而言,必須準確知曉“時間”與“方式”,主要是在活動起始階段,通過教師示範、個別幫助、講解規則等方式,指導幼兒按要求開展戶外活動。重視指導的“時機”,把握指導的“力度”,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一推了之,儘量以“適度的互動,有限的演示”爲準。二是當好觀察者。幼兒與材料互動的基礎在於活動材料的趣味性和漸進性,這是促進幼兒自身能力發展的前提。教師要及時根據幼兒活動中的表現,調整活動的難易程度,把控活動的節奏進程。如“投籃小能手”中,原本設計的目標是將球投入較大的籃筐,隨着大班、中班幼兒之間合作的加深、動作的默契,教師可以及時增大難度,將籃筐改小,以新挑戰提高幼兒的動作發展能力。三是當好評價者。在戶外混齡活動後,不能草草了事,要及時開展評價,通過教師的點評、總結,也可以是教師引導幼兒自我評價,深化活動內容,加深教師與幼兒的瞭解,從時序上將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中的引導與活動後的評價有機結合,串成一個整體,發揮戶外混齡活動的最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