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莊周被那光流撞中,擡頭便見一座大山,高不知幾萬裡,山上有四條河流出,四面又各有一個旗門,上面掛了四把火焰大劍,駭然之下,頓時把繼續上溯的念頭止住,屏息觀看這上古惡陣,只見煞氣滾滾如龍,條條煙柱直衝高空,颯颯陰風無有窮盡,一時只覺心馳神搖,幾不能自持,不由暗道,“好凶煞的一個惡陣,殺氣之凌厲,實是前所未見,直若逆轉造化一般,想不到世上竟然還有如此奇陣。”
莊周正在嘖嘖稱奇,便聽耳旁有人聲響起,這聲音不輕不重,卻無遠弗屆,便如正在人耳邊說話一般,令人絲毫沒有距離感,“伏羲,你佈下這惡陣,殺傷人命,非有道之君應爲,若聽我勸,速速撤了這惡陣,我做箇中人,請軒轅氏向帝君認錯,雙方握手言和,到時帝君也不失臉面,若是不聽我勸,動起手來只怕帝君臉上不好看。”
莊周大驚,急忙轉頭去看,這山便有幾萬裡,也不知道聲音從哪裡傳來,一時間竟然沒發現,這時又有一個聲音響起,卻好似鳴雷一般,整座大山都跟着顫動起來。
“當日我以爲那小子品德無暇,舉他到最高處,令他看守崑崙,閬苑仙葩,瑤草琪花,都歸他掌管,何等榮耀,誰知他竟然放縱於自己的慾望,沉淪於自己的私利,如此品德敗壞之人有何面目見我。”
這次卻是清楚,莊周急運目看去,便見那大山頂上竟然立着一罈,呈八卦狀,壇上站了一大漢,身披獸皮,頭上有兩角,莊周不免大驚,暗道怪哉,這便是伏羲帝,怎麼頭上真的有角,這不是和蚩尤一樣了麼。
卻聽先前那個聲音又響起,“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帝君何必執於舊事,而今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軒轅氏教化熊羆貔貅貙虎六族,立有熊國,習干戈以徵不享,諸侯爲炎帝蚩尤所苦,鹹歸軒轅,賴軒轅氏之力而有太平,軒轅氏實有大功於百姓,再者軒轅氏秉龍圖騰,有聖德,天命軒轅當主天下,帝君逆天而行,便是能成,天下不定,生靈塗炭,帝君卻又何其忍心。”
莊周一聽,再邁不動腳,他這時離軒轅蚩尤爭霸還不遠,只不過上溯了一小會,雖然不知道是誰在和伏羲說話,但明顯這就是逐鹿之戰背後的故事了,雖然不是古始,卻也差不了多少,見到這等秘聞,如何還肯走。
當年軒轅氏和蚩尤氏爭霸,是五千年前第一大事。
Www▪ TTKΛN▪ co
事情的起源比較簡單,當時的天帝神農氏爲了洪荒百姓的身體健康,曾嘗百草,結果一次不幸的嚐到了斷腸草,神農氏其實是有神通的,太古有三皇五帝,三皇分別爲天皇太一、地皇后土、人皇九頭,五帝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軒轅氏,都是人皇九頭氏一脈。
神農氏就是五帝之一,這五帝除軒轅氏外其餘四人都是天生神通,相傳神農氏身體便如水晶一般,能夠看到身體內部構造和服藥後的各種生理反應,所謂神人肌膚如冰雪,神農氏這個很明顯就是神人的外徵,實力很強啊,但是這次藥性實在是太猛,神農氏愣是沒抗住,掛了。
有巢氏和燧人氏當時其實也已經掛了,所以後來道門立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是從伏羲開始往下排,分別是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五帝是黃帝、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這是道門的三皇五帝,和太古洪荒的三皇五帝不同,而且道門的這個譜系很有問題,神農氏是用炎帝替代的,黃帝排了兩次,一個人就佔了兩個位置,很明顯是個湊數的榜,完全是爲了混淆人們視線用的。
神農氏嘗百草,有大功於民,威望很高,他掛掉了,天帝的位置就沒人坐了,整個洪荒就亂了起來,當時有三個人跳出來爭這個位置。
分別是炎帝烈山氏,他是嘗百草的神農氏直系後裔,炎帝部落聯盟其實就是神農氏的部落聯盟,因爲是上任天帝的直系後人,所以很有競爭力。
還有一個是軒轅黃帝,他的來歷就很成問題,後來黃帝在爭霸戰中勝出,便開始尋根溯源,爲自己的統治尋找法統,但是找的兩個理由很成問題,一是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帝、黃帝,也就是說黃帝是伏羲女媧的後裔,所以有資格,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黃帝是伏羲女媧後裔沒錯,但不是直系,而是一個偏遠的旁系,而且可能隔了很多代,黃帝部落的圖騰一開始是一條蛇,這就很說明問題,從圖騰學的角度來說在部落聯盟內部的地位高不到哪去。
二是說黃帝修干戈以徵不享,有仁德,這個就更成問題了,當時諸侯相侵伐,大家其實都一樣,天帝已經沒了,也沒人給黃帝授權征伐諸侯,不可能說你人品好就可以打人家吧,所以這個其實也不成立。
黃帝爭霸成功,真實的原因可能是黃帝部落是最早開始男耕女織的一個部落,在文明程度上要高於其他兩方,聖經中說古蛇誘惑亞當夏娃吃下智慧果,後來上帝詛咒亞當終身在土裡刨食,這就是做農民搞種植業了,夏娃用無花果樹葉做衣服,無花果樹就是蓖麻,無花果樹葉做的衣服其實就是麻衣,不是披了幾片葉子那種造型,古蛇引領的是典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啊,對比當時其他部族還在搞採集業和無保障的狩獵,披塊獸皮就算條件很好了,黃帝爭霸成功是有必然因素的。
因爲黃帝部落生產力明顯比其餘兩方要高,生活水平要更好,這種物質的誘惑是擋不住的,所以陸續有六個強大部落加入了黃帝部落聯盟,分別爲熊羆貔貅貙虎,這些一看就是很強大的部落,如今都加入了黃帝部落聯盟,黃帝部落聯盟實力大漲,部落圖騰也發生了變化,由一條蛇變成了一條龍,用最強大生物的形象做圖騰,顯示了黃帝部落聯盟的自信和進取。
關於這個,聖經中也有記載,說一條巨龍用他的尾巴,將天上三分之一的星辰拖了下來,說明黃帝部落聯盟的實力,確實已經夠資格鼎足而三,和其餘兩方相抗衡了。
聖經本身關於撒旦的記載,只有四處,分別是古蛇在伊甸園誘惑亞當夏娃,巨龍用尾巴拖下天上三分之一的星辰,撒旦成爲世界之王誘惑耶穌,耶穌見到撒旦隕落,也是在這裡,耶穌說古蛇、巨龍、撒旦,是同一的。
古蛇代表的是黃帝部落,巨龍代表的是黃帝部落聯盟,撒旦是舜帝,代表的是炎黃部落聯盟,三者當然是同一的,是一個前後相續的關係。
因爲后土氏以天上八萬四千星辰對應地上五族部落,每族爲一萬六千八百部落,傳說黃帝萬諸侯,七千爲神,三千爲人,天上三分之一星辰的事情,其實說的就是這個了。
最後一個是蚩尤,他的來歷也很成問題,炎帝是因爲繼承了神農氏的底子,黃帝是因爲搞男耕女織吸引了一大票人抖了起來,蚩尤啥都不是,也沒稱帝,憑什麼和其餘兩方抗衡。
更奇怪的是,炎帝、黃帝、蚩尤三方之中,蚩尤一方明顯實力要比其餘兩個更強,後來炎黃合流,二打一都差點搞不定蚩尤,勝得異常艱難。
而且整場戰爭,黃帝拉了很多外援。
首先是廣成子,身爲黃帝之師,闡教金仙之首,很明顯是道門的背景。
然後是玄女、素女,這兩人是瑤池金母的女兒,代表的是太古金族。
再然後是應龍,可能代表了太古龍族。
什麼人需要這麼多勢力聯手去打。
這問題莊周原來也想不通,如今見伏羲竟然真是頭上有角,立刻便明白了過來。
原來蚩尤纔是伏羲帝的直系後裔,是太古土族正統,黃帝拉走的那一大票人,原來都是土族中人啊,難怪聖經中老是說什麼撒旦原來也是天使,原來果然是一家沒錯,還有爲什麼說是撒旦的尾巴拖下了天上三分之一的星辰,而不說是撒旦的爪子,其實說的正是黃帝部落聯盟圖騰的變化,從圖騰來看,龍的尾巴纔是古蛇的主體,其他部分都是後來加上去的。
軒轅蚩尤其實都是太古土族,不過蚩尤是直系,軒轅是旁系,而炎帝,他是火德,又稱赤帝,這個稱呼是太古火族天帝專用,炎帝部落聯盟應該就是歸附太古土族的火族一脈。
在爭霸中,炎帝一方最先垮掉,到底怎麼垮掉的說法很多,但最後炎帝部落聯盟和黃帝部落聯盟合併了沒錯,所以後世纔有炎黃子孫之說。
蚩尤即是正統,要這麼多勢力聯手搞他一個才能搞定便很好理解了,從地皇紀開始,地皇后土氏,人皇九頭氏,兩位至尊都是出自土族,太古土族歷來是五族之首,實力何等強大,不是某個勢力能單獨抗得住的。
關鍵還是伏羲的那個形象問題,伏羲的樣貌,沒有任何正史典籍記載,神話傳說中也只是說女媧人首蛇身,女媧伏羲是兄妹,但是伏羲長的什麼樣,並沒有說,是一個謎,莊周知道這個,卻是自從懷疑西遊記和封神演義兩部書都是不知名的大神通者弄出來的,本身便是天書,因此研讀頗爲用心,這並不是不可能,因爲西方奉爲經典的聖經,它就公然宣稱自己是在上帝和耶穌啓發下弄出來的,而且對此有詳細的論證。
既然確定西方神話體系的聖經是人啓發下弄出來的,確定東方神話體系的封神演義自然也可以是某個大神通者啓示的結果。
在封神演義中,天皇伏羲便是以牛頭人的逆天形象出現的,另外兩個,神農帝,其實就是炎帝,他是神農氏直系後裔,按當時的習慣,確實可以稱爲神農,而且炎帝也是於民有大功,只是光芒被他那個嘗百草的先人和同時代的軒轅黃帝蓋過了。
神農帝和軒轅黃帝兩人都是普通人的形象,但是穿着也不同,神農帝是腰圍虎豹之皮,軒轅帝卻是穿帝服,文明程度差別很大。
這三人是一起出現的,沒道理其餘兩人都是正常人,偏偏伏羲卻頂了個牛頭出現,尤其是自蚩尤死後,這個牛頭人的形象在中國老百姓印象中並不好,因爲大魔神蚩尤大大就是牛頭啊,給人感覺很邪惡,但他偏偏就出現了,而且是出現在天皇伏羲身上,許仲琳大大爲什麼要這麼寫,實在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
且說莊周見到雙方對峙,一方竟然是傳說中的天皇伏羲,而且佈下了一個疑似誅仙劍陣的東東,另一方雖然還不知道是誰,但也肯定不是等閒之輩,這是逐鹿之戰背後的故事,哪裡還肯走,他已有預感,這必是隱藏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段驚天動地的歷史,說不定便能幫助自己揭開過去莊嚴劫的真實面目。
“想不到我以往的猜測竟然是錯的,伏羲竟然是支持蚩尤的,也是啊,軒轅師兄背後有道門三清和瑤池金母挺他,可能還要加上一個太古龍族,這時天庭尚未建立,也沒有什麼玉帝王母,要是漫天仙神真的都是支持軒轅氏,蚩尤早就垮了,哪還能支持那麼久,而且還是處於強勢的攻擊一方,原來他背後竟然是伏羲女媧,這就難怪了,這四把火焰大劍怎麼看着像是誅仙劍陣,這不是截教聖人通天教主所有嗎,怎麼會出現在伏羲手裡,卻不知和伏羲對話的又是誰。”
莊周正在猜測,卻聽伏羲暴喝一聲,“洪鈞道人,你等仙道專擅口舌之利,而今休要砌詞狡辯,且先做過一場,分個高下,纔是道理。”
莊周腳下一軟,差點摔倒在地,洪鈞,撲街啊,和伏羲對話的竟然是洪鈞道人,他兩眼冒光,連忙轉頭四顧,這次卻是見到了,山腳下遠遠站了十幾個人,對比這不知道幾萬裡的大山,簡直是砂粒一般,莊周連忙靠近,想看個仔細。
只見領頭的是一個道人,身後有五六個道者相隨,道人旁邊還有一名女子,旁邊是五六名女子,此外再無其他人了,這十幾人立在山腳,要不細看很容易便被錯過。
便見那打頭的道人笑道,“甚好,便做過一場,定個高下,帝君要保蚩尤,貧道卻看好軒轅,而今且分個高下,看究竟天意誰屬,也定你我兩道五千年氣運。”
原來這道人便是洪鈞,莊周急運目去看,那洪鈞道人臉上卻彷彿罩了一層霧氣一般,怎麼也看不清,不免有些喪氣,只聽伏羲高聲應道,“甚是,洪鈞,我知你有太極圖,能定星辰,如今且來試試我的誅仙劍陣,看究竟是你太極高明,破我誅仙,還是我誅仙厲害,滅你玄門。”
莊周全身巨震,果然是誅仙劍陣,卻見洪鈞道人從袖中掏出一圖,隨手一扔,便化一座金橋,洪鈞道人站在橋上,腳下金橋徐徐上升,不過一刻,便已是幾十萬裡,變得和那大山一般的高。
洪鈞和伏羲兩人站在至高處,下面道人女子都如螻蟻一般,看不清形貌,只見兩人對視,洪鈞緩緩的道,“天命在我,有戰必勝,帝君,你此時收手還來得及。”
伏羲叫道,“無需多言,我只知人定勝天,不做過一場,怎知天命究竟誰屬。”
洪鈞道人道,“此戰之後,我勝,帝君當閉宮五千年,且需讓出崑崙。”
伏羲殺氣騰騰,也道,“我勝,當盡滅爾仙道,滿門誅絕,一個不留。”
莊周在下面聽得目瞪口呆,怎得伏羲這時和道門竟是這等的水火不容,後來卻不知怎麼的又和軒轅黃帝混到一處去了。
他猶記得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說這誅仙劍陣立名便極爲可惡,蓋誅仙一事非是道家可爲,而且這誅仙四劍有這可惡的名字,也不是道家所用之物,只是後來準提道人問起這誅仙四劍的來歷,老子卻又換了一個說法,說是當日有一分寶崖,洪鈞分寶鎮壓四方,通天道人便得了這誅仙四劍。
這兩人說法明顯矛盾,依元始天尊之意,誅仙四劍明顯不是道家之物,老子卻又說誅仙四劍是洪鈞分給通天道人的,如果這劍原來便是洪鈞所有,元始天尊斷然不會這麼說,那不是在指責洪鈞了嗎,如此便只有一個可能,這誅仙劍陣的確不是道家之物,是洪鈞道人搶來的,後來在分寶巖上傳給了通天。
最關鍵的,莊周還真的想起了這誅仙劍陣的來歷,聖經一書中透露,古蛇和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後,上帝曾在伊甸園外設下了四把火焰大劍,阻止他們重回伊甸園,但是下面就沒有了,再出現的時候,便是古蛇變成了巨龍,用尾巴從天上拖下了三分之一的星星,這就是撒旦的尾巴,而這四把火焰大劍,便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再再後來,巨龍成了撒旦,已是世界之王,上帝落魄到跑到中東啃青菜去了。
那麼很明顯,上帝和古蛇之爭,最後是失敗了的,這四把火焰大劍也應該落到了古蛇一方手中,這纔是正理。
“原來誅仙劍陣竟然是伏羲所創,難怪這誅仙劍陣的核心竟然是八卦臺,這先天八卦是伏羲所創,內蘊五行生滅之理,看這誅仙劍陣,卻似乎是逆反五行八卦,實有倒轉造化之力,當真是凶煞之極,後來截教通天道人看家的本事竟然是神族五行大道,如今想來也是從這誅仙劍陣中悟出來的了,錯非伏羲有五德真身,天下卻又有誰能將神族五行大道融會貫通呢,那釋迦摩尼如來化五行爲地水火風四象,又依誅仙劍陣之理斬化五位明王分身,源頭原來卻是在這裡。”
這時莊周已知,最後必然是洪鈞大破誅仙劍陣,奪了這誅戮陷絕四劍,從此玄門大興,而伏羲也要退隱火雲宮,再不出世,這是後來歷史發生了的,不會更改,但是洪鈞和伏羲,一個是道祖,一個是天皇,都是至尊至聖,這兩人的打鬥,那是真正三界最頂尖的水準,除非太古三皇復生,再沒人可以超過了。
那山下十幾人也都是屏息斂氣,一臉緊張,連大氣也不敢喘上一口,這些人卻要比莊周還緊張許多,要是洪鈞輸了,便輪到他們去試那誅仙劍陣了,要知道這時候伏羲已經創制先天八卦,大大有名,山下這些人只要最後活下來的,以後也無不是威震諸界,大名鼎鼎,但這時卻都還是小字號,還差得遠。
太極圖所化金橋託着洪鈞道人,緩緩的向懸掛在正東誅仙門上的誅仙劍靠去。
對面是崑崙山,又號伊甸園,上面站着天皇風伏羲,身披獸皮,頭上有兩角,目不轉睛的盯着洪鈞道人,見洪鈞道人靠近,便叱吒一聲,如雷鳴一般,五行八卦跟着一起逆轉,喀喇喇一道巨大劍光從誅仙劍上竄下,直撲洪鈞道人。
洪鈞腳下所踩金橋,名爲太極圖,是洪鈞證道之寶,洪鈞立玄門,玄的意思就是物質世界,也就是太極,這圖中蘊含了玄門的至高妙道,後來太極圖爲老子所得,所以唯有老子得洪鈞衣鉢,能一氣化三清,通天得誅仙劍陣,此後截教便修五行大道,肉身強悍,如多寶道人、餘化餘元,都是如此,只是不通天機術數,終究難免被人算計,有遭劫之禍。
人站在太極圖上,便是另一個世界,外面什麼力量都無法侵入,當真是自成世界,不假外求,絲毫不遜色於女媧娘娘手中的山河社稷圖,比起莊周所得煙霞丹鼎要高出不知多少。
那劍光撲下,便見金橋上也是一道巨大的金光騰起,兩兩相交,湮滅無形,伏羲大怒,連連叱吒,一道道巨大的劍光不要本錢般落下,莊周自思,要是自己上去,便是捱上一下也要立刻完蛋,絕對是形神俱滅的下場,那洪鈞道人立在金橋之上,只是信手閒指,便見金橋上也是道道金光騰起,金光和劍光相撞,便湮滅無形,兩人一個輕鬆自若,一個急怒暴躁,高下實實已分。
莊周在下面看見,不免暗思,“伏羲帝創制先天八卦,最擅推演天機術數,天命豈能不知,此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寧可受那閉門五千年之苦也要行那逆天之事,真乃大丈夫也。”
大衍之數五十,天道得四十九,玄門興起,取代神族,這便是今後五千年的大勢,也是天命所在,洪鈞和伏羲兩人是預測未來,莊周卻是從未來而來,因此他也知道。
如今道祖洪鈞和天皇伏羲,兩位至尊至聖相爭,卻是道祖上承天命,要大興玄門,伏羲卻要以人逆天,強奪那天道之外的一線生機。
天命雖然難以抗拒,但畢竟不是定數,還需做過一場,證個高下,纔有結果。
洪鈞道人站在金橋上,也不還手,任那誅仙劍光落下,有兩個時辰,伏羲叱吒聲如同雷震,誅仙劍光便如下雨一般,也不知有幾千幾萬道,都被太極圖化於無形。
衆人看得目眩神迷,直爲兩人的法力讚歎不已,這太極圖和誅仙劍都是先天妙物,普通修士催動一下都要耗幹精力,這兩人卻好似全無感覺一般,當真是劍光如雨,金光如海,天地之間只見一片茫茫,卻是金光劍光湮滅後的散碎元氣,化作點點白光,四散開來。
劍光如瓢潑大雨,無有窮盡,道道劍光連成一片,就好似一道巨大的瀑布傾下,又好似一塊大簾翻卷,金光如海,深邃無底,便是風暴再急,看似要將天地都徹底覆蓋,最終卻都被大海接下,無有遺漏。
道祖洪鈞和天皇伏羲之爭,是當時世界兩大最強者之爭,他們爭的,其實是神族和仙道的未來,勝者便有五千年氣運,怎麼能不拼命。
便聽洪鈞道人在金橋上哈哈一笑,“帝君若是技止於此,貧道便不客氣了。”
他袍袖輕揮,漫天白氣都被他幾下便被掃得一乾二淨,天上地下一片清明。
金橋託着洪鈞緩緩的向誅仙門靠近,洪鈞道人挺起身,伸出手去,便要摘那誅仙劍。
所有再場的人都目瞪口呆,伏羲更是臉上漲紅,怒吼道,“洪鈞,你欺人太甚。”
當下伏羲咬牙催動誅仙劍,要和洪鈞拼命,這誅仙劍要是被摘走,誅仙劍陣被破,這一場便是徹底輸了,事關全族未來,怎麼能不拼命。
這太極圖其實就是一個小世界,人站在橋上,便相當於站在另外一個世界,什麼力量都無法侵入,自然是安全無比,但洪鈞道人此時伸手要去摘那誅仙劍,就太過了。
混元聖人萬劫不磨不假,可一樣是會受傷的,後世通天道人也布過誅仙劍陣,當時準提道人找了孔宣幫忙,元始天尊也命燃燈道人如果通天道人從空中走,便用定海珠把他打下去,結果通天果然被燃燈用定海珠打了下去。
這定海珠是燃燈道人從人手上訛來,本是截教弟子趙公明之物,一共二十四顆,出世的時候曾經光芒照耀玄都,是先天妙物,以此看來,先天妙物其實便是對聖人來說也不是全無威脅,雲霄三仙姑拿了混元金斗奈何不了老子元始,實在是雙方修爲相差太大了,後來封神的時候,上榜的截教金仙其實只有兩個,一是金靈聖母,後來坐鎮坎宮,爲周天星神之首,另一個是趙公明,被封爲財神,其餘弟子,其實都不是金仙。
闡截之爭中,截教弟子看起來勇猛無比,但一則如多寶道人之流,修的是神族五行大道,法力肉身都強悍無比,但正果難成,二則如雲霄三仙姑一流,仗着法寶厲害,其實並未登大羅之岸,三則如十天君一流,不過是仗着陣法厲害,至於一干妖仙,搖旗吶喊而已。
這三者於修行而言,都是左道旁門,根行淺薄,便是戰力再大,也有殞身之禍。
修行首重養氣降心,都是守己修身之道,倚仗外物,畢竟落了下乘。
如雲中子,千年便成大羅金仙,又能不遭黃河金斗之禍,纔是個真有福的,非道心不缺,善念常隨,不能至此。
且說先天妙物其實是能傷混元聖人的,老子和元始都在誅仙劍陣中來去自如,可真要破陣,便必須湊齊四位聖人,便是如此,也不敢直接伸手去奪劍,都是用法寶或舍利慶雲射住,讓那劍光下不來,然後四人纏鬥通天道人,趁他無暇主陣之機,才令廣成子等四人趁機摘了誅仙四劍,破了劍陣。
蓋聖人萬劫不磨者,本心本性而已,豈有肉體也是一般萬劫不磨的。
所以洪鈞竟然在金橋上探出身來,伸手去摘劍,着實嚇傻了一干人等。
先前洪鈞和伏羲相鬥,確實是洪鈞佔了上風,但那是洪鈞用太極圖鬥伏羲的誅仙劍陣,兩人只是背後操縱,這時直接伸手去摘劍,便是洪鈞直接用肉體對抗誅仙寶劍,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要是肉體比法寶更強悍,那法寶還有什麼用,直接用肉體不就行了嗎。
就好像共工那些上古大神,哪有用兵器的,道門用法寶,根本原因便是道門修行不重肉身,必須用法寶來彌補這個缺憾,洪鈞以己之短,就敵之長,難道竟不智如此。
洪鈞的太極圖,其實就是個小世界,防禦力超強,但攻擊力其實不怎麼樣,滅殷洪那種小角色都要先把人誘到橋上,然後一抖圖化作劫灰,威力雖大,其實限制很多。
這太極圖只能保洪鈞無事,最多也就是持平之局,要想破陣卻不能,只見洪鈞伸出手來,手上也有一重霧氣,色成玄黃,如雲一般的翻滾,那誅仙劍光落到這層霧氣上,流水一般的滑過,竟然絲毫不停頓的落了下去,那手輕鬆的插入團團劍光中,一把抓住了誅仙劍,摘了下來,拿進橋裡。
伏羲張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山下衆人張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莊周也張大了嘴巴,一般的目瞪口呆。
“我靠,怎麼會是天地玄黃氣,沒道理啊,這天地玄黃氣是九頭氏不傳之秘,九頭氏已經掛掉了,當今天下便只有我和女媧兩人才會,連伏羲都不會這個,洪鈞是從哪弄來的,好濃厚的天地玄黃氣啊,要是給了我,煉進身體,怕不是立刻便能玄黃真身大成,永立不敗。”
想到這莊周口水都要下來了,只是這些都只是烙在命運長河中的印記,是過去的事了,空間上雖然重合,時間上卻隔了五千年多年,莊周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
那金橋託着洪鈞,從誅仙門到戮仙門,從戮仙門到絕仙門,從絕仙門到陷仙門,又從陷仙門回了誅仙門,早已轉了一圈,將誅仙四劍都摘了下來,伏羲雖然拼命發動劍光阻攔,卻哪裡阻攔得住。
天地玄黃氣在洪鈞道人手上,如雲翻滾,什麼力量都進不來,誅仙劍光落在玄黃氣上,早如流水一般的滑了下去,半點都侵不進去。
莊周靠近,羨慕得伸手去摸,但雙手只是穿過虛像,一點感覺沒有,“真是天地玄黃氣啊,哇呀呀,後世老子頭頂的天地玄黃玲瓏寶塔便是從此而來的吧,想不到這時還沒煉製成塔呀,浪費,真是浪費啊。”
乍見大團的天地玄黃氣,他都有點癲狂狀態了,竟覺自身心神開始潰散,不由一驚,連忙鎮定,卻不敢再多想,怎麼也要堅持把這一場故事看完,便是拼着心神大損也顧不得了。
卻見洪鈞道人微微一笑,“帝君,這一陣卻是貧道贏了,還請帝君依諾而行,回火雲宮閉門五千年,五千年後再出世唄。”
洪鈞收了天地玄黃氣,只是面目慈和平平常常一個道人,從金橋上下來,又將誅仙四劍用太極圖裹了收起,見伏羲站在八卦臺上一臉木然,便笑道,“帝君何必如此,人皇一脈,先有女媧補天造人,又有有巢氏、燧人氏、都有大功,帝君和神農也無失德之處,如今只是蚩尤無道,氣運仍是遠遠未絕,今後你我兩道尚有相通相容之時,今日一戰,只定五千年氣運,五千年後,尚需再分高下。”
伏羲聽了不覺目射奇光,雙目湛湛如日月。
這纔是真正的天皇伏羲,他望着洪鈞,道,“善,五千年後,還需再分高下,可惜我得河圖洛書不久,人皇大道如淵海,我雖辭去天帝大位靜心參悟多年,仍是隻得皮毛,反被你仗人皇所留天地玄黃氣勝了一場,失了我族五千年氣運,待我回去閉關參悟河圖洛書,若是僥倖能有所得,那時再和你證個高下。”
洪鈞也稽首,道,“善,如此貧道就恭候帝君,五千年後再證高下了。”
伏羲微微點頭,看了眼山下衆人,略一沉吟,忽道,“洪鈞道人,我有一言相問,有功當賞,有過當罰,此言對否。”
洪鈞臉色微變,道,“帝君所言甚善,有功當賞,有過當罰,此是公論。”
莊周在旁邊不覺心動,暗道是何事,竟然能讓洪鈞道人色變,卻聽伏羲又問道,“若人有罪,其功不能掩過,然否?”
洪鈞默然不語,伏羲道,“軒轅平干戈,息兵火,有功於百姓,當主天下,此是賞,軒轅縱物慾,溺女色,上行而下效,從此愚民趨利,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此是過,當罰。”
山下衆人都是大驚,卻見洪鈞只是默然不語。
伏羲昂然道,“軒轅,你好女色,我今說,你和女人要彼此爲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要彼此爲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她的腳跟,天上後世,共爲見證。”
伏羲說完,看了在場衆人一眼,將誅仙旗門和八卦臺都棄之不理,自駕雲走了。
誅仙四劍雖去,整個崑崙山仍被一派紅氣籠罩,衆人不敢上山,洪鈞四面略看了看,便漫步下山,他走的雖慢,不一刻便到山下,莊周跟在他身後,見到山下衆人,知道這些都是後世大名鼎鼎的人物,連忙去看,一時間哪裡認得全。
便聽一人問道,“老師,伏羲是神族大聖,通知過去未來,所言無虛,必有所指,弟子乞問他適才所說卻是何意。”
洪鈞眉頭微皺,無奈道,“軒轅之後,將有夫妻,男子壓迫女子,彼此爲仇,和上古之世不同,彼時男女羣婚,共享大同。”
那人又問,“老師,然則後二事呢。”
洪鈞默然不語,衆人正以爲他不會答時,他才緩緩道,“我道只有五千年氣運,這後二事應在四千年後,實指的是兩樁惡根,伏羲正是要借這二個惡根,奪我道氣運,唉,至於究竟何指,其狀甚慘,吾不忍言。”
洪鈞修爲已經近乎天道,太上忘情,連他都不忍言,究竟是何等慘事。
衆人不由色變,莊周來自後世,已是隱隱猜到了所指,也不由臉色慘變,果然是惡根啊。
又有一年輕道人問,“老師,即是慘事,能否阻止。”
洪鈞道人輕嘆一聲,道,“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而今智慧已出,大道已廢,自此人心趨利,世風日下,自然便要承受惡果,如何阻止,只能待惡根發育壯大,流毒無窮,人皆見其害,五千年後方能將這兩大惡根一舉除去,只是矯枉必須過正,爲除這兩大惡根,我道卻也需一併除去,才能成功,到時爾等尚需重傳大教,和神族再爭高下。”
聽說爲除惡根,連洪鈞所傳大道也需一併除去,衆人都是心驚肉跳,旁邊莊周不免佩服,暗道,“果然是至尊至聖,談笑間便知後世五千年氣運。”
那年輕道人皺眉問道,“老師,即是連我等所傳之道也需一併除去,後世道法衰微,人心趨利,又有何人願意再信我教,卻是難行。”
洪鈞道人道,“若是奉我道的,我必把我道放在天上,使他擡頭便能看到,而後知道,世上真有大道,並非虛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