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

bookmark

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

江浦大捷,湘軍斬逾十萬,曾國荃聞聽,心急火燎,連夜乘船奔赴水營,與彭玉麟、楊載福協商攻擊九洑洲事宜。

彭玉麟道:兩浦已得,再取下關、草鞋峽、燕子磯,九洑洲自成孤注,不戰自破。

曾、楊皆曰可。

是夜,湘軍水陸並攻,一夜之間,下關、草鞋峽、燕子磯一一得破。

翌日清晨,楊載福率軍一萬,圍攻九洑洲。

太平軍負隅頑抗,誓死不退,千炮環轟,片刻不息,又於東南三路,分伏洋槍隊,伺間出擊。

楊載福苦攻六晝夜,陣亡營官三員,哨官若干,傷亡弁勇二千餘,方纔攻克。

湘軍攻克九洑洲,曾國藩大喜,速告曾國荃:合圍之道,總以斷水中接濟爲第一義。百餘里之城,數十萬之賊,斷非肩挑陸運所能養活,從前有紅單船接濟,有洋船接濟,今九洑洲既克,二者皆可力禁。弟與厚、雪以全副精神查禁水次接濟,則克城之期,不甚遠矣。

歐陽兆熊道:自此以後,滌帥主攻金陵乎?

曾國藩道:非也,吾意,以浙攻富陽,滬攻蘇州,金陵亦宜迅速合圍,金陵、蘇州、杭州三處並重,揚州、鎮江協剿。使該逆備多力分,不遑兼顧,或者致力於金陵,收效於蘇杭,三處有一處得手,兩處可期並下。

歐陽兆熊道:探報,忠酋已於近日返回蘇州。

曾國藩道:速傳吾令,蕭慶衍部駐紮浦口、江浦,謹防李昭壽部盤踞;劉連捷部駐紮九洑洲、中關、下關、草鞋峽一帶;會同水師,日夜稽查,斷賊接濟;鮑春霆部,速即渡江,駐紮孝陵衛一帶,與曾國荃部,漸成合圍之勢。駱秉章來諮,言其於大渡河畔,全殲石達開匪部,吾部亦應盡力也。

歐陽兆熊道:石乃流寇,早晚覆滅。金陵城闊,周遭九十餘里,沅甫、春霆二部恐不能互爲聲援。

曾國藩道:再傳鮑、曾二部,去年大病,今年亦不可不預防,故須先求自固,沅甫自固於南路,春霆自固於北路,如有大股援賊前來,彼此足以自料,不必互相救助。

鮑超得令,即率本部渡江,於下關幕府山附近,築壘結營。

衆將惑其龜速。

鮑超道:昔時,向榮、和春二公皆潰城外,吾之霆部,兵不足萬,安敢犯險!徐徐進扎孝陵衛,以扼句容、丹陽之來路。速告曾國荃部,我軍已抵金陵城北。

曾國荃得告,甚慰,道:霆軍抵北,圍圈即成,明日即攻方山石壘,此壘得克,北可擊七橋甕,斷賊東南之糧路;南可直進秣陵關、博望鎮,扼賊溧水、高淳之援軍。吾令,記名提督蕭孚泗、漢中鎮總兵伍維壽速率本部,圍攻方山。

7月8日凌晨,蕭孚泗、伍維壽兵分兩路,即行開攻。

方山炮聲隆隆,夜以繼日,洪秀全驚悸,急道:九洑洲、下關、幕府山皆失,方山覆被圈圍,天京聲息將絕,忠胞秀成,務必督率天軍,火速回援;此詔萬急,次第疊催。

秀成接告,長嘆一氣,謂衆將道:四路反攻,調妖回返,以解蘇州之圍,已難實施。吾去以後,護王陳坤書,偕丹陽、江陰之軍,反攻楊厙。楊厙居江陰、常熟之中,乃江陰、無錫之屏障,蘇州之後路。此地若得,江、無、蘇、常四地無恙。揚王李明成,速攜本部,駐防吳江,兼守夾浦,佑護入浙水陸通道。

侍王李世賢、輔王楊輔清、章王林紹璋、護王陳坤書、慕王譚紹光、納王郜永寬等皆曰與其東西奔波,不如決戰於蘇州。

秀成道:天京乃天國中樞,我等安身立命之根本;天京若失,天國完矣!

秀成離蘇,李鴻章心舒,謂諸將道:無論忠酋去留,吾軍進寸進尺,穩紮穩打,小口蠶食,吾一貫之意。

洋槍隊新任統領戈登道:尊敬的李鴻章先生,我以爲,一貫求穩,易失戰機。半年以來,貴軍已攻得蘇州東、北之城鎮。而今,蘇州西北,僅餘無錫、江陰二城;蘇州之南,僅餘吳江一城,攻克吳江,貴軍即可截斷蘇浙之聯;吳江以北,三英里之遠,有鎮名夾浦,攻得此鎮,貴軍水師即可借運河直入太湖;夾浦以北,又三英里之遠,有鎮名同裡,攻得此鎮,貴軍即可進抵蘇州城下。我以爲,貴軍即擊夾浦、同裡、吳江,刻不容緩。

程學啓道:近日,楊酋李明成接管吳江防務,此逆新至,不熟地勢,吾可乘機攻之。

李鴻章道:新舊交接,必定紊亂,此機可乘!

7月27日,程學啓率水陸十三營,戈登率兩千常勝軍,聯攻夾浦。程學啓、戈登連轟百炮,半日克城。

程學啓令劉士奇部留守,自率主力,偕戈登常勝軍,圍攻同裡。

慕王譚紹光聞訊,率兵二萬,速出蘇州,水陸並進,反攻夾浦;李明成亦分兵四千,自南而攻。

劉士奇兵僅二千,左支右絀,夾浦搖搖欲墜,急向程學啓求援。程學啓亦知夾浦得失,攸關大局,遂請戈登反攻吳江,學啓自率主力,回援夾浦。

29日,程學啓率部趕至,與劉士奇內外夾擊。譚紹光不敵,敗退回蘇。程學啓並不追趕,速率大軍南下,會合戈登常勝軍,聯攻吳江。

吳江告急,揚王李明成求援嘉興。榮王廖容發接告,親率一軍馳援,30日,榮王抵達吳江,即刻圍攻七星橋。

程學啓急請戈登增援,戈登督率洋槍隊,與廖容發部血戰五晝夜,太平軍誓死不退;戈登觀兩軍死傷枕籍之慘狀,懼不敢戰,抽個空檔,引軍而去。

揚王李明成頑抗數日,亦俱;某夜,悄率其軍,啓南門而遁。吳江遂失。

7月下旬,秀成抵京,綢繆半月,率軍二萬,分出儀鳳、太平二門,悍然反擊,鏖戰一日,傷亡逾千,未破一壘。

8月14日,秀成攜帶重炮,再出太平門,圍轟湘軍下關營壘。

記名按察使劉連捷負傷不退,火速求援。

彭玉麟得訊,遣總兵李成謀率軍四千,赴援下關。

秀成攻擊二日,無甚進展,只得退軍。

秀成三戰無得,曾國荃信心倍增,親至方山前線,激勵諸將:吾察觀月餘,忠酋不過爾爾;欲分北路、西路之賊勢,莫如猛攻此山之賊壘,速傳吾令,夷炮開路,三路並擊,不破不還!

曾國荃一聲令下,蕭孚泗、伍維壽奮勇當先,攻擊一夜,斬殺佩王馮真林以下千人,石壘終破。

方山銜南接北,地勢極重;此處不得,天京東南路斷。秀成不敢大意,再率萬人,全攜洋槍,悍然反擊。

曾國荃聞訊,親臨前線,設伏誘擊。

秀成不知有詐,率軍誤入伏圈,損失慘重,不得不退。

秀成屢戰屢敗,洪秀全心情不爽,責道:如此而戰,天京怎保?

秀成道:啓稟天王,蘇州戰報,蘇州之南,吳江、震澤失陷,妖軍水師直入太湖,蘇杭之間,水陸皆斷。蘇州之西北,吾軍反攻不力,江陰、無錫交界地方,皆被妖佔,蘇常之路,亦恐不保。

洪秀全道:杭州戰事如何?

秀成道:吾軍堅守富陽、餘杭,杭州暫且無恙。啓稟天王,無如趁杭城無恙之際,猛擊蘇州之妖軍,爾後再解天京之圍。

洪秀全道:天京水路已斷,糧資業已匱乏,恐怕不能撐持日久。

秀成道:天京以東,陸路尚通;力保蘇常,糧道方通。

洪秀全道:忠胞彙集全軍,再與曾國荃妖兒決戰十日,十日之後,忠胞可去蘇州誅妖。

曾國藩駐節安慶,心憂金陵,復告曾國荃:若非賊來撲營,似不必常尋賊開仗。蓋賊之糧路將絕,除開仗別無生路;我軍則斷糧路爲要着,不在日日苦戰也。

曾國荃接告,謂趙烈文道:再不開仗,旁人以爲吾坐享其成也!近來屢屢接仗,仗仗皆勝;如此下去,不出一載,金陵必破。

趙烈文道:惟北路霆軍,一味遷延,遲不進擊。

曾國荃道:鮑春霆恃其戰功,孤芳自賞。

趙烈文道:制敵之道,攻城之方,一人決之;倘若有二,事倍功半!請問沅甫兄,可制鮑春霆乎?

曾國荃道:資歷尚淺,戰功不足,尚無能制!

趙烈文道:爾不能制,滌帥可制;吾即諮稟滌帥,調虎離城。

曾國藩接趙烈文稟報,即調鮑超回師皖南,金陵圍攻事宜,全皆交付曾國荃統籌。

曾國荃接令,立令張詩日部,移駐幕府山,補鮑部之缺;復調蕭慶衍部,渡江駐紮七橋甕;又遣易良虎,回湘再募勇。

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
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零九章 額爾金北塘登陸第一百五十章 洪秀全坐京觀天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二十一章 曾國荃安慶屠城第十八章 咸豐帝臨政伊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0)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八十二章 桂良天津簽約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九十八章 曾國荃攻擊景德鎮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二十一章 洪秀全東鄉稱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2)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三十九章 勝保拱衛京畿第八十六章 李秀成樅陽定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陳炳文棄守杭州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一百零四章 潘祖蔭援救左宗棠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5)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四十八章 程學啓蘇州殺降(2)第一百二十五章 慈禧辛酋垂簾(1)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四十章 賴漢英援救揚州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2)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五十八章 陳得才慘敗黑石渡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2)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三十四章 慈禧臨機決斷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一百二十章 劉瑲琳大戰赤崗嶺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秀成折戟江浦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1)第三十四章 林鳳祥北伐江淮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九十六章 陳玉成回援天京第八十八章 太平軍二破江北大營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五十七章 曾國藩無奈分兵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一百章 韋俊皖江路斷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四十六章 曾國荃一手遮天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2)第二十六章 馮雲山殞命蓑衣渡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4)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2)第一百四十一章 慈禧太后柔斷乾綱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四十三章 左宗棠攻佔金華第八十五章 曾國藩重見天日(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9)第一百零一章 曾國藩、胡林翼併力逐皖第八十章 和春困圍天京第九十九章 左宗棠寶慶楊威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學啓殞命嘉興第三十章 楊秀清一破武昌城第十四章 道光帝草草善後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一百六十七章 曾國藩欲罷還休第五章 義律拒不具結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四章 林則徐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7)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2)第五十二章 石鳳魁一意孤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秀成圍攻雨花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