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李昭壽出爾反爾

bookmark

樅陽計定,陳玉成、李秀成各籌兵馬,整軍備戰,忙個不亦樂乎。

滁州守將李昭壽不以爲然,天天吃喝玩樂,時常擾亂民間,亦是不亦樂乎。

陳玉成幾欲殺之,李秀成寬於慈善不忤於物,不許。

李昭壽亦怨,諮稟李秀成:陳玉成既已與弟勢不兩立,弟便與彼溺戰三合,一決雌雄。且謂同鄉薛之元道:張樂行、龔得樹十萬之衆,賴吾牽針引線,方附天國名下。今張爲徵北主將、鼎天福、義爵,龔爲徵北正總提、蓋天義,爾還乃一答天義,吾何爲?豫省文將帥,豫在哪?你我老家矣!毛也沒有!

薛之元知李秉性,道:既已置身火海,權且隱忍待之,切不可呈言語之歡,以鑄大錯。

李昭壽道:人挪活樹挪死,刀槍有眼,亂世隨性。

鑲黃旗蒙古都統、安徽幫辦大臣勝保聞,意欲招撫。

安徽巡撫福濟諮告勝保:李昭壽,德壞品差,爲人不仁,實乃出爾反爾、見風使舵之小人。此廝,先乃捻匪,兵敗降我,復又索殺我道員、縣令及其下四十七人,此血海深仇,不爲私怨,實乃公憤。公招此人,意欲何爲?

勝保不以爲然,遣人軟禁李昭壽妻、母,逼昭壽反水。昭壽水性楊花,旋即暗降,將樅陽決策和盤托出。

勝保上疏曰:李昭壽一股兇焰尚熾,查其所領二十四軍,衆以數萬。賊中推爲勁卒。前擾江淮即其餘黨。現又爲發逆所逼,竄踞全椒、滁州,勢極浩大。臣若徒以力爭,恐難遽操勝算。幸經臣前次設防羈縻,故李昭壽頓格頑梗之心,現欲輸誠納款,查其稟中所稱先獻滁州,後圖他策,若能盡如所言,則其黨羽數萬,不爲我敵,轉爲我用,即粵逆之勢愈孤,捻逆之氣亦奪,淮南皖北指顧肅清,是李昭壽之向背,實爲全局之關鍵。

咸豐帝諭可,授李昭壽三品頂戴,賜名李世忠,賞戴花翎。復諭福濟、李孟羣、德興阿、翁同書等,賊逆樅陽之決,務必嚴加防範。

1858年7月3日,勝保赴清流關,李昭壽受降,然又以“桐城眷屬未盡來滁,心腹陳廣俊等尚在金陵”藉詞延宕,且曰九月必送滁等予公。

李孟羣接旨,苦笑不得,圍攻舒城兩月,屢戰不克,既知賊意,又能奈何?

安徽巡撫福濟入皖四載,久戰成僵,入夏以來,滁州、來安、鳳陽、懷遠相繼失陷。諭旨未至,福濟既以病乞假。

咸豐帝怒斥福濟萎靡退縮、日久無功,遂褫其宮銜,命立來京。諭令李孟羣署理安徽巡撫。

孟羣接署撫聖旨,驚喜疊加,攻舒抑或入廬,躑躅猶豫間,陳玉成兩萬大軍已進抵中梅河,截斷舒城、六安之聯。

李孟羣驚慌不迭,逐次抵防,苟求退路。

陳玉成求之不得,急令三河鎮守將吳定規攻二十里鋪,斷舒城、廬州之聯。滅李、解舒、攻廬,三管齊下。

翰林編修李鴻章丁憂在廬,知廬州難保,遂攜帶家眷,倉皇赴贛,尋兄避禍。

1858年8月20日,吳定規兵出三河鎮,攻擊二十里鋪,清副將餘應彪接戰即潰。吳定規再攻十八里岡,又敗副都統瑞麟;從十八里岡至大蜀山,紮營10餘座。廬州清軍已爲釜中游魚。

李孟羣懼,倉惶退卻。廬州無主,廬鎮兵勇,未及交鋒,既已敗散。

24日,陳玉成又克店埠,進逼梁園;李秀成一部亦自全椒攻至梁園近郊。

李孟羣不戰而退,咸豐帝怒擼其職,諭令翁同書署理安徽巡撫,引兵拒賊。

翁同書接旨,進駐梁園,兵分兩路,反攻店埠、全椒,卻遭慘敗。翁同書收集潰殘,退保定遠。旋即上疏:定遠、合肥民情素悍,張橋以南土匪蜂起。定遠地貧城小,遙對清流關,東面逼近滁城,西南悉通廬郡,其北又爲臨淮驛路。四面受敵,實已在賊圍中。臣分派官兵嚴密守城,並於城外結營四座,聲勢聯絡。

廬州驟失,定遠告急,咸豐帝詔命勝保爲欽差大臣,督辦皖北軍政,安徽巡撫翁同書幫辦軍務,袁甲三督辦皖鄂贛三省剿捻軍務。諭令勝保即刻進擊廬州,不準避難就易。再諭湖廣總督官文,即刻傾兵入皖,應援勝保、翁同書。

勝保接旨,疏曰:刻下之勢,攻廬甚難。捻匪在北,粵逆在南,中間僅隔定遠一城,而壽州、六安亦極吃重。臣以一軍橫截其中,已屬腹背受敵,設有疏虞,其患不可勝言。皖軍疲憊,不獨李孟羣一軍;各營將弁每至出隊,多方推諉,種種情形,難以悉數。微臣叩請,奏調都興阿、楊載福各軍迅攻潛山、太湖、安慶,抽撤東流南岸之兵並集北岸,力爭上游。再令李續賓一軍由英霍進兵,規取舒城、桐城,會合皖軍,以牽賊勢。臣當激勵將士,由北而南,設法先復滁州,應援東路;而後併力廬郡,節節進兵,肅清江北。

勝保疏罷,謂安徽巡撫翁同書道:鳳台練首苗沛霖,築寨積糧,拒捻御匪,保一方安寧,真乃奇才也;吾即奏請聖上,封苗五品知府,操練淮北團練。

翁同書道:苗沛霖反覆無常,不可大用。

勝保道:無他,苗若殺捻,我即用之。

苗沛霖得勝保提攜,權柄在手,即刻肆意;淮北一帶,苗軍到處,打砸燒殺,姦淫搶掠,無惡不作。

淮民深受其苦,泣飲:渦河水向東流,俺跟苗賊結冤仇;俺的婆子他霸佔,俺的爹孃刀割頭。

胡林翼母喪丁憂,官文接旨,疏曰:皖省東則和、滁、巢、廬,西則舒、桐、潛、望、宿、太等處,皆爲賊踞。近復竄陷廬州,鴟張於定遠一帶,而聯接鳳陽,又勾結捻匪,裹挾饑民,屯聚于徐宿之間,衆至數萬,意圖北竄。是皖省北境險要盡失,更無可以控扼戰守之計。臣擬調兵勇繞到北路,協助袁甲三大營,清剿捻匪。皖南石碑、安慶一路賊匪甚衆,都興阿、李續賓之軍不特難分於北路,即援廬州、定遠,並堵剿石碑、安慶之賊,亦屬不易。微臣叩請,都興阿、李續賓馬步各軍仍由南路進攻潛山、舒桐,步步進逼,兼防石碑、安慶之賊不得飛越抄襲後路。勝保專援定遠,力攻廬州。俟都興阿、李續賓南路得手,迅即兩面夾擊,庶可盡殄醜類。

官文疏畢,即刻飭令攻擊。

1858年9月5日,李續賓、多隆阿、鮑超、趙克彰、石清吉兵分五路,進擊太湖。

太湖守將,受天福葉芸來連夜加築東山頭營壘,以做犄角。

6日,李續賓兵至太湖城東,葉芸來遣兵八千,出城迎戰。續賓前後夾擊,大勝;隨即攻城。葉芸來憑城力拒,屢挫攻勢。湘軍傷亡無數,續賓停攻,於城東及西北逼城而營;參將石清吉亦在城南紮營。圈圍城垣。

太湖告急,玉成不敢肆意,遂棄定遠,南進滁州,以冀速決兩浦戰事。

李昭壽密報勝保、德興阿:陳玉成既駐滁州,聯李秀成之軍,南攻江浦、浦口,以通金陵門戶。

勝保得報,稍慰,復諮詢李昭壽:九月已至,公何日投誠?

德興阿得悉,急急求援和春,惶急備戰。

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前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
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5)第八十一章 額爾金兵臨大沽口第七十七章 石達開出走避禍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五十六章 曾國荃急流勇退(3)第十七章 金田村風雲突變第六十八章 楊秀清一破江南大營第二十五章 烏蘭泰兵敗昭平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3)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第一百零六章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1)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2)第二十四章 洪秀全永安分封第四十六章 林紹璋勢如破竹第一百八十一章 丁寶楨誅殺安德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奕忻北京簽約第一百三十二章 曾國荃進逼金陵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8)第五十章 吳全美扼截江道第六十二章 塔齊布魂斷九江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一百六十四章 僧格林沁殞命曹州(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4)第九十章 李續賓命殞三河鎮第七十章 洪秀全笑裡藏刀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五十三章 李鴻章攻克常州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三十六章 江忠源援東救西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2)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2)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3)第一百六十二章 汪海洋誅殺李世賢(2)第三十八章 沈如潮鏖戰滄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8)第一百三十章 左宗棠興兵入浙第一百一十章 僧格林沁慘敗八里橋第三十一章 曾國藩長沙練兵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松山殞命馬五寨(1)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劃河圈圍(6)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八十九章 官文兩面三刀第六十七章 吉爾杭阿亡命高資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鴻章滬上展翼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5)第六章 英吉利兵臨大清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第三十二章 洪秀全定都南京第一百四十章 洪秀全進北攻南第八章 琦善虎頭蛇尾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六十八章 張樹珊殞命倒樹灣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3)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1)前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李鴻章扼地兜剿(1)第七十二章 太平軍潰如潮退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一百二十八章 譚紹光兵臨上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左宗棠臨危無懼(1)第一百二十七章 李秀成二攻杭州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秀成兵進皖北(1)第七十九章 石達開躑躅贛東第六十九章 天京城諸王紛爭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7)第九十一章 都興阿大戰陳玉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曾國藩畫河圈圍(3)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一百一十七章 陳玉成止步黃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肅順熱河襄政第一百五十九章 左宗棠角逐閩中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鴻章裁撤常勝軍第九十五章 薛之元兩浦反戈第四十四章 石祥禎兵進楚天第一百六十三章 左宗棠滌盪天國(3)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3)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鴻章逞威上海第二十章 向榮霧裡看花第一百八十章 左宗棠陝甘平亂(2)第一百五十五章 曾國荃金陵屠城(1)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13)第一百三十六章 鮑超頓兵寧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倭國明治維新(9)第七十五章 韋志俊贛東鬥勇第六十六章 羅澤南命殞武昌第一百七十二章 賴文光殞命揚州(2)第一百零二章 李若珠六合慘敗第九十三章 戊午科場肅順顯威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1)第九十四章 曾國藩統籌贛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