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大軍只要繼續往北就能攻佔沒有多少守備力量的蘭斯,而在蘭斯,德國人能夠直接搭上法國這幾年才修建起來的鐵路,直接攻入巴黎。這個時候法國人還沒有多少人認識到鐵路對於軍事的重要性,甚至此時也沒有人提議去破壞這條鐵路。
當然德國人繼續進軍的意願是不堅決的,這是由德國人的作戰目標決定的,因爲他們要的只是卡爾薩斯,而不是整個法國。不過,大唐的軍事專家看得出來,甚至一些英國人也看得出來,但當局者的法國人卻看不太出來。巴黎陷入了恐慌之中,原本叫得特別歡實的吉倫特派開始籌劃着將首都遷到外省去。主戰的山嶽派內部也出現了波動,雖然大家都覺得這麼大個法國不至於被德國人幾萬人就消滅了,可是德軍的恐怖像是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他們的頭上。
同樣被刺激的除了吉倫特派和山嶽派還有原本君主立憲派的那羣人,拉法耶特直接拋棄了自己的部隊回到巴黎,就是在尋找機會。身爲大革命中的頭臉人物,拉法耶特自然不能太輕易的行動,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不過拉法耶特還是找到了專人,替他向路易十六帶去了一封信。
之前因爲日記事件,路易十六的處境已經特別艱難了,現在更是遭到巴黎的重重監視。實際上路易十六對於拉法耶特並不信任,因爲拉法耶特是一個矛盾的傢伙,他一方面鼓吹自由主義,但卻又希望君主立憲。在國王看來,他跟雅各賓派的那羣傢伙沒有多大區別,都是王冕的叛徒。
不過在這個時候,路易十六也沒有什麼挑挑揀揀的餘地了,吉倫特派還好,山嶽派的人已經開始議論處決他了,路易十六十分驚恐,他自問沒有做過什麼特別傷害法蘭西的事情,現在要被推上斷頭臺,還是他自己設計的斷頭臺,怎麼都是無法接受的事情。
即便是到了這個關頭,路易十六也顯得極沒有主見,他仍舊不怎麼相信巴黎的臣民們會把他推向斷頭臺,反而是他的皇后,原本只熱衷時裝打扮和奢侈無毒的安託瓦內特皇后顯得極爲有主見和頑固。
“我的陛下,拉法耶特的主意您看到了沒有。”
路易十六含糊地說道:“我以爲你不喜歡拉法耶特。”
安託瓦內特皇后帶着嫌棄地說道:“是的,我很討厭這個滿嘴都是仁義道德和理想主義的叛徒,但是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沒有多少能夠依靠的人了。難道去靠你那兩個不靠譜又貪得無厭的弟弟嗎?”
之前路易十六曾經謀劃過出逃,向他的弟弟普羅旺斯公爵和阿圖瓦公爵求助,但是都沒有得到什麼幫助。曾經對國王表忠心的那些貴族們,這個時候不落井下石就是好的,他們很多人都想用國王的大好頭顱去證明自己是進步貴族,或者換一大筆錢。之前就連國王的內侍都將國王的日記偷出來,引發了政治風波,由此可見路易十六現在的局面有多麼的差。
拉法耶特給路易十六寫的密信其實就說了一件事——他在信中提到,現在巴黎的那羣玩弄政治的傢伙缺少真正的智慧和道德,最終都會失敗(其實說的也沒錯,因爲最後這些人幾乎都上了斷頭臺,是拿破崙成功摘取了果實),他觀察德軍有着數倍於法軍的戰鬥力,而且背後還有大唐的支持。而拉法耶特慧眼如炬,他認定德國人並無意佔據除了阿爾薩斯以外的其他法國地區,而且大唐也能夠從中進行斡旋,他建議由國王與德國人取得聯繫,由他們打入巴黎,然後幫助路易十六實質上覆闢。作爲交換,國王僅需要將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德語區割讓給德國就可以了。
路易十六畢竟也不是傻子,他搖着頭說道:“這個計劃裡面充滿了拉法耶特的一廂情願,德國人也許想要或者只想要阿爾薩斯,但是不要忘記他們也是一個共和國,對於一切的君主和貴族都好感欠奉,憑什麼要幫助我們呢?”
想到這裡,安託瓦內特皇后也十分煩躁,她發火道:“那又該怎麼辦?難道就看着我們全家跟你一起被送上該死的斷頭臺嗎?”
路易十六唯唯諾諾地說道:“也許事情沒有糟糕到那種地步。”
安託瓦內特皇后像是一隻母老虎一樣,已經忘了儀態,她抓着國王的袖子說道:“不行,陛下你必須跟德國人取得聯繫,至少我們要給那羣殺千刀的革命者一些壓力,讓他們知道我們還有威懾力。”
路易十六驚慌地道:“可是如果雅各賓俱樂部的人知道了,對我們的舉動發怒,直接把我們推上斷頭臺呢?”
不得不說,這個考慮也很現實,安託瓦內特皇后也稍稍安定了一下。隨後她說道:“德國人還是要聯絡的,畢竟他們就在不遠的地方了,如果真的殺到巴黎,那些革命者就完了。不過我們還要做兩手準備,我已經向我的兄長利奧波德二世去信了,希望他能夠主持公道,解決我們現在的困境”
王后說的也並沒有錯誤,雖然奧地利在不久之前的德意志戰爭中慘敗給了德國,但是仍舊是歐陸強國。戰爭之後德國並沒有繼續挑釁奧地利和普魯士,甚至其國內的國革勢力也都轉爲地下活動,沒有造成什麼波蘭。然而法國的情況卻讓奧地利深刻憂慮,更不要提安託瓦內特還是利奧波德二世的親妹妹,在法國隨時可能被殺,都讓奧地利不能不插手。而英吉利海峽另一邊的英國人,也懷着別樣的心思。利用這樣的一次機會打擊法國無疑是非常好的,英國人其實並不太在意法國是共和還是君主制,只要能夠削弱法國,就是對英國絕對有利的。
於是,路易十六秘密地派人經過拉法耶特和迪穆裡埃向在法國境內的德軍去了一封密信,內容就是希望德國能夠匡扶正義,幫助路易十六取得政權,法國願意將阿爾薩斯洛林雙手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