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 天方

大唐在波斯灣的動作是兩個方向一併出手的,印度洋戰區成立之後,從屬於該戰區的地面作戰力量數量龐大,除了兩個師的正規唐軍以外,緬甸師、廓爾喀旅以及正在組建的印度師同樣規模不小,完成整建之後,當地總兵力能夠達到15萬人。擁有足夠的兵力,使得大唐在處理波斯灣問題上就有着比較大的餘裕,初期雖然印度師尚不能使用,不過大唐國防部考慮從日本調來一些部隊參與作戰。

大唐不會像西方列強一樣,堅船利炮打上門之後讓對方屈服,對於大唐來說,推倒重建似乎更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大唐的殖民地都是單一制的海外領,即便一些鄉村地區仍舊有舊勢力的殘餘,但是海外領政府完全是大唐把控的,不需要跟當地勢力進行妥協。

唐軍很快就組成了一支小規模的遠征軍,實際上只有一個加強團的兵力,以及一個由輕巡洋艦和護衛艦組成的小型艦隊。大唐執行先禮後兵的策略,派出外交人員,來到馬斯喀特,照會阿曼蘇丹蘇爾坦,稱大唐的商船阿曼的海域中屢遭侵害,是可忍孰不可忍,阿曼這個海盜國家的存在令人不恥,大唐勒令阿曼國王立即向大唐投降,在大唐的指導下建設一個和諧健康的國家,促進當地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如果蘇爾坦蘇丹不接受大唐的條件,那麼大唐將會對阿曼發起攻擊。

阿曼蘇丹蘇爾坦大呼這是無妄之災,打劫大唐商船的根本跟他的阿曼王朝沒有太多關係,迪拜等地的埃米爾雖然名義上奉阿曼爲主,但實際上自行其是,根本對蘇爾坦愛答不理。可是不管蘇爾坦怎麼嘗試向大唐解釋,唐人都堅持認爲阿曼應該爲海盜行爲負最終責任。

蘇爾坦是聽說過大唐的聲名的,阿拉伯人從一千年前就開始滿世界地做生意,對信息是敏感的。大唐的強大蘇爾坦曾經多有耳聞,他甚至在奪取自己哥哥的權柄之後,打算從大唐購買先進的武器裝備,武裝自己的阿曼軍隊,可是卻沒有想到唐人居然率先打上門來了。

馬斯喀特的外海就是數艘大唐的戰艦,即便對唐軍本身而言,這些戰艦都是輕型戰艦,可是仍舊是阿曼人絕對無法抵抗的。唐軍的地面部隊也在完成了登陸,就在馬斯喀特以東的地區,隨時可以對馬斯喀特發動攻勢。雖然數量上只有一兩千人,可是阿曼也是小國寡民,此時守衛馬斯喀特的軍隊都沒有一千人那麼多。

蘇爾坦是一個聰明人,他知道阿曼不存在任何本錢跟大唐扳手腕,所以只能妥協。不過他還是提出一些條件,希望能夠在投降之後最大可能保留自己的權力。

然而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大唐方面表示,有意繼續在大唐組成的當地政府供職的,大唐會歡迎他們,但是必須服從大唐的利益,而大唐也不會遷就當地任何的條件。

當地的宗教勢力倒是不想屈服,煽動一些民衆準備與唐人對抗,可是在之後大唐地面部隊進行了一次火力展示,數十門大炮轟了一個來小時。馬斯喀特人膽戰心驚,而那些個宗教領袖居然連夜逃離了馬斯喀特。

最終,蘇爾坦向大唐方面投降,大唐在沒有真正動手的情況下,順利接收了阿曼。不過當地的局勢還是錯綜複雜,很多部落都不會主動投降,所以在其後的一段時間內,唐軍還是多次出擊,掃平了包括迪拜和阿布扎比在內的所有當地部落。

這個過程是有些血腥的,不是所有人都像是蘇爾坦一樣識時務,實際上阿拉伯人也是相當兇悍的,尤其是在有信仰加成的情況下,很多武士拿着彎刀與唐軍對抗,後果當然是可想而知的。具體多少人死於這場變亂中一直沒有詳細的統計,這也可能是大唐故意爲之。有相當一部分居民向沙漠的深處遷移。

中東的石油絕大部分集中在波斯灣的沿岸地區,這次的軍事行動讓大唐在短期內就掌握了大量的石油產區。不過唐軍仍舊以比較小規模的部隊爲單位,乘坐着機械化戰車向更深的內陸地區進軍,唐軍在之後的行動稱不上太多的正義,大量建立在沙漠上的部落和小城鎮被唐人連根拔起。進行反抗的阿拉伯人不計其數,其中大部分被消滅。活下來的則被打上戰俘的標籤,被運送到戰俘營集中管理,等待他們的命運無非是強制勞動或者被髮配到其他地方去,永遠地遠離家鄉。

大唐在當地的行動雖然稱不上隱秘,但是由於沙漠交通和信息流動的問題,所以實際上並沒有掀起什麼特別大的波瀾。這一地區並不是奧斯曼帝國傳統的控制區域,奧斯曼帝國甚至對於唐軍在波斯灣的行動沒有什麼耳聞。

一部分土耳其人對此也有些警惕,畢竟這是第一次唐人離他們如此之近,從土耳其人所瞭解的情況來看,唐人絕對不是好惹的。

大唐接下來的行動也是順理成章,大唐在此建立天方海外領,天方是華人對阿拉伯半島的古稱,治所在迪拜。幾家石油公司輸送了一大批工人和他們的家人前往波斯灣地區。大唐將在當地建設起一些油田,爭取短期內投產。由於當地環境的惡劣,所以工人們都是拿着比較高的補貼的,同時他們籤的合同一般都是在五年內,五年之後他們可以返回氣候良好的北美本土。也有一些從清國來的新移民直接來到這裡,他們也獲得了更多的土地分配以及各方面的補貼。

僅僅是在一年之內,大唐就在波斯灣南岸修建起了四個石油城鎮,總計華人人口突破五萬人,不過在未來當地不會有什麼太大規模的擴展,保持其比較單一的工業職能。當地的各種日用品和糧食需求主要將會從北印度海外領提供,同時墾殖的農民們也會出售椰棗等富有當地特色的土產品。

142 半殖民地600 萃英會(下)074 轉運的出洋人283 “虛張聲勢”954 愛爾蘭獨立006 組建獵騎622 突然演習572 萊比錫戰役(四)611 青州案(五)877 德國斡旋052 約庫茲戰爭(中)194 求戰352 紅顏醉(三)308 制憲會議(下)912 低地戰役(四)475 解放者697 青年近衛軍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875 空襲莫斯科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570 萊比錫戰役(二)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544鬆平之政658 三八大遊行741 候選人們(下)068 夏威夷676 愛爾蘭926 決戰日德蘭(一)168 搶攻彭薩科拉099 杜鵑計劃(上)588 移民之議(中)835 紐芬蘭海戰(中)034 阿爾普爾科626 反擊605 更新與進步181 鄭信137 途徑夏威夷588 移民之議(中)266 康仕平187 禁鳥槍387 吞武裡之戰(三)161 遠征軍準備起航(上)104 再擴軍857 海軍演練293 開條件600 萃英會(下)570 萊比錫戰役(二)347 江南(九)286 守關不出755 對奧斯曼的滿滿惡意289 戰山海(下)462 西海岸戰區(下)277 直布羅陀020 剿滅025 戰俘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610 青州案(四)329 攻打仙台510 風暴漸近169 俘虜建築隊336 遣唐使(下)407 用命907 立體登陸098 風平267 傷者948 遊牧民673 初戰英吉利(中)468 第七旅320 收買680 突破防線343 江南(五)077 解釋(上)940 大轟炸189 天花危機(上)160 女兒152 波士頓戰役的影響438 跋涉776 拳亂(二)235 擒龍(四)202 庫克船長466 遁走671 小打039 百貨公司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093 毒蛇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320 收買853 大白艦隊130 蘭芳154 商貿擴大743 江戊伯246 京中人心493 失親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321 奇峰227 大沽口之戰(下)340 江南(二)865 電子工業(修正)255 武衛軍
142 半殖民地600 萃英會(下)074 轉運的出洋人283 “虛張聲勢”954 愛爾蘭獨立006 組建獵騎622 突然演習572 萊比錫戰役(四)611 青州案(五)877 德國斡旋052 約庫茲戰爭(中)194 求戰352 紅顏醉(三)308 制憲會議(下)912 低地戰役(四)475 解放者697 青年近衛軍762 伊斯坦布爾和約875 空襲莫斯科713 華沙會戰(十一):下山570 萊比錫戰役(二)582 萊比錫戰役(十四)544鬆平之政658 三八大遊行741 候選人們(下)068 夏威夷676 愛爾蘭926 決戰日德蘭(一)168 搶攻彭薩科拉099 杜鵑計劃(上)588 移民之議(中)835 紐芬蘭海戰(中)034 阿爾普爾科626 反擊605 更新與進步181 鄭信137 途徑夏威夷588 移民之議(中)266 康仕平187 禁鳥槍387 吞武裡之戰(三)161 遠征軍準備起航(上)104 再擴軍857 海軍演練293 開條件600 萃英會(下)570 萊比錫戰役(二)347 江南(九)286 守關不出755 對奧斯曼的滿滿惡意289 戰山海(下)462 西海岸戰區(下)277 直布羅陀020 剿滅025 戰俘482 墨西哥城之戰(續)610 青州案(四)329 攻打仙台510 風暴漸近169 俘虜建築隊336 遣唐使(下)407 用命907 立體登陸098 風平267 傷者948 遊牧民673 初戰英吉利(中)468 第七旅320 收買680 突破防線343 江南(五)077 解釋(上)940 大轟炸189 天花危機(上)160 女兒152 波士頓戰役的影響438 跋涉776 拳亂(二)235 擒龍(四)202 庫克船長466 遁走671 小打039 百貨公司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093 毒蛇872 伊斯坦布爾危機320 收買853 大白艦隊130 蘭芳154 商貿擴大743 江戊伯246 京中人心493 失親714 華沙會戰(十二):虐殺603 不斷擴張的海軍321 奇峰227 大沽口之戰(下)340 江南(二)865 電子工業(修正)255 武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