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聞逝(上)

李世輔雖派了艦隊來接應林輿,但他本人卻不在這支艦隊當中,船隊不久便到了岱輿,港口上一個三十上下的官員親自來迎,還離得比較遠的時候林輿望見那人穿的是文官服飾,便知他不是李世輔,等離得近了林輿再細看這官員的衣冠袍帶,心中微感吃驚:“這是地方大府守臣的服飾啊!流求這邊除了商部、戶部的特派大員外,就只有知府才能穿這個品階的官服,看他的服飾不是中樞直屬官員,難道竟是流求知府?還有,他的面貌也有些眼熟。”

下了船,之前那個水師將領引見道:“林公子,這位便是咱們流求的知府虞允文虞大人。”

楊應麒當政時,相府中藏有各地主要大臣的丹青畫像,林輿兩年前曾幫楊應麒整理過這批畫像,虞允文是楊應麒十分看重的後起之秀,偶爾提起評價極高,所以林輿對他的丹青也比較留心,這時被那引見的官員一說,再細看眼前這青年官員時,果覺他的眉目五官與自己兩年前見過的丹青無不吻合,只是蓄了鬍鬚,神態又更爲沉着,和畫像中那二十來歲、神采飛揚的年輕書生形象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變。

大漢內部派系複雜,林輿又才經歷了幾次變故,這時腳下踏到了陸地也不敢輕信這裡就是岱輿,更不敢輕信所有來人,直到見着虞允文才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虞允文是楊應麒親手提拔的人,算是麒麟宰相的門生,既是他來接應那之前這撥水師艦隊就真的是善意了。

虞允文見到了林輿也十分高興,兩人年紀差了十歲,分別是各自年齡層的佼佼者,林輿受業於胡安國一派,虞允文來流求多年,流求雖在行政上屬於大漢,但學術上卻漸漸融入江南、福建,虞允文亦受此影響而偏向南派。不過和胡安國、楊時這些大儒不同,林輿和虞允文久在利祿場,都是用世的人,南北學術之分歧對他們之間的關係影響較小,一路挽手回城,相談甚歡。

流求之大規模開發至今已有二十年,北部南部兩大港口的經濟、政治、文化均已發展到相當可觀的規模,雖然還遠遠比不上塘沽以及全盛時期之汴梁,但已足以與登州、太原等地方性都會分庭抗禮了。

林翎在大流求經營多年,雖然林家在塘沽的生意數額更大,但由於太過靠近政治中心容易受到政潮的影響,所以林翎從很早以前就有打算將流求作爲林家的大後方,使林家能夠在流求與塘沽之間進退自如。

林輿出了軍港碼頭便有兩個見過的大掌櫃前來相見,這兩個大掌櫃幾個叫林憲,一個叫蔡世榮,都是林輿的長輩,當初他們沒法遙阻林輿南下,這時見面卻忍不住責備他行事魯莽唐突。林輿笑道:“林伯伯,蔡叔公,我這不是沒事回來了麼?”

林憲頓足道:“現在是回來了!可那也是千鈞一髮!若不是你舅舅的書信及時傳到,你現在都不知道落在誰手上呢!”

林輿哦了一聲,問道:“是舅舅?他還說了什麼?可知道在海上埋伏的人是誰?”

蔡世榮道:“你舅舅給我的信裡沒說,但他給虞知府、李將軍的信裡多半說了。”

林輿心道:“舅舅雖然曾在西北做過不小的官,但現在怎麼調得動虞大人、李將軍?嗯,是了,舅舅多半隻是‘求援’而不是‘調動’。”便問虞允文道:“虞大人可知道要劫持我的那夥匪人是何來歷?”

虞允文卻只是道:“還沒調查清楚,等查清楚了我自會上達相府。”

林輿哦了一聲,心知裡面有着虞允文不肯告訴自己的隱情,便不追問。當晚設宴款待虞允文等官員以及有份救援自己的一干水師將領,正喝着,一個級別甚高的軍官闖了進來,問道:“林公子平安回來了?”那些水師將領見到他慌忙起立,齊聲道:“李將軍!”爲首那員將領則上前彙報救援林輿行動的結果。

林輿見狀心道:“這位莫非就是從陸軍系統轉入水軍系統的李世輔?”

果聽虞允文笑道:“李兄,多虧你行動神速,聽說當時形勢危急,若是遲了片刻林公子怕就要被人奪去了。”

那將軍笑道:“遲不了!便是我派去的人去遲了,等我從舟山回來也會去把人奪回來!”

林輿心道:“這人果然是李世輔,他們都知道是什麼人要劫持我,可都不說破。”再定眼看李世輔時,見他一張被海風吹得脫皮又換皮的臉,口中說話也是陝西音夾福建腔,與傳聞中那個在北國屢建奇功的陝北小將大相徑庭。

李世輔過來看了林輿一眼,笑道:“林公子長得和七將軍好像。”

林輿舉杯致謝,李世輔二話不說,酒到杯乾,林輿說道:“這次爲了林輿的私事竟然勞煩將軍出動水師,林輿實在心中不安。”

“這是什麼話!”李世輔:“你若是落入匪人手中會對國事不利,我出動水師爲的是公,不是私,你不用謝我。”又喝了兩杯,便帶着一干武將告辭了。

林輿盛意挽留,李世輔道:“林公子你不知道,流求腹地淺,現在得以安穩,靠的是水師在外阻隔了大部分侵擾。如今大戰尚未結束,我身爲北流求水師都統不是呆在海上就得呆在軍港,進城喝你兩杯酒已是有些破例了。”

林輿不敢再留,送出了門口,不久虞允文也起身告辭,臨別時對林輿道:“最近若非必要,儘量別去岱南。”林輿問爲何,虞允文笑道:“關於這點,林家幾位大掌櫃應該比我更加了解。”

林輿便不再問,等他走後林輿才找來家族中的幾位重臣,作了一番例行詢問後才道:“方纔虞大人讓我若沒必要不要到南部去,卻是爲何?”

大掌櫃蔡世榮道:“少當家,我們林家雖然紮根於大流求,但勢力主要集中在北部,南部那邊是陳家的勢力範圍。最近陳家對我們敵意頗濃,所以虞大人這麼說也是爲少當家好。”

林輿奇道:“陳家在南,我們家在北,這一點我倒也知道。不過我們和陳家雖然說不上脣齒相依,但多年來一直有相當緊密的合作,就算是生意場上有些衝突,以我們兩家的地位,他們也不至於貿然挑釁纔對。”

蔡世榮嘆道:“少當家只知道其一,不知其二。沒錯,陳家和我們是有合作,不過……不過最近兩家交惡,說來卻也因爲生意來往所致。”

林輿道:“哦?是哪單生意?”

另一個大掌櫃林憲道:“少當家還記得建都之事麼?”

林輿道:“自然記得。陳家是建都的總承辦,不過他們資金不足,所以有兩三成的資金是由我們借貸給他們的。怎麼?難道他們要賴賬不成?”

林憲道:“差不多。”

林輿皺了皺眉頭道:“不至於吧,且不說他們要擔心自己的信譽!就算他們扯破臉皮不要信譽了,但香料商路上的物業當初作爲抵押可都還在我們手裡呢!他們若不還錢,就不怕丟了這南洋商道的根本麼?”

蔡世榮嘆了一聲道:“少當家啊,其實陳家倒也不是不要信譽,他們也有難處。說來說去,都是這場南征大戰害的!據說爲了應付南征,戶部將原本要每年撥還陳家的那筆錢給暫停了,雖然戶部承諾說三年之後再加一成利息——但那有什麼用?天下的錢銀是一鏈釦一鏈,尤其是生意做大了,只要錢銀有一環接不上就可能破產!去年和今年本該到手的錢銀忽然被告知要三年之後才還,那這兩年的銀根便斷了!自戶部暫停還錢以來,陳家爲了撐下去是東挪西借,但生意上的事情,從來是順風時錦上添花、逆風時落井下石,而且南北大戰,從陝西到山東所有生意都受影響,家家錢銀都緊張,誰敢冒險借出**錢去博陳家那會遲到三年的好感呢?所以陳家非但沒借到多少錢,反而連一些沒到期的債主也趕上門來了。”

林輿心道:“這麼說來,卻是朝廷先失信了!此事首當其衝的雖然是陳家,但最終受害的還是大漢朝廷!唉,若是爹爹爲相,斷不許出現這樣的事情!”沉吟道:“陳、林兩家合作已久,既然他們有難處,不如便設法寬限寬限他們吧。”

“寬限?”蔡世榮苦笑道:“少當家你說得輕巧!那麼大一筆錢,當初我們也是東拉西挪才湊齊的啊!陳家若不還上今年該還的錢,我們的銀根也得跟着斷!當初陳家爲了謀取暴利把南洋香料商路上的物業抵押了出來,麻逸、流求之間給了我們,麻逸以南給了另外一個大債主。早前已有消息傳出,另外那個大債主已準備接收麻逸以南的香料之路了,所以我們也不能不趕緊啊!難道等到陳家渣都沒剩下才動手麼?”

林輿道:“正因我們逼得緊,所以兩家便生了罅隙,虞大人剛剛纔勸我不要到南邊去,也是這個原因?”

兩個大掌櫃齊聲道:“正是!”

林輿皺眉道:“但這樣做也不是辦法。咱們家族對香料生意不熟,這條商道到了我們手裡價值只怕要縮水。陳家沒了這香料商道固然要沒落,但我們將攤子鋪得太開,也不見得是好事。到頭來只怕會兩敗俱傷。”

“那倒不是。”林憲道:“其實我們不用自己去管理,我們只要轉手賣出去就行了。南洋的香料,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人盯着呢,陳家是靠着四將軍的勢力才能強行壟斷其中七八成生意,若不是有四將軍罩着,以陳家那麼霸道的生意手段,只怕早就保不住香料生意第一大家族的位置了,更別提能佔據七八成的份額。所以若我們將這香料生意轉手賣出去,陳家固然會因此衰落,但香料生意卻多半會發展得更好。而且新興商家是從我們這裡得到這盤生意,往後也必然會支持我們錢莊,所以這事對我們家族來說不但無損,而且有益。”

林輿卻還是搖頭道:“話是這麼說,不過你們也別忘了陳家背後有四叔呢!得罪了他,咱們家恐怕沒好日子過。”

林憲道:“少當家,四將軍方面我們一有考慮過,不過除非是他拿出一個我們能接受的法子來,否則我們也沒法爲了怕得罪他而使家族坐困!此事我們幾個大掌櫃都商量過了,甚至諮詢了你舅舅,他也不反對。還有,從當家去世之前的種種安排看來,她多半也支持這個走向。”

林輿聽了這話心中暗驚,忽然想起母親臨終前的囑咐來,心道:“娘說我三兩年內不要過於干涉家族的事務,莫非她對此事早有預見?還是說她在這件事情上和某些人有什麼默契?”思前想後,覺得自己一時還沒能摸清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甚至連其中所涉及到的博弈各方也都還沒弄清楚,若是貿然干涉此事只怕會使事情誤入歧途,便決定聽從林翎的遺囑不加干涉。

在最後一陣北風吹到岱輿時,北方傳來了一封書信,卻是陳家首腦邀請林輿北上商談大事。陳奉山自攀上了歐陽適後就變得不可一世,連林翎在世時他也不放在眼裡,言語之間只將她當一個晚輩看待,至於林輿在他眼中更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屁孩。所以林輿收到陳奉山的信以後便知這老頭這回多半是急瘋了,否則不會如此紆尊降貴邀請自己北上“商談大事”。兩個大掌櫃都勸林輿不要理睬他,但林輿最後還是決定北上,但他北上的主要目的卻不是爲了赴陳奉山之約,而是爲了另外一個人。

“娘臨終前說,他應該快出手了。現在過了這麼久,他是否已經出手了呢?”林輿覺得這一年多來遇到的許多事情都透着詭異,許多按理說毫無關聯的人與事,現在看來卻都由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牽扯在一起,林輿覺得處在漩渦中心的那個人,此刻一定面臨着很大的壓力,他很想到那個人身邊去幫他分擔一點什麼,不過又記起了自己對母親的承諾:“我答應過娘局勢穩定之前不再進京的,不過娘也說過,我可以留在塘沽啊。”

於是林輿便在季風從南往北吹時,駕船北上進入塘沽。如今漢宋之間的大戰已經進入僵持階段,漢軍的鋒芒越來越鈍,而兩國的商人所承受的壓力也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邊緣。林輿進入塘沽時,這座城市比他離開時明顯又疲憊了幾分。不過,林輿在這裡並沒有見到陳奉山,因爲陳老頭此刻正在京畿,雖然是他寫信請林輿北上的,但林輿真的來了他卻又不肯完全放下身段,而是跑到了京城去,要林輿到京城見他。

“嘿!這個陳老頭!都什麼時候了還擺架子!也不想想現在是誰求誰!”

一來林輿覺得在這個時候不必向陳奉山示弱,二來他也答應過林翎在天下事大定之前“北不越過塘沽”,正在他打算就此停步之時,一個驚人的消息改變了他的決定——

大漢元國民會議前總議長狄喻去世了。

——————

貴賓啊,鮮花啊,收藏啊,支持啊……

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146章 故人矣第166章 使者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175章 間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42章 入太行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52章 勤王(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13章 狼羣(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11章 夜遁(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93章 秦檜第155章 榻前囑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203章 鉅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10章 絕地(上)第161章 民議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03章 鉅變第198章 五論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195章 李綱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下)
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146章 故人矣第166章 使者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175章 間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42章 入太行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352章 勤王(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13章 狼羣(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下)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11章 夜遁(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93章 秦檜第155章 榻前囑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下)第203章 鉅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326章 克雲中(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155章 榻前囑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26章 兵滿萬(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147章 武之庫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10章 絕地(上)第161章 民議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03章 鉅變第198章 五論第83章 金主的賜婚突襲(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35章 襲遼帝鑾(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279章 薑桂之性多老辣第44章 東京平定(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290章 小輩新人新事(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上)第195章 李綱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