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潛流暗涌(下)

pk的票數和第二名越拉越近啊,能勞煩還沒投票的朋友去投票頁面點擊一下給阿菩一點支持嗎?謝謝。(另:不是作品首頁的推薦啊,是到下面這個網址投一票)

阿菩百拜

——————

漢部諸將計議畢,折彥衝才帶盧克忠來見斡魯,斡魯見了金銀牌、稱藩表,問折彥衝道:“你看如何?”

折彥衝道:“其表言詞慢遜,其意不誠。他說要做遼陽王,難道我們真把整個遼陽府給他?”

斡魯冷笑道:“這遼陽府連你都不敢要,何況他!”當日便傳令進軍。曹廣弼、蕭鐵奴、闍母、蒲察、迪古乃等領軍進擊,斡魯與折彥衝並騎居中,楊開遠押後。干將斡魯古鎮守瀋州。

斡魯和折彥衝望見沃裡活水時,前方來報:“渤海人在河南佈陣,蕭將軍、闍母縱兵強渡,渤海人不敢接戰,望見我們就逃。”

斡魯笑道:“高永昌這等孬種,也敢說要做遼陽王!”

兩人才渡過沃裡活水,前方又來報:“蕭將軍追到遼陽城下,渤海人不敢開戰。蕭將軍他們正在城下叫罵呢。”

折彥衝道:“天色已晚,讓大楊將軍布營,今日且罷戰,明日再攻城。”

高永昌軍在沃裡活水不戰而潰之後,遼陽城內有識之士便都知道他是一塊扶不上牆的爛泥巴。

在金軍攻城之前的一個晚上,楊樸正在劉從提供的秘密住所——一個商鋪的地下室中暗自謀劃,忽然僕人來報:“外面有一個人求見楊先生。”

楊樸大驚:“我在東京行事隱秘,知道的只有盧克忠一人而已,他又已出城,怎麼還有人知道我在這裡?莫非是事蹟敗露了?”問那僕人道:“是什麼樣的人?帶了多少人來?”

那僕人道:“三十來歲年紀,儒服儒巾。只帶了一個童子。”

楊樸心道:“這個商鋪伏有五個護院,萬一有變,大可對付得了。”便讓僕人請他在後堂相見。

他先走上來坐定,點燈烹茶,心中七上八下。門扉聲響,一個儒士走了進來,面目似曾相識,楊樸腦子一轉,低聲叫道:“張浩然!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

眼前這人姓張,名浩,字浩然,是遼陽渤海人,在士林中頗有聲名。而他背後的張家更是渤海一帶的望族!楊樸投漢部以後,也曾與他通信,張浩雖然回信問好,不過只談經史,未涉國事。這時聽見楊樸的話冷笑道:“楊樸之!你和盧克忠做的好事!哼!你以爲憑你們兩個,可以瞞得過渤海千百士人的眼睛麼!”

楊樸嚇得臉色蒼白,顫聲道:“盧兄他……”

張浩笑道:“據說他被金軍留住了,高永昌那廝還派人到他府上慰問呢。”

楊樸聽說盧克忠“被金軍留住”已是一喜,聽張浩直呼“高永昌”更是大喜,說到:“浩然此來,莫非也有棄暗投明之意?”

張浩笑道:“卻不知樸之有無引薦之心。”

楊樸見門窗緊閉,說道:“跟我來。”兩人進了地下室,楊樸道:“非是樸之不信浩然,只是身在險地,萬事須要小心。一個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張浩道笑道:“你卻也太過謹慎了。其實從高永昌稱帝,我便知他難成大事。只是沒想到他會敗得如此之快!高永昌軍在沃裡活水不戰自潰,東京一道便都知道他連負隅頑抗之力也沒有了。此時高永昌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心思來理會樸之。”

楊樸點頭道:“我進城之事十分隱秘,浩然如何知道?莫非是克忠兄轉告?”

張浩笑道:“你所託庇的這個劉從,在東京算得上什麼角色?你進城時,便被我的族兄張玄素子真看破了。”

楊樸驚道:“聽說子真兄在高永昌處擔任要職,他既知曉,只怕高永昌也已知道了。”

張浩搖頭道:“我們這些人被迫從了高永昌,又非本心。因此大軍壓境之際,人人都有二心。你在女真漢部之事,東京士林多有知者。此次忽然出現在東京,自然是大有蹊蹺。大夥兒正要借你保全士林元氣,就算知道了,非但不會告發,反而會代爲掩飾。若非如此,單憑一個盧克忠加上一個不入流的小商販(指劉從)就能護得你周全?”

楊樸大喜道:“克忠兄走後,我本以爲自己在東京是孤軍奮戰,沒想到卻有這麼多好朋友暗中幫忙。我說這兩日怎麼行事如此之順,原來是有士林朋友暗中照拂。”

張浩道:“閒話少提,樸之此來,可是代金軍做事?”

楊樸道:“可說是,也可說不是。”

張浩奇道:“這是怎麼說?”

楊樸道:“浩然知有漢部,卻不知對漢部瞭解有多深?”

張浩沉吟道:“漢部之事,你在信中略有提及。此外往來商人也常常傳出些荒誕不經之說。”

楊樸道:“何謂荒誕不經之說?”

張浩道:“處女真國都之內而不受轄制,此一不可信。自言來自大宋,大宋與女真相隔萬里,宋人如何能過去?就是過去,如何瞞得過我大遼士子?此二不可信。言其首領威武過人也就罷了,說有個七將軍年不過十六七歲卻已經學究天人,大遼境內無人能比,此三不可信。處蠻荒之地,而號稱部內人人識字,此四不可信。建基不過三四年,凡有外人來附,頃刻歸心,此五不可信。傳言其民富裕過甚,縱處最底層之人也不愁溫飽,且知禮節,此六不可信。其餘太過荒謬無稽的便不談了。”

楊樸笑道:“你沒去過,所以不信。”

張浩奇道:“難道都是真的不成?”

楊樸道:“只第四條略有出入。近來新附者甚多,因此不識字的人也多了。不過七將軍對此事十分上心,多方設法,定要做到讓整個漢部無人不識字。”

張浩驚道:“若依你這樣說,漢部中識字者也爲數甚多了!”

楊樸道:“七將軍定下條例,凡在漢部三年而目不識丁者,便要受罰。五年而不能通過考試者便要開除出籍。因此人人勤奮。雖然在行旅之間也有傳授書算的老師——除非是戰事正急,否則每夜休息之前人人都要讀書學字半個時辰。”

張浩沉吟道:“此舉大有深意,看來這個七將軍果然不是常人。”

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02章 自辱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75章 間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8章 伏擊(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15章 誓約(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47章 武之庫第352章 勤王(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4章 過冬(上)第171章 文詞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73章 叛第11章 夜遁(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168章 偶遇第155章 榻前囑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2章 鷹兔(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6章 邊關(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15章 誓約(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5章 出谷(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
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02章 自辱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15章 誓約(下)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30章 中原戰局(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350章 迎敗(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上)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上)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上)第175章 間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349章 聞逝(上)第8章 伏擊(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17章 窺九鼎(下)第29章 再破遼師(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15章 誓約(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147章 武之庫第352章 勤王(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4章 過冬(上)第171章 文詞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73章 叛第11章 夜遁(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267章 萬里迂迴由漠北(上)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26章 漢部見聞(下)第168章 偶遇第155章 榻前囑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26章 兵滿萬(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12章 鷹兔(上)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6章 邊關(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15章 誓約(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下)第18章 通商路(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5章 出谷(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