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

聽老父竟然猜出是自己,陳正匯再也忍不住推門衝了進去,跪在牀頭叫道:“爹!孩兒……孩兒……”

陳瓘看見陳正匯,反應卻有些奇特。一張皺巴巴的臉肅然片刻,才稍稍展顏道:“我昨日才準鬱兒給你們通個信,你怎麼能來得這麼早?”

“我……我……”摸了摸陳瓘皮包骨頭般的左手,哽咽道:“爹爹你……這……”

陳瓘伸出右手撫摸着兒子的頭髮,說道:“人總該有這一程的。只是沒能見到河清麟現,甚是抱憾。”

陳正匯怔了一下,說道:“爹爹,那些事情您就別掛心了。”

“哦?”陳瓘道:“你的意思,是寄望於你們了?”

陳正匯道:“孩兒盡力而爲。”

陳瓘道:“盡力?如何盡力?”他見這句話竟把陳正匯給完全問住了,又問道:“剛纔的騾馬聲……”

陳正匯道:“是跟孩兒來的人。”

“跟你來的?”陳瓘問:“是你的下人?朋友?還是那個漢部的吏員?”

“是……是漢部的吏員。”

陳瓘哦了一聲道:“這麼想來,你來得這麼及時,也是從漢部得來的消息了?這楚州也有漢部的人?”

陳正匯脖子硬了一下,終於點頭稱是。

“了不起啊。”陳瓘道:“漢部對我大宋,竟然深入到這個程度了!莫非我大宋每一個州縣都有他們埋伏的人了?”

陳正匯忙道:“沒爹爹說的這麼利害。漢部的密子,主要是契丹燕雲一帶多一些,大宋境內,對京東東路、福建路兩處也比較用心。其它地方就不怎麼樣了。楚州這裡有人,是因爲孩兒的緣故。”

陳瓘點頭道:“原來如此。不錯,這樣才合理。你們崛起才幾年,哪裡能將耳目佈滿大宋的萬里疆土呢?”

陳正匯聽到“你們”一詞心裡咯噔一下,叫道:“爹爹!你……你在怪孩兒麼?”

陳瓘笑了笑道:“你怕和你現在的同僚並稱麼?”

“這……”

陳瓘又道:“你離開我身邊已經很久了,父子之情或許未變,但你心中的君臣之念,我可就不清楚了。”

陳正匯大感惶恐,掙扎着跪下,頓首道:“孩兒在海外雖居要位,豈敢片刻忘懷父親的教誨!”

陳瓘道:“當真如此麼?那爲何所作所爲,並不見有利於天下蒼生之事,唯見助女真征伐逐鹿而已?”

陳正匯慌道:“大宋上下自昧自蔽,實不知天下大勢早已大變!父親大人困頓楚州,所以對北國之人、北國之事恐怕也知之有誤。”

陳瓘轉過頭來,直視兒子雙眼,陳正匯不敢迴避,咬着牙眼含淚水道:“請父親大人明察!”

陳瓘已經病得只剩下一口氣了,但眼中神光湛然,單看這雙眼睛萬萬不像是一個垂死老人!而陳正匯呢?淚水流盡後,便是赤子對父親的親敬和仰慕。但陳瓘卻沒有被兒子騙到,嘴脣稍張,直刺其心:“你心虛!”

陳正匯身子一震,便聽父親又道:“你在怕什麼?怕什麼被我知道?”

陳正匯啪地伏在地上瑟瑟發抖,不知道是激動還是害怕。看到兒子這個樣子,陳瓘也不禁有些心軟。父子倆就這樣一個躺在牀上,一個伏在地下,各自無語。也不知過了多久,兩聲敲門聲響過後,李鬱走了進來,口中道:“姑丈該吃藥了。”待看清屋內的情景,不禁愕然。

陳正匯伏在地上不敢起來,李鬱不敢多問,繞過去,喂陳瓘把藥喝下後,才聽陳瓘問:“你表哥帶來的人呢?”

李鬱道:“已經安排在後院。他們帶來了許多藥材金銀,收不收?”

陳瓘道:“不收。”

李鬱應道:“是。”

陳瓘又目視伏在地下的兒子,對李鬱道:“扶他起來。”

李鬱扶起陳正匯,暗中捏了捏他的虎口,鼓勵他堅強。陳瓘對李鬱道:“你到外面看着。”等李鬱出去,又問兒子:“你到底在害怕什麼?”

陳正匯顫聲道:“我怕自己將來會違背父親的教誨。”

陳瓘哦了一聲,問道:“因什麼而違背?名利麼?生死麼?時局麼?”

陳正匯道:“不……因爲一個人。”

陳瓘問:“什麼人?”

陳正匯道:“楊應麒。”

陳瓘的眼光片刻沒有離開過兒子的雙目,彷彿是用眼睛在聽話:“他對你很好?”

“我不知道,但我近來總感覺我的作爲他都清楚,但他竟然沒有遏制我的意思,所以……”

“所以如何?”

“所以我有時候覺得,也許他在等我主動去找他。”

“哦?他希望你向他投誠?”

“這……好像不完全是這樣。”

“那是什麼?”

陳正匯擡起頭來,說道:“父親,這個人,要的也許並非逐鹿天下。”

“那他要的是什麼?”

“也許……也許他只是在等孩兒去理解他的作爲。”

“他什麼作爲?”

“他……也許他是想矯正自秦以下千餘年來以法術亂正道的弊制。”

一直很淡然的陳瓘聽到這句話也不禁全身一震,問道:“你說什麼?”

“我看他行事,着眼點似乎不在權,而在制。只是他學力不足,所以有些事情做起來有些力不從心。”

陳瓘沉吟半晌,吃力地擡起手來,招兒子上前道:“過來,跟我說說這個楊應麒的事情。”

陳正匯跪行向前,伏在牀邊,握緊父親的手,從漢部出死谷前後的大事說起,爲陳瓘一一講述。他說得不快,每逢陳瓘低眉沉思便停下,直到父親眉目再展方繼續述說。這一席話好長,雖然陳正匯已經刪繁就簡,卻仍說了一個多時辰。兒子固然說得口乾舌燥,父親也聽得極吃力。不久夕陽西斜,李鬱拿了油燈、粥、藥進來,父子兩吃了,陳瓘小睡到半夜,便又醒來,讓陳正匯繼續述說。

李鬱心道:“聽這等要緊事務,大費心力!姑丈已是油將盡、燈將枯,如何經受得起?”但聽話的人既不恤身,李鬱便都不敢勸阻,陳正匯也不敢不說。

說完漢部發展的脈絡,陳正匯又說起楊應麒的天地自然之學。父子倆談的本是政治話題,爲何突然扯到自然問題去了呢?要知在中國固有哲學中,政治社會與天地自然的變化息息相關,所以楊應麒對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等宇宙觀念雖然只是停留在淺近、籠統階段,但對李階、陳正匯等人造成的衝擊卻極大!大到足以顛覆他們的某些歷史觀!對陳、李等人來講,這些宇宙理論聽起來異想天開,但因爲楊應麒身處高位,學識廣博,日常講學之風也頗爲嚴謹,因此便不敢輕易否定,而且以他的這套理論來檢驗航海之學、天文之學也無不絲絲入扣,更增加了這套說法的可信度。

中國傳統的學者不似歐洲僧侶,對於大地爲圓、天外有天的理論接受起來竟無甚困難。陳瓘聽到宇宙大爆炸處便暗暗頷首,認爲與先賢所傳太極圖之妙理暗通。他心力本來甚倦,但聽到這裡竟然精神奕奕。

好容易等陳正匯講完,陳瓘嘆道:“這人絕非胡種,已無可疑。只是他的師承學脈從何而來,大可推敲!”想到深處,眉頭擰成一團。陳正匯和李鬱看得心疼,卻不敢打擾。終於陳瓘睜開眼來道:“筆墨,筆墨!”叫了兩聲,忽然暈厥過去。陳瓘這一暈厥,慌得他兒子外甥趕緊急救,掐人中,灌蔘湯,好容易老人家悠悠醒轉,陳正匯哭道:“孩兒該死,不該用這等煩心事來擾父親大人。”

陳瓘一笑,一時卻沒力氣說話。閉上眼睛休息到雞鳴,對兒子關心自己身體的話毫不理會,直入正題道:“你說的對,北方之事,均已經非我輩所料想。即使我與你易地而處,恐怕對漢部之事,也是難以抉擇。漢部內部的爭端,已不是權力之爭那麼簡單。折彥衝心中既有華夷之辨,甚是難得。而這個楊應麒亦不可限量。漢部之事,已不是一句內外之別、君臣之道所能概括。我老了,也沒法給你立個定論,一切只能由你們憑良心辦事。”

陳正匯和李鬱聽到這裡都跪下道:“不敢忘父親(姑丈)教誨。”

陳正匯想了想又道:“孩兒不敢泯滅良知,只是在海外甚是痛苦,行事之際,不知當遵漢賢經義,抑或遵近賢經義。”

陳瓘斥道:“糊塗!迂腐!什麼漢賢近賢!君子掌權,畏《春秋》之筆便是良心!《春秋》以下,俱是後進弟子門外之學。”

李鬱還不怎的,陳正匯卻是心頭劇震。又聽父親道:“我是你父親,向來對你很有信心,但自從由他人處輾轉得知一些你在海外的作爲,也不免懷疑你爲名利生死所誘,何況別人?如今聽你一席話,才知道你的苦處。你的行事未必全對,但那也不是立志不堅,只是見事不明而已。只是你能取信於我,卻未必能取信於士林。”

陳正匯聽了大哭道:“只要父親能諒解孩兒,孩子此刻就算死了也無憾了。”

陳瓘道:“道德之性,需磨之磋之,一日不可廢。我此刻只是信你的現在,將來死了,還要在九泉之下觀望你的將來!”

陳正匯哭道:“孩兒縱然九死,不敢欺父欺天!”

陳瓘點頭道:“好,好。扶我起來。鬱兒準備筆墨。”

陳正匯驚道:“父親你要做什麼?”

陳瓘道:“我要寫幾封書信。”

陳正匯忙道:“父親口述,孩兒執筆。”

陳瓘搖頭道:“不!這幾封信必須是我親筆寫。否則如何見信於人?扶我起來!”

他的聲音十分虛弱,但語氣之堅定卻不容兩個子侄抗拒,陳正匯只好扶他起來,李鬱移來桌椅,鋪紙磨墨。陳瓘伸手拿筆,手竟是顫個不停。但他也不着急,眼睛靜靜地看着筆端,直到手穩了下來,這纔對陳正匯道:“你出去。”

陳正匯怔了一下,不敢多問,起身出門,在門外候了半個多時辰,才見李鬱開門出來道:“姑丈歇下了。”

陳正匯進門看時,筆墨都已經收起,陳瓘雙眼緊閉,頭上稀稀疏疏的頭髮竟比昨日更枯萎了幾分,心中悽然。

李鬱在旁道:“姑丈寫了七封信,其中兩封是交給你的,另外五封讓我在他老人家……百年之後親自去送。姑丈又說,讓你……讓你不必守三年之孝,心中懷之便可。”說着取出信來,卻都已經封上了印泥,陳正匯掃了一眼,看見了兩三個名字,均是與父親交好的當世大儒,哽咽道:“父親是怕我無法取信於士林,這纔不顧病體,爲不肖子瀝血嘔心。”跪在牀邊,再也不肯離開片刻。

陳瓘這一睡下便沒再清醒,偶爾睜開眼睛,瞳孔中也是一片迷茫,見兒不知是兒,見甥不知是甥。燕青大把花錢,但千金萬貫的靈丹妙藥、人蔘茯苓灌下去也不見好轉。衆人都知他大限近了,只是等着闔眼之時。熬了三天,終於陳瓘嘴巴苦張,似有言語,陳正匯湊近前去,才聽見喉音如縷:“歐陽等……武夫……耳……非文……士……難遂汝志……必敗……不如……反……其道而……行……之……釜底……抽薪……以襄……麒……”

語音漸低,終於不可再聞,李鬱一直把着陳瓘的脈搏,哭道:“表哥,姑丈……去了……”

陳正匯握着父親乾枯的手坐倒在牀邊的地上。他沒有哭,只是望着東北,唸叨着別人聽不見的話。

大宋宣和四年春,陳瓘卒於楚州。對於這個人的死,汴梁肉食者無人關心,他們此刻盯緊的是那些對遼人步步進逼的女真蠻族。

其時宗翰駐兵北安,遣蕭鐵奴等人攻略附近州縣,俘獲契丹重將後知道遼主已是衆叛親離,西北、西南兩路兵馬均羸弱不能用,便遣人報元帥斜也,促他進兵。

由於出兵時阿骨打囑咐克中京後當謹慎從事,以免倉促而遭大敗,所以斜也傳令宗翰,讓他駐馬待議。

宗翰對完顏希尹等道:“將在外,臨事從權!”先斬後奏,下令進兵,然後再派人到斜也處報知:“初受國命,雖未令便取山西,亦許便宜從事。今遼人可取,其勢己現,一失機會,後難再圖!今已進兵,當以大軍會於何地,幸以見報。”

斜也猶豫不決,宗雄勸斜也道:“粘罕接連兩次遣使前來,想必不是輕率圖功。而且他既已起兵,若我等不往接應,反而是陷他於孤軍深入而不顧!”斜也這才定策,起兵與宗翰會師。兩軍會於羊城泊,宗望、宗弼率百騎先進,蕭鐵奴繼之。一路追亡逐北,襲遼軍主力於白水泊,一日間遼軍三戰三敗。遼主一路上風聲鶴唳,連棄輜重,以輕騎逃入夾山。

蕭鐵奴尾隨而至,路上忽有偵騎報道:“將軍!前面有契丹敗兵綁了三個大官來請功。”

“哦?”蕭鐵奴叫道:“帶上來看看!”軍士帶到跟前,卻是一老二壯,問那來請賞的契丹軍士道:“這三個是什麼人?”

那契丹兵道:“這個老的,是北樞密使蕭奉先,這兩個是他兒子蕭昂和蕭昱。”

蕭鐵奴驚呼道:“蕭奉先!”用馬鞭抽了那老者一鞭:“就是他?”

那契丹兵答道:“是。”

蕭鐵奴笑道:“哈哈,你真的是權傾北國的大遼樞密蕭奉先?”

蕭奉先甚是尷尬,不願否認,卻又不敢承認。

蕭鐵奴又問那契丹兵:“你們怎麼捉到他的?是不是耶律延禧也在左近?”

那契丹兵道:“沒有,契丹大隊已經離開兩天了。”

蕭鐵奴奇道:“這就奇了,難道這蕭奉先會留下斷後不成?”

那契丹兵道:“啓稟將軍,是皇……是那耶律延禧走着走着,忽然不知想起了什麼,便指着蕭……這蕭奉先說:‘我失去天下,都是你們父子誤我!今日本要殺你以平民憤,只是國勢如此,殺了你也無補於事!’便把他們逐出大隊,不令隨行。”

蕭鐵奴更是奇怪:“他到現在才知道是誰誤了他啊?哈哈,我聽應麒講故事,說當年吳王夫差也是等到走投無路才發現他的宰相是奸臣,怎麼天底下的事情都這麼像啊!”又喝問道:“誰是蕭昂!”

兩個青年中年紀較大的那個被蕭鐵奴一喝,嚇得瑟瑟發抖。蕭鐵奴笑道:“原來你就是蕭昂!擡起頭來!看看我是誰!”

蕭昂畏畏縮縮地擡頭,看清蕭鐵奴的臉後一片迷茫。

蕭鐵奴冷笑道:“不記得我了麼?當年在烏古部,你可把我的夥伴們害得好慘!”

蕭昂喃喃道:“烏古……啊!是你們!”

蕭鐵奴哈哈笑道:“你們到現在還不知道一直和契丹作對的漢部,就是當年衝你車駕的那幾百人馬麼?可憐,可憐!”

蕭昂顫聲道:“將軍饒命,當年實在……實在……實在不知將軍的神威啊。”

蕭鐵奴哼道:“我是不會怎麼樣你的,不過狄叔叔他們可就難說了。”

吩咐下屬將蕭奉先和他的次子綁到斜也處領功,將蕭昂押到折大將軍處聽候發落。

第141章 陷燕京第342章 議戰(下)第202章 自辱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4章 烏古(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149章 民之棄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175章 間第17章 建村落(上)第179章 亂第344章 北遊(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346章 南行(下)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183章 臨第348章 秦府(上)第180章 異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5章 出谷(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196章 夜訪第191章 入汴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158章 故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80章 異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193章 秦檜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
第141章 陷燕京第342章 議戰(下)第202章 自辱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07章 蕭字旗(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4章 烏古(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下)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上)第149章 民之棄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22章 立法規(上)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344章 北遊(上)第175章 間第17章 建村落(上)第179章 亂第344章 北遊(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346章 南行(下)第331章 七軍沒(上)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183章 臨第348章 秦府(上)第180章 異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5章 出谷(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下)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下)第196章 夜訪第191章 入汴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158章 故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80章 異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312章 連環衝擊(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上)第353章 屠營(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193章 秦檜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