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兵滿萬(上)

大宋政和四年,遼天慶四年,楊應麒十四歲。

在遼京,遼主聽說寧江州淪陷後,開始有點重視女真人了,於是大召羣臣,會議對策。很快,臣僚的意見便分爲兩派。

漢人行宮副部署蕭託斯和道:“女真雖小,但其人勇而善戰。我兵久不練,若遇強敵,稍有不利,諸部離心,形勢便難以收拾。爲今之計,莫若大發全國各路兵馬,以泰山壓頂之勢將女真的士氣徹底粉碎!”

他的這個提議十分大膽,也十分可怕。遼國上下若動員起來,怕不有近百萬士兵,而女真的兵員,便是一萬人也還湊不齊。就算女真人再怎麼勇敢善戰,但數量畢竟相差太遠,就是在氣勢也會被完全壓制住。一旦女真戰事不利,則阿骨打在女真人中的號召力必定大減,此消彼長之勢便成。

不過,這個計劃對大遼國力的消耗太大,而且存在許多的瑕疵。北院樞密使蕭德勒岱便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若如託斯和之謀,徒向天下示弱而已。依我之見,只要發滑水軍馬便足以應付。”

雙方經過一番辯論,最後是蕭德勒岱佔了上風。當下以蘭陵王蕭奉先的哥哥蕭嗣先爲東北路都統,統領契丹、奚、漢、渤海等各路軍馬東進。

遼軍進軍遲鈍,女真人的反應卻很快。接到情報後,阿骨打調集兵將主動出擊,折彥衝也率領漢部三百五十人前來會師。

折彥衝、蕭鐵奴和阿魯蠻分別率領三十餘老軍作爲前鋒——這一百騎乃是漢部軍的精華,戰鬥力十分強勁。

新降的兩百漢部分別由狄喻和曹廣弼帶領,這些人的底子本來就很不錯,經過一月之訓練,已一掃在遼軍中的憊懶之態。由於每四個人都由一個漢部老兵帶領,因此狄喻與曹廣弼對這兩百個人的控制力很強。再加上漢部供給的兵甲、糧食都比契丹人供給的齊備,折彥衝等首領又均具非凡的領導氣質,因此這兩百人都像民部的五六百人一樣迅速歸心。

折彥衝與女真諸部在混同江邊會齊,人數尚不及四千。女真人雖然經過寧江州的勝利,但自信心卻還沒有完全確立,對勝利的狂熱也還沒有被徹底激發出來。面對遼國的十萬大軍,許多女真人內心其實還暗藏憂懼。不過阿骨打的個人魅力抵消了這些不利的因素,大家都堅信,在他的帶領下,女真一定會崛起!

宗雄是折彥衝的大舅子,完顏虎正挺着個大肚子在後方翹望,但兩人見面卻不談私事。

宗雄問折彥衝道:“遼軍號稱十萬,你看如何?”他本事極雄壯的一條漢子,這一年來學字讀書十分勤奮,竟沾了幾分書卷氣,在女真人裡面,他的文化算是比較高的了。

折彥衝道:“十萬之數乃無稽之談!不過這也好,將來我們打了勝仗,便可號稱我三千人滅敵十萬!勢必士氣大壯!等我們贏了這一仗,遼人就再難奈何我們了。我們負山河之險,自守有餘!”

宗雄道:“你何來如此大的必勝信心?”

折彥衝道:“這不是信心,而是決心。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這一仗非勝不可。否則的話,女真諸部就會對我們離心,其它各族也不會服我們,到時候我們就再難得到新的兵源——總之我們的後面就是懸崖,退一步便是萬劫不復!”

宗雄回帳以後,折彥衝問狄喻道:“狄先生以爲此戰如何?”

狄喻道:“如你所言,女真人已經退無可退。前面的遼軍就算是虎狼,他們也只能往前衝了——更何況攔在前面的,也許只是幾萬吃不飽的病狗而已!”

大軍稍作整頓後繼續進發,未到鴨子河天色已黑,於是安營休息。夜裡宗雄忽然跑來傳令,命折彥衝趕緊調軍跟上。

折彥衝驚道:“深夜之中爲何有如此命令?”

宗雄道:“叔叔今晚才沾枕頭便不由自主地擡起頭來,便像是被人託了起來不讓他睡覺!叔叔說,此乃神靈之警,因此傳令連夜進軍。”

宗雄說完便迅速離去,狄喻等目視折彥衝,折彥衝沉吟道:“一些天才的將帥往往有着對危險的超常感應。這些感應說不出道理,但確確實實存在!都勃極烈人中之雄,此舉必有道理!”

蕭鐵奴道:“不錯!”

當下漢部動員起來,點了火把連夜行進,蕭鐵奴和阿魯蠻衝在最前。走到黎明時分才抵達鴨子河邊。前哨來報,說河邊有遼軍在毀凌道!意圖阻止女真過江。

折彥衝冷笑道:“毀路拒敵,這仍是防備之意而非進攻!契丹人進取之心不足,此戰我們必勝!”

漢部羣呼“必勝”!響徹曠野。

毀凌道的遼兵聽見都吃了一驚。前方阿骨打已動,率領勁卒衝擊正在毀凌道的遼兵。遼兵倉促應敵,一衝即散。阿骨打追着遼兵的尾巴過了鴨子河,對面的遼軍才反應過來,女真人已經登岸!

折彥衝還來不及過河,對面已經殺了起來,偶見塵埃中蕭鐵奴和阿魯蠻帶領勁騎來回衝殺,折彥衝扼腕道:“對岸人少!我們怕來不及過去了!”

曹廣弼道:“我軍雖勁,但敵衆我寡,形勢只怕不妙!”

阿骨打此時竟然全不管後路的接應,而是憑着一股狠勁,率千人直衝遼軍屯兵所在!忽然大風驟起,塵埃瀰漫。狄喻大喜道:“天助我軍!”

女真人訓練有素,此刻行伍又早成,契丹那邊卻是臨時湊齊的兵馬,東軍不識西軍,漢兵不服契丹,風塵中看不到旗號指揮,全都各自爲戰,登時亂成一團。

阿骨打吼叫着衝在最前,兒子宗望、兀朮、侄子宗雄等連忙護衛左右。完顏部兵將不是親人就是好友,風塵中憑身影就能認出敵友。遼軍在一片慌亂中卻自相殘殺起來。

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7章 去向(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章 論武(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187章 匕第155章 榻前囑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5章 出谷(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尾聲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353章 屠營(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62章 講演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156章 帶月歸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54章 蒙古謠第11章 夜遁(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9章 塞外(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160章 利害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
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18章 通商路(下)第7章 去向(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龜婿(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3章 論武(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下)第200章 兵臨--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下)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26章 兵滿萬(上)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187章 匕第155章 榻前囑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5章 出谷(上)第45章 東海新霸主(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上)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34章 海賊水兵(下)第35章 襲遼帝鑾(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尾聲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43章 潛流暗涌(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353章 屠營(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307章 理想與現實(上)第31章 造船之業(下)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上)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62章 講演第137章 危疑反覆>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28章 牙疼之惱(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兇(下)第156章 帶月歸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54章 蒙古謠第11章 夜遁(上)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下)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9章 塞外(上)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160章 利害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123章 王侯無家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