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潛流暗涌(上)

新人王pk開始,大家去投我一票啊。鼓勵鼓勵阿菩,讓我碼字更有激情。記得:邊戎!!!

阿菩百拜

——————

路上盧克忠對楊樸道:“你在會寧一事,大遼士子多有知曉,若以楊樸之名現身,只怕會被人識破。不如潛伏城中,趁機謀事。如何?”

楊樸答應了,忽而想起一事,心道:“你說我在會寧一事大遼士林多有知曉,然則你自己豈不是也早就知道?在曷蘇館時我還以爲你是被我說動,原來卻是早有此心,只是趁機借我過橋!”想到這裡心裡冷笑,口中卻不道破。

兩人進入遼陽府以後,楊樸另有去處,並不住盧克忠家。原來劉介和趙觀在遼陽府都有重要據點,楊樸出發前楊應麒便打過招呼,趙觀劉從連千里越境的事情也敢做,何況在偌大的遼陽城藏一個人?

盧克忠和楊樸約好聯絡方式後,便來見同僚打聽消息,此時金主對高永昌“不許聯手、只許歸降”的消息已經傳來,而高永昌皇帝夢正濃,哪裡肯答應!盧克忠見一切和楊樸所言若合符節,北歸之心更爲堅定。不多時高永昌宣見,盧克忠不說曷蘇館事,先詐道:“此次去曷蘇館,無意中卻打聽到一個天大的消息!”

高永昌問是什麼,盧克忠道:“高麗人對遼東也動了心思,興兵五萬,要來犯我東京!”

高永昌大驚,盧克忠又道:“微臣到曷蘇館之時,高麗也派了密使,許諾了曷蘇館人不少好處,要他們起兵呼應。他們行動雖然隱秘,卻仍被微臣窺破機關,微臣當機立斷,以好言語先將曷蘇館部穩住,又使計誇耀我大元兵威,又令曷蘇館上表示忠。如今東南局勢暫時無變,只是當此之時,似不宜對曷蘇館人索求過甚,否則容易讓他們倒向高麗!臣以爲眼下宜以羈縻之策,令胡十門作爲遼陽與高麗之緩衝。待契丹事畢,再作打算。”

高永昌大喜,嘉獎了盧克忠,忽然急報傳來:“金人引兵南下,不知何意!”

高永昌忙問道:“有多少兵馬?”

“金軍偵騎四出,我們不敢靠近。但遠遠望去都是殺氣。”

高永昌又問道:“打聽到都有哪些將帥了麼?”

“主帥是女真勃極烈斡魯,副帥是金國駙馬折彥衝!”

渤海君臣一聽這話更慌了!盧克忠心道:“楊樸果未騙我。”

羣臣正慌亂,又有諜臣來報:“大遼興兵來犯,號稱五萬。”

高永昌忙呼且罷朝議,又命人傳令整軍備戰,戒盧克忠等“不得將高麗來犯之事外泄”。

遼金兩路來犯的消息一傳開,遼陽府登時人心惶惶。不過聽說會寧漢部是這次金軍的主力後,許多渤海人又起了僥倖之心。這幾年漢部對渤海人頗爲優待、不視爲外人的事在大遼各地多有傳聞,許多人甚至說漢部的首領其實都是渤海人,因此聽說漢部南下,都盼望金軍戰勝遼人,那樣無論高永昌是勝是敗他們都有一條活路。

盧克忠眼見人心如此,知道高永昌必敗無疑!問題僅在於開到城下的是契丹還是女真而已。

數日後消息傳來:金軍遼軍遇於瀋州,遼軍望風潰敗,漢部先鋒衝入瀋州城內,城中兵民盡降。盧克忠聽說後趕來朝見,只見高永昌已經連剛打造好的龍椅也坐不住了,畏懼之情現於臉上。

盧克忠奏道:“金人此來,未必是戰。趁着還沒和我軍接鋒,趕緊派人勞軍,或許可以化干戈爲玉帛。”

這句話正中高永昌下懷,當下命他持金印、銀牌,上表願去帝號稱籓。盧克忠領命出來後,秘密請見楊樸,楊樸道:“你持我書信去見折大將軍,我仍留遼陽,以作內應!”

盧克忠也等不及第二日便出城,走了兩日便遇見北軍前哨,卻原來是曹廣弼派出的偵騎。他說明是使者,偵騎將他送到中軍已是隔日。盧克忠打聽得護送自己的是漢部兵員,未見主帥,先出示楊樸交給他的信物求見折彥衝。那兵員持了信物,沒多久來請,態度客氣多了。

盧克忠步行入中帳,一路見兵甲光芒耀日月,士氣卷塵衝長天,心道:“這樣的武功!高永昌如何能敵!”

進了大帳,只見上面坐着五人,最中間那人不過二十出頭,顧盼間卻有氣奪三軍之勢;左邊一箇中年,沉斂韜晦,不測深淺;這中年下手一個青年,身穿鎧甲,頭上卻結着儒巾,不像戰將,卻似一個書生;右邊一個年輕將軍,一張臉就如同是用鐵木雕刻出來的一般,脖子上一塊青色胎記,一言不發卻令人凜然不敢冒犯;他下手那人一身胡人打扮,目光一掃,竟讓盧克忠背脊冒出一陣冷汗。

盧克忠膝蓋一軟,跪下呈上楊樸的書信。

這五個人,便是折彥衝、狄喻、曹廣弼、楊開遠和蕭鐵奴。此次南征,漢部精銳盡出。不但如此,工兵伍中甚至藏着不少非爲戰爭而來的農工醫士。楊應麒沒有明說,但曹廣弼等卻都隱約猜到他的打算。

折彥衝取了盧克忠的信看了,說道:“盧先生是楊先生引薦的良才,不必多禮,快坐下吧。這帳裡都是自己人,大家以後要一起做事,我來給你介紹一下吧。”

盧克忠連道不敢,折彥衝道:“不必這樣拘束。”當下給盧克忠一一介紹了狄喻等人,又對他們說了楊樸信中之意。

曹廣弼問盧克忠道:“高永昌是真要投降麼?”

盧克忠道:“未必!此人好行險,又圖僥倖——是個不見黃河不死心的人。大金軍威天下,行速如神,這麼快就打下瀋州,一戰擊退契丹,這都是他始料未及的。或許他要藉此爭取時日,整軍備戰。”

蕭鐵奴冷笑道:“就算他是真的要降,我也不讓。好容易等到一個廝殺的機會,豈能因一紙降書就罷手?”

曹廣弼問道:“高永昌能打退遼人,是僥倖還是他真有那個實力?渤海人有那麼善戰麼?”

盧克忠道:“契丹渤海,以戰鬥論不過五五之數,因高永昌佔了地利,又是背城而戰,渤海兵士氣高漲,所以能勝。”

曹廣弼又問:“此去遼陽府,道路是否難走?高永昌還有什麼天險可以依憑麼?”

盧克忠從懷中取出一幅圖來道:“此去遼陽府道路,盡在此圖之中。”

曹廣弼接過看了一下,見上面不但有山川地形,還有高永昌的軍備分佈,點頭道:“可比應麒給的詳細了不少。”

折彥衝從曹廣弼手中接過看了,笑道:“東京在我等囊中了。開遠,給應麒寫封信,告訴他情況。”

又對盧克忠道:“你也別回去了,免得被高永昌識破降罪。我會對外宣稱將你扣留。你不熟軍旅之事,這次且作嚮導。待疆域略定,再去幹內政——我們會打仗的人不少,會理財治國的文臣可缺得很哪!”

盧克忠又道:“遼陽府內,士子頗多,還請大將軍破城之時優容幾分,以備將來。”

折彥衝笑道:“我漢部除了打仗,輕易不殺人。只要是人才,我們歡迎還來不及,不會加害的。”

盧克忠大喜,又道:“我已經列了一個名單在楊樸之處,只是事情機密,一時不敢去聯絡。”

折彥衝道:“楊樸既在遼陽城內,想來自有安排。鐵奴,你若衝進城時留手些,別亂殺人。”

蕭鐵奴哈哈一笑道:“我理會得。”

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354章 審判(下)尾聲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77章 勢第13章 狼羣(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199章 老臣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171章 文詞第7章 去向(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97章 聯姻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74章 逆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180章 異第346章 南行(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03章 鉅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44章 北遊(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43章 罷相(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190章 名妓第189章 國債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2章 立法規(上)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楔子終極遊戲第5章 出谷(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164章 請辭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
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354章 審判(下)尾聲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218章 悼忠臣(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77章 勢第13章 狼羣(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199章 老臣第219章 突圍北上(下)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171章 文詞第7章 去向(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97章 聯姻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112章 十萬口頭糧第174章 逆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180章 異第346章 南行(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03章 鉅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320章 北征大軍(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異第344章 北遊(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上)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329章 羣龍動(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43章 罷相(上)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78章 漢部牆角窺伺者(下)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下)第296章 東海的不滿(下)第139章 成敗之間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下)第190章 名妓第189章 國債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55章 威脅下的團結(下)第22章 立法規(上)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楔子終極遊戲第5章 出谷(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164章 請辭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