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 登基

臧霸站在石頭城的一角,俯視着即將醒來的建業城,手心全是汗。

數十名執戟、緹騎立於城垣之下,隨時待命。

遠處,一隊緹騎挽着繮繩,輕踢戰馬,輕馳而來,爲首的騎士舉起手中的彩旗輕搖,示意無事。城下的都伯看見,伸手一指。

“第七隊,出!”

一隊緹騎踢馬而出,蹄聲特特,沿着寬敞整潔的大道奔馳而去,清脆的鸞鈴聲提醒着路人避讓。馬背上的騎士一邊四處打量,一邊齊聲吟唱。

“日出東方,利我中國——”

“安全第一,小心火燭——”

大道兩側的百姓一邊忙碌着,一邊輕聲說笑,其中不乏討論剛剛過去的緹騎哪個最俊,哪個騎術最好。執金吾負責城中治安,百姓對這些緹騎並不陌生,尤其是家中有適齡當嫁女子的,想在緹騎兒郎中選個女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朱雀橋邊,平安裡的里長老季穿着一身新衣,將空蕩蕩的左袖管紮在腰帶裡,昂首闊步的走過自己的轄區,沿途看到的百姓紛紛打招呼。

幾個正在準備青竹的老漢見了,大聲說道:“老季,今天又換新衣服啦。”

“那當然,大王登基稱帝,建業城從此就是帝都,我當然穿得精神點,不能丟了陛下的臉,丟了帝都的臉。”

“哈哈,元日那天你也這麼說,可不是這一件呢。這件是誰家的新款式,真精神。”

“唉,陛下記得我們這些老兵,一人賞一件軍禮服。”老季小心翼翼的撫着衣服上並不存在的褶皺,大聲提醒道:“你們都小心些,離屋子遠些,別讓娃娃們靠得太近。新衣上落了火星可不好。”

這時,幾艘小型戰船沿着秦淮水駛來,船頭站着全副武裝的水師將士。老季見了,快步走到河邊,舉手行禮。“中軍折衝營老兵,太平裡裡長季建報告,太平裡第四次檢查完畢,安全無隱患。”

船頭的水師軍侯舉手還禮。“季君辛苦。”又對岸上的百姓揮手致意。“多謝諸君配合。”

“放心吧,萬無一失。”百姓們笑着,用羨慕的眼光看着老季走過。新衣家家有,皇帝賞的軍禮服卻不易得,這些都是立過功的老兵纔有。穿上這身軍禮服,巡城的緹騎、水師都要多三分禮敬。同是里長,老兵出身的里長說話聲音都要響一些。

“等我家小子滿十八,也送到軍中去操練兩年。”一個老漢收回目光,輕聲說道。

“快看,快看。”同伴伸手一指,驚歎道:“今天這日頭,真好看。”

老漢轉頭,順着同伴的手指看去,只見一縷初升的陽光照在太初宮大殿屋脊正中展翅飛翔的金鳳凰上,反射點點金光,就像夜空裡的星星,雖然微弱,卻註定燦爛。

“日出東方啊。”老漢站直了腰,咧開缺了一顆牙的嘴,滿臉的皺紋裡都盪漾着笑容。

“當——”鐘樓的大鐘響了,雄深的鐘聲像無形的波濤,盪開漣漪,將建業城從沉睡中叫醒。

一扇扇窗打開了,露出一張張充滿希望的笑臉。一扇扇門打開了,涌出一個個快樂矯健的身影。他們或是倚窗而立,或是沿街而站,目光卻不約而同的投入鐘聲響起的地方。

里長老季站在朱雀橋邊,仰望太初宮。陽光照在金鳳凰上,也照在他的臉上。

不遠處的西域酒家二樓,禰衡推開了窗戶,一手舉着酒杯,一手摟着慵懶的胡姬,看着對面的百姓,輕笑一聲,撇了撇嘴。

——

大殿之上,鴉雀無聲。文武百官穿着嶄新的禮服,拱手肅立,等待着莊嚴時刻的到來。

東側是外朝官員,吳景、張紘、虞翻、鍾繇站在最前面,九卿及在京二千石官員站在後面。他們戴着式樣不同的冠,佩着不同顏色的綬帶,手裡捧着笏,腰間帶着印,端身正立,神情莊重中帶着興奮。

西側是內朝官員,朱儁、蔡邕、黃琬站在最前面,周瑜、太史慈等五都督、十二督及各部將領代表穿着新式的軍禮服,挺身肅立。即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坐鎮一方的大將,指揮過數萬人的大戰,可是在這種場合,他們還是有些莫名的緊張,一遍遍的檢查自己的儀表,默記早已練習了無數遍的禮儀,生怕到時候出錯。

即使是蔡邕、黃琬這樣參與朝儀制定的老臣也不敢有絲毫大意。今天的儀式不僅代表着一個新王朝的誕生,更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啓。他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五百年來之大變局,必然載入史冊,成爲無數後代學者研究的對象。他們可不願意在這種場合鬧出笑話,貽笑千年。

數百人的隊伍,幾乎填滿了整個大殿,卻聽不到一點雜聲。

大殿之外,許褚、典韋頂盔貫甲,像兩尊門神,肅立在殿門房,衣甲鮮明的虎賁郎向兩側殿開,沿着走廊,一直沿伸到遠處,威風凜凜,令人不敢生侵犯之意。

大殿之下,算不上寬闊的庭院中,從各地趕來的郡守、上計吏、諸堂祭酒,各行各業的代表在庭中肅立,靜靜地等待着儀式的開始。站在最中央的幾個代表是丹陽尹杜襲、吳郡太守周異、豫章太守許虔等人,有南郡郡學祭酒胡昭、遼東郡學祭酒管寧,剛剛調任太學木學堂任教授的秦羅也在其中,與她比肩而立的正是黃月英。

黃月英本該在宮裡等着,但她想親眼見證這個時刻,便以吳郡木學堂祭酒的身份站在了這裡。

許劭也在院中,他是作爲汝南郡賢良代表來的。他本來不想來,覺得很尷尬,可是後來聽說前朝老臣如廬江周忠、河南種劭、河東裴茂都來了,甚至連九十多歲的趙歧都不遠千里的趕來了,他也就坦然了。聽可靠消息說,參加這次大典的賢良不僅可以參加大饗,還有機會授予榮譽官職,甚至有可能得到榮譽爵位,再不濟也可以得個紀念勳章。

孔融也在院中。他雖然沒有說話,卻左顧右盼,看到了無數熟悉的面孔。看來長安老臣們還是不太甘心就此致仕養老,不少人又藉着賢良的名義來參加這次大典,爲新朝歡呼喝彩。

太初宮外的廣場,萬名江東百姓代表靜靜地等候着,隊伍的前面有百張坐席,每個座席上都坐着一個白花蒼蒼的老人,面前的案上擺着熱騰騰的食物和飲品。每個老人身邊都有一個年輕人侍候着,他們穿着新衣,難掩心中的激動,小心的拿起案上的食物,遞給老人。這些都是宮裡特地準備的食物,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鬆軟合口,非常適合老人食用。

賀純也在其中。他默默地吃着糕點,一言不發。作爲曾經舉兵對抗孫策,後來還被孫策誣以抗詔罪名,送到長安關了幾年的前朝老臣,他本不願意出現在這樣的場合。可是他不來不行,從子賀齊剛剛被拜爲天竺將軍,據說還要封侯,他的兒子卻還沒有出仕。這次費了好大力氣,又不遠千里,請賀齊給孫輔寫信,才求得一個機會,讓他有機會作爲江東萬民代表之一,出現在這裡。

他原本很抗拒,不過看到老朋友王晟之後,他也就坦然了。

不是不說,這糕點真香。

老人們後面站着的青壯百姓男女各半,有專門的人擡着籮筐,將一碗碗熱粥和可口的糕點送到他們手中,後面的人則跟着收碗,並遞上布巾,供他們擦嘴淨手。百姓代表們欣喜不已,大口大口的吃着,驅走了身上的寒意。

“當——當——當——”鐘聲結束,餘音嫋嫋,久久不絕。

在鐘聲餘音中,坐在席上的老人起身,振衣,躬身,向大殿方向行禮。賀純驚訝地發現王晟居然站在了最前面,這意味着王晟要代表這些江東百姓代表,喊出請吳王登基的第一聲。

這老東西,真是不要臉。賀純很生氣。

站在最前面的王晟沒有心思關心賀純想什麼。他運足了氣,大聲說道:“江東萬民,恭請吳王登基,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一百名老人們跟着齊聲大呼:“江東萬民,恭請吳王登基,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萬人齊聲大呼:“江東萬民,恭請吳王登基,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一萬人的聲音絲毫不弱於剛纔的鐘聲,不僅宮牆內的人聽到了,石頭城下,建業城中的百姓也聽到了,無數人互相張望,彼此的臉上都充滿期待,小兒們更雀躍不已,等待着狂歡的開始。

宮牆之內,庭院之中,丹陽尹杜襲、吳郡太守周異爲首的郡守齊聲大呼:“臣等恭請吳王登基,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比起宮外的百姓代表,他們更熟悉這種場合,人數雖然少一些,聲音卻更加整齊洪亮,有如金帛。

這時,宮門大開,以王晟、郭純爲首的百名老人在子弟的摻扶下,緩緩入宮,沿着中央的大道,走到階前。走在最前面的十名老人繼續向前,走上臺階,大聲說道:“江東萬民,恭請吳王登基,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殿中大臣們轉身,向空着的御座行禮,大聲說道:“臣等恭請吳王登基,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在臣民洪亮的勸進聲中,二十個宗室少年從御座後面走了出來,十男十女,男子以孫翊爲首,女子以孫尚香爲首。他們穿着統一的服飾,腰間佩着戰刀,站在御座兩側。

孫策挽着皇后袁衡的手,緩緩從裡面走了出來。他頭戴通天冠,十二串玉珠懸在面前,擋住了他的眼睛,象徵着有所不見。兩條絲帶在耳邊垂下,兩粒玉珠正在耳朵的位置,象徵着有所不聞。身上穿着大紅底,上繡金色鳳鳥、太陽、火焰和海水的袞服,腰間的玉帶上掛着各式玉飾。袁衡同樣禮服整齊,莊嚴華貴,只是袞服上的紋飾不是金色,而是銀色。不是鳳鳥,而是凰。不是太陽,而是月亮。

兩人登上御座,並肩站好。

看着階下黑壓壓的人羣,孫策雖然有心理準備,還是有些驚訝,聲音也不由得有點緊。他嚥了口唾沫,運足了中氣,朗聲道:“小子不德,蒙諸君不棄,奉立爲帝,誠惶誠恐,戰戰兢兢。願得諸君相輔,竭智盡力,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衆臣再次齊聲大呼。“臣等願隨陛下,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殿外衆人大聲應和。“臣等願隨陛下,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宮外萬民跟着大呼:“願陛下,敬天法地,平衡陰陽,榮我華夏,造福萬民。”

“當——”鐘聲再響,迴盪全城。

石頭城上,執金吾臧霸運足了力氣,一聲大呼。“吾皇登基——”

朱雀橋邊翹首以盼的老季舉起獨臂,大聲歡呼。“吾皇登基——”

一聲接着一聲,沿着街道、河道迅速向前,餘音不絕。

剎那間,整個建業城陷入了歡樂的海洋,無數百姓跟着鐘聲的節奏,大聲歡呼。

“陛下登基了——”

“陛下登基了——”

有人將準備好的青竹扔進火堆,跳躍的火焰烤炙着青竹,青竹冒出了竹汗,慢慢收縮,發出清脆的炸響,“啪啪”聲不絕於耳。穿着新衣的小兒們捂着耳朵,圍着火堆,又蹦又跳。

一個報童抱着一堆報紙衝了出來。“號外,號外,大吳國立,皇帝登基——”

不遠處,西域酒家挑出了新的酒幡,十名胡女齊聲吟唱。“皇帝登基,萬民同歡,本店所有酒品,八折供應。歡迎新老顧客,不醉不歸……”

禰衡一愣,轉頭看着胡姬。“你們店中還有這樣的優惠?那我要多住幾天。”

胡姬媚笑道:“新帝登基,哪家沒有優惠活動?若只是喝酒,着實太可惜了,不如我們去城中走走,沾點喜氣吧。我可聽說,今天有不少慶祝活動呢,街上一定很好玩。”

禰衡大笑。“好,我們也去與民同樂。依我看,這比參加什麼大饗有趣多了。”他看了一眼人潮涌動的街道,又看了一眼遠處的太初宮方向。“但願他能守諾,用一個真正愛民的皇帝。”

——

建業城開始歡慶之時,太初宮裡的大典剛剛拉開序幕。

天子登基之後,首先是封賞羣臣。

首先冊封的是皇后,宣讀冊封詔書,頒佈璽綬。

皇后袁衡跪接。

接着宣佈百官任命人選,首先是三公:太尉吳景,首相張紘,御史大夫鍾繇。計相府被併入首相府,計相爲第一副丞相。三公皆封侯,食邑二千到三千戶不等,食租賦,不治民。

詔書宣讀完畢,三公依次上前跪接。孫策與他們每人都說了幾句話,不外乎勉勵之語。這其中最意外的是吳景,他起程回京時,完全沒想到自己會被封爲太尉,雖然兵權被孫策牢牢的抓在手上,太尉並沒有多少實權,名義上依然是三公之首。以他的能力和功勞,這無疑是一個莫大的安慰,也說明了孫策和孫權和解的誠意。

與吳景不同,張紘這個首相是實實在在的實權派,尤其是將計相府併入首相府之後。孫策挽着張紘的手,笑道:“張公,還要辛苦你十年。十年之後,國是院虛席以待。”

張紘欣然而笑。他今年五十一歲,到六十退休正好是十年。將計相府併入首相府,計相成了副相,自然是爲虞翻接任首相做準備。

“臣敢不竭駑鈍之力,爲陛下效犬馬之勞。”

張紘退下,虞翻上前。孫策沒和他多說什麼,只是交換了一個眼色,便欣然而笑。要說任期,虞翻的任期無疑最長,從現在開始,十年副相,十年首相,足足二十年的時光,可以做很多事。有了這樣的好處,計相府併入首相府也就沒遇到什麼阻力。

更何況還有會稽世家勾結山越生事的麻煩在前。

張紘、虞翻退下,鍾繇上前,躬身行禮。孫策照例勉勵了幾句,親手送上璽綬。鍾繇今年五十三,他最多還能做八年的御史大夫,雖然有些遺憾,但他從一個降臣一躍而爲三公,本身就是意外收穫,也就不能要求太多了。

外朝的三公過後,孫策開始封內朝三院祭酒,朱儁、蔡邕、黃琬上前受封。與三公一樣,三人皆封侯,食邑二千到三千戶不等,食租賦,不治民。

樞密院下屬的軍師祭酒沮授、軍情祭酒郭嘉一道受封,沮授封廣平侯,食邑兩千戶。郭嘉封陽翟侯,食邑三千五百戶。郭嘉的封賞很厚,比名義上的上司樞密院祭酒朱儁還有多五百戶,無疑是超格封賞。但有人眼紅,卻沒人反對——郭嘉對得起這個封賞。論謀士之功,他無疑是出力最多的。孫策推出的各項新政中,幾乎每一項都與他有關。

真相只有郭嘉自己心裡清楚。“陛下,臣……受之有愧。”

“當真?”

“臣每一個字都是肺腑之言。”

孫策笑着拍拍郭嘉的肩膀。“那就繼續努力,再爲朕效力三十年。”

“臣必全力以赴。”

第272章 長安有變第1996章 狡兔營窟第2341章 勉爲其難第1368章 變化和計劃第1872章 驅狼吞虎第1905章 鋒芒初露第079章 戰典韋(謝書友bobfyr萬點打賞,加更一章)第347章 勢均力敵第680章 騰挪第1550章 民心即天命(求推薦!)第757章 不幸之幸第2073章 初上陣(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1758章 一拍即合第534章 解牛刀第1280章 遊騎第1121章 仙人于吉(紫loong打賞加更)第149章 全都是套路第1744章 李代桃僵第980章 形勢逼人第597章 送許劭(bobfyr打賞加更)第773章 羣賢畢至第1638章 百年大計(殤今恫古打賞加更)第796章 時不我待第2497章 父子(求保底月票!)第1153章 突變第1752章 破綻第500章 規矩第981章 何必當初第2322章 困獸之鬥第1570章 以直報怨第1877章 言傳身教第2276章 兄妹論兵第1586章 防不勝防第2387章 少年周不疑第213章 不準走第1888章 經與權第1663章 其情融融第1390章 以我爲主第1426章 用兵一時第456章 三國真霸王第2507章 成長第1949章 人心所向(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1507章 家事天下事第2145章 身不由己第1899章 利之所在第1823章 度遼將軍當度遼第041章 水師(求推薦,求收藏!)第247章 反客爲主第376章 張紘第1564章 無用功第2149章 生死有命第2077章 論將第314章 人棄我取第999章 我要做獵手第1437章 擒賊先擒王第1043章 人心惶惶(碧空雁打賞加更)第147章 戲志才第2380章 知音第2005章 帝王術第785章 進步第1841章 風波又起第712章 棄暗投明第1087章 算盤第1896章 別無選擇第835章 兩封戰書(刀刀口打賞加更)第1054章 人心不古第1583章 有辱斯文第635章 反目成仇第937章 各爲其主第1134章 大文章第2030章 身不由己第841章 傾蓋之交第109章 同病相憐第037章 小露崢嶸第1075章 錢緊第182章 你就是我(書友佐菲獸萬點打賞加更)第510章 噩夢第2538章 最後的機會第175章 地獄無門闖進來第2453章 許攸計第282章 女博士(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532章 義之所在第1641章 內怯第063章 該殺誰第1310章 轉機第108章 又見曹操第817章 深刻反省第2508章 襄陽幫第358章 人才(一夢鏡花影打賞加更)第749章 火起(刀刀口打賞加更)第2184章 欲擒故縱第2459章 機會與壓力並存(求推薦!)第845章 底線第2246章 騎虎難下第2307章 先鋒隊(大明厚德小明載物打賞加更)第940章 鄙則多能第190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243章 胡攪蠻纏第879章 太史與賀齊第427章 神棍郤儉
第272章 長安有變第1996章 狡兔營窟第2341章 勉爲其難第1368章 變化和計劃第1872章 驅狼吞虎第1905章 鋒芒初露第079章 戰典韋(謝書友bobfyr萬點打賞,加更一章)第347章 勢均力敵第680章 騰挪第1550章 民心即天命(求推薦!)第757章 不幸之幸第2073章 初上陣(醉愛哥基打賞加更)第1758章 一拍即合第534章 解牛刀第1280章 遊騎第1121章 仙人于吉(紫loong打賞加更)第149章 全都是套路第1744章 李代桃僵第980章 形勢逼人第597章 送許劭(bobfyr打賞加更)第773章 羣賢畢至第1638章 百年大計(殤今恫古打賞加更)第796章 時不我待第2497章 父子(求保底月票!)第1153章 突變第1752章 破綻第500章 規矩第981章 何必當初第2322章 困獸之鬥第1570章 以直報怨第1877章 言傳身教第2276章 兄妹論兵第1586章 防不勝防第2387章 少年周不疑第213章 不準走第1888章 經與權第1663章 其情融融第1390章 以我爲主第1426章 用兵一時第456章 三國真霸王第2507章 成長第1949章 人心所向(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1507章 家事天下事第2145章 身不由己第1899章 利之所在第1823章 度遼將軍當度遼第041章 水師(求推薦,求收藏!)第247章 反客爲主第376章 張紘第1564章 無用功第2149章 生死有命第2077章 論將第314章 人棄我取第999章 我要做獵手第1437章 擒賊先擒王第1043章 人心惶惶(碧空雁打賞加更)第147章 戲志才第2380章 知音第2005章 帝王術第785章 進步第1841章 風波又起第712章 棄暗投明第1087章 算盤第1896章 別無選擇第835章 兩封戰書(刀刀口打賞加更)第1054章 人心不古第1583章 有辱斯文第635章 反目成仇第937章 各爲其主第1134章 大文章第2030章 身不由己第841章 傾蓋之交第109章 同病相憐第037章 小露崢嶸第1075章 錢緊第182章 你就是我(書友佐菲獸萬點打賞加更)第510章 噩夢第2538章 最後的機會第175章 地獄無門闖進來第2453章 許攸計第282章 女博士(兢兢業業寂寞哥萬點打賞加更)第532章 義之所在第1641章 內怯第063章 該殺誰第1310章 轉機第108章 又見曹操第817章 深刻反省第2508章 襄陽幫第358章 人才(一夢鏡花影打賞加更)第749章 火起(刀刀口打賞加更)第2184章 欲擒故縱第2459章 機會與壓力並存(求推薦!)第845章 底線第2246章 騎虎難下第2307章 先鋒隊(大明厚德小明載物打賞加更)第940章 鄙則多能第190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243章 胡攪蠻纏第879章 太史與賀齊第427章 神棍郤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