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

不靠砸錢?

嘉穀農業的老謝同志第一個不相信。

或者說,相信的同行也沒幾個。

雖然因爲牽扯較大,農業產業集羣計劃至今還未敲定投資規模,但當風聲透露出去後,謝開濟碰面的同行,要麼是“該死的狗大戶”式羨慕嫉妒恨,要麼是“萬惡的金錢”式感慨,就沒人覺得嘉穀不是以“錢”壓人。

顧維鈞卻是不爲所動。

他是真的不覺得嘉穀需要在這個計劃中投入太多真金白銀。

農業應該是目前現代化改造程度最落後的產業之一了,但反過來說,以農業的體量,這又是蘊含着巨大商機的一個行業。

他也從不認爲社會上缺的是投資資金,只會缺好的投資項目。具體到農業領域,缺的就是好的技術或模式,或者說,是成熟的好技術或模式。

就如很多農戶都知道“稻漁共生”是個很好的生產模式,對比單純的種植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但一畝稻田放多少魚苗?什麼時候放進去?天氣突變導致水田缺水或水澇怎麼辦……缺乏成熟的技術應用,你就只能看着概念流口水,或者兢兢業業地經過長時間的摸索,最後還未必成功。

如今的嘉穀卻不缺成熟的技術應用。

顧維鈞很是興起的反問了一個問題:“說到底,大家知道嘉穀的家底有多豐厚嗎?我說的是技術上的家底。”

呃……

這就有點尷尬了,包括齊政在內的幾位集團高層面面相覷,一時竟是被問倒了。

要說問集團的資產、收入、利潤等家底,他們就算沒有最具體的數據,起碼也有個大差不離的答案。但說到技術應用,嘉穀農業的老謝倒是知道集團的作物育種技術世界一流,嘉穀農牧的老李倒是知道集團的畜禽育種技術起碼國內一流,齊政則是知道集團的不少“技術”牛叉到能上天……但究竟有多豐厚,嗯,這是個問題。

這也說明了一點,雖然站在高位上確實能看得更遠,但對於龐大體系下的枝枝葉葉,卻也愈發陌生了。

不過有一點倒是能確認了,顧維鈞這傢伙與歷史上同名的那位外交家比起來,情商上的差距確實差的不是一兩點——兄弟,你面前的都是集團大佬啊,這麼問,置大佬們於何地啊。

好在嘉穀管理層對於有本事的人才,是真的寬容。何況這樣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才,在嘉穀實驗室一抓一大把,噎着噎着,也就習慣了。

他的直屬上司丁顯就笑罵道:“行了行了,別賣關子了,趕緊往下說。”

顧維鈞童鞋毫無所覺,甚至還有點興奮,眼睛放光道:“這麼多年下來,集團從未停止過各種農業技術的研究、改良和應用。時至今日,已經留下了一筆很豐厚的財富。我做過專門統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內涵式充分利用資源,即厲行節約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如培育和推廣良種,改良耕作和植保技術,以提高單產;二是外延式擴大資源範圍,如改造中低產農田,還利用森林、海洋發展新型農業,甚至在戈壁沙漠也可開發;三是利用全新的發展模式,如大量採用循環經濟運行形式,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轉規律……”

沒人打岔,顧維鈞自然興沖沖的說下去:“我說得太泛,大家可能沒有直觀體會,舉個具體例子吧。”

衆人側目,喲,這廝居然還有點逼數。

顧維鈞似乎一點都不在意大佬們的看法,侃侃而談道:“就拿‘生態培肥地力’來說,你們知道嗎?就算放在全世界來對比,我都沒發現有誰比我們嘉穀在這一點上更有優勢。”

“謝總和杜總應該比較瞭解,我們公司現在所說的施肥,已不僅僅是施入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化肥、有機肥,而是全面均衡的照顧到土壤與作物系統的所需,使土壤環境與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向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製造有益微生物的活動,創造保水保肥的土壤環境,從而不斷提高土壤肥力,達到高產。”

“雖然改善土壤質量說起來貌似也沒什麼神秘的,不就是測土配方施肥、精準施肥等概念嗎?但如果有一個概念就能解決問題,人類早就衝出地球了。集團在這方面豐厚的積累就體現在,能抓住土壤不斷變化的主要矛盾,隨機應變的找到相應的耕作、生物、物理的措施,使施入的有機、無機肥料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把‘外來物’進行消化吸收變成土壤‘自己的’,從而達到高產土壤的條件……”

齊政聽得微微咋舌,沒想到這位居然爲了制定產業集羣計劃,將集團的技術“家底”研究得這麼透徹,不禁再次對他刮目相看。

這麼聽着,大家也都覺得,自家公司確實牛叉到了一定的程度。

高產優質土壤形成需要上百年,所以農學家總是說“要充分尊重土壤生命的演進規律”。

嘉穀體系內大力提倡施用有機肥,秸稈還田,用地養地結合,輪作種豆科綠肥等作物,實施科學施肥……每一項單獨拎出來,都不算出奇;但能按照相對統一的指標與規範,形成一套高效率的技術體系,那就十分不一般了。

在這個過程中,嘉穀人不僅要明瞭施肥耕作與土壤生物多樣性的關係,還要摸清土壤質量與“生命”的演變規律、農田面源污染與治理、水土流失與生態修復等一系列複雜關係。

這可不是在實驗室就能完成的,還包括了嘉穀在大量實踐中的積累,譬如對鹽鹼地、沙漠等天然低產田的改造;又譬如對坍塌礦區土地等後天性貧瘠土壤的改造。

之所以放在世界範圍內都無人能匹敵,就是有類似嘉穀科研實力的科研單位,卻往往沒有類似嘉穀的實踐積累條件;有類似嘉穀的實踐需求,卻又無法像嘉穀一樣將技術與實踐無縫對接……

顧維鈞興致勃勃道:“大家知道將這套技術在豫省推廣開來意味着什麼嗎?豫省耕地中,高產穩產田約佔三分之一,中低產田佔近三分之二。如果應用嘉穀的‘生態培肥地力’,中低產田變爲高產田,高產田變爲噸糧田,僅憑豫省一省之地,能輕鬆供應全國15%的人口飽腹所需。”

“我還算過一筆賬,豫省城鎮化水平要達到50%,大體還需要450萬畝土地。以現在豫省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任務來看,挪出這批土地難度不小。但如果全面實現地力培肥,不但可以輕鬆實現增產任務,城鎮化土地供求平衡也能輕鬆實現了……”

大夥兒張張嘴巴,連豫省的城鎮化用地因素都考慮到了,這廝的項目設計眼光,足以讓人忽視他的低情商。

而聽到現在,所有人也理順了顧維鈞的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的家底確實挺豐厚的。

其他人可能還不太懂其中的玄妙,齊政又怎麼會不明白。

就農業本身來說,哪怕是進入了21世紀,依然是弱質產業。農業效益低下並增收緩慢,是長期形成的。

但這種弱質性不是永恆的,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發生強勢性的變化。這一點在有人能開掛的嘉穀,表現得更加明顯。

科學技術不能完全控制和抵禦強自然災害,齊政能;生命的生長髮育不能完全抵禦病害造成的衰微,齊政能;市場不能改變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小,齊政依舊能……而這三者,足以讓嘉穀的農業生態邁向更高形態。

另一方面就是齊政的氪金不止了。剛開始,齊政在科研上投入,是爲了掩飾自己的靈陣金手指,但投入着投入着,根本停不下來了。因爲科技在金手指的反作用下,迸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而且這是可複製且光明正大示人的——前期還未顯,但到了後期,隨着越來越多的技術突破,科技反而佔據了主導地位,金手指成了錦上添花。

相比之下,其他農業公司的競爭力就弱爆了。

顧維鈞的農業產業集羣計劃,就是意欲通過開放嘉穀的雄厚家底,吸引投資和合作者,從而儘快形成氣候。

嘉穀農資的老杜挑挑眉毛,不解道:“既然如此,我們爲什麼要開放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擴大嘉穀農資的規模,自己吞下這塊蛋糕?”

“不行!”顧維鈞臉色一下嚴肅起來:“我先不說利益羣體允許集團獨吞蛋糕的可能性,只說效率。嘉穀農資服務於集團自身以及依附嘉穀體系的合作社,就已經夠忙活了。如果再臃腫下去,管理難度成倍增加,而工作效率是成倍降低。”

“還是拿土壤改良舉例子,外面的客戶可能只需要平衡一下土壤酸鹼度,但嘉穀農資的團隊配置,是爲了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培肥地力、達到質變等一條龍服務的;這種‘小單子’,不需要,也沒有資本要求一條龍服務……”

齊政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所以計劃中你最看重的,其實是農業生產服務產業羣。”

“對。”顧維鈞與齊政目光對視着說道:“其實,我是想借此在豫省打造一個‘農谷’。我國不少地方都學習美國的硅谷,建立中國的硅谷,但還沒有一個農谷及專門研究農業及其產業鏈的高新技術經濟集中區。而豫省作爲糧食第一大省,具有豐富的農業發展經驗,還有相當數量及質量較高的農企,如能適當加以集中、協調,完全有可能形成國內乃至世界上第一個成氣候的農谷。”

其實,最早他是想在嘉穀的總部附近打造“農谷”的,但總部所在的安市,在科研機構、高校、農業集羣等方面,都不佔任何優勢。

從農業資源稟賦看,沒有地方能比得上豫省。除了是糧食生產第一大省外,豫省還是畜牧業第一大省——畜牧業產值居全國第一位,肉蛋產量超過六大牧區之和……

硅谷前期是依附斯坦福大學建立。而“農谷”的前期,完全可以依靠嘉穀,在良種培育和推廣、土壤改良、中低產田開發、水土保持、優化農村能源結構、發展生態與循環農業方面提供技術支撐和產業鏈的組織形式。

“但這樣做,我們的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吧?”老杜不舒服的扭動了一下脖子。

“從短期看,確實是嘉穀付出更多。”顧維鈞看看齊政,簡短地解釋道:“雖然技術授權可能收不回技術研發的投入,而且收益也不比我們自己投資。但長期看卻好處多多,起碼降低了集團的管理難度,而且……嘉穀的行業地位更加不可動搖。”

“我們現在的行業地位也沒誰能動搖啊,這又是出技術,又是出人力,弄不好最後還是要砸錢……有必要嗎?”還是有人提出了異議。

顧維鈞一如既往的耿直,聳聳肩道:“那就要看你是想在一個水平不太高的行業當老大,還是想在一個世界最高水平的行業當老大了。”

此言一出,他的直屬上司再次忍不住扶額了。

“那我肯定是選後者。”齊政也是笑了,一擺手道:“做事,不一定要眼前能獲得多大利益!我要的是也不是今天明天,而是未來!現在,國內農業正處於第二個飛躍階段的前夜,我想,如果能成爲其中的重要推動力量,那一定很爽。”

鄧公曾說過:中國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主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爲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科學技術發展了,管理能力增強了,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也是很長的過程。

——當下的“去庫存”、“調結構”,都是在向鄧公所說的第二個飛躍邁進。

身處歷史洪流,要想成爲構成和推動歷史發展的英雄人物,又怎麼能只想着不吃虧呢?

齊政此時無比的冷靜,這麼多年來攢下的家底,不就是爲了在想要揮霍的時候能盡情揮霍嗎?

……

今天就一更,週末愉快哈~~~

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3章 誰吃虧第449章 羣起響應(2/2)第10章 合股經營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560章 只待揚名的牛肉(2/2)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220章 兩個人的隔空對峙第157章 靈陣先行,技術跟上(3/3)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194章 真·“嘉穀”第31章 丟不了(求收藏!)第7章 坦白第43章 加州農場(上)(求收藏!)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124章 每天扔掉一座金礦(3/3)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543章 帶你賺錢可以,別嗶嗶(2/3)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610章 草!草!(2/2)第712章 扣帽子的來了(1/2)第34章 生日之夜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84章 火爆(下)(求收藏)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481章 暗戰與睚眥必報(2/2)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場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109章 他要戰……就一邊去(7/10)第220章 兩個人的隔空對峙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7章 坦白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667章 羣衆的呼聲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34章 生日之夜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19章 頂級香米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8章 靈植與靈陣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3章 誰吃虧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451章 品牌暗戰(第二更)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559章 人家的沙漠,人家的牛(1/2)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158章 這羣掛逼們(1/3)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78章 糖衣炮彈(求收藏!)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113章 賣瘋了的豬肉(1/3)
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3章 誰吃虧第449章 羣起響應(2/2)第10章 合股經營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560章 只待揚名的牛肉(2/2)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272章 大豐收(下)第220章 兩個人的隔空對峙第157章 靈陣先行,技術跟上(3/3)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194章 真·“嘉穀”第31章 丟不了(求收藏!)第7章 坦白第43章 加州農場(上)(求收藏!)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58章 情懷(求收藏!)第124章 每天扔掉一座金礦(3/3)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543章 帶你賺錢可以,別嗶嗶(2/3)第39章 野心(求收藏!)第610章 草!草!(2/2)第712章 扣帽子的來了(1/2)第34章 生日之夜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84章 火爆(下)(求收藏)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525章 點燃的火種與守護(2/2)第517章 爲人父者(1/2)第481章 暗戰與睚眥必報(2/2)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場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109章 他要戰……就一邊去(7/10)第220章 兩個人的隔空對峙第118章 脣齒留香(3/3)第7章 坦白第711章 既生瑜何生亮?(2/2)第287章 推動變革第367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5/5)第667章 羣衆的呼聲第641章 快來中國暢飲吧(3/3)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34章 生日之夜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92章 頭鐵的科學家(求收藏!)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19章 頂級香米第423章 如何戰勝他們(3/3)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8章 靈植與靈陣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729章 那家包圍我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1/2)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3章 誰吃虧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204章 今夏,酸甜霸道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323章 灰頭灰臉的沙漠找水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248章 賭可以,要聽我的第352章 後糧食危機時代(1/4)第451章 品牌暗戰(第二更)第551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676章 沒有破綻(3/3)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588章 薪火相傳,與國同休(4600字)第559章 人家的沙漠,人家的牛(1/2)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471章 我就是“薅羊毛”了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158章 這羣掛逼們(1/3)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723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2)第104章 乳業背後的軍火商(2/10)第209章 反轉之霸主的表態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78章 糖衣炮彈(求收藏!)第625章 沉默的答案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645章 三言兩語定規矩(1/2)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442章 哥不在江湖,但……第168章 值得更大的訂單(3/4)第113章 賣瘋了的豬肉(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