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玩版賽道長度不足一里,蒸汽車全速前進只需一分鐘。
即便意外連連、絆子不斷,零件煤塊灑了一路,六輛蒸汽車還是磕磕絆絆着開到了最後。
終點就在前方招手,大家不自覺地緊張起來,再也沒人顧忌老闆、主管、員工這些身份。全都想着要搶第一,彼此之間的對抗瞬間進入最激烈狀態,各種並行各種卡位,然後有些人就悲劇了。
衚衕巷道畢竟不是科學規劃且標識清晰的現代道路,不但寬度和走向因地制宜過於隨意,兩邊還有門樓、大樹、栓馬樁、門墩乃至私搭亂建等物侵蝕路面,稍不注意就會中招。
剛還是有兩丈多寬、能容三車並行的寬街,拐個彎卻變成只容單車通過的窄巷,除了最前面那輛車子順利鑽進去,其他五輛卻是瞬間撞在一起,其中還包括馬競。他雖然注意到了前方有彎道,奈何前後左三面都有車,右邊的牆壁又過於結實,卻是躲無可躲被撞了個稀里嘩啦。
五輛榆木蒸汽車撞成一團成了難分彼此的爛木頭,各自車手也都摔在地上滾的滿地都是。所幸車速較慢衝量較小,還沒有安全帶束縛身體,車手們卻是沒受什麼傷,很快就都爬了起來。
競爭對手全部退出了比賽,冠軍自然是毫無懸念地落在第一名車手身上。
比賽結束,系統自動退出分屏模式,穿着綠馬甲的貴公子轉身面對鏡頭,頭頂有慶祝花瓣飛過,看起來很是神氣。
看清那人服色,其他人卻是忍不住笑了起來:“哈哈!原來原諒色這麼強?”
“當然強啦,原諒,可以化悲憤爲動力嘛!”
“咳咳!”白星清咳一聲止住大家的吐槽,提聲說:“和原諒色什麼沒關係,這是我技術好運氣強,你們羨慕不來的。再說我現在還沒有女朋友,卻是用不着原諒。”
笑着打趣幾句,馬競臉色一肅,按鍵回放遊戲,和衆人分析討論比賽過程,爲後續開發微調修正方向。
因爲主打中低速下的競速體驗,《蒸汽時代》對物理引擎、場景建模、交互手段、玩法設計推出了新的要求,巨鼠工作室其實也是摸着石頭過河。是否允許玩家自行改裝、要不要設置安全帶、要不要設置剎車、要不要過載加速、要不要設置正規賽道、要不要封堵內燃科技……需要考量盤算的東西着實有不少。
馬競雖然不是開發團隊成員,卻曾經親自設計製造過外燃機、內燃機、老式汽車設計製造經驗的存在,還曾手動復刻製造過南懷仁五輪車、奔馳三輪車和戴姆勒四輪車,也曾主持開發多款遊戲的開發,他的經驗和建議能讓開發組少走很多彎路。
只可惜TGS在即,他們卻是沒有太多時間。
很快地,馬競放下手柄換了話題,“先就這樣吧,對了,你們的護照行李什麼的都準備好了吧?”
“當然,”白星笑着迴應,“就等着坐老闆的專機呢。”
馬競笑着搖搖頭,“飛機就在機場,你要是着急現在就可以過去。”
當初定製青鳥號時,他就特意要求採用了時下流行的模塊化佈局理念,可以通過拿掉休息室讓座椅數翻倍。之前爲了參加月亮湖跳傘,馬競讓人把飛機切換到客機模式,此時正好用來運送自家員工去東京參加本週四開幕的TGS東京電玩展。
“還是不用了,”白星連忙搖手,“等下跟大部隊一起行動就好。”
見馬競露出端茶送客的架勢,他很有眼色地站起來告辭,“馬董,既然沒什麼事了,我們就先回去看看還有什麼要收拾準備的。”
“也好,”馬競跟着站起,手指先前隨意放在一邊的提盒,“那裡面有我的新茶,喜歡的話可以帶一盒回去。”
“哦?”扭頭看了眼提盒,白星卻是笑着回道:“能不能換個條件,不要茶葉,盒子給我行不行?”
那隻提盒看起來普普通通,其實卻是明代老物件,據說是前前朝某位進士用來裝筆墨紙硯的文具盒,是以款式花紋偏向素雅中正。這盒子有歷史、有內涵,材質還是時下倍受追捧一斤幾萬的海南黃花梨,價值卻是不低。這東西是馬競在某個慈善拍賣會上買到的,平常拿來裝茶葉盛點心,白星之前也曾見過幾次。
“沒問題,要是這次蒸汽時代能夠一炮打響,就把它給你。”
老闆滿口答應,白經理反倒不幹了。這一類古董藏品的地位其實蠻尷尬,他拿回去用也不是藏也不是,想賣也不好出手。當下連忙搖手拒絕:“不用不用!君子不奪人之好,老闆你真要獎勵還是發錢吧,我們更喜歡這個。”
“成,我等你們的好消息!”
送走巨鼠工作室衆人,馬競重新回到沙發上,重新沏茶細品。
《蒸汽時代》還處在曝光前的嚴格保密階段,即便他這個母公司董事長,也只有查看權沒有保存和拍照的權限。白星等人離開前,他就主動讓他們刪掉了那個試玩版遊戲。那段首發宣傳CG倒是沒刪,馬競剛剛拿到CG調色的授權,等下還會有視屏工程文件和素材送過來。
手裡捧着茶杯,他的心思卻飄到了外太空。
說做就做,“星空盛典”過後,蜜蜂空間開發第一時間上線了小行星探測器衆籌頁面,面向全球尋找願意留名太空的參與者。
說起來,這套做法還是跟人家NASA學的,後者自從老冤家SSA蘇聯空天局解體消失後就過上了苦日子,預算被國會山的議員大爺們各種削,只得改變風格嘗試發動羣衆爭預算。
除了各種“太空美圖騙我去當宇航員”,NASA在2015年推出虛擬的“火星船票”,徵集願意隨“洞察(InSight)”號探測器一起上火星的網友。當然,載人去火星還不現實,“洞察”號只能攜帶搭載網友姓名的存儲芯片。一枚128G芯片可以存儲千億字符,重量卻只有幾克,搭建一個自動生成火星船票的網站也花不了多少錢,卻能幫助項目吸引公衆視線,稱得上是經典的太空營銷。
可惜“洞察”號運氣不太好,由於震測量儀漏氣發射被推遲到明年。
得益於蜜蜂的主動宣傳,只是週末兩天時間,馬競的小行星項目就徵集到50多萬名參與者。雖然很多人選擇最低的“1元留言”,但購買高級服務的也有不少,募資總額還是輕易過了百萬,算是把今後幾年的服務器維持成本給掙了回來——長路漫漫,空開專門搭建了一個虛擬旅行頁面,參與者可以在上面看到探測器的飛行路徑以及旅途見聞,“假裝去太空”。
當然,去小行星帶的路程遙遠,“路費”遠不是普通衛星之類可比,這些錢並不足以完成整個項目,卻也是開了不錯的頭。
上個世紀,美蘇爭霸宇宙太空,除了在衛星和登月領域進行激烈競爭,還把目光投向更加遙遠的火星,相繼發射了三十多組探測器,每個的成本都在數億美元甚至更多,還不能保證成功。
進入新世紀後技術有了長足進步,但是美元也有了大幅貶值,所以探測器的價格依然維持在幾億美元級別,2011年NASA發射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項目的總成本更是高達25億美元。
相比之下,印度在2013年發射升空的“曼加里安”(Mangalyaan)號火星探測器卻是“節儉辦航天”的典範,整個項目的花費只有45億盧比(約7400萬美元),還不如一些科幻大片的成本高。雖然因爲省錢,這顆探測器的功能和性能很是可憐,但還是爲印度爭取到了“第一個實現火星探測的亞洲國家”的光榮頭銜。
早在1998年,島國就搶先發射“希望(のぞみ)”號火星探測器,試圖拿下第三個開展火星探測任務的榮譽。可惜因爲操作失誤導致推進劑提前消耗無法按照既定計劃進入火星軌道,最終在2003年被徹底放棄。
到了2011年,某兔和某熊合作,“螢火一號”拼車前往火星,結果同樣遇到變軌錯誤,沒能到達火星。
毛子司機不靠譜也是有傳統的,前蘇聯從1960年開始火星探測項目,各種探測器射了十幾枚,真正到達火星軌道的只有4枚,而且很快就會失去聯繫,幾乎沒取得什麼成果。俄羅斯在1996年發射“火星96“號探測器,最終卻掉進了太平洋。受此挫折,他們直到2011年才弄了新的“福布斯-土壤”探測器,計劃去火衛一挖土帶回來研究,最終卻帶着兔子家和歐洲幾國的探測設備一起掉進了太平洋。
受此影響,兔子不得不暫停計劃苦練內功,先跑去大西南修了世界上最大的衛星天線(FAST射電望遠鏡)。
去年9月,兔子正是發佈新的火星探測計劃,表示將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計劃一次實現“環繞、着陸、巡視”3大目標。之所以制定這麼高的目標,便是因爲新近落成啓用的“天眼”一舉將空間測控距離延伸至太陽系邊緣,再也不怕探測器飛着飛着就失聯。
馬競的小行星項目自然沒法和國家拼財力,他只准備發射一顆簡配的小型探測器。不打算設置確定的目標、也不準備搞長期測控,飛到哪算哪,向整個宇宙傳播“隨緣的佛性”。
反正有FAST在盯着,應該能比較容易地獲取探測器的位置和拍攝照片,卻是不怕它徹底走丟。
正想着後續的計劃,呼叫器就響了起來,接着值班助理蘇杉杉的聲音就傳入耳朵,“董事長,蜜蜂移動的魏總到了。”
“知道了,請他進來!”
辦公室門打開,魏懷亮走了進來,手裡提着一隻密碼箱。
把箱子放上茶几打開,他開口介紹道:“老闆,這是最新的Jet1。”
Jet1是蜜蜂“黑玉”的量產型號,在概念機基礎上着重強化了可生產性,以期平衡成本與外觀設計。
箱子裡放了十隻同款手機,馬競隨手拿起珊瑚藍版本觀察起來。外觀大體和他自用的那隻概念機差不多,但是邊框明顯粗了一圈,E7U很快就把“目測”數值發到他的視網膜上,屏佔比只有91.2%。當然,要是把屏幕上緣的兩個小洞刨除在外,屏佔比卻是要下降好幾個百分點。
考慮到“黑玉”採用的像素疏化良品率始終無法提高,蜜蜂移動和供應商蜜蜂顯示討論後將其暫時擱置,在量產版黑玉上使用了更容易實現的邊緣打孔方案。
實際上,其他廠商早就想到了“屏幕打孔”方案。
去年被郭老闆收購的島國夏普在上個月發佈的新款手機AQUOS S2,就率先在屏幕眉心位置打孔安置前攝像頭,稱之爲“美人尖”。只可惜,白娘子的“美人尖”是經典造型,而夏普的“美人尖”卻是八字眼大下巴——屏幕頂部使用斜線切角,底部保留logo和按鍵——明顯降低了全面屏該有的驚豔感。
相比之下,安迪-魯賓離開谷歌安卓項目後打造的Essential Phone同樣採用了“美人尖”設計,卻使用了圓角屏幕和後置指紋識別器,整體看起來更加圓潤精緻。可惜礙於打孔屏幕的良品率,這款手機售價高達699美元,又沒有運營商合約補貼降低購置成本,想要得到消費者的歡迎怕是不容易。
蜜蜂BDI沒有選擇類似“美人尖”的做法,而是在屏幕頂部打兩個小孔,一個用來安放前置攝像頭,一個做成綜合觀測窗,用來安置補光燈、近距離傳感器、紅外掃描儀,以及蜜蜂旗艦手機標配的RGB呼吸燈。爲了追求極限的屏佔比,黑玉和前面那兩款“美人尖”手機都沒有補光燈,卻是招致自拍黨的抱怨。知錯能改,蜜蜂移動在量產版裡補上了這個缺憾。
因爲潛望式設計將影像傳感器和鏡頭分開一段距離,蜜蜂Jet1的前置攝像頭可以做得更小些,從而儘可能保留全面屏獨有的驚豔感覺。
接過手機細細打量,馬競發現右側那個開孔果然變成了黑色,乍看上去和左邊的攝像頭一模一樣,變得更加均衡協調。這樣自然會損失一部分補光亮度,還會帶來額外成本,卻能明顯改善顏值,還是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