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宣言

“實在抱歉,漢在路上幾段遭遇擁擠,反倒比計劃時間晚了一個多小時方纔到達,還請諸位見諒...見諒!”

跟一衆洋人使節簡單的打過招呼,李漢總算沒有對北洋表現的太過冷落,段祺瑞等冷眼站在一旁,既沒有主動選擇跟他打招呼,也沒有表現的阿諛奉承...總之,很明顯南北之間的敵意不是短時間能夠化解的。!。

不過李漢主動放低了態度,當着國內一衆記者的面,而且還有一幫洋人領事在旁,段祺瑞也不能表現的太過傲慢無禮了,當下也有了迴應。

“鄙人,段棋瑞,謹代表京津各界、全國公民,歡迎李大總統蒞臨國都!”

段棋瑞走上去,代表北洋歡迎李漢,面對這樣一個強勢人物,在王士珍不願挑擔、馮國璋遠在江蘇,這個關口他段棋瑞隱然已成了北洋武夫集團的新領袖,只要要主動站出來。不過現在李漢到了北京,現在北京城中的局面還能維持多久,段棋瑞自己心裡也沒多少底了。

“讓段總長久等了,久聞段芝泉大名,李某神會已久,今日一見段芝泉果然是軍中虎將,今後陸軍事務,還要依仗段總長多多用心。”

李漢也客氣幾句,似乎想要用微笑拂過曾經下達緝首令,對段祺瑞等懸賞高達百萬取其性命的尷尬。政治就是這麼骯髒跟無恥的一種東西,不過相信只要聽懂了他話裡的潛在意思,段祺瑞必然會忘記了他曾經的所作所爲。因爲這話卻也說的明白,以後陸軍部的事務歸段棋瑞管,這是對他這位北洋新領袖的安慰。

李漢的弦外之音段棋瑞聽得明白,至少臉上表情好了許多,勉強擠出一抹笑容,儘管他心裡仍很不服氣,可是卻也只能忍耐,誰叫北洋軍打不過護呢?在這個實力決定一切的時代,實力就是一切,段棋瑞現在能夠擔任陸軍部總長,主要還是爲了照顧北洋麪子,未必就是真的看重他的才幹。

他當下道:“段某留守陸軍部只是權宜之計,他日待國勢轉好,國會諸位議員正式選舉出了合適人選,段某必退位讓賢!”

這當然是客套話了,段棋瑞知道若是與他頂撞,最後吃虧的肯定是自己等人。因此見他主動示好,他也退了一步爲他引見那些北洋高級將領和北京政府的官員們。這些人裡,只有幾人李漢以前見過,多數人都是隻聞其名。現在,他竟然要跟這些歷史名人同臺競技,無論他們的政治觀點是否一致,一種自豪跟滿足感令他臉上的笑容瞬間真切了起來。

穿越到這個時代,儘管佔據着種種的優勢,然而真只用去了不足三年的時間便半隻腳邁上了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李漢多少有種不真實的感覺。

不過他總算沒給勝利衝昏了腦袋,正如在前來之前他警告自己的副官一樣,他很清楚自己現在入主中樞並不代表着就如同在武昌一樣,可以隨心所欲的規劃這個國家的未來了。那些地方上的實力派強藩先不說,就是北洋的那些遺老遺臣跟一幫希望通過國會獲取這個國家政權的立憲派議員跟政治投機客們,便需要他費心鬥爭好一番了。

與北洋的人虛僞客套一番的李大總統,接下來就是各國駐華使節,這些人的表現倒是與北洋中人有些相似,有的人表現的十分親近比如英國、美國、德國、奧匈駐華公使,也有的人表現的十分冷淡,比如沒能從李漢的崛起中獲得多少好處的法俄幾國。表現最是冷漠的毫無疑問是日使日置益了。李漢曾有不惜武力回擊日本在遼東挑釁舉動的言論,儘管這很可能是他爲了獲得最高權力,而準備利用民心的舉動,但也說明了他對日本的冷漠態度。因此,日使日置益對李漢的到來表現的最是冷漠。兩人匆忙之間的一段簡短交流也不過是敷衍了事,僅僅出於外交禮儀!

在車站耽擱了一些時間,李漢等一行人在士兵的護衛下將要離開。車站內源源不斷的護士兵還在通過鐵道涌來。日本公使日置益稍微多停留了一陣,瞧見一會時間就有數千身穿藍灰色軍裝的護抵達。幾列最先趕到的火車上,一門門的火炮跟子彈輜重還在加緊搬運下來。他沒由來的一陣心情煩躁,快走一陣追上了大隊,跟最近已經逐漸熟絡的英國新公使巴爾特走到了一起。

“公使先生,一個敵視外國友邦的統治者並不符合你我兩國之間的利益,我認爲我們有必要採取一些更加積極的行動,以防止這個國家的某些極強民族主義的統治者,將其帶到貴國的敵對勢力懷中!”

這已經不是日置益第一次向巴爾特推行他的採取軍事行動武力制止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落入李漢手中的提議了。事實上,早在護國戰爭開始的第一時間,他便拜訪了英國公使,希望能夠說服英國牽頭,干涉民國內政。

不過儘管他在英國公使面前不停的攛掇着,但是英國公使卻堅決的搖了搖頭。

“日置益先生,我明白你的憂慮。可是,如果把憂慮變成外交行動甚至是軍事行動,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爲。我堅決反對,英國政府也絕不會支持日本政府的任何鹵莽行動。如果日本政府拋開盟友的意見而採取單方面行動的話,很可能會激化目前的國際矛盾,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強烈建議公使先生將我的意見轉告日本政府方面,在我看來,保持目前的外交策略是很必要的,多給這個國家留出一點時間來,畢竟現在跟十幾年前不同了。”

巴爾特看了眼一臉陰沉的日本公使,他的心裡很清楚這個日本人打得什麼主意。日本人一直都在謀奪在遠東地區擴張影響力,並在從明治維新之後數十年來一直都在有條不紊的按照既定的計劃來實行。然而,隨着前任日本天皇的去世,那位據說患有妄想症新天皇已經控制不住這個國家了。現在不但日本國內的諸多軍人瘋狂叫囂着擴張,連日本國內原本還算穩健的一羣外交官們也從巴爾幹戰爭中瞧見了英法等國已經被德奧拖在了歐洲動彈不得,面對咄咄逼人的德國的挑戰,英國必須盯住歐洲大陸。這也使得英國放鬆了對遠東的影響力,而這個時間正是日本對華擴張的最佳時機。

若不是數十年來英國縱橫世界的霸道尚能震懾住日本政府不敢輕舉妄動,恐怕日本這個東亞小巨人早該實行更加瘋狂的舉動了。

中國新任統治者態度親德,英國政府並不擔心。墨西哥政府親德、土耳其政府親德,可英國不同樣在兩國國內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嗎。顯然英國政府還不認爲中國具備那種會影響到自己全球戰略的能力。以這個懦弱國家的一貫表現來看,最多也不過給英國找一些麻煩,畢竟中國的親德態度從洋務運動士氣便有了,可一直到現在經歷李鴻章、張之洞兩代政客的精英,不是也被英國壓下去了嗎。

英國這兩年的確在遠東損失了一些利益,但是在英國國內政客來看,這未嘗不是一種勝利。爲什麼有這種說法,完全可以從德國的殖民地來說。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完全處於英法的包圍之中,一旦開戰必將被兩國聯手快速吞併。除此外德國僅有的殖民地便只有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了。這些島嶼距離德國本土達上萬裡,德國沒有日不落帝國的國勢,想要經營下去不但每年要投入巨資維持,連本就要比英國差了不止一籌的海軍,也要被分割成幾部分分散到各地去駐守,無形中便爲英國本土減輕了不少壓力。

比如去年德國的兩艘新建主力艦來到了遠東,德國本土艦隊便少了近七萬噸的兩艘主力戰列巡洋艦。這在某些英國政客的眼中就是一種勝利,以遠東的蛋糕引誘德國不斷的將本土的軍事力量跟財力分散出去,一來可以加大德國的軍事預算,二來也爲英國歐洲大本營減輕了壓力。相比之而言,遠東中國一年數千萬英鎊的殖民利益,損失一些也無妨。戰略上,英國國內認爲他們已經取得了勝利。德國在遠東太平洋地區除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外就只有山東一處軍港,而英國則在南亞、南太平洋地區擁有衆多的殖民地跟駐軍,不但起到了分散德力的目的,還未本土分擔了不少的壓力。

當然,這種謹慎只維持到今年年初。當英國在華武官們將德國在遠東連續試驗他們的新式武器的時候。英國政府終於發現了他們一定程度上對德國在遠東擴張的半放縱,令這個國家在遠東成了氣候了。當然,真正令英國開始重視中國的去留的還是李漢的大鐵路公債,高達數億的公債堪稱本世紀初最大的金融貸款。尤其在英國碰壁之後,中國使團果斷的選擇撤離英國去了德國,並且很快在德國獲得通過,發行了近億馬克的債務。本想傲慢的敲打中國人一番,卻沒想到又給了對手機會,英國人已經處理的對他們的親戚感到憤怒。不過英國的政客官們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迅速的制定了許多計劃,目的正是爲了像之前破壞了墨德關係、德土關係一樣,利用種種手段,將親德立場的中國新政府變成親英立場。

何況,比起德國在遠東的擴張。英國國內更不希望日本跟俄國兩個盟友再獲得更大的發展了,這也是這幾年英國施壓俄國,幫助袁世凱政府維持了外蒙跟民國形式上的統一的原因。

要說迅速改變跟中國之間的敵視關係,英國人手上有太多的牌可以打了。比如庚子賠款的返還,比如增加提高關稅、增加華籍僱員在海關高層中的人數等等...這裡面所包含的可都是數以千萬計的利益。還有鐵路公債,英國國內也傳達回了消息,英國上議院已經協議通過了爭取中國在倫敦發行公債的消息。有了這個保證,現在巴爾特手上能打的牌太多了,他自信一定就算不能完全改變李漢的親德態度,但是也能改變一些英國在這位中國新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旁敲側擊,他相信急切於發展這個國家的那位民族主義者會明白這裡面的輕重關係的。

照理說,李漢這位代總統抵達北京,鐵獅子衚衕裡的總統府理應該給他騰讓出來,做他的暫時歇腳之地的。

可是事實上,袁氏遺孤依舊堂而皇之的佔着總統府,府內府外拉滿了白布、冥燈,暫時幫襯着袁世凱的愛妾五姨太楊氏處理袁世凱後世的袁大公子很明顯的沒有讓出這總統府的意思。北京政府高層不是袁世凱之前的心腹便是受了他的恩惠,自然也不願意去做那個小人,爲了得到新總統的讚許便得罪了勢力還是很強的北洋遺老們。這總統府自然也就擱淺了,袁氏遺孤依舊住着,沒有人去管去問。北京這邊,未嘗沒有要李漢自己掉身價去趕袁氏遺孤出來,然後趁機發動輿論聲討他的意思。

只可惜他們也太小瞧了李漢,先不提他對於住處只有安全性一點要求,根本不在乎什麼奢華富麗的。總統府袁世凱經營了那麼久,府內有多少條暗道誰也說不清楚。袁氏後代便是願意讓他,他也擔心這安全性,自然在段祺瑞提到的時候一口回絕,說什麼‘素來敬仰袁總統,又念及袁總統對這個國家的功勞,區區一棟總統府,不若便永久讓他的後代居住’云云之流,總之無論北京這邊打得什麼鬼主意,他都不打算去接。

既然放棄了總統府,這李漢入京的歡迎跟見面會便要另換地方準備了。總算北京的選擇並不是很多,最終考慮到安全性之後,李漢在洋人終於鬆口,允許他調集不超過兩百名護衛後,同意了將這一盛會放在了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

六國飯店是由英國人於1900年建造的,爲初時爲三層樓房。後來、經過兩次擴建之後,已經成爲了北京最著名的外交場所,尤其經歷了清廷退位的政局震動,成爲了各國公使、官員、落魄政客的聚會場所。

李漢會將地點選在這裡,一方面是它的安全,另一方面,未嘗不是考慮到他新來北京不佔據主場優勢,與其在北京這邊安排的地方上受到約束,倒不如將主動權抓在自己手裡。因爲考慮到今天的重要性,有十數家華洋報社記者得到了批准,數十名記者在通過軍警的嚴格檢查之後,獲得了批准進入飯店內參加報道今日的一些盛況。

李漢這次北上,本就是爲了接管北京的控制權,也是因此在抵達六國飯店之後,他第一時間跟洋人碰了面,隨後又同段祺瑞等短暫的碰頭之後,也不怯場直奔主題,將一衆人召集起來,宣佈了護將接管北京軍政防務,同時自己跟先行抵達或在京的幾位內閣新部長也將宣佈,在國會重新召開,新內閣決出之前組建臨時內閣接管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

對於李漢的‘迫不及待’,儘管北洋這邊多少有些不甘願,但總算還知道亦不可阻的道理。在段祺瑞點了頭之後,北京乃至於這個國家中央大權的移交,便在李漢抵達北京的第一時間,從沒落的北洋老人手中,移交到了他這位精力旺盛的年輕新貴手裡。

權力移交拉開了帷幕,李漢一身戎裝,將星在燈光下閃閃發亮,記者的鎂光燈不時亮起,晃得人眼睛都花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李某抵達北京第一時間的反應而驚訝,尤其是質疑李某的奪權行爲。照理說事關一國國體以及最高權力,本該另選良辰吉日,待諸位閣員都到齊的時候再行。然而,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當然現在已經到了民國,誰要還想當這皇帝,便要問問我們手中的槍允不允許那些復辟者們。咳咳,話題扯遠了,這個國家因爲經久的戰爭跟混亂,已經走到了危機跟滅亡的邊緣。在東北,有奸詐小人趁我國亂圖謀不軌,在南方,尚有諸多軍閥爲了一己之私互相攻伐,絲毫不顧忌百姓生死與國家安定。可以說我們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既然這個國家選擇了漢,李某就必須主動站出來,儘快結束國內的混亂,以便全心全意,應付既有可能爆發的另一場‘甲午戰爭’!”

會場內一時之間所有人都被他的話震驚的長大了嘴巴,就連段祺瑞也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真敢在舉國面前,說出這樣的話來。尤其是在宣言中毫不掩飾自己增兵東北,不惜武力對抗日本的決心,無論他是打得什麼主意,很明顯的這話必然要得罪日本人。同樣的,當這番言論經媒體報道之後,他的強硬態度必將收穫更多的民心。在這個混亂的國家裡,絕大多數的民衆都不會反對一位強勢的領袖,尤其是在他沒犯錯之前。

“好”

不知道是誰叫了一聲好,六國飯店內鼓掌聲遽然大了起來。

鷹目掃過整個會場,他擺了擺手,森着臉似乎十分不苟言笑。李漢深知今年纔剛29歲的他欠缺一些威望,因此從幾年前開始在外交場所上總是本着一張撲克臉,早就將不苟言笑的本事掌握的十分熟練了。

掌聲逐漸稀疏了下來,他繼續說道:“我們不歡迎戰爭,但是並不畏懼戰爭。倘若有人要實驗我們這個國家還有多少戰士可以拿槍,我會自豪的告訴他,有三億男兒做好了準備,我們隨時願意戰死在沙場上,用我們的鮮血跟白骨,換取五十年後我們的後代能夠驕傲的站在世界任何一片土地上,高昂着頭自豪的宣稱‘我是中國人’。所以,我在這裡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身份鄭重的警告某些國家,不要試圖挑釁我們的忍耐力,我國的軍隊將在半個月內邁入東北平息禍亂,我們的軍令只有一條,消滅一切陰謀造反跟阻擋我隊行使國家主權者,一切!”

他揮舞着手,“我們很自豪,我們國家擁有着世界第二的領土面積。我們同樣該警惕,因爲區區三十萬、五十萬的軍隊根本不足以守備這個國家,我們需要一百萬、兩百萬、三百萬甚至更多的新式軍隊。要裝備飛機、重型火炮、戰車、軍艦以及一百座漢陽兵工廠。我們需要修築十萬、二十萬、三十萬公里甚至更多更長的鐵路,哪怕要用去五十年、一百年,我們堅信,一代人的付出,這個國家終究有一天,能夠昂首站立在這個世界最高峰!”

“國家的前進離不開全體國民的支持,更離不開實業的發展、工業的強盛、軍隊的強大,以及教育的興盛...這一些,臨時政府最快將在半月內製定相關發展計劃...同時,我們的外交官跟軍隊也將相互配合,爲儘快解決戰亂而努力!”

“...考慮到袁總統時期曾經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袁總統在國會問題跟國民黨問題上出現了一些錯誤,這些問題糾正起來十分麻煩,加上去年國會大選之中不乏徇私舞弊...收買選票等問題。因此,我們接受了民間的呼籲,暫定將在今年十二月重開國會大選,新的選舉法案跟章程同樣將在最近出臺,以便估計更多的國民階層投身國會選舉之中。當然,時間...請諸位給我們留出時間來!”

“...請諸位放心,我們堅信這個國家只需要我們努力,我們團結一致,終將走向更美好的未來...不管十年、二十年還是更久,只要我們腳踏實地,願意齊心邁出這最艱難的第一步...”

掌聲如雷,鎂光燈閃得更加亮了!

李漢揮手向全場致意,一個新的時代誕生了,在袁世凱時代還沒有按照歷史邏輯展開的時候,新的英雄已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他將深刻地改變中國的面貌,他將決定性地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復興的旅程,他必將給世界歷史帶去最強烈的震撼!

第258章 奪關(下)第408章 鹽政改革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389章 交底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40章 控制工程八營(中)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162章 得失第602章 大選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460章 桌下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六百零九章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251章 接管縣城第290章 變第527章 和談(一)第242章 局變(2)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603章 壓倒性勝利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六百三十二章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64章 捧殺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551章 妥協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661章 拖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255章 小戰第79章 發兵漢川第623章 三路開戰2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551章 妥協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64章 捧殺第691章 重要第148章 買賣(下)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234章 戰起(3)第237章 逃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64章 捧殺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415章 西巡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555章 劫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165章 應對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551章 妥協第511章 雷霆(7)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599章 毒氣第621章 日本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165章 應對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507章 雷霆(3)第401章 吞併甘肅(四)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611章 一年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294章 變局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三百九十六章第64章 捧殺第394章 巡檢第371章 風雨欲來
第258章 奪關(下)第408章 鹽政改革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389章 交底第435章 自導自演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40章 控制工程八營(中)第723章 歐洲局勢第711章 不宣而戰3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162章 得失第602章 大選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684章 軍事會議(中)第460章 桌下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六百零九章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251章 接管縣城第290章 變第527章 和談(一)第242章 局變(2)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603章 壓倒性勝利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440章 劍指岳陽第六百三十二章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417章 四川鹽務(二)第64章 捧殺第390章 拉薩戰役(一)第655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7第551章 妥協第504章 護國肇始(下)第569章 山東危機(1)第74章 紫禁城內(上)第661章 拖第657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9第255章 小戰第79章 發兵漢川第623章 三路開戰2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551章 妥協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410章 過激反應第64章 捧殺第691章 重要第148章 買賣(下)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234章 戰起(3)第237章 逃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533章 危機與機遇第64章 捧殺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222章 一場不能輸的戰役(下)第415章 西巡第114章 內憂外患(2)第555章 劫第392章 拉薩戰役(完)第223章 指點江山第165章 應對第55章 全面進攻(上)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551章 妥協第511章 雷霆(7)第202章 韜光隱晦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640章 中俄之戰6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599章 毒氣第621章 日本第627章 捷報頻傳2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717章 不宣而戰9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165章 應對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507章 雷霆(3)第401章 吞併甘肅(四)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611章 一年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270章 暗爭施南府第294章 變局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567章 一觸即發(3)第三百九十六章第64章 捧殺第394章 巡檢第371章 風雨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