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巡檢

去醫院複檢,今天更新少一點,請見諒!一天基本上都在醫院度過的!

1912年的夏季註定風雲爭起,蒙藏戰火未息,政壇戰雲又起。月中旬,同盟會正式向全國通電改組爲中國國民黨,舉宋教仁爲國民黨理事長。隨後不過數日,章太炎與開封通電宣佈統一黨退出共和黨,仍保留統一黨的名號。章太炎的中華民國聯合會勢力一去,共和黨等於被折斷了翅膀,實力已經去了大半。就在南北樂得看到聲勢只比國民黨稍差一些的共和黨鬧分裂而自損根基的時候。不想纔不過幾日,一直沒能選出理事長的共和黨宣佈推選川鄂聯合議會會長湯化龍爲理事長,雖然遭到黨內理事如伍廷芳、範源濂、莊蘊寬等反對,新任理事熊希齡、章宗元、那彥圖甚至不惜以**威逼,最終還是在張謇親自致電說服了同樣傾向於穩重立憲派的伍廷芳、範源濂、莊蘊寬三位重要理事後,在理事會議上以一票的微弱優勢獲得通過推選‘湯化龍’爲共和黨理事長的建議。

9月1日,原共和黨理事熊希齡、章宗元、那彥圖等通電宣佈因政見不同辭去共和黨理事席位,與其同批去職的還有數位共和黨幹事。第二日,湯化龍與武昌宣佈就任共和黨理事長,同時宣佈將自己新組建的‘共和建設討論會’跟教育大師唐文治爲名譽理事長的國民協會併入共和黨內,以武昌爲本部,蘇州、上海、北京爲主要支部,接管共和黨黨內事務。

湯化龍就任共和黨黨魁之後,雖然不少江浙籍的立憲派成員宣佈**,不過四川、湖北兩省的地方知名人士,紛紛宣誓入黨,聲勢一時大振竟比共和黨全盛時期還要熱鬧,並開始籌備年底的國會大選的準備事宜。明眼人都知道,這個黨派無非是李漢搞出來的花樣,作爲參與全國勢力角逐的工具。這個年輕南方第一強藩,之前一直在國內政壇上表現的十分低沉,以至於甚至不少民衆只聽說過‘天堂’一般免稅的川鄂,根本不知道李漢這個人是何方神聖。儘管所有人都知道他不可能一直這麼沉寂下去,早晚會有爆發而起在那民國政壇之上弄潮,卻沒想到他果然是‘三年不鳴鳴必大’,這一鳴而驚人也!

李漢知道只要他的勢力一天沒對袁世凱造成壓倒性的優勢,這民國政壇之上的聲音還是他袁世凱的。因此倒也表現的十分放權,任由湯化龍去折騰共和黨,反正按照歷史大勢,國民議會短時間之內在國內是成功的可能,莫要說袁世凱不會允許成立,便是他入主中樞也要先行把來自參衆兩院的聲音壓制一段時間,知道國力已經足夠到供他們民主式的協商爲止!

暫時扯遠了,整個九月初的日子裡,因爲共和黨的強勢崛起,國內政壇風起雲涌,甚至北京一度傳出袁世凱也因爲張謇的事情大怒,隨後更是傳出一些離開了共和黨的立憲派成員開始向他靠攏,稱袁本人也有意組建屬於自己的御用黨,以爭奪參衆兩院的控制權。

九月的局勢變化的很快,國內鋪天蓋地的都是國民黨的消息,除了舉國都在關注的北疆局勢之外,很難在報紙上看到其他的消息能夠壓下來自宋教仁跟他的新國民黨的新聞,即便是得到了中國之聲報紙全面支持的共和黨也不行。只是不少民衆稍稍疑惑的是,緣何一直不間斷報道西藏戰事的‘中國之聲’報紙,自從八月中旬之後便再也未見到報道過有關西藏的消息了。至於原因是什麼,沒有任何人知道。但是要說西藏局勢已經平穩下來了吧,爲什麼川鄂兩省軍管到現在還沒結束,軍政府仍然扔出一筆又一筆的分量十足的訂單?

這裡面的複雜,恐怕不少人便是撓破了頭皮也想不明白武昌跟北京之間的齷齪!

九月的天,武昌正當炙熱!9日也是一個驕陽四射的天氣,一般富貴人家都躲在家中避暑納涼,喝些冰鎮酸梅湯,吃些在冰水裡泡過的涼西瓜。然而李漢卻不能那麼自在,因爲今天的他還有要事在身,那便是巡檢武昌碼頭建設跟岸防。

當然,這些都是明面上的介紹,事實上,今天他真正要做卻另有其事,並且要會見幾位許久不見的老朋友!

武昌新渡口位於槐山不遠,遠在武昌城繁華地區之外,因爲緊挨着軍事要地槐山,這附近的地區都屬於軍管地帶,沒有軍委會準確說是李漢自己的親筆批文,任何擅自靠近的船隻都要比以誤入航道的名義暫且扣押審訊,甚至原本武昌薄弱的江防炮艦之中,有近半數都停靠在這裡。

軍政府如此緊張的作態原因自然無它,因爲這裡雖然打着新建武昌渡口碼頭的名義已經開工將近半年,實際上卻根本不是要建造什麼民用渡口碼頭,而是...內江艦隊的專用碼頭跟武昌造船廠!

武昌造船廠,李漢規劃於自己還在鄂中時期,本是打算建在荊州,後來又準備改到重慶。直到川鄂合併之後,他才挑選上了條件更加優越的武昌,是通過接受一套跟奧匈帝國採購的軍方已經封存的二手機械組建的工廠區,這一處地區的負責人被李漢交給了一個人,那便是龔春臺。川鄂軍政府之中太多的軍政府面孔外界關注的視線太多了,他挑選了許久之後,才找到了這麼一個能力不錯且外界關注不多的人。除了龔春臺負責這裡之外,還有不少情報司的探員秘密潛伏在軍港跟建築隊伍之中,在他們的努力之下,這半年來雖然一直沒能徹底的封鎖住有關武昌造船廠跟軍港的消息,但是至少目前關注這裡的國家跟勢力並不多!

李漢很早就想來這裡看看建設的情況如何了,只是他本人的身份太過敏感了。現在國內盯着他的人太多了,要不是今天傳聞那位極有可能是未來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的叫做卡爾的年輕白人要來,隨着而來的還有他同奧匈之間密議之後的貸款跟他用第二批貸款購買的四艘千噸級的驅逐艦,都是奧匈海軍淘汰的戰艦,四艘姐妹艦分別修建與1902、1903年勉強也算是比較新的戰艦了!艦船長264尺、寬27.5尺、吃水12.5尺、排水量1071噸,功率虛數4000匹馬力、實數7500匹馬力、最大航速23節。四艘還未定名的驅逐艦共花去了李漢57萬英鎊的貸款,對於這些雖然已經跟不上時代,但是明顯卻足夠讓他在跟老鄰居李烈鈞的長江航線爭奪戰中奪回一定優勢的戰艦,李漢心中還是比較在意的。

當然了,今天他來到這裡的主要原因卻不是爲了接受這四艘戰艦,他最滿意的就是等待了將近大半年之後,去年他便跟奧匈帝國協議請求派遣而來的十數位奧匈國內精通製造‘潛艇’這種上不了檯面,被蔑稱爲‘水下棺材’的潛艇專家,終於來到了!

因爲奧匈那邊的人是昨夜深夜駛進的碼頭,李漢一大早又來的比較早,結果到來的時候,奧匈那邊不少人都還沒倒過來時差,正在休息之中。對此李漢也沒有現在去打擾的意思,他在龔春臺的陪同下,巡視軍港建設。港務負責人是一個曾經東渡日本留學歸來的快四十歲的中年人,名字叫劉坤,今天便是由他親自爲李漢等解說。

“經略使大人請看”劉坤用手指點到,“咱們選擇的這處地方建設軍港,是因爲這裡有一處山體延伸突入江中,造成這附近有一處天然的較深的積水潭地,適宜日後停住較大的船舶。目前軍港已經建成的主體部分可劃分爲大、小碼頭。其中小碼頭居內,可兩面靠泊,泊位總長約120米;大碼頭及防波堤外,共有五個泊位,單面靠泊,碼頭總長約600米。大碼頭可同時停靠五艘長50到0米,吃水2.5米到3.5米的船舶,小碼頭可停泊兩艘長度在十米以下。吃水在1.5米以下的船舶。整體來看大碼頭是弓弦形,但在五、六、七泊位卻取直線。既可增加艘數,又可停靠較大噸位輪船。總體來說,整個碼頭現在一共可同時停靠7艘船,總噸位在八千噸左右,最高可達一萬一千噸,單個最大泊位爲3000噸。”

“遠處動工是在修建什麼嗎?”李漢連連點頭,能夠在半年內修建出一處軍用碼頭,雖然現在大部分地區都還沒弄好,但是光是這裡面積累的經驗就是一筆無價之寶。軍政府不知道從中要收穫多少的熟練工人呢。

“回大人,那裡是計劃中準備修建的一處中型碼頭,也是這裡原本就有的一個老渡口了!我們在勘探了附近的水文之後,放棄了在原本就有的老渡口處擴建,因爲那裡由於修建的太早,到了現在碼頭下面堆積了太多的泥沙、碎石等,導致原本能夠成爲武昌少有的較深的泊位,升升上擡了兩三米。現在港務處正在安排先行清理江底泥沙之後,再大量地修繕一番之後當成中型碼頭來使用。目前前期的處理已經完成了,現在開始地工程,主要就是在原有的碼頭基礎上擴建修築第九號泊位,此碼頭設計總長爲500米,新建可停靠2000噸以上船舶的泊位4個,如果工程完成的順利的話,可以考慮一下向外延伸再修建兩個泊位,同時還將對泊位前沿和航道水深進一步加深。等所有工程完工後,總停泊噸位將上升至兩萬噸。不過咱們這裡的機械不足,還用人力的話,工程至少要到明年春才能完成!”

機器不足...李漢嘆了口氣,國內沒有合格的工廠能夠生產,而軍政府的每一筆寶貴的貸款都要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只能選擇用人力的量去代替機器作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加派些人手來能不能加快修築速度?”

“這個恐怕很難再增加了,現有裝卸工作都是人工完成,人員上目前來說現在的數目正合適,再多一些就恐怕會出現開小差跟偷懶的人了,人多了甚至還可能導致速度降下去。”

劉坤說得倒是誠懇!

李漢點頭,這裡面的專業東西他聽得並不是很懂,有專業人士在,最好還是放權讓他們去做吧!

李漢對他的介紹表示滿意,又問道:“擴建工程預計多少時間才能全部完成?”

“根據規劃,需要一到一年半時間,不過請經略使放心,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地加快速度。”劉坤說,“軍政府不是新添置了幾艘挖泥船嗎?有了它們我們至少可以縮減去清理江底淤泥所需的兩三個月的時間,趕趕工完全可以提前完工。”

“時間要抓緊,質量也要保證。如果兩衝突,寧要質量不要趕進度。”李漢知道自開工以來,碼頭工人一直都是滿打滿的工作十個小時,這大熱的天在太陽下暴曬,現在出現了數十位中暑昏迷的勞工了,酷熱的天氣導致現在的工作沒辦法進行,也不清楚現在下面的情況怎麼樣了!爲了瞭解碼頭工人的實際生活,問港務吧,又怕他會掩飾。於是把一直站在旁邊的警衛叫了過來,告訴他:“去,把在那裡幹活的工人請兩個過來,我有話要問他們。注意,語氣務必要客氣點。”

第226章 密議(上)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444章 大戰(一)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四百六十八章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334章 動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554章 入京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68章 佈局第289章 以殺止殺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46章 天要亮了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255章 小戰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241章 局變(1)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681章 刀第692章 重要2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75章 紫禁城內(中)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349章 鐵路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344章 交鋒(1)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445章 大戰(二)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178章 全雲南第69章 第二標第68章 佈局第8章 馬賊來襲(1)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519章 刺袁(下)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43章 攻陷楚望臺第四百六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三章第110章 杜家齷齪(1)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380章 最後準備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256章 奪關(上)第731章 金州破第328章 四川變局第369章 升官與報復第291章 變(2)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229章 亂局第72章 後手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495章 浙江第321章 動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508章 雷霆(4)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238章 谷城之戰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624章 三路開戰(3)第五百七十六章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72章 後手
第226章 密議(上)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444章 大戰(一)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30章 來自奧匈帝國的某卡爾(中)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127章 先行一招(下)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四百六十八章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198章 禮和洋行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334章 動第169章 又見陰謀(下)第554章 入京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228章 暗夜偷襲第371章 風雨欲來第68章 佈局第289章 以殺止殺第155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1)第383章 內閣風波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92章 虎踞鄂中(2)第46章 天要亮了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500章 國外國內第255章 小戰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241章 局變(1)第584章 北翼?南翼?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542章 過渡內閣(下)第681章 刀第692章 重要2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75章 紫禁城內(中)第88章 應城風雲(1)第309章 戰重慶(下)第349章 鐵路第266章 大獲全勝第718章 不宣而戰10第748章 血染海疆4第344章 交鋒(1)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45章 攻陷楚望臺3第445章 大戰(二)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178章 全雲南第69章 第二標第68章 佈局第8章 馬賊來襲(1)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345章 資本積累與將往重慶第519章 刺袁(下)第357章 巨大的收穫(下)第43章 攻陷楚望臺第四百六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三章第110章 杜家齷齪(1)第329章 河南!四川!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380章 最後準備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11章 誤會與陸家援兵(下)第86章 城內的混亂局勢第520章 東交民巷的炮聲第256章 奪關(上)第731章 金州破第328章 四川變局第369章 升官與報復第291章 變(2)第633章 中俄之戰1第434章 大戰前的準備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60章 恩威並重(完)第229章 亂局第72章 後手第156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2)第154章 惡戰一家嶺(6)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495章 浙江第321章 動第626章 捷報頻傳1第508章 雷霆(4)第133章 骯髒的政治(上)第238章 谷城之戰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624章 三路開戰(3)第五百七十六章第200章 席家、李家第283章 局部反擊第72章 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