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一觸即發(4)

“歐洲真的宣戰了!”

在遠東,數萬裡外的北京,一直都在緊盯着歐洲的一羣人幾乎都能只比歐洲稍晚半天最多一天,拿到有關歐洲的最新情報。

最近一個月對於李漢來說可真是辛苦,他這位大總統家事國事都要問,忙得跟着陀螺一樣,停都停不下來!

跟女孩之間遲到了半年多的婚禮在只有極少數政府高層跟在京外交官的掌聲中總算是完成了。對於那個女人他辜負了她太多,讓她等了太久,也沒能得到一場舉國關注的盛大婚禮。一方面女孩已經有了四個月的身孕,另一方面他也是爲了以身作則,不叫外人找到藉口指責他削減政府公費,結果整個婚禮只花去了七千多元,除了調用了一隊陸軍部麾下的儀仗隊外,所有費用全部都是以他個人的名義支出。這些在國外是很常見的舉措,但是在國內卻還是頭一遭,倒也爲他又賺了一些威望。

雖然委屈了女孩,不過安妥了家事之後,他便一心投入了國事、軍政之中,忙得不可開交。

陸徵祥坐在總統對面位子上,面上微微有些拘謹。

“大總統,英人、德人都在催促咱們表態,您說我們該做如何態度?”

“徐國務那邊的意見呢?”

總統府剛剛送走了最近脾氣越來越大的陸軍部段總長,因爲談了一些惹他不滿的話題,總統現在明顯心情不是很好。

他的外交總長有些遲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的問題。陸徵祥是知道大總統親德立場的,甚至最近就算一月前傳來可能爆發歐洲大戰的風聲,依舊毫不轉變自己的立場。最近政府在跟德國談判收穫膠州灣已經轉交他來負責了,若非總統跟德國之間有些外人不足道的關係,如何能夠說動德人提前數十年將從前清手裡搶走的膠州灣收回。

可是,國務總理徐世昌卻是不折不扣的親英派。

不過很快他便意識到了,大總統不可能不知道徐世昌的傾向,當下老實回答,“徐國務更傾向於向英國靠攏,最近他正在同英國協商,有加入協約國的打算!”

徐世昌越過外交部直接跟英國會商令陸徵祥十分不滿,儘管他從未表現出來,但說話的時候眉頭都皺起來了。

“英國!呵呵...”

陸徵祥似乎聽到總統的嗤笑聲,果然見總統停了筆臉上盡是冷笑,“英國...徐國務老糊塗了,自近代來對我中國造成損失最大的四個國家,英國居首、俄人第二、日本第三、法國第四,盡皆都是協約國,與他相交作甚?英人在南方扶持馮國璋,想在地方扶持一股勢力對抗我中央。若非馮國璋至今尚未敢有動作,國防軍早就拿下了南京城,要了他馮國璋的頸上首級了。英國人把持我國關稅不願鬆口,背地裡陰謀詭計從出不窮,這樣的國家說是盟友更是敵人,斷不可信!”

伸了個懶腰站起來,他似乎想起了什麼,在旁邊的牆上一張自制掛曆上的31日上畫了個圈。

“子欣啊,跟德國人有關膠州灣的談判談得如何了?”

一提到‘膠州灣’,陸徵祥也跟着興奮起來了,他也起了身,走到總統身邊候着,道:“只差最後一些還沒談妥,我今天過來便是要跟大總統彙報有關膠州灣的談判。歐洲對於我中國而言真乃機會,德人恐慌一旦開戰,青島將失去同德國之間的聯繫,所以底氣本來已是不足。只是德人要求我政府支付部分現款補償其損失,因爲數額不小,外交部不敢答應!”

“補償?”

這倒是蠻符合洋人的個性的,心裡哼了一聲,總統詢問:“德國要多少?”

“5000萬!”

“荒謬...”

李漢嚇了一跳,德國人的黑心嚇了他一跳,儘管他知道青島的確值這個價錢,德人自佔領後投入巨資修建,光是岸防那數百門重炮,價值便不下兩三千萬馬克,更別說還有一處深水良港了!但青島畢竟是中國的地方,一想到這裡他心裡便有氣,不願掏一分錢。

“...是美元!”陸徵祥聲音低了許多,“德人提議政府只需要補償支付五千萬美元,便將青島移交我國,包括所有軍事要塞等。而且,爲了照顧我國財政,德國那邊的意思,可以將它拆借進鐵路公債中,可做十年債務,十年後再做償還!”

“立刻停止跟德國人之間的談判!”總統冷哼一聲斬釘截鐵,“外交部以中華民國的身份跟英國接觸,你去跟英國人談,一億英鎊的十五年無抵押貸款加移交江海關所有權利,我們中國放棄宣佈中立,站在協約國這一邊!”

跟德國人之間的口頭承諾算什麼,盟友就是拿出來賣的,意大利就是中國的好榜樣。之所以跟德國之間維持着良好關係,就是爲了能和平收回青島跟繼承德國人在山東的特權。看來現在歐洲纔剛宣戰之始,德國國內明顯還沒感覺到壓力,否則也不會出現這麼痛宰中國的條件了。

陸徵祥聞言一愣,“英國人斷不可能接受這條件!”

他話纔剛落下,突然幡然醒悟,大總統這並不是跟德國人之間真正鬧翻了,而是向德國施壓。否則,他斷不會向英國要求提供一億英鎊的十五年無抵押貸款,先不提英人能不能拿出這麼一筆鉅額貸款,以英國人一貫的斤斤計較,怎麼可能不趁機勒索更多特權。而且江海關在英人看來是掣肘中國一道枷鎖,英人不但每年可通過控制江海關影響中國金融跟經濟,變相的控制了這個國家部分,如何捨得放棄。

“不要英國人答應,只要讓各國看到我們的態度。外交部起草好的中立國書先壓下,等局勢明朗一些我再通知外交部發布吧。歐洲是歐洲人的事情,歐洲列強每一個好東西,在我中國燒殺掠奪這麼些年,做的孽已經竹簡難書,最好一場大仗把整個歐洲都打爛了纔好,如此我中華纔有出頭之日...”

“咳咳...”他的外交總長咳嗽一聲,示意他說了些不該說的話了。

李漢很快反應了過來,雖然不用怕什麼隔牆有耳,但身爲政客,就算是對列強恨得咬牙切齒,必要的尊重還是要掛在表面的,誰叫人家強大民國羸弱。

“徐國務那邊你就不需要過問了,無論加入同盟國還是親近協約國,都不是我國最好的選擇。在東邊海上,我們還有一個惡鄰時時刻刻都在對我中華虎視眈眈,學習美國保持中立纔是立國之本!”

“是!”

陸徵祥也是贊同恪守中立的,他雖不像總統一樣那麼擔心日本的覬覦,但總歸還是知道民國現在百廢待興,最需要的便是和平跟時間。

彙報完了最新的外交動向,陸徵祥很快便離開了。屋內只留下一人獨立站立好一陣,才慢慢走回了自己的辦公桌前坐下。

“算一算時間,日本那邊也該差不多了吧...”

抽屜聲響起,一封蓋着調查局血紅色四星機密印章的文件露出了一角。

進入九月之後的第三天,隨着南中國海上一個熱帶增強爲颱風,並自浙江杭州灣登陸幾乎一路朝北刮來。儘管颱風過了河南威力已經沒有什麼威力了,然而它所帶來的豐富水汽還是令京畿地區下起了雨。

“下來了,這一場雨可來的真是及時,京畿附近的土地旱情得到了緩解,明年的農業收成肯定要比今年稍好一些。”

迎着雨,一輛正在行進的馬車中傳來一聲有些生硬的低吟,“聽說安徽、江蘇都遭了洪災,也好...北京的那位,又要頭痛一陣子了!”

儘管天才剛剛過了下午三點,也快黑了,但天上陰陰沉沉的盡是雨雲,在雨中這視線也模糊起來,在路上行駛的車輛也不得不降低了速度。

一輛打着外交徽記的四輪馬車在這北京南郊的田野上飛馳,縱然視線不佳,但是這輛馬車的速度仍未放緩,那坐在駕駛位上的車伕時不時的在雨幕中揮響鞭子,催促着那幾匹一看便不是凡種的高頭大馬加快速度,繼續向北前進。

近代來腳下這個國家的衰弱,令中央、政權呀拿不出太多的錢來修路,哪怕只是京畿附近,也只有有限的幾條官道,纔會稍微平坦一些。而這裡明顯只是一條鄉間的土路,一旦下雨,路上就會變得泥濘不堪,說不好什麼時候就會將馬車陷在泥裡,動彈不得。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這名車伕爲什麼如此心急了。誰也不想在這種天氣裡冒着從中午開始就沒減少一點的傾盆大雨推車。所以,趁着雨水還沒將地面上的一層砂石子全部沖走變得十分泥濘,還是趕緊趕到目的地。

不用問了,這輛馬車的目的地似乎是北京,而且從那插在馬車後頭的膏藥旗來看,這輛馬車顯然屬於日本駐華使館,至於到底是屬於北京的公使館,還是屬於天津領事館,卻不容易辨別了,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這輛馬車顯然是往北京趕去的。

馬車裡只有一名乘客,名叫寺內壽一,他確實是從天津過來的,至於爲什麼不乘火車,這主要是爲了趕時間。因爲前天的暴雨沖垮了沿途幾段路基,天津到北京段的火車已經停運了兩天了。爲了不耽誤公務,寺內壽一最終選擇了天津領事館的外交馬車,急匆匆趕去北京。

說起這寺內壽一,其本人也是不簡單。他出生於日本一個極有名望和勢力的世襲貴族家庭,父親寺內正毅貴爲朝鮮總督。在他的權勢庇護下寺內壽一這位貴三代在經歷過‘日俄戰爭’鍍金之後,已在三年前便晉升少佐,1913年,寺內壽一在家族的安排下獲得赴德機會,隨後任日本駐維也納陸軍副武官。七月,歐洲的局勢驟變之後,寺內正毅作爲日本國內堅定的主戰派,認爲帝國又一次擴張的機會到來了,於是便活動一番給他在參謀本部謀了個職位,將他先經西伯利亞大鐵路直接召回朝鮮。

寺內壽一還沒來得及回國呢,因爲他現在揹負重任在身。他的父親寺內正毅跟國內的幾位陸軍實權派有所聯繫,直接通過電報拿到了國內的一份任命跟命令,將他派往了北京。

寺內壽一已經看過了國內的命令了,主要是帝國要求日使日置益向中國、政府施壓,不許中國繼續同德國接觸,商議收回膠州灣。顯然,日本國內已經得到了中國、政府正在跟德國接觸的情報了。不過,日本在華情報組織最近半年來損失慘重,新政府有着自己的情報跟反間機構,幾個月來處死了大量向日本提供情報的商人跟政府官員,甚至有不少都是發現之後匆忙審判不等日本反應過來便直接處死。新總統的血腥手段之下,目前中國國內已經少有敢主動向日本提供情報的中國人了,縱使偶爾有一兩個表示願意‘鋌而走險’的,日本方面也要小心精神。一個月前跟日本政府交往甚密的日本黑龍會頭山滿被發現給人毒殺在福州日租界內,據說就是上了一位僞裝成‘漢奸’的中國情報組織的殺手所爲。這位日本民間情報巨頭的死已經震動了日本舉國,國內擔心北京跟天津公使館都受到了監視,所以寧願多耽擱幾天,也希望由他親自出馬將幾份國內的電報交給日置益。

日本不謹慎不行,國內高層已經達成共識,要趁歐戰東風,先對德國下手,通過對德宣戰陰謀奪取膠州灣跟山東。至於滿蒙則伺機而動,若是歐戰不在短時間內結束,日本也將出兵東北三省,以期分裂甚至全部吞併三省。這是日本政府的戰略,但這戰略似乎中國這邊已經有所察覺了。最近一個月來,那位大總統藉口九月舉行‘保定會操’,源源不斷從國內調集了四個整編師到直隸暫時駐紮,又借熱河跟察哈爾省換防,將兩省的駐兵增加到了四個整編師。如今的東北三省跟京畿附近幾省,中國集中跟駐紮了十七個師,總兵力接近25萬人。尤其是一車皮一車皮的物資,源源不斷的從國內各地集中向直隸附近,儘管十分瞧不起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但日本國內也不是一點擔心都沒有,因爲中國在他們將要圖謀的地區附近駐紮有接近日本陸軍過半的軍事力量,一旦山東開戰,中國方面甚至可以通過鐵路,立刻調集數十萬軍隊進入山東,東北也只不過稍晚一些。

這無疑對日本吞併山東跟東三省的戰略造成威脅,引起了日本國內軍政高層的警惕。現在日本政府已經起草完畢了對德宣戰書,就等得到中國、政府的反應,安排下一部的作戰計劃,以便日本軍部從國內抽調精銳師團前往朝鮮、關東州或應付山東戰事。根據前幾年日本政府制訂的《帝國國防方針》,日本陸軍應該組建二十五個常備師團,並將其中的一多半部署在國內,但是由於財政問題,日本海軍與陸軍不可能同時完成國防方針制訂的擴軍方案。前幾年日本國內考慮到日本是一個島國,海軍的強弱與否直接關係到日本的生存與否,面對越來越強大的美國海軍的挑戰,再加上海軍在元老中取得支持,最終日本政府決定將軍費向海軍傾斜。結果導致日本陸軍到了現在也沒完成擴軍方案了,日本陸軍也僅僅只組建了二十個常備師團,距離二十五個常備師團的目標還很遠。

大量從國內抽調精銳師團前往“關東州”“朝鮮”是不現實的,日本也不可能抽調太多的軍隊用於對德宣戰。畢竟,日本國內也需要駐軍,這不僅僅是防備敵對國的攻擊,更是爲了防備日本平民的暴、動,自從日俄戰爭結束之後,由於沒能得到一個盧布的戰爭賠款,日本國內的經濟一直處於低糜狀態,再加上政府不斷壓榨跟鼓勵民衆捐款助力海陸軍跟重工業建設,日本的平民生活正日益艱難。微薄的工資、惡劣的作環境,以及那兇殘的工廠主與地主的壓榨,整今日本國內瀰漫着一種消極思想,自辛亥年鄰國中國爆發了革命之後,反過來也影響跟鼓勵了日本國內。不少的日本國內革命黨人紛紛要求效仿中國實行暴力革命,日本米亂逐年增多。這時候若是再從國內調走了大量的軍隊,難保日本國內不會有革命黨人跟窮苦百姓有什麼其他想法。

日本國內的心裡無疑是矛盾的,糟糕的財政跟國內經濟,令日本無力擠出更多的軍費,抽調更多的兵力。但一向狂熱推行對外侵略的日本又對吞併山東跟吞併東三省表現的十分狂熱。偏偏這個時候,中國的國防軍卻開始高調向京畿附近集結,宣佈搞什麼會操。而日本一旦這個時候向德宣戰,很可能將同中國之間打一場硬仗。這無疑是想不付出一點損失,白撈好處的日本政府所不能允許的。

“只怕國內的擔心很有可能要成真吶!”

想到這裡,寺內壽一嘆了口氣。伸手摸了摸放在身邊的那隻黑色的公文包,裡頭裝着幾份絕密文件,正是他從父親那裡拿到的有關國內的佈置。車內一股汽油味,馬車的車廂內還有一小桶的汽油就放在他的腳邊。倘若路上遭遇了什麼‘不測’,他被命令必須保證絕密文件不能落入任何人手中。一旦情況不妙,他將立即把汽油灑到文件上,然後點燃,將文件化爲灰燼。

如此小心翼翼,可見日本政府對於這些文件的謹慎跟對中國方面日漸威脅日本的情報組織的忌憚。

馬車繼續前行,那坑坑窪窪的鄉間土路已經變得不是那麼難走,速度也漸漸快了起來。就這麼又顛簸了幾個小時,直到外面的雨聲終於漸漸停了下去,馬車總算是在天黑前趕到了北京城,從南城進城,路過大前門的時候,寺內壽一吩咐車伕停了車,親自下車去火車站買了幾份最新的報紙。翻開一看,那頭版頭條都是一模一樣的。

“列日戰役失陷,比利時全境淪陷!”

寺內壽一心中一驚,再一看時間竟然德國竟然是在兩天前攻陷的比利時列日要塞,這令他十分震驚。比利時的列日要塞寺內壽一在歐洲期間曾經親自前往考察過,要塞位於默茲河與烏爾特河匯合處,北鄰荷蘭邊界,南靠阿登森林,是德軍取道比利時進攻法國的咽喉。要塞周圍築有12座炮臺,環形炮臺羣周長50餘公里,炮臺間隔3~6公里,部署有各種火炮400門,各炮臺築有厚度爲2.5~3米的鋼筋混凝土永久工事。

德國對法宣戰後,西線德軍前鋒共10萬餘人,攜帶200門大炮,在司令官艾米赫的指揮下,迅速衝向比利時境內的馬斯河天險--列日要塞。24日下午開始,德軍重炮轟擊列日要塞,炮轟整整三日別提攻陷列日,甚至連緩步推進都十分艱難。直到28日中午,從國內調集了一批共計四十多架轟炸飛機之後,德軍的空中武裝力量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它的猙獰,大量的德產更大威力的高爆炸彈落在一座座炮臺之上,短短兩天時間便令列日要塞徹底啞了火。儘管比利時人又堅持抵抗了一日,但九月一日這天凌晨的時候,德國默茲河軍團已經攻陷了列日要塞。爲了麻痹英法,德國一部軍隊向列日要塞集結,另一部緩些才向比利時全境推進。待消息布魯塞爾淪陷的消息傳到法國巴黎的時候,德國人的軍隊已經抵達了德法邊界,法國北部重鎮里爾已經首當其衝,遭遇了德國軍隊的強攻了。

德軍在歐洲的快速推進令他感覺到了些許不安,因爲國內已經制定了對德宣戰的國書,就等中國這邊準備妥當,便要發作了。在這個時候,他更願意聽到歐洲,有關德國軍事不利的消息。

“飛機,飛機的威力真有那麼大嗎?”

寺內壽一在歐洲並不是沒見過飛機,他曾經參觀過法國飛行展,不過對飛機卻不太感冒,因爲那東西除了表演跟賣弄外,沒什麼大作用。很顯然德國發明瞭一種了不得的新式飛機,他們竟然能弄飛機從天上往下面扔炸彈,再好的軍事堡壘,也擋不住!而德國人制造的那些飛機,根據情報中國也有裝備,而且似乎還從德國引進了工廠跟生產線。飛機這東西,日本國內還處於萌芽狀態,別說飛機了連懂這方面東西的人都少有。他開始有些擔心,一旦中日因山東交戰,會不會對帝國的軍事行動造成威脅呢?

帶着些許煩躁跟不安,寺內壽一很快回了馬車。吩咐車伕趕去東交民巷使館區,向日本駐華公使轉達國內的相關指示。

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347章 談判(上)第652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4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8章 馬賊來襲(1)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347章 談判(上)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五百九十五章第6章 方老第455章 捷報第180章 工作餐第六百一十三章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596章 反攻第349章 鐵路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138章 入城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101章 張梅生第260章 拿下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462章 桌下3第75章 紫禁城內(中)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15章 刀疤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72章 後手第686章 借刀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750章 和談(完)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148章 買賣(下)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176章 新軍服第588章 酣戰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69章 第二標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460章 桌下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3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8章 馬賊來襲(1)第208章 急行軍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六百零六章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146章 酒宴(3)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28章 密信第53章 伏擊瑞澄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669章 動盪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411章 大選第433章 輸血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452章 大戰(九)第107章 摩擦第71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下)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232章 戰起(1)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299章 枝江(上)第275章 重九舉義與撒網
第442章 討袁敗局與建設銀行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333章 就任川督(下)第347章 談判(上)第652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4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577章 青島之戰(1)第516章 京漢陷落(下)第8章 馬賊來襲(1)第188章 血書殘卷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56章 全面進攻(下)第219章 孝感集合(下)第564章 重大事件第730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第347章 談判(上)第358章 湖北變(上)第184章 打草驚蛇(下)第五百九十五章第6章 方老第455章 捷報第180章 工作餐第六百一十三章第254章 誓師奪關(下)第112章 杜家齷齪(3)第712章 不宣而戰4第596章 反攻第349章 鐵路第343章 1912年開始的宰肥豬第351章 暗流涌動(上)第103章 宋卿唱戲袁公登臺(上)第553章 暫時結束第174章 三人同行(中)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538章 巨頭北上第138章 入城第379章 迫在眉睫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393章 共和黨黨魁第101章 張梅生第260章 拿下第320章 漢陽一夜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643章 南洋變局3第462章 桌下3第75章 紫禁城內(中)第115章 掃平內患(1)第15章 刀疤第359章 湖北變(中)第672章 俄國十二月革命第72章 後手第686章 借刀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750章 和談(完)第76章 紫禁城內(下)第148章 買賣(下)第648章 捷報頻傳第176章 新軍服第588章 酣戰第240章 第一協入城第69章 第二標第308章 戰重慶(上)第460章 桌下第252章 圖謀武勝關第412章 利益交換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491章 目標‘特斯拉’第311章 接管宜昌第651章 決戰唐努烏梁海3第314章 整頓與聯合鹽業(中)第649章 庫洛帕特金第8章 馬賊來襲(1)第208章 急行軍第617章 第二次遠東危機(2)第728章 遼東惡戰3第六百零六章第158章 鶩蚌相爭、漁翁得利(4)第146章 酒宴(3)第620章 三路開戰(1)第28章 密信第53章 伏擊瑞澄第480章 打陸唬龍(上)第530章 始料不及第669章 動盪第630章 攻陷庫倫2第116章 掃平內患(2)第411章 大選第433章 輸血第70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上)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452章 大戰(九)第107章 摩擦第71章 兩鎮光復與衝突(下)第709章 不宣而戰1第232章 戰起(1)第272章 喜訊!捷報(上)第52章 攻破總督府第299章 枝江(上)第275章 重九舉義與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