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矛盾激化1

“我有一種很不好的預感!”

巴爾特長嘆了一口氣,雷恩將軍是一位絕對合格的陸軍將領,而且和自己友誼深厚。讓他領兵打仗絕無問題,但是,複雜的政治顯然比之戰場上的惡劣情況還要讓人頭痛。也真難爲他了,還要用戰場上的那套思維,去思考國家與國家之間,更加複雜且骯髒的政治。

巴爾特喃喃的道:“國務院剛向國會遞交了《庚子賠款草案》,根據我們得到的一些風聲,站在國務院背後的那位李大總統,不但要通過立法確定全面廢除與德奧俄美四國庚子賠款,還將向比、荷、西、葡、瑞典、挪威六國追回庚子賠款中已支付之軍費。除此外,更讓人擔心的是,中國已經不願意再向我帝國、法蘭西、意大利跟日本支付賠款。若說前面這些還能理解爲中國因爲‘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問題再向我們示威,但……在這個時間若是這份法案通過,日本那邊……”

他已經說不下去了。

1900年,中國的庚子義和團運動引致八國聯軍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權代表奕匡和李鴻章與11國代表簽定了《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第六款議定,清政府賠償俄、德、法、英、美、日、意、奧八國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國”的軍費、損失費4億5千萬兩白銀,賠款的期限爲1902年至1940年,年息4釐,本息合計爲9億8千萬兩,是爲“庚子賠款”。其中俄國以出兵滿洲,需費最多,故所得額最大,爲1億3037多萬兩。中國當時的人口大約45000多萬人,庚子賠款每個中國人被攤派大約一兩銀子。

不誇張的說,庚子賠款就是洋人套在中國脖子上的一道枷鎖,在前清時期,稍微一勒緊就可能會導致大清的財政吃緊,甚至面臨破產。

然而縱使一直想廢除這個恥辱的賠款,解開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鎖。但是民國成立之後,無論是袁世凱時期還是李漢時期,都沒有着急對其開刀。因爲那時候民國初建,一切都是百廢待興,若是不小心動了這個東西,無疑會傷筋動骨。

不過,雖然大動作不能有,但小動作卻沒有少。袁世凱時期靠着以貸還債的方式,靠着英法等國提供更多的新貸款,來償還舊債務。李漢時期更是取得輝煌的成果,先是美國單方面放棄了庚子賠款,隨後歐戰爆發後,德國、奧匈帝國先後同意放棄賠款,原本的八大國之中,就只剩下‘俄、法、英、日、意’五國了。

中日之間於1914年爆發衝突,隨後的衝突之後,兩國於當年年底簽署停戰協議,根據協議規定,勝利國中國贏得了暫緩三年繼續向日本支付庚子賠款的結果。

1916年,中俄戰爭爆發,俄國因爲主力被牽制於歐洲東線戰場上不得動彈,結果僅依靠二三十萬俄國遠東集團軍跟遠東駐軍要抵抗舉國之力一戰的中國,自然敗得一塌糊塗。開戰之後,中國便宣佈停止支付庚子賠款,並保留向俄國追回已支付款的權力。輸掉了中俄戰爭的俄國,幾個月之後便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跟社會主義革命,且兩國到現在爲止都沒能重新恢復聯絡,中國實際上已經廢除了庚子賠款之中最大的一塊。

時間緩緩步入18年,幾年來中國發展只能用飛速來形容。隨着一座座鋼鐵廠、發電廠、兵工廠等重型工業企業的建立,這個國家已經勉強擁有了二流工業強國的實力。再配合中國的龐大人口跟遼闊的領土兩大先天優勢,可以說現在只要不是與美國叫板,就連英法那些陷身歐戰泥潭的國家,都沒辦法過分懲罰中國。

這種置身於戰局之外的優勢,加上革命之後七八年來的飛躍式發展,都給這個國家增加了自信心。於是,纔有了年初,中國藉口民意,單方面要求將要支付日本的庚子賠款繼續延後……而兩國也因此摩擦驟然激烈起來,談判從一月持續到現在,眼看着18年都要走完了,中國人也沒有繼續支付的意思。

是的,中國人是不準備再向日本支付賠款了。

巴爾特心中苦笑,日本人是斷然不可能同意中國停止支付庚子賠款的。

寺內正毅在登上日本首相之位幾年後,日本國內已經出現了不穩之徵兆。或許連他本人都沒有發現,其實他原以爲穩固的統治,實際上並不似自己所想象的那般牢固。隨着寺內正毅的上臺,日本正式進入軍人集團主政時期。在過去的幾年裡,寺內正毅親自簽署了數份擴軍法案。海軍建造了幾艘新型主力戰艦,勢力有所增加。但是比起陸軍來,他們雖然得到了更多的發展資金,發展勢頭卻遠不如陸軍。在1911年中國辛亥年爆發革命那一年,日本陸軍已在幾任首相的打擊下被削減到只剩下17個師團總規模約37萬人。

但是,如今的日本,不算上預備役,日本甲乙兩級主力師團便已擴張到39個師團,合計82萬人。受到鄰國中國擴軍的影響,這個國家陸軍怪獸的擴兵還在繼續之中。

日本不比中國,這個國家如今只有5870萬人口,約爲中國總人口的八分之一。人口的巨大差距,決定了日本每擴招一個士兵,工商、農業的從業年輕勞動力便少了一個,且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是故招募並培養武裝一個士兵的成本,要比中國高出一倍有餘。

吞併了荷屬東印度羣島殖民地令日本財政有所改善,但是開發新佔領的南洋殖民地,每年都是一筆巨大的支出。還有國內的造艦計劃、陸軍擴軍計劃、武裝干涉出兵俄國等計劃……錢錢錢錢,全都要錢!

根據英國在日本的情報人員發回來的情報顯示,日本16年的陸海軍軍費爲2.6億日元、17年爲3.58億日元,到了今年僅前九個月的時間,日本軍費支出便赫然高達3.91億日元,今年恐怕軍費撥款將高達4.5億以上。

儘管新得了幾倍的殖民地,靠着南洋的廉價物資,日本國內的米騷動逐漸平息。但這並不代表日本人的日子就真的好過了,越來越多的資源傾斜向軍事工業,日本又沒有中國那麼遼闊的領土跟資源可利用,所以,這國家的政府,絕不可能放棄了庚子賠款。中國繼續拖延下去,只會令兩國徹底走到戰爭的火線上。

“難道遠東,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塊淨土,也將徹底失去和平了嗎?”

巴爾特已經無法看清遠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了,是的……也許會是和平,也許會是……一場災難!

一場已經支離破碎的亞洲遠東秩序徹底破碎的災難!

1918年是日本的大選年,寺內正毅真得毫無覺察,發現國內貧民越來越多,平民對自己的不滿擠壓的越來越大嗎?

不,他察覺到了。只是傲慢的他還是以自己的軍人視覺是思考這些問題。他是陸軍出身,曾經就任朝鮮總督,在他看來,只要軍隊,尤其是陸軍還在支持他,他就不會有倒下的一天。所在,自打成爲了日本首相之後,他一改大隈重信時代對海陸軍的壓制,全面發展日本軍事機器。

爲確保財政收入實現了增稅,制定了《軍需工廠動員法》和規定國家照顧在戰爭中負傷人員及遺屬義務的《軍事救護法》,在內閣設立軍務局,還設立了內閣直轄的諮詢機構—臨時教育會議,強化對人民的臣民教育。《軍需工廠總動員法》賦予了政府統治國民經濟的巨大權限。

在過去幾年裡,日本陸軍從17個師團擴增到39個師團,足足翻了一倍還多,說寺內正毅是日本陸軍力量得以迅速壯大的最重要功臣也毫不爲過。

只可惜,寺內正毅卻不曉得,雖然他的陸軍擴增法案,令陸軍上下極爲滿意,但是,不滿他的聲音依舊很多。

寺內內閣傾注全力的內政政策的話,那就是構築總力戰體制。1917年第39次議會上,通過了政府提出的一項跨年度、總額2.6億日元的追加預算,用於建立八六艦隊及擴大與戰備有關的電話,煤鐵業。1918年的第40次議會上,又通過建立八八艦隊的龐大預算。

在過去幾年裡,日本陸軍獲得了合計1.79億日元的軍費,但是海軍卻得到了4.61億日元,足足是陸軍的兩倍。

作爲一個陸軍出身的首相,但是過去幾年裡他的態度卻太過倒向海軍,也因此引起了陸軍內部的不滿,很多高層將領都對他向海軍獻媚的表現十分不滿,背後稱他爲‘海軍首相’!

在過去幾年裡,日本陸軍獲得了合計1.79億日元的軍費,但是海軍卻得到了4.61億日元,足足是陸軍的兩倍。

作爲一個陸軍出身的首相,但是過去幾年裡他的態度卻太過倒向海軍,也因此引起了陸軍內部的不滿,很多高層將領都對他向海軍獻媚的表現十分不滿,背後稱他爲‘海軍首相’!

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46章 天要亮了第461章 桌下2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四百七十五章第611章 一年第668章 國會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185章 任務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532章 應對(下)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13章 義莊(上)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455章 捷報第556章 相見第488章 整軍第452章 大戰(九)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485章 遠東準盟友(下)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208章 急行軍第194章 劉家廟失陷(上)第550章 戰車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260章 拿下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708章 將戰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426章 揭曉第587章 照會第380章 最後準備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301章 勸進(上)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733章 新竹血戰2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349章 鐵路第27章 聯絡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388章 來與去第四百六十四章第587章 照會第370章 平陝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535章 進京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448章 大戰(五)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150章 惡戰一家嶺(2)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286章 年輕俊傑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377章 靠攏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15章 刀疤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284章 血戰光化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376章 會第292章 變(3)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374章 內部會議(上)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739章 抉擇上第五百七十六章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433章 輸血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88章 應城風雲(1)
第140章 沙洋失陷第499章 爲我魚肉第46章 天要亮了第461章 桌下2第477章 戰後新氣象第571章 山東危機(3)第288章 打到河南去第149章 惡戰一家嶺(1)第四百七十五章第611章 一年第668章 國會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152章 惡戰一家嶺(4)第720章 遞交戰書第121章 兵圍杜家莊(上)第126章 先行一招(上)第185章 任務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381章 西藏戰事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490章 行動代號‘狩獵’第532章 應對(下)第18章 密道與暗殺第536章 以夷制夷第13章 義莊(上)第699章 矛盾激化6第89章 應城風雲(2)第186章 《鄂軍政府改訂暫行條例》第455章 捷報第556章 相見第488章 整軍第452章 大戰(九)第172章 河口之變(下)第335章 成都戰役(一)第485章 遠東準盟友(下)第175章 三人同行(下)第208章 急行軍第194章 劉家廟失陷(上)第550章 戰車第660章 互相試探第260章 拿下第199章 劉偉元來訪第708章 將戰第205章 落後就要捱打第426章 揭曉第587章 照會第380章 最後準備第181章 將回應城第703章 皇姑屯事件(下)第469章 阿司匹林第724章 偷襲戰果(1)第301章 勸進(上)第137章 拿下京山第733章 新竹血戰2第113章 內憂外患(1)第349章 鐵路第27章 聯絡第583章 青島之戰(6)第388章 來與去第四百六十四章第587章 照會第370章 平陝第693章 矛盾激化1第535章 進京第574章 山東危機(6)第639章 中俄之戰5第382章 平藏與談判第250章 三路人馬第448章 大戰(五)第297章 圖謀四川第150章 惡戰一家嶺(2)第496章 驅朱運動第286章 年輕俊傑第441章 湖南攻勢第377章 靠攏第590章 引敵深入第439章 出兵湖南第15章 刀疤第636章 混亂的中亞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284章 血戰光化第161章 喜訊傳來第332章 就任川督(上)第376章 會第292章 變(3)第560章 法幣跟央行第493章 大鐵路建設公債第374章 內部會議(上)第304章 荊楚新政(二)第716章 不宣而戰8第697章 矛盾激化4第420章 三年計劃(下)第739章 抉擇上第五百七十六章第262章 爭分奪秒(下)第128章 落魄的騙子(上)第433章 輸血第482章 打陸唬龍(下)第638章 中俄之戰4第88章 應城風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