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佈陣

說到列陣,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聞鼓出擊,聞金退兵的概念,具體到列陣時的排列,直擊還是迂迴,由兩,伍長之類的下級軍官看中軍旗決定,一伍的成員本身就是一個小的戰鬥集體,大致分(按步兵計)殳,戈,戟,矛,弩五兵,以長兵器和遠射兵器爲主(短兵缺乏也與當時的青銅器鑄造工藝不精,難以造出適合短兵相接的長劍有關),後又去殳加入大盾,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近戰時撤至最後)持盾兵站第二排(兩軍對射時到第一排)。

其下是戈,戟,矛三件長兵器,戈在最前,以橫掃爲主,主要對付對方的戰車和戰馬,戟可掃可刺,屬於多功能兵種,矛以刺爲主,主要作戰對象是對方的作戰人員,各伍之間成縱列向前推進(伍爲陣型之中最小的作戰單位,四伍爲一兩,五兩爲一旅,五旅爲一師,五師爲一軍,皆爲春秋以前兵制).之間嚴格禁止有個人英雄主義的出現(再直接一點就是說,不允許逞匹夫之勇),這大概也是秦以前單騎突陣的情況不多的原因(單獨一輛戰車,突擊訓練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長戟,長矛爲主要兵器的重陣,跟送死沒什麼巨別)。

這種情況持繼了百多年之後,在抗金的戰場上出現了一位名將,嶽武穆,他再一次將陣的威力發揮了出來,以步兵擊敗了號稱無敵的女真人的鐵騎,(岳家軍中也有少量騎兵參戰,但數量之少,和女真騎兵一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使當世乃至後世兵家不得不重新對陣的作用再作一番認識。

其實呢,倒不是岳飛的陣法有多先進,憑岳家軍軍紀之嚴明,作戰之勇敢,便是不列陣,每個人都單打獨鬥,也不會吃多大虧,當然了,這樣的話要想取得如此大的戰果也是不現實的。

很多人認爲岳飛所列的乃是“滿天星”陣法(也有人認爲是“七星陣”不過大同小異),我看過“滿天星”陣法的佈陣圖,很複雜,非常複雜,必須要有人從中指揮(置於高杆之上,總觀全局),而在與女真騎兵的戰鬥中,這種讓你安心指揮,從容調度的陣法無疑是不切實際的,女真人的鐵騎會直衝中軍,擋,便是以血肉這軀扛對手的金戈鐵馬,不擋,便是棄中軍。

不管是小說,還是演義,還是正史都有岳飛親自出戰的記載,想想,連主帥都親戰了,哪來的中軍護衛這個指揮樞鈕?所以我更傾向於岳家軍擺的是一陣復古的陣法“疏陣”,以數人爲一小的戰鬥團體,長槍,長刀,刀牌,鉤槍,朴刀等形成一個組合,一個個小的組合之間各自爲戰,既不用硬扛女真人的鐵騎的衝擊(很可怕的,還有重騎兵唷),又可以在敵騎衝擊過後從側面或背後襲擊,這對士兵的膽氣要求是很高的,想像一下,幾個人,在對手無數的騎兵從身側衝擊過後?戰場上一片煙塵,也不知已方還有幾個人活着,恐怖。當然了,處於這種混戰的場面也是步兵最有利的時候。到了這個時候,憑岳家軍的配合,勝局基本已定。

但血肉這軀終究沒能抵擋住北胡們的鐵騎,宋亡之後,中原歷經了百多年的異族統治,直至紅巾軍大起義及朱無璋的出現,提起明王朝,就不提不說到徐達,這是個用兵不亞於孫,吳的名將,當時天下割據,勢力比朱明大的大有人在,徐達硬是靠着嚴明的軍紀,有效的戰陣將他們一一擊敗,一統中原(雖然名義上是朱無璋乾的,但沒有徐達,朱無璋只能看着中原的花花世界乾着急,道理很簡單,他打不過蒙古人的鐵騎兵,憑那些烏合之衆)由於小說中將徐達所用的陣描述得太玄乎,以致於後人普遍認爲徐達可有可無,對於朱元璋。

事實上,徐達可能是自岳飛以後,戚繼光之前唯一能有效地使用戰陣的人(至少從見載於史籍的東西來看是這樣),雖然陣在很多人眼裡是虛構的東西。(是不是虛構的,前文已經討論過,不再贅述)他與岳飛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兵力比岳飛要雄厚很多(明軍最強時達到過一百多萬,雖然不一定都歸他管),兵源也要好(雖以南人爲主,但後期北方兵也不少),還有不少的騎兵(剽悍程度不亞於蒙古騎兵)和火槍兵。所以他比岳飛的難度,壓力要小一些,但組織能力要比岳飛強。

(岳家軍最強時也不超過十萬)也不拘泥於局部得失,大局觀要比岳飛要強,怎麼說呢?他的陣型更類似於擴大化了的古代的玄襄陣,以單一兵種爲一個集羣,然後一個集羣一個集羣地對敵軍實施打擊,(弩兵(火槍),騎兵,長槍,刀牌,校刀)直致敵軍崩潰逃跑爲止。(當然這時明軍的個人戰鬥力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步兵中最強的,沒有這個條件,孫武在這也沒用)

明很快的走向沒落,土木堡一戰更是損失精兵四十幾萬,以後國家武備鬆弛,士氣不振,以致於數十人的倭寇入侵時竟視數十萬明軍不顧,長驅數千裡,殺傷數千人,雖被殲滅,也從中可見明中後期兵士之差(也有很多地方,將校沒有那麼多兵,卻多報名額,以吃空晌的原因,但差是不爭的事實)。

這種局面直到戚繼光的出現纔有所好轉(只是局部,因爲他不是全國統帥)。

“鴛鴦陣”,是很多人,包括我所津津樂道的戰陣,雖然說他對付小股倭寇(千人規模,並且皆爲步兵)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在他以後在薊鎮遊擊將軍對北元並沒有取得很大戰果,可以認定,這個陣作用一般,特別是對付明帝國的心腹之患,蒙古人時作用有限。(這其中也有他在任時間不長有很大關係)。

以後隨着漢人僅有的一點血性都喪失的時候,再先進的陣,漢人也沒有膽氣來試着驗證一下了,於是,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等等如此之類的教訓。

第116章 疑兵之計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11章 通文五年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32章 門第之風第155章 說什麼來什麼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23章 趙光義第20章 北漢第32章 門第之風第130章 借刀殺人第69章 黑鴉,幽狼,獵鷹第15章 戰後第101章 漳泉平定第109章 火藥槍的歷史(下)第17章 決戰前奏第139章 後蜀第50章 袍澤弟兄第64章 爲亂世開太平第77章 軍心大振第93章 大軍壓境第48章 實戰演練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82章 南漢新帝第122章 錢王第8章 王審知第129章 決戰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0章 江家之禍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106章 試槍第45章 殺機四伏第108章 文昭獻策第87章 一網打盡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87章 一網打盡第87章 五百鐵騎第80章 袞州張合第96章 金沙城第98章 形勢第61章 苟且偷生第160章 伐宋第59章 匹夫之勇第133章 致命一擊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21章 霸絕天下第98章 形勢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96章 曹彬隱傷第23章 陳洪進第40章 叢林首戰第131章 踏平山越第79章 回師夷陵第145章 孟知祥第62章 沙陀三王朝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57章 鬥將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124章 山越叛亂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44章 金大牙第62章 沙陀三王朝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138章 錢弘左第87章 一網打盡第87章 一網打盡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49章 兵者,詭道也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157章 三日當成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43章 史上名戰第77章 張洎拜相第126章 血戰山越族第22章 風滿樓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115章 吳越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20章 滾滾煙塵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125章 借刀殺人第86章 驚豔第7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八)第39章 小長老第58章 決戰的凱歌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110章 中計否?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63章 英雄墓冢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5章 交鋒
第116章 疑兵之計第167章 公元一千年第11章 通文五年第27章 歷史的車輪,詞帝李煜第32章 門第之風第155章 說什麼來什麼第5章 南唐變法之夜話第23章 趙光義第20章 北漢第32章 門第之風第130章 借刀殺人第69章 黑鴉,幽狼,獵鷹第15章 戰後第101章 漳泉平定第109章 火藥槍的歷史(下)第17章 決戰前奏第139章 後蜀第50章 袍澤弟兄第64章 爲亂世開太平第77章 軍心大振第93章 大軍壓境第48章 實戰演練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4章 南唐變法之軍械第10章 建州王延稟第67章 三營分練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82章 南漢新帝第122章 錢王第8章 王審知第129章 決戰第39章 古代的陣法(三)第133章 南越杭州第10章 江家之禍第146章 血洗雲州第106章 試槍第45章 殺機四伏第108章 文昭獻策第87章 一網打盡第35章 久違的血腥第87章 一網打盡第87章 五百鐵騎第80章 袞州張合第96章 金沙城第98章 形勢第61章 苟且偷生第160章 伐宋第59章 匹夫之勇第133章 致命一擊第31章 荒蕪深山,特種操練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21章 霸絕天下第98章 形勢第107章 全軍操演第96章 曹彬隱傷第23章 陳洪進第40章 叢林首戰第131章 踏平山越第79章 回師夷陵第145章 孟知祥第62章 沙陀三王朝第44章 有使莊初自宋來第151章 蘇南形勢第57章 鬥將第120章 強峰之刃第124章 山越叛亂第126章 吳越一統第44章 金大牙第62章 沙陀三王朝第51章 百密一疏,森林行船第138章 錢弘左第87章 一網打盡第87章 一網打盡第110章 中國的火銃第17章 一失足成千古恨第49章 兵者,詭道也第152章 匹夫之力第118章 留守汴梁第157章 三日當成第89章 坑爹的常郢第43章 史上名戰第77章 張洎拜相第126章 血戰山越族第22章 風滿樓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115章 吳越第159章 城中火起第20章 滾滾煙塵第38章 古代的陣法(二)第125章 借刀殺人第86章 驚豔第70章 常郢七日定漳泉(十八)第39章 小長老第58章 決戰的凱歌第6章 南唐變法之商詔第110章 中計否?第114章 困獸猶鬥第63章 英雄墓冢第9章 南唐變法之春耕第15章 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