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

“大王,臣請……以楚貨之利,建戰船、興工坊,同時禁止協議之外的楚貨入西川,或是收取額外稅賦。如此不僅可震懾荊楚,且南蠻之禍也能夠不戰自解!”張鬆對劉璋獻策道。

張鬆的提議,與其說是“計策”,不如說是大方針。

是想要從根本,緩解劉璋和一部分大士族食利於“中間商”經濟,轉而以楚貨之便,收攏民力,發展益州自己的工坊,漸漸扭轉局面。

如此一來,興辦工坊也需要人力,之前因爲蜀錦、井鹽產業的崩潰,而帶來的“失業”緩解,自然南蠻入侵的根本原因,也會得以緩解。

現在的南蠻入侵,一方面是楚國正在南中大搞“楚學新南中建設”,令一部分不滿的南中部族北上,另一方面就是利益受損的西川南部大族,與南蠻合流,紛紛禍亂一方,企圖割據自治……

如果用協約中的楚貨的利潤,來發展自身,至少衝突會削弱許多,同時再限制協約之外的楚貨,肆無忌憚的流入,給益州自己的工坊,留下發展的空間……其實益州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

張鬆其實也有些後悔,畢竟當初是他提議劉璋,將與楚國的協議進口的楚貨,作爲“利益”分給其他大士族,藉以拉攏住一部分,也好穩定西川。

結果反而造成了連鎖反應……

也不能怪張鬆目光短淺,畢竟這一幕,是之前沒有發生過的,以此時經濟學的理論水平……看懂、吃透《管子》,就已經能算貨殖之道的名臣。

實在是沒見過楚國的這些花活兒!

張鬆好歹在一開始,就看出了楚貨流入,將對益州的“士農工商”,各個階層造成傷害,只是可惜……依舊爲時代束縛,只想着縫縫補補,錯過了從一開始就撥亂反正的機會。

現在楚國的技藝還在不斷提升,生產力的差距愈發擴增,加之看到魏國這個成功的例子,這才漸漸醒悟。

畢竟萬變不離其宗,當張鬆意識到哪裡不對之後,追溯其本源,雖不明白太多原理,但也隱約找到了問題所在。

可惜,張鬆的提議,卻響應者寥寥。

益州也不乏想要腳踏實地的發展工坊的人、的士族——其實按照世家的處事邏輯,這才應該是正途!

二十年前的世家,重視的是土地、是經典傳承,而此時之工坊,不就是彼時之土地,此時之工藝技藝,不就是彼時之經典傳承?

什麼時候,世家墮落到要放棄自己的基礎,轉而去追求鏡花水月的利益?

只能說……

是劉璋一開始騷操作,加上楚國有意的推波助瀾,一波將西川的士族打懵,“醒”過來之後跑錯了方向。

另外其實還有一重根本原因……

益州府掌權的重臣中,很大一部分,是當初和劉焉一起入益州的外來者,其中就以吳懿爲首。

這些外來者在益州不過二十年,根沒有徹底紮下來,自然也就更加求利,而不是求本,他們哪怕是對外的利益,與益州士族並不完全一致。

在這批人的帶動下,一部分益州士族也“浮躁”起來。

張鬆此時還能夠得到鄭度、黃權,以及背後一部分士族的支持,就已經算是華夏士族的祖傳智慧沒丟乾淨。

然而如今連吳懿這種西川扛鼎重臣,都已經“中間商”當得正歡,自然不會有什麼太多支持,甚至給張鬆帶來了不少抨擊。

最後吳懿站出來,說了句“公道話”,讓雙方各退一步,將代理楚貨的稅收,又提了提,用於南部的戰事。

算是暫時平息了爭端,不過……治標不治本。

與此同時,黃權府上,其嫡長子黃崇,此時已經徹底接受了“啓蒙部”的啓蒙,認可楚國的最終目的,是“八荒六合,四良如一”。

對楚國內部、或者說是在煽動底層時,比如對韓人,宣傳楚學的重點就是“四良如一”,也就是以“士農工商”的的絕對平等爲最終理想目標。

而對於楚國之外、說服中高層目標時,啓蒙部除了輸出“四良如一”之外,還要說服目標認可“八荒六合”——也就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在楚學的光耀之內,並無敵我之別的意思。

此時黃崇就已經相信,楚國是要真正爲了“所有人”的,並不需要過於擔心,益州併入楚國後,會被“分而食之”。

的確現在看來,楚國在利益分配雖不完全平等,但至少是趨近於平等,荊州的本土士族,也在奮起直追,最重要的是,荊州士族……絕對稱不上被打壓。

至於短期內的被收割,完全是實力原因,畢竟起步慢了。

黃崇最初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位和自己聊得很投緣的楚商,是楚國機密部門的成員,不過現在……自然已經猜到。

並且爲了益州能夠早日併入楚國懷抱,黃崇開始明裡暗裡的利用自己的身份,打探消息,並且爲啓蒙部的其他成員在益州鋪路,還暗中試探自己父親的態度,甚至試圖間接說服黃權。

同樣的事情,在益州、乃至於整個大漢、全天下,都在發生着。

否則……

黃權也不會和一個楚商見面,現在黃權也能猜到,幾個月前,介紹自己和這位“楚商”見面、並且相識的小夥伴,恐怕早就已經被啓蒙,只是心照不宣、沒有說出來而已。

甚至此時在西川平定南蠻的前沿,正在與南中百蠻、益州郡士族聯軍交戰的犍爲郡,此時正自提一軍,奉主帥張任之命,率數千衆堅守城寨的孟達,也正和“啓蒙部”聯繫着。

而且相比之下,孟達不能算是被啓蒙,而是……單純的被策反!

只是藉助啓蒙部深入敵內的影響力,令自身活動更加方便,同時也更容易聯繫法正而已。

當初孟達是和法正一起入蜀的同鄉好友,原本和法正一樣,都不是很受看中。

算起來還是藉助啓蒙部的力量,才令孟達受到了張任的賞識,有了出頭的機會——否則孟達早就去投靠自己的同鄉法正!

現在孟達更想要在倒戈的時候,發揮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立下功勳,而不是單純去抱大腿。

可惜的是,也有啓蒙部的成員,想要以趙雲、張繡與張任的關係,去說服張任,結果直接被張任斬首明志,幸而沒有牽扯到孟達這根線……

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七十三章 鏖戰第二十八章 辭行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一百五十五章 龐士元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任性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爲樂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三百三十一章 年節下的將軍府第二百零三章 將軍與樵夫第六十二章 京口第四十七章 約戰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爲樂第五百四十六章 鋼針鐵網第二百八十九章 恃遠不服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四百二十八章 學考宣傳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四百九十四章 針對黃金州人的預案第五百八十七章 奇襲第四百一十一章 絕戶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五百零八章 陰暗的楚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一百八十二章 減兵增竈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學得會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袁術稱帝第一百九十章 誤會第三百五十一章 南郡有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樂於助人甘興霸第三百四十章 兩軍陣前第八十二章 過江東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三百二十四章 東萊之議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四百六十二章?新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辦法很簡單第四十九章 鬥陣第四百五十四章?魏國朝政第四百零五章 元讓的女兒也不錯!第二百六十六章 沙摩柯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雙第四百六十八 無中生有第四百五十九章?時代變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定江夏第四百一十章 憂第五百一十章 渤海之變(大章節)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五百三十三章 楚國的反應第五百九十三章 長安驚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九十一章 活蹦亂跳陸季寧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二百四十八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十二章 世家之友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三百五十一章 南郡有變第二百八十六章 州胡第一百五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三百九十九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捱打第二百五十一章 總督部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爭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第十八章 組合拳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二百零一章 出使宛城第四百一十章 憂第三百一十八章 容陵勇將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三百二十七章 樂於助人甘興霸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三十六章 曲阿第三百三十三章 條件第三百七十八章 法正第四百三十七章 夷州榜樣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八十五章 掃蕩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一百五十七章 曬鹽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破冥阨
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七十三章 鏖戰第二十八章 辭行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一百五十五章 龐士元第三百四十一章 恐怖的精神力第三百一十六章 任性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爲樂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三百三十一章 年節下的將軍府第二百零三章 將軍與樵夫第六十二章 京口第四十七章 約戰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四百八十六章 助人爲樂第五百四十六章 鋼針鐵網第二百八十九章 恃遠不服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四百二十八章 學考宣傳第二百九十章 隨和的甘寧第四百九十四章 針對黃金州人的預案第五百八十七章 奇襲第四百一十一章 絕戶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五百零八章 陰暗的楚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一百八十二章 減兵增竈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學得會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袁術稱帝第一百九十章 誤會第三百五十一章 南郡有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樂於助人甘興霸第三百四十章 兩軍陣前第八十二章 過江東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任(大章)第八十一章 義助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四百一十九章 歸金陵第三百二十四章 東萊之議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四百六十二章?新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辦法很簡單第四十九章 鬥陣第四百五十四章?魏國朝政第四百零五章 元讓的女兒也不錯!第二百六十六章 沙摩柯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二百五十八章 河內張氏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雙第四百六十八 無中生有第四百五十九章?時代變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定江夏第四百一十章 憂第五百一十章 渤海之變(大章節)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五百三十三章 楚國的反應第五百九十三章 長安驚變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九十一章 活蹦亂跳陸季寧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二百四十八章 兼弱攻昧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十二章 世家之友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三百五十一章 南郡有變第二百八十六章 州胡第一百五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三百九十九章 近鄉情怯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捱打第二百五十一章 總督部第一百一十五章 治所之爭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第十八章 組合拳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二百零一章 出使宛城第四百一十章 憂第三百一十八章 容陵勇將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三百二十七章 樂於助人甘興霸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三十六章 曲阿第三百三十三章 條件第三百七十八章 法正第四百三十七章 夷州榜樣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八十五章 掃蕩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一百五十七章 曬鹽法第二百四十三章 破冥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