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辭京(三)

沒有人去問什麼是國際戰爭法庭,因爲這事在英宗復辟之前,在京師裡就炒得連普通百姓都知曉了,當時丁一還沒回京,那些想把丁一斗倒的士大夫階層,總是以此爲籍口,討論四海大都督府到底有沒有這種權力,是應由三司會審,還是直接殺了以平民憤之類的。

而這一桌低級武官之中,又有人提起:“若不得法,某倒也有道門路,可去投安西大都督府……”這當口龍椅上換了人,立憲的事沒有提起,倒是給安西都督府加了一個大字,就是安西大都督府。

那羽林左衛的百戶苦笑道:“關外苦寒,京師父母高堂猶在……不過當真無法,卻也不失爲一條活命的路子,雖然丁總鎮沒有領安西大都督,不過也算是容城先生的嫡系,想來總不至於和五軍都督府及其他軍馬一般下場。”安西大都督府現時都督、同知、副都督都出缺,以原安西都督府都督丁如玉任僉都督事。

錦衣衛那百戶聽着,不禁失笑:“安西?你若能挨下來,便是一條好漢,不過丁總鎮手下,你想要混日子只怕是不能的,想要剋扣手下軍兵的錢銀,只怕是會殺頭,這不是說笑,廠衛有線報說,關外安西那地頭,千戶都殺了三個,全無下不爲例的說法,報回兵部,平素得士兵愛戴的,還能有個遇敵力戰殉國;平時風評不好的,直接就是遇敵怯敵背後中矢而亡……”

衆人聽着不由得縮了縮腦袋,除了丁一和丁如玉的部隊,這年頭誰不喝兵血?

不過那錦衣衛百戶隨即又安慰着他們:“兄弟幾個,喝兵血不也是爲了孝敬上峰麼?若真到了安西的地頭,又不需這一節,只要練好兵,倒也是能出頭,只不過那關外的天地,當真是有些難受了……好了,某去看看,能不能搭上朱大人,若是能行,求得幾個缺,也好抽調到那法庭下面辦差,免了來年的一劫!”

其他人聽着倒也就紛紛的教他速去,待得這錦衣衛百戶離去,才發現難得這廝今日倒也把帳結了才走,衆人卻全無半點開懷,只因都知道這廝的脾性,若真是手拿擒來的事,必會賴酒錢的;此時不敢賴酒錢,想來也是全無把握。

他們卻不知道,這錦衣衛百戶在街上轉了一番,便溜到金魚衚衕的丁宅後門,按着暗號敲了門,又遞上了信物查驗無誤,入得了內,便由安全衙門人等領去見朱動,剛要跪下就被朱動喊止:“先生說了多次,莫行跪拜之禮!好好說話!”

那錦衣衛百戶便長揖行了禮,老老實實地稟道:“小人已串聯四十來位同僚,盡皆是在京軍馬中的精銳,被石亨他們選中了的人手,他們都願意改換門庭來投,能謀着法庭那邊的差事,便是安西那處,也是願去的。”

朱動點了點頭對他道:“不必他們來投,你這事沒有辦好,這些人留在軍中,作用更大一些,你說動他們來投,不外就是打了石亨的臉,方纔選中的人手,便被這邊挖走,除了使得衆多軍頭愈對先生怨恨之外,有什麼用處?你明晚引這四十餘人來見,關鍵是要讓他們知道,先生絕不是濫殺,而是石彪他們取死有道;然後要是軍中把天地會和忠義社發展起來,以後這種拉人來投的事,絕對不可再做。接下從京師書院過來接手事務的金玉鷹和柳滿絮,聽說都是冷麪人,你要好自爲之,卻莫再自作聰明作出這等蠢事,不然的話,到時我在兩廣,也沒法給你說話。”

這百戶沒有吹牛,朱動當小旗時,他的確是在朱動手下的,所以他一心想在離京之前,幹出點漂亮事,也好讓這老上司走前把自己提一提。但他根本就不懂得丁一所宣講那些理念,什麼立憲之類,對他來說,更是風牛馬不相及的事,他更習慣於聽從老上司的命令。

此時聽得朱動的話,連忙應了,說是今後絕對不敢這麼搞。

朱動也沒再訓斥下去,因爲這錦衣衛百戶不太聰明,但還是很忠誠的,於是又問他:“宮裡今日可有傳出什麼線報來?”

這百戶搖了搖頭,不過他又對朱動說:“宮中的線報還沒傳出來,不過小人在浣衣局,卻有聽着個傳聞,便是太后娘娘,與爺爺說話起時,提起了先生的名字。而後來爺爺似乎很不開心地辭了清寧宮……不過這事作不得準,那浣衣局在宮中是賤役,他們哪有這麼容易,聽着太后娘娘與爺爺的說話?大人問到,小的不敢隱瞞,但是非真假,卻就不知了。”

其實他這條信報,卻是真實的,應該說景帝在位時,孫太后折騰丁一的勁頭就是不小,安西都督府的名字改來改去就不提了,連丁如玉都扣在京師,如果不是關外有事,甚至還不准她離京。那可不是關內之地,一旦有變,三衛之地就要盡墨的,可是他們總感覺丁一不太安穩。主要是丁某人麾下軍隊體現出來的戰力,也讓天下震驚;另外就是丁一不比石亨,後者就算掌管團營,還有于謙、劉永誠、曹吉祥共握,原本以爲派張輒接管了大明第一師,誰知丁某在雲遠,憑着五千兵又打下數府之地,這怎麼能讓他們不害怕?

而到了現時英宗復位,孫太后依舊是想煽動英宗來對付丁一。之所以會鬧到浣衣局的人都知道,是因爲宮中女官去浣衣局探望姐妹,無意中說起的。

就在這錦衣衛百戶與朱動稟報之時,紫禁城中,夏時就看着劉永誠過來,他不禁皺了皺眉,他是真的很不想跟劉永誠打照面,後者資格比他老得多,經常倚老賣老,而夏時卻又無可奈何,不過這時節看着,若是避開又太過了,只好迎上去問道:“劉公公到乾清宮來,卻是奉了娘娘的旨意?”

“娘娘想請爺爺得閒時,過去說說話。”劉永誠點了點頭,袖手而立,一點也不把夏時這司禮監太監放在眼裡。夏時也是無奈,只好引他去見英宗。

所謂晨昏定省,就是早晚要去給父母請安,英宗自然也不會缺了這禮數,只不過很明顯,孫太后是等不及到晨昏定省的鐘點,纔會派劉永誠來傳話,叫英宗過去說話了。劉永誠見着英宗,倒是不敢擺什麼資格,這位原本就在龍椅上坐了十四年的皇帝,又不是景帝,劉永誠行了禮,把孫太后的話複述了一回,便跪在地上,等着英宗答覆。

“朕這邊還有諸多事務要處置……”英宗有點無奈,他是正經得位的皇帝,很多景帝可以容忍的東西,他是無法接受的。便是跟原本歷史上一樣,被石亨等人近似於挾天子的景況,最後他還是一步步把屬於皇權範圍內的權柄都拿回來了,別說現時有丁一出力。

換錦衣衛指揮使也好,換司禮監人等,包括向兵部要回二十六衛的歸屬,以及陳循等人提出的何日立憲之事,都需要他去處理。至於清寧宮,他知道太后要說什麼,不外乎就是丁一的事情,英宗不太愛聽這些話,王振在時,太后也對王振多有訓斥,英宗卻是信任不減的,這正經得位的皇帝,從小就當太子養的,他卻是有他自己的主意。

不過看着劉永誠跪在那裡,英宗卻就不覺心軟,畢竟是他的孃親,於是點了點頭道:“好吧,那先擱下了,過去陪母后說說話。”夏時在邊上,自然吩咐擺駕清寧宮等等不提。

而英宗到了清寧宮,與孫太后行了禮,便聽得孫太后說道:“聽說安西都督府改爲大都督府?皇帝可知道,太祖時就是覺得大都督不好,方纔將其改爲五軍都督府?郕王在宮裡時,便弄出一個四海大都督府,結果如何?現時又再弄出一個安西大都督府,這事有違祖訓,只怕是不太妥當的。”

朱元璋時期的大都督府,本身就是從行樞密院改過來的產物,到了政權穩定,他自然就是怕權臣坐大,要知道朱文正任大都督可是“節制中外諸軍事”,所以朱元璋後來改大都督府爲五軍都督府也就是情理中事。

而現時四海大都督府就是一個怪物,它基本就是直接聽命於皇帝的部門,五軍都督府是管它不着,兵部也同樣管它不着;安西都督府原本還是歸入五軍都督府的,調兵請命也要經過兵部,現時加個大字,也就意味它將和四海大都督府一樣,將是直屬於皇帝指揮的了。

英宗聽着,自然明白孫太后的意思,不外乎就是領四海大都督府事的丁一,能夠把景帝趕下龍椅,扶得他復位,可見權力之大;而如果再弄一個大都督府,教丁如玉領大都督事,那麼丁家的實力就更加雄厚。

“如玉一介女流,着實國事艱難,方纔教她披掛上陣,爲國操勞。朕以爲邊事略定,待得如晉把那戰爭法庭的審判辦完,就教如玉同如晉一起下兩廣去吧。”英宗沒有去回答關於大都督府的事。孫太后聽着點了點頭,雖然英宗沒有依從她的意見,但調丁如玉回京,也算是了了她一樁心病,但是英宗接下的話,卻就讓她氣得要吐血,只聽英宗說道:“朕以爲,安西大都督府,領大都督事者,觀朝中諸臣工,當以……”(?)

第3章 立儲(十四)第4章 出印度洋(二)第6章 傷別離(三)第3章 爪哇(十五)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三)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七)第83章 其血玄黃(九)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第5章 君臨(九)第3章 飛地(一)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七)第3章 心如鐵(十七)第130章 待從頭(十三)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6章 傷別離(十六)第56章 受辱(二)第33章 幽懷恨無句(三)第11章 威脅(一)第4章 新君(十五)第1章 入埃及(十)第37章 勳貴(一)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一)第4章 萬山在握(三)第107章 天子賜顏色(十九)第6章 歐洲(十七)第42章 幽懷恨無句(十二)第84章 贏取自由身(九)第124章 待從頭(七)第1章 溫柔鄉(五)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3章 立儲(十)第4章 槍在肩(四)第2章 定埃及(十四)第3章 立儲(五)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66章 更有強中手(十一)第5章 奪門(十五)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九)第78章 贏取自由身(三)第8章 決鬥(十八)第2章 萬事開頭難(二)第2章 萬事開頭難(二)第1章 督廣西(二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一)第110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二)第62章 交易(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七)第8章 決鬥(二十四)第38章 勳貴(二)第81章 翻雲覆雨(十二)第68章 工欲善其事(十八)第4章 憑陵雜風雨(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七)第4章 出印度洋(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72章 翻雲覆雨(三)第2章 遠航(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五)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三)第5章 萬事開頭難(五)第3章 飛地(十一)第8章 萬事開頭難(八)第2章 定埃及(十一)第57章 交易(一)第8章 決鬥(二十二)第3章 立儲(五)第127章 待從頭(十)第29章 江山萬里煙(十九)第1章 入埃及(二)第2章 定埃及(四)第8章 轉進(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八)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七)第84章 虎脫柙(二十)第37章 尺土是漢天(四)第98章 天子賜顏色(十)第84章 虎脫柙(十八)第6章 傷別離(二十四)第5章 君臨(七)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九)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六)第6章 傷別離(二十)第2章 篳路藍縷(十九)第45章 教看風雲手(六)第1章 舊部(四)第91章 天子賜顏色(三)第30章 江山萬里煙(二十)第8章 決鬥(二十三)第6章 傷別離(四)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八)第1章 入埃及(一)第5章 奪門(十五)第3章 飛地(十三)第5章 奪門(三)第5章 奪門(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三)
第3章 立儲(十四)第4章 出印度洋(二)第6章 傷別離(三)第3章 爪哇(十五)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三)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七)第83章 其血玄黃(九)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第5章 君臨(九)第3章 飛地(一)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十七)第3章 心如鐵(十七)第130章 待從頭(十三)第80章 閒遊獨木橋(二十)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6章 傷別離(十六)第56章 受辱(二)第33章 幽懷恨無句(三)第11章 威脅(一)第4章 新君(十五)第1章 入埃及(十)第37章 勳貴(一)第3章 永鎮廣西(十一)第4章 萬山在握(三)第107章 天子賜顏色(十九)第6章 歐洲(十七)第42章 幽懷恨無句(十二)第84章 贏取自由身(九)第124章 待從頭(七)第1章 溫柔鄉(五)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3章 立儲(十)第4章 槍在肩(四)第2章 定埃及(十四)第3章 立儲(五)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二)第66章 更有強中手(十一)第5章 奪門(十五)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九)第78章 贏取自由身(三)第8章 決鬥(十八)第2章 萬事開頭難(二)第2章 萬事開頭難(二)第1章 督廣西(二十四)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一)第110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二)第62章 交易(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七)第8章 決鬥(二十四)第38章 勳貴(二)第81章 翻雲覆雨(十二)第68章 工欲善其事(十八)第4章 憑陵雜風雨(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七)第4章 出印度洋(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八)第72章 翻雲覆雨(三)第2章 遠航(十五)第4章 出印度洋(五)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三)第5章 萬事開頭難(五)第3章 飛地(十一)第8章 萬事開頭難(八)第2章 定埃及(十一)第57章 交易(一)第8章 決鬥(二十二)第3章 立儲(五)第127章 待從頭(十)第29章 江山萬里煙(十九)第1章 入埃及(二)第2章 定埃及(四)第8章 轉進(三)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八)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七)第84章 虎脫柙(二十)第37章 尺土是漢天(四)第98章 天子賜顏色(十)第84章 虎脫柙(十八)第6章 傷別離(二十四)第5章 君臨(七)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九)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六)第6章 傷別離(二十)第2章 篳路藍縷(十九)第45章 教看風雲手(六)第1章 舊部(四)第91章 天子賜顏色(三)第30章 江山萬里煙(二十)第8章 決鬥(二十三)第6章 傷別離(四)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八)第1章 入埃及(一)第5章 奪門(十五)第3章 飛地(十三)第5章 奪門(三)第5章 奪門(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