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九)

也許在這個時代,也許作爲旁觀者,丁一是殘忍的、兇殘的,用還沒發生的歷史慘案,做爲仇恨的根源,在盡其所能的進行報復和清算。≧,看上去,就是一個悖論式的邏輯,因爲倭人對華夏犯下的滔天惡行,還要再過幾百年才發生,而這顯然就是丁一所有仇恨的根源。

但對於丁一來說,並不是這樣,對他來說,時間是連續的,幾百年後的的年代和現在的年代,在感情上是連續的,他不會去做狗屁推斷,不會去做什麼猜測,就是要報復,就是要復仇,一旦對倭國動手,他便不可能會留手。

“別說什麼正義,別說什麼志士,做爲一個政治家,你在我面前說出這樣的話,太幼稚了。”丁一微笑着對着宗名山全說道,“我可以憐憫你,真的,至少對於你來說,我願意給予一點尊重。”然後丁一對着曹吉祥說道,“允許他挑選二十名親信來見他。”

然後丁一對宗名山全說道:“我給你機會,在五天以內,如果倭國有志士高手,能夠戰勝我,我可以留幕府將軍一條命,注意,僅僅是他自己的一條命,他將替代倭王,前往華夏獻俘。”

山名宗全的眼裡便有了生機,如同抓住了最後的一根稻草。

倭王對於倭國來說,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對於他們,更象一個精神象徵,如果連這個精神象徵都被毀滅,他不敢想像,倭國將墮入什麼樣的境地。哪怕明軍都撤出了倭國,那麼在這片土地上。也將是無盡的戰亂。

沒有猶豫,很快他就報出了二十個親信的名字。而曹吉祥也很快地把其中的十七人帶了進來,那沒有到場的三個人,其中兩個已經在沙場上身死,還有一個不知所蹤。

山名宗全向丁一望了過去,他象一頭垂危的狼,想在最後的時刻,留給對手,一道足以證明自己的爪痕:“殿下能接受多少志士的挑戰?”這是一種驕傲,哪怕是最後的驕傲。

丁一微笑着點了點頭:“如果你能做到。可以是整個倭國,我並不介意。”

於是那一絲驕傲,就這麼脆弱的破碎了,比冰花更易碎的驕傲。

的確,整個倭國,丁一戰勝、征服的,不是一個高手,幾個高手,是整個倭國。

他站在平安宮裡的大殿之中。望向跪於階下的山名宗全,溫和地手持着摺扇,臉上帶着微笑,沒有什麼殺戮的味道。沒有什麼霸道的氣勢,只是穩穩站在殿中,一手背在身後。一手執着摺扇輕輕搖動,雪白儒衫在黑衣精銳之中。如此的醒目,他甚至根本就不顧忌“將軍不騎白馬”的原則。因爲這已是被他踩在腳下的平安宮,他有足夠的實力和氣魄,讓這倭國不得翻身。

山名宗全垂下了腦袋,他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做爲遮羞布了,帶着一點麻木的心死:“十人可以嗎?”其實他醒悟過來,就感覺到這是一件很兒戲的事。已經把平安宮踏在腳下的丁一,根本就不必要接受這樣的挑戰。

但他無法不捉住這最後的稻草,一種飛蛾撲火式的行動。

“十人太少,一百人吧。”丁一留下這麼一句話,微笑着點了點頭,走入了宮裡。

一進了宮殿裡,不單是楊守隨、李秉、曹吉祥等人,連被曹吉祥拗斷了手指骨還沒好的李紹,都勸說了起來:“殿下乃是大明軍魂,天子御弟,安能親身冒險,與彼等倭人做血濺五步之爭!”

看起來巫都幹送的許多倭女,卻還是讓李紹重新考慮了自己的站隊,當然,更爲重要的是勝利,一個接一個的勝利,揚威域外、名留汗青的誘惑,讓這舊式的士大夫,有了更多的想頭和盼頭。

“行了。”丁一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停下來,“我不打算跟他們玩什麼挑戰。”

“只是倭國有志士,總得讓他們自己冒出頭纔好些,比起我們自己去倭國之中搜尋,省力許多。”

丁一壓根不打算在這件事扯皮,直接向李紹問道:“項侍郎在九州那邊,已經開始接手軍事上的防務了,克述你怎麼說?這倭國的政務,你能接得下來麼?這回我是真的要回華夏了,兵部那郎中和五軍都督府來的指揮使,你也見過了,我這邊當真是耽擱不起。”

指骨仍上着夾板的李紹,全沒剛到筑前時的勁頭,也許沙場真的能讓人成長。

他開口也不跟丁一對着幹了,極爲恭敬地行禮問道:“敢問殿下,能給下官和項侍郎這邊,留下多少可用之兵?”

“對馬那邊還有四個朝鮮兵的團,大約八千人出頭。艦隊經過對馬島時,把這幾個團都運到筑前給你們。”怎麼分配兵力,丁一早就是胸有成竹的事情,指着案上鋪開的地圖對李紹說道,“一萬餘經歷了戰事的朝鮮兵,再給你留下二千,暫時就只有這麼多了。駐軍分三處,九州守備處駐在肥前,四國守備處駐在土佐,平安守備處駐在京都;另在越前這邊設立東海艦隊治所,由馬負圖負責。”

“殿下,這兵馬太少了!”李紹自覺改變站隊之後,卻也就開始學會向丁一訴苦了。

“濟州那邊不出意外,兩個月後有三萬新兵完成訓練,會有兩萬人補充過來給你們。反正只要他們老實納稅,倭國內部的事,你們不要去插手。你現在要頭痛的,不是兵力的問題,是怎麼向各地大名,收取戰爭賠款;北陸道、東山道、東海道那一片,他們主動投降,只要老實納捐,你不必去管他們。”丁一再三的叮囑,他是擔心這李紹別被連接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有兵在手,就於倭國四處征伐。

贏了並沒有什麼太好的效果,一旦出現折損,那麼就會大大降低倭人對明軍的畏懼。

那絕對是得不償失的事。

而倭王和幕府將軍足利義政就被帶上來,跟着他們入殿的,還有後土御門、細川勝元。丁一揮了揮手,楊守隨就把文書契約放在他們的面前,這是一道關於戰爭賠款的條約,主要幾點就是:

倭王彥仁自削妄稱皇號,並將倭王之位禪讓於後土御門;由細川勝元出任幕府管領。

幕府將軍足利義政指派死士行刺大明皇太后,罪證確鑿,族誅,倭王及幕府管領爲此付出白銀一千萬兩以作償補;山名宗全殺害大明天朝派出使者李舜臣,倭王及幕府管領爲此付出白銀十萬兩,並誅山名宗全男丁,婦女歸大明禮部教坊司四海大都督府分守處管教,終生賤役不能赦免。

大明本着上天好生之德,對此表示了諒解。並將倭國列爲不徵之國,明、倭百姓相眭和平,凡居倭之明人必受該國保護身家安全;

倭王及幕府等向大明宗室及使者人等謀刺,致須撥發軍士討求伸理,今酌定水陸軍費洋銀一千二百萬銀元,倭王及幕府準爲償補。

總共是二千二百一十萬兩白銀,分三年還清。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數,則酌定每年每百兩白銀加息五兩銀子。

後面還有劃讓租界駐軍,以及大明人等在倭國擁有治外法權等等。

倭王彥仁倒是痛快就是簽字用印了,他本來在倭國也就是一個精神象徵,有什麼所謂呢?

繼承倭王之位的后土御門和幕府管領細川勝元,後者不必說,已是丁一腳邊哈巴狗,后土御門只怕明軍的屠刀揮到自己頭上,連忙就在彥仁後面也附署了。

但是足利義政就不肯簽署了,他是要族誅的貨啊,這籤也是全家死絕,不籤也是全家死絕,他跪在平安宮外還有一絲僥倖,這時清醒過來,哪裡肯籤?只是連連衝着丁一磕頭乞命。

李紹卻就跟他說:“殿下卻是給你留了一線生機,你若是懂事,簽署之後,未必沒有一絲活命機緣。”便把剛纔丁一和山名宗全的打賭說給他聽,足利義政淚流滿臉,連忙執筆簽署了。

去到第四日,七十餘名倭國的武士,聚集在平安京時,便有朝鮮籍的士兵過來,引了他們去平安宮,教他們在平安宮的殿外列隊等候着。這些武士就是山名宗全召集起來的所謂倭人志士。

他們個人並不高大,但一個個都如鐵墩子一般的壯實,有人用白巾拭着太刀,有人扶着刀鞘,試圖讓自己的精神氣達到最佳的狀態;有人在爲同伴鼓勁:“大明的上樣,總歸只有一個人,一把刀!盡力而爲!”

“哈依!”很多同伴受了他們的激勵,大聲地應和着。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時間,丁一終於出現了,彥仁倭王、后土御門倭王、管領細川勝元、足利義政、山名宗全就跟在丁一身邊。

然後,就沒什麼然後了。

一個營的警衛團士兵,用手中的步槍,射擊了第三次以後,就沒有一個還能站立着的倭人武士,而警衛團士兵所做的,就是上了刺刀,上前去一個個的補刀,直到這些武士都解脫了。

第3章 立儲(五)第22章 種田(一)第9章 風*流*眼(六)第34章 尺土是漢天(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八)第7章 猙獰(三)第2章 定埃及(十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九)第7章 辭京(三)第3章 立儲(八)第2章 定埃及(十二)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五)第5章 奪門(十二)第4章 槍在肩(一)第37章 勳貴(一)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四)第82章 雄雞一唱(一)第1章 舊部(十)第5章 奪門(八)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二)第7章 辭京(八)第30章 或言堯幽囚(三)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八)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丁一的奮鬥十二第2章 遠航(四)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八)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一)丁一的奮鬥七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四)第4章 新君(三)第116章 血腥序幕(十三)第5章 忠義無雙(三)第36章 幽懷恨無句(六)第7章 辭京(三)第108章 天子賜顏色(二十)第5章 君臨(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六)第2章 絕戶計(十九)第41章 幽懷恨無句(十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第3章 永鎮廣西(八)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21章 江山萬里煙(十一)第8章 轉進(十七)第42章 教看風雲手(三)第70章 把吳鉤看了(三)第19章 獨立顧八方(二)第82章 雄雞一唱(二)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四)第1章 溫柔鄉(八)第61章 工欲善其事(十一)第6章 歐洲(十九)第4章 出印度洋(十)第1章 溫柔鄉(六)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第33章 或言堯幽囚(六)第1章 舊部(九)第2章 絕戶計(十三)第39章 熟人(一)第17章 洗劍血成川(六)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八)第109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一)第4章 萬山在握(八)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六)第82章 雄雞一唱(二十)第6章 歐洲(六)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5章 奪門(二)第75章 翻雲覆雨(六)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1章 督廣西(十九)第40章 熟人(二)第1章 舊部(三)第17章 洗劍血成川(六)第3章 爪哇(三)第3章 心如鐵(八)第86章 贏取自由身(十一)第7章 辭京(九)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五)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三)第8章 決鬥(十一)第82章 雄雞一唱(十)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3章 心如鐵(十一)第42章 教看風雲手(三)第1章 入埃及(二)第6章 歐洲(十七)第11章 江山萬里煙(一)第2章 定埃及(十六)第4章 新君(七)第21章 獨立顧八方(四)第1章 舊部(八)第6章 歐洲(十六)第82章 雄雞一唱(三)第107章 血腥序幕(四)第6章 傷別離(十八)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三)
第3章 立儲(五)第22章 種田(一)第9章 風*流*眼(六)第34章 尺土是漢天(一)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二十八)第7章 猙獰(三)第2章 定埃及(十五)第1章 風吹海不平(九)第7章 辭京(三)第3章 立儲(八)第2章 定埃及(十二)第2章 篳路藍縷(十五)第5章 奪門(十二)第4章 槍在肩(一)第37章 勳貴(一)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四)第82章 雄雞一唱(一)第1章 舊部(十)第5章 奪門(八)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二)第7章 辭京(八)第30章 或言堯幽囚(三)第4章 萬山在握(十八)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丁一的奮鬥十二第2章 遠航(四)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八)第5章 忠義無雙(十一)丁一的奮鬥七第1章 風吹海不平(十四)第4章 新君(三)第116章 血腥序幕(十三)第5章 忠義無雙(三)第36章 幽懷恨無句(六)第7章 辭京(三)第108章 天子賜顏色(二十)第5章 君臨(三)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十六)第2章 絕戶計(十九)第41章 幽懷恨無句(十一)第4章 出印度洋(十)第3章 永鎮廣西(八)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21章 江山萬里煙(十一)第8章 轉進(十七)第42章 教看風雲手(三)第70章 把吳鉤看了(三)第19章 獨立顧八方(二)第82章 雄雞一唱(二)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四)第1章 溫柔鄉(八)第61章 工欲善其事(十一)第6章 歐洲(十九)第4章 出印度洋(十)第1章 溫柔鄉(六)第4章 出印度洋(十六)第33章 或言堯幽囚(六)第1章 舊部(九)第2章 絕戶計(十三)第39章 熟人(一)第17章 洗劍血成川(六)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八)第109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一)第4章 萬山在握(八)第81章 爪牙已初成(六)第82章 雄雞一唱(二十)第6章 歐洲(六)第2章 明敕星馳封寶劍(六)第5章 奪門(二)第75章 翻雲覆雨(六)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1章 入埃及(十三)第1章 督廣西(十九)第40章 熟人(二)第1章 舊部(三)第17章 洗劍血成川(六)第3章 爪哇(三)第3章 心如鐵(八)第86章 贏取自由身(十一)第7章 辭京(九)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五)第4章 出印度洋(十三)第8章 決鬥(十一)第82章 雄雞一唱(十)第8章 獵火照狼山(三)第3章 心如鐵(十一)第42章 教看風雲手(三)第1章 入埃及(二)第6章 歐洲(十七)第11章 江山萬里煙(一)第2章 定埃及(十六)第4章 新君(七)第21章 獨立顧八方(四)第1章 舊部(八)第6章 歐洲(十六)第82章 雄雞一唱(三)第107章 血腥序幕(四)第6章 傷別離(十八)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