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伴君如虎(六)

丁如玉終究不是丁一,她有俠氣,有擔戴,不平則鳴,不會爲了官帽子而忍氣吞聲,也不會因爲韃子強橫就畏足不前。但在對於一個做到正二品都督僉事的總兵官來說,她太單純也太幼稚了。不論她如何借勢,如何進逼,大約也就能讓景帝稍有些緊張,對於謙這樣的人物來說,真的是一點壓力也給不了,甚至於謙很明白地看出來,丁一沒有插手這件事。

若是丁一插手這件事,必定就不會辦成現在這個樣子。讀書人十年含窗,秀才、中舉、進士這一路走來,做事行不行,或者大都一開始是不太行的,否則也不會有縣中積年老吏聯手六房書吏,架空首領官的說法;但能進士的人,作爲官僚卻大多數是行的,因在這十年含窗裡,在科舉這條路上,他們學的就是如何去做官僚——難不成那些道德文章白背的?那些子曰詩云,讀到成進士,不會做事也會成爲合格的官僚。做官和做事,不是一個概念的東西。

丁一能取得探花,至於如何當官僚,他是很清楚的,所以他決不會如丁如玉這般去做。

儘管這樣做很解氣,但這不是一個官僚的立身之道,官最爲重要的利益,得明白自己或自己派系的利益之所在,得估量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觸及了對方讓步的底線,是否關係到對方核心的利益所在。而決不會只爲一口氣,而去做出這樣滿城轟動的事情來。

例如於謙當時在英宗被擒之前,對景帝提出的,民重君輕的說法,就是先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然後再通過對單騎而回的石亨的赦免,來和武將集團做一個利益上的妥協。沒有人去管真相:難道英宗叫城就開?若如此,史上安有南宋?把趙佶押着一路叫城門不就得了?

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佔踞道德制高點和利益,如終明一代的稅收一般。先是噴皇帝如何可與民利?實質上,是士大夫階層在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害、極力束縛皇權擴張而已。

“如玉這件事做差了。”丁一很冷靜地對朱動說道,“接下去,可能我們很多佈置,會被禍及,儘可能把雲南的資料彙總起來……跟魏文成也提一提。不要太眷戀安全局衙門的職位,儘可能早點把得力的人手撤出來吧。多把人手轉入地下,反正經費上也不指望朝廷……”

“是,先生。”朱動領了命,並沒有問爲什麼,因爲這些日子。他看得多,也對於如何當好一個官僚,是有着深刻的領會了,許多話並不需要去問丁一,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安排,就是安全局衙門很可能要被撤消或是剝奪去大部分的權力,讓這個衙門完全癱瘓掉的辦法可以有許多種。並不一定要把這衙門裁掉,只是看朝廷怎麼出手來做罷了。

事實上朝廷的反應要比丁一所料的還要更快一些,丁如玉得到了全部她所想要的,而也同時失去了她所擁有的全部東西。在於謙的教導下,景帝的出手是極爲快速並且到位的。

很快就有旨意下來,准許建忠烈祠,教密雲前衛陣亡七百餘人,配享忠烈祠;建安北都督府,以密雲及兀良哈三衛總兵官丁如玉出任都督同知,賜穿蟒袍;密雲前衛將士皆有賞賜;丁如玉賜安北伯……單是丁如玉。就得以女子之身封伯,官職也升到從一品的都督同知。

甚至忠烈祠還由皇帝御筆親題,隨聖旨一同發了下來,包括丁如玉的官服、蟒袍等等,都是馬上就兌現的。賞賜的府第、田地。也是馬上就隨聖旨發了下來,甚至宣旨的太監,讀完聖旨之後,還點了三炷香,衝那五具長棺裡的骨灰罐鄭重拜了三拜,看上一切都很美好。

至少隨丁如玉入城的悍卒,已在丁總鎮的帶領下,高呼着“大明萬勝!”的口號。

但丁一卻就只有苦笑了,因爲這忠烈祠,建的地方不是京師,也不是跟孔廟一樣,每個縣城裡都會有的。而是建在密雲前衛,聖旨裡說了:但教英魂不滅,永鎮邊陲,震懾羣醜!

安北都督府也不是建在密雲或是三衛,而是建在京師,和五軍都督府是一樣的,而丁如玉這同知之上,雖然還沒有左、右都督等上司,但這沒有任何意義,這比起丁一的四海大都督還可憐。因着這安西都督府是和五軍都督府一樣,對軍隊無調遣權,其調遣之權由皇帝直接掌管,而任免、升調、訓練之權則由兵部捏在手心。也就是說丁如玉被賦閒了。

至少丁一的四海大都督衙門,還是人員任免完全由他說了算,丁如玉這安北都督府,連個安北都督五品的左、右斷事官,就是掌管安北都督府的刑獄事宜——大約類似現代軍事法庭、監獄的官員,她都決定不了。並且她的總兵官之職,因不再統兵,也就卸任了。

丁如玉被這一道聖旨完完全全剝奪去兵權,她在廣東的戰功,在關外的拼殺,便因着這一道旨意,化爲烏有。當然,若是想當個富家翁,倒是可以的,總之朝廷就是把她供起來,也許丁如玉這輩子也不可能再踏上戰場,她所能做的,就是茶餘飯後和身邊也一樣漸漸老邁的親兵,回憶一下當年的沙場浴血,所謂夢迴吹角連營,大約便是如是了。

而兵部的效率是極快的,下午馬上就委任了孫鏜任總兵官,即日北上密雲及兀良哈三衛鎮守,改密雲前衛爲安北中衛,又擬在三衛分設安北前、後、左、右四衛,孫鏜當然不會孤家寡人前去赴任,隨他前去的還有一萬團營精兵,畢竟三衛之地站穩了,京師也就壓力減弱。

當然孫鏜又領了安北都督府左都督的職位,算是丁如玉新鮮出爐的上司,但這些,其實已經跟丁如玉沒有干係了。除了跟着丁如玉留在京師的二百悍卒之外,關外的數萬虎賁,便已不幹丁如玉的事。可以預見的是那些軍兵必定會被拆散填充到新設的諸衛之中,隨後在不時發生的邊關戰事裡,或是力戰殉國,或是改換門庭投靠,或是耽誤戰機被處置……

丁一見着如玉回府來,倒是仍舊笑着教她去換下衣甲,但當喝退左右之後,丁如玉一下子就跪倒在丁一面前,因爲她身披三層甲,水力鍛牀衝壓成形的腿甲,砸在水磨青磚上,卻是響亮的動靜:“少爺,如玉做錯了!”從兵部門口接旨,復出城外教那隨行二千軍馬回密雲,又挑了二百自願跟在她身邊的悍卒,再回到金魚衚衕。這來來去去的一路,開始接旨時的得意,早已消散無跡,她本就是聰明人,這一路早就想通了:這一回她真是惹禍了。

她知道自己失去了兵權,也知道丁一爲什麼要竭力支撐她在關外的這支軍隊,而現在,因爲她自己的鬧騰,就把丁一先前的努力,全都化爲烏有。別看一門兄妹兩伯爵,就覺得自己擠進了勳貴的圈子裡,其實他們離勳貴圈子還很遠。大功坊徐家就不提了,英國公這樣的,就算張輔死了,他在軍中多少門生子侄,那不是皇帝或兵部說調離就能調離得了的。

或者就說朱永吧,他父親死了,但朱永長成了,之前追隨他父親的將領,便奉他爲主,聽他號令,這叫勳貴;丁一和丁如玉,別說子侄,連兒子都沒一個,現時被孫鏜接了手,不用一年,誰還會聽丁如玉的招呼?而丁如玉,掛着個從一品的都督僉事又能給舊部幫上什麼忙?什麼也幫不上,時日久了,還有什麼舊部?

“不打緊,你平安便好。”丁一笑着將她抱了起來,還如當年在容城一樣,捏了捏她的臉蛋,對她道,“怕什麼?小丫頭,你這官升得夠快的了,只可惜不論你當上什麼官,你都是少爺的如玉……不用擔心,便是這天塌了,也有少爺在呢。”他安慰着她,並沒半句責備。

而在丁如玉含淚退下更衣之際,廳裡的陰暗角落卻有人開口道:“這般縱她,不是好事。”

說話的,卻是向來極沒存在感,也幾乎從不出聲的影子,連他也看不過去了。

正因爲他存在於丁一身邊的黑暗之中,所以他也很清楚丁一對於關外這支軍隊的付出。

“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丁一聳了聳肩,卻是這麼迴應着影子的問題。

於是影子就沉默了,他知道丁一接下來準備要做什麼,按照計劃,文胖子的特種大隊,會在一個月裡分批滲透到京師裡來,丁一要求無聲無息地把這一支拳頭部隊滲透到京師裡,必然就是要做大事,大到一旦事敗抄家滅族的事;而且影子還知道,雷霆書院京師分院裡的學生,有至少四成人,已經被輪換到容城書院,而從容城書院輪換來的人,無疑都是丁一的崇拜者,而這六七百學生,按朱動的彙報,已經進行了六十課時的行進射擊練習了,這批學生,丁一是計劃在文胖子人員到位之後,開始給這些學生配置遂發槍。

如果加上丁如玉的二百彪悍騎兵,來增強衝擊力,也許真的不失爲一件好事。

第83章 其血玄黃(六)第3章 永鎮廣西(十)第4章 萬山在握(七)第2章 定埃及(十八)第89章 天子賜顏色(一)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二)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三)第8章 轉進(四)第3章 憑陵雜風雨(三)第7章 辭京(八)第7章 風蕭蕭(六)第12章 江山萬里煙(二)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5章 君臨(五)第3章 心如鐵(十四)第8章 決鬥(十)第6章 傷別離(二十二)第7章 辭京(二)第82章 萬事皆備(一)第3章 爪哇(十一)第6章 歐洲(二)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九)第1章 督廣西(九)第4章 新君(十三)丁一的奮鬥三十六第1章 伴君如虎(四)第8章 轉進(十五)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二)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二)第2章 絕戶計(十一)第30章 殺官(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二)第24章 種田(三)第6章 歐洲(三)第79章 翻雲覆雨(十)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六)第35章 刺殺(一)第5章 租界(三)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八)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五)第84章 虎脫柙(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三)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六)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七)丁一的奮鬥二十三第5章 君臨(十)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五)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五)第83章 其血玄黃(七)第96章 萬事皆備(十五)第8章 轉進(十)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五)第5章 君臨(二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六)第7章 猙獰(九)第5章 忠義無雙(十四)第2章 篳路藍縷(九)第4章 萬山在握(七)第2章 遠航(十二)第7章 風蕭蕭(十五)第1章 督廣西(十)第21章 獨立顧八方(四)第82章 雄雞一唱(八)第5章 租界(六)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七)第7章 風蕭蕭(十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二)第4章 萬山在握(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八)第1章 入埃及(七)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五)第10章 萬事開頭難(十)第8章 轉進(七)第83章 其血玄黃(四)第50章 離別易銷魂(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一)第4章 新君(七)第5章 君臨(十四)第4章 萬山在握(五)第21章 江山萬里煙(十一)第3章 飛地(八)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九)第73章 翻雲覆雨(四)第3章 心如鐵(十七)第2章 憑陵雜風雨(二)第35章 尺土是漢天(二)第5章 君臨(九)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一)第7章 萬事開頭難(七)第93章 萬事皆備(十二)第2章 遠航(十八)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四)第116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八)
第83章 其血玄黃(六)第3章 永鎮廣西(十)第4章 萬山在握(七)第2章 定埃及(十八)第89章 天子賜顏色(一)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二)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三)第8章 轉進(四)第3章 憑陵雜風雨(三)第7章 辭京(八)第7章 風蕭蕭(六)第12章 江山萬里煙(二)第9章 風*流*眼(十二)第5章 君臨(五)第3章 心如鐵(十四)第8章 決鬥(十)第6章 傷別離(二十二)第7章 辭京(二)第82章 萬事皆備(一)第3章 爪哇(十一)第6章 歐洲(二)第3章 永鎮廣西(二十九)第1章 督廣西(九)第4章 新君(十三)丁一的奮鬥三十六第1章 伴君如虎(四)第8章 轉進(十五)第57章 工欲善其事(七)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二)第4章 出印度洋(十二)第2章 絕戶計(十一)第30章 殺官(二)第2章 拯救兩廣總督(十二)第24章 種田(三)第6章 歐洲(三)第79章 翻雲覆雨(十)第3章 永鎮廣西(十六)第35章 刺殺(一)第5章 租界(三)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八)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五)第84章 虎脫柙(六)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三)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六)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七)丁一的奮鬥二十三第5章 君臨(十)第80章 閒遊獨木橋(十五)第83章 其血玄黃(十五)第83章 其血玄黃(七)第96章 萬事皆備(十五)第8章 轉進(十)第3章 受降城下月如霜(五)第5章 君臨(二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六)第7章 猙獰(九)第5章 忠義無雙(十四)第2章 篳路藍縷(九)第4章 萬山在握(七)第2章 遠航(十二)第7章 風蕭蕭(十五)第1章 督廣西(十)第21章 獨立顧八方(四)第82章 雄雞一唱(八)第5章 租界(六)第1章 風吹海不平(七)第7章 風蕭蕭(十四)第2章 篳路藍縷(十六)第1章 督廣西(二十九)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四)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二十二)第4章 萬山在握(十)第4章 雲遠承宣布政使司(三十)第10章 依紅傍粉憐香玉(十八)第1章 入埃及(七)第1章 風吹海不平(五)第10章 萬事開頭難(十)第8章 轉進(七)第83章 其血玄黃(四)第50章 離別易銷魂(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一)第4章 新君(七)第5章 君臨(十四)第4章 萬山在握(五)第21章 江山萬里煙(十一)第3章 飛地(八)第2章 篳路藍縷(十三)第1章 風吹海不平(九)第73章 翻雲覆雨(四)第3章 心如鐵(十七)第2章 憑陵雜風雨(二)第35章 尺土是漢天(二)第5章 君臨(九)第81章 爪牙已初成(一)第7章 萬事開頭難(七)第93章 萬事皆備(十二)第2章 遠航(十八)第5章 忠義無雙(二十一)第11章 日久見人心(十四)第116章 矢交墜兮士爭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