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後,秋風漸起。
姜遊拿着水管,沖洗着院子。
陳楠披了件米色的針織衫站在院門邊上,“準備重新弄了?”
“歇了很久了,”姜遊走回池塘邊,關了水,他轉身看着陳楠,“光禿禿的,我自己看着都難受。”
“薑末呢?”陳楠問。
“在樓上玩遊戲呢,給他買了個PS4,現在我叫他他都不理我的。”
“現在小孩都愛玩遊戲,芸芸也是,變着花樣從我手裡要手機。”
“等上學了就限制他玩了。”
“上次你不是讓我留意,我那小區有沒有人要賣房嘛?”
“是啊,清水灣的房子,有人要賣?”
“我也是聽說。”
陳楠踩着青石路慢慢走進店裡,姜遊跟在她身後。
“是一對老夫妻,他們女兒在美國,好多年前就拿到了國籍,生了兩個小孩,前幾年他們就過去幫忙帶孩子了,”陳楠靠在長桌邊上,“他們下個月回國,說是年齡大了跑不動了,於是這次想把房子賣了,以後大概就不回來了,就是我家旁邊那幢樓,3樓。”
“下個月啊,”姜遊走進廚房洗了洗手,“3樓挺不錯的,這種會要求全款的吧?我蘭欣苑那套剛掛出去。”
“賣的急的話,價格估計能便宜點。”
“我看看,到時候如果合適就買了。”
姜遊泡了兩杯紅茶,他一手拿着一杯走了出來,“上次的花生吃完了嗎?再帶點回去?”
陳楠搖了搖手,“吃怕了,到後來我煮粥,都在裡面撒一把花生,好不容易纔吃完了。”
姜遊把杯子放在桌上。
小臂的皮膚平整了一些,顏色依然很不均勻。
陳楠喝了一口茶,“茶葉不錯,哪來的?”
“這次去盤寧買的,喜歡喝拿一袋回去?”
“好啊,晚上我做魚湯,要不要過來喝一碗?”
“可想了,在外面天天想着楠姐你做的菜。”
澆了幾天的水後,院子裡雖然還是光禿禿的,卻似乎多了幾分活氣。
姜遊問隔壁老尹借了車去六木花鳥市場。搬了幾盆多肉菊花和三棵石榴樹回來,還找了專門做草坪的人,選了果嶺草,約定了兩天後他們上門來鋪草坪。
放好多肉和菊花,把石榴樹種下。
姜遊咬着冰棍,巡視了一遍院子。
“一朝一夕養不回來啊。”
快到傍晚的時候,他接到了周亮的電話。
“姜哥,有人看上了你那套房子。”
“看過房子了嗎?”
“下午帶他去看了,他很滿意,價格也滿意。”
“那行,我現在過來。”
掛了電話後,姜游上樓拿了挎包,他推開次臥的門,薑末盤腿坐在牀上,手裡拿着遊戲手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
屏幕上,兩個足球隊在比賽。
“我要出去一趟,你想出去轉轉嗎?”
一局結束後,薑末放下手柄。
他踩進鞋子裡,姜遊幫他繫好鞋帶,把他抱了起來。
“我覺得你好像重了。”
打車去了連通房產中介。
周亮透過玻璃門看到姜遊抱着薑末下了車,他打開門迎了出去,“姜哥你來了,客戶在裡面和老闆聊呢。”
“是什麼樣的人啊?”
“看上去挺年輕的,好像在附近工作,他好像要全款,估計是個富二代。”
“富二代好啊,我正缺錢呢,”姜遊放下了薑末,“現在養個小孩,到處都要花錢。”
周亮低頭看着薑末,“這是誰家的孩子?挺可愛的。”
“我兒子啊。”
周亮愣了一下,回過神,發現姜遊已經帶着薑末走了進去,他連忙跟上。
走進會客室,李榮高看到他後站了起來,“小姜你來啦,來來來,這位是蔣先生。”
蔣雲憲也跟着站了起來。
姜遊打量着他,瘦高,眼睛細長,氣質有些陰沉。
蔣雲憲也審視着姜遊。
很普通。
他的視線落在了薑末身上。
李榮高爲他們分別介紹了彼此。
寒暄過後,他們坐了下來。
李榮高遞給姜遊一根菸,姜遊指了指薑末,“他身體不太好。”
李榮高便收了回去,他問:“幫親戚帶孩子呢?”
“不,是我兒子。”
“你兒子?我們認識那麼多年了,你哪來的……”
“嗯,收養的,叫薑末,薑末,這個是李叔叔。”
薑末擡頭看了李榮高一眼。
“他怎麼了?”蔣雲憲問。
“他比較內向。”
周亮用一次性杯子倒了杯水,放到姜遊手邊,姜遊拿起杯子喝了口水。
他問:“你想買我那套房子?”
“對的。”
“去看過了?”
“看過了。”
“那我要和你說清楚的,這套房子呢,之前一個租戶,他自殺了,不是在我房子裡,是在他工作的地方。後面的那個租客呢,不太講衛生,之前弄的一股味道,我弄了好久才弄乾淨,把傢俱全扔了,那個租戶還賠了我幾千塊錢,押金我都沒退他。就這兩個情況,所以我這個價格,比別人家要低一點。”
“這個……”
“我喜歡生意做的明明白白的,別到時候你買完了,聽街坊領居一說,開始後悔。”
“李老闆都和我講過了,我不在意這些,主要是近,然後價格實惠。”
“那就好。稅費和中介費,按規矩,兩邊的都是你出。”
蔣雲憲想也不想就答應了,“可以的。”
李榮高看了一眼姜遊的表情,“那我就開始做合同了?”
“行啊,我反正坐着拿錢,辦證的時候提前一天和我說一下,我到場就行。”
小周和李榮高做合同的時候,姜遊和蔣雲憲聊了起來。
“你做什麼工作,全款很厲害啊。”
“做金融的。”
“怪不得呢,你怎麼不買隔壁新開的那個樓盤?電梯房,容積率高,綠化和物業都好。”
“這邊人氣比較旺,有生活氣息,”蔣雲憲看着薑末,“我冒昧問一句,這個孩子,他有點自閉吧?”
姜遊沉默了一下,他說:“他就是內向。”
“我認得一個專家,這種,越早干預越好,如果等上了小學就……”
“專家說的又不一定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