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

“長官閣下,我們遠涉重洋,自遙遠地歐洲來到東亞地區,並且佔據了臺灣這塊寶地,目的是爲了與東亞各國進行正常貿易,從而賺取大量的利潤供我們享受高貴的生活,而不是爲了與近在眼前的大明帝國爲敵,那樣的話恐怕不會有太美好的結局。何況明國移民和軍隊並不多,臺灣島的面積足有歐洲幾個小國那樣大,我們和明國人友好相處、瓜分臺灣島纔是最好的辦法!”

說話的是東印度公司派駐臺灣的貿易代表巴列維特,這是一名頗具紳士風度的年輕男子,高挺的鼻樑、褐色的眼睛,英俊的臉龐上帶着不以爲然的笑容。

“我反對貿易代表先生的意見!我認爲,明國政府的這些舉動,很可能對我們荷蘭及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的利益產生嚴重威脅!”

說話的是一臉絡腮鬍子地荷蘭駐軍上校範。戴克。

“我很欣賞上校先生的言論,請上校先生繼續講下去!”

普特曼一臉欣慰之色看向範。戴克,示意他接着說出自己的理由。

“遵命,長官閣下!”

範。戴克向普特曼點頭示意,然後眼神迅速地瞟了一眼一旁的巴列維特。

“現在的情形就像我們當初佔領這塊地區時有些類似。熱蘭遮城修建完工時,麻豆和目加溜灣人等原住民也是對我們抱有敵意,而我們開始也曾經試圖用友誼來化解這種敵意,但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有利益衝突,妄想通過示好來消除誤會是萬萬行不通地!”

普特曼緩緩點頭以示同意範。戴克的言論,而巴列維特卻是一副不置可否的神情。

“東南亞各種族都有一個明顯地弱點:欺軟怕硬!明國人也是這樣!當初如果我們不去抵抗麻豆人和目加溜灣人,任由他們繼續破壞我們的城堡建設,毀掉我們即將到手的果實,甚至於害怕害怕他們而不敢報復,那我們伸出的橄欖枝將不會被他們接受!”

說到這裡,範。戴克逐漸加重了語氣。

“事實證明,當我們動用強大地武力把他們的人和村落徹底擊潰和破壞,焚化了他們驕傲自大的氣焰後,他們反而主動向我們伸出了友誼之手!若不是這樣,我們在其他地方的城堡建設根本無法順利完成,各種暢銷歐洲的商品就無法從這裡取得!東南亞的人種特性決定了他們都具有野蠻基因,那就讓我們用文明之劍來教化他們吧!”

範。戴克說完之後,端起桌上的咖啡暢飲一口後隨口讚道:“咖啡的香氣遠遠勝過明國的茶葉,我認爲它將會在整個歐洲開始流行,我們應當加大咖啡的貿易,減少對明國茶葉的需求和依賴!”

範、戴克對於剛剛在歐洲小範圍流行的咖啡情有獨鍾,時常託人購買捎帶咖啡豆到臺灣,然後自己磨碎後煮沸飲用。

“上校先生,我承認,您剛纔說的的確有道理,但您好像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

巴列維特站起身來到桌上的白釉茶具前,拿起茶壺倒了一杯熱茶,端起來嗅了一會後才啜飲一口,在口腔中停留數秒後方才嚥了下去,臉上露出了回味的神情。

“茶葉真是東方大明帝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啊,這種自然地清香味道讓人陶醉,喝一杯熱茶後整個人都舒適無比!當然了,上校先生推崇那種苦澀的豆子也是個人自由,本人並不反對!”

“貿易代表先生,請繼續您的發言!這是在討論正事,和會議無關的問題請在私下交談時再說!”

普特曼略帶不滿地打斷了巴列維特關於咖啡和茶葉的討論。

他雖然是臺灣地區長官,但卻對代表東印度公司的巴列維特沒有任何限制權。

佔據臺灣的目的是爲了貿易,而不是爲了挑起戰爭後賠錢,如果他不能徵得巴列維特的同意便與大明開戰,那東印度公司也會對他進行強力彈劾,直至他灰溜溜地回國。

“普特曼閣下、上校先生,您二位可能對大明帝國瞭解的不夠徹底,本人因爲在東印度公司的原因,經常參與到與明國的各種貿易中去,所以也接觸和了解到有關明帝國方方面面的信息。明國人可不像島上原住民那樣的粗魯野蠻,相反,大部分明國人都是彬彬有禮的紳士。而且明帝國是遠東地區的龐然大物,他的軍隊是用上百萬來計算的,如果招惹到明國政府,我們在臺灣這一點可憐的力量很可能經受不住明國軍隊的打擊,那樣的後果對於我們來說將是毀滅性和難以接受的!”

巴黎維特神情鄭重的表達完自己的觀點之後,端着茶杯坐下來繼續小口啜飲着熱茶。

“貿易代表先生,你顯然犯了短視地錯誤!幸虧您不是我們荷蘭軍隊的高級指揮官,否則地話,我們的軍隊將會時刻處在危險的境地!”

範。戴克將杯中地咖啡一飲而盡,將杯子重重地往桌子上一頓,用帶着嘲諷意味的語氣開口道。

“巴列維特先生,您可能只看到明國人在島上目前爲數不多的人口和軍隊,但是據我得到的情報來判斷,明國北方地區正在遭受大面積旱災的侵襲,並且大規模的反政府軍正在四處攻擊明國政府的城堡,數不清的明國北方人口被迫四處流浪。如果我判斷不錯的話,這批新來的移民就是明國北方的流浪人口,被明國政府組織起來運到臺灣來的,而未來幾年內,還會有大量的明國人被運到臺灣,他們將會向整個臺灣島蔓延!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措施制止明國政府的行爲,那未來我們的熱蘭遮城以及大員將會被他們吞噬!”

範。戴克的一番話讓巴列維特陷入了沉思當中,而普特曼則是頻頻點頭。

“上校先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我們在遠東地區的高級別人員都知道,明帝國人口規模十分龐大,據測算,明國總人口應該在一億左右;若是他們把北方的受災人口搬遷十分之一上島,那也會是個十分可怕的數字,幾百萬人口已經相當於我們荷蘭的總人口數一倍還多!”

一提到人口數量,不管是巴列維特還是範。戴克,面上的神情都是既喜又憂。

喜的是,如果能把比歐洲總人口還多幾倍的市場打開,那他們將會獲取數不清的金幣和各種財富。

而反過來的話,要是和這樣大的帝國成爲敵人,那壓力也是非常巨大地。

這個時期的荷蘭總人口還不到兩百萬,雖然仗着武力橫行大洋,獲得了“海上馬車伕”這一令人生畏的稱號,但他們還從未和一個如此大的帝國做過敵手。

“爲了堅決阻止明國政府侵佔臺灣的行動,我們必須用武力給明國軍隊和移民造成重大殺傷,讓他們從心裡感到懼怕,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在臺灣以及整個遠東地區的地位和財富!巴列維特先生,我相信東印度公司也會贊成我的這個決定的!”

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百章 佈防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
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擊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諳人心的王德化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六百七十七章 高爐鍊鋼工藝的改進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四百章 佈防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七十二章 京營2第十七章 樊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五百一十八章 蠱惑人心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