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國與國的關係

bookmark

他並沒有發火,按着性子看着三名輔臣問道:“京師所需漕糧數額不少,兼之京畿之地受到重創,也需大量糧食。數額太大,你讓百姓再交出這麼多糧食而只是事後補償,他們如何能等到事後?”

胡廣說到這裡,頓了頓後,提高了些聲音,嚴肅地道:“朕的態度,就是儘量不要擾民,否則爲了解決一地的民生問題,而引起了另外一地的民生問題,如此又有何用?”

“或者卿等告訴朕,如何避免這個問題,又不至於影響鹽稅?”他說這話的時候,語氣就稍微有點嚴厲了。

溫體仁聽了,躬身回奏道:“陛下仁慈,考慮周全,臣深愧之,唯陛下之命是從!”

你個馬屁精,成基命聽了心中不由得誹謗一聲。首輔屈從聖意,沒了擋箭牌了。

胡廣點點頭回應了溫體仁的話,而後看向成基命和周延儒道:“你們兩人,何以教朕?”

言辭之間,已經是有點不客氣了。成基命和周延儒互相看看,他們是領教過皇上的手段,估計要還是爲反對而反對,卻提供不出解決方法的話,搞不好會被罵老匹夫了。

兩人這麼想着,一起躬身屈從道:“臣等愚鈍,唯陛下之命是從!”

胡廣見統一了意見,真要說話時,卻聽溫體仁又奏道:“陛下,此事無有先例,鹽引量大,如何發放到百姓手中?”

這是細節,提出來查漏補缺,這個沒問題。胡廣想了會便道:“每份鹽引的量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確實太大。就這樣吧,按府爲單位領取鹽引,換取食鹽後分發到各縣,再由各縣分發給交糧百姓即可!”

說到這裡,他轉頭看向曹化淳道:“此事除讓都察院派御史監督之外,你們東廠也不要閒着,派人暗地監督,如有違法亂紀或者難解問題,立刻稟告給朕。”

“奴婢遵旨!”曹化淳可沒有他們那些文臣的顧慮,立刻便恭聲答應道。

胡廣說到這裡時,心中一動,想到了個事情,只是現在不方便,就先按捺住了想法,等議事完畢再說。

而後,他考慮了下又道:“我大明災情連連,除了建虜之禍外,西北連年大旱,對於糧食的需求,不管說多大都不過份的。西北的慘況,卿等應該知之。因此,朕決定了……”

一聽這話,底下的幾個臣子都站直了身子看着他,等着他宣佈事情。

胡廣看了他們一眼,而後緩緩地說道:“派出天使出使東南亞各國,讓他們朝貢糧食,所需數額,不得只是做個樣子,當盡力而爲……”

“啊,陛下,這……這怕是不好吧?”周延儒年紀最輕,一聽之下沉不住氣,竟然沒等皇上說完就打斷了他的話道。

胡廣倒也沒生氣,只是看向他問道:“如何個不好法?”

“陛下,我大明爲天朝上國,禮儀之邦,如此開口向臣屬之國要……,怕是不妥吧?”周延儒雖然言辭之間不肯定,但那表情,卻是非常明確地表達了,就是不妥。

成基命也是躬身一禮,而後奏道:“陛下,我大明朝所定之朝貢,其實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其目的乃是讓四方諸國奉我大明爲宗主國,其國王更替,須有我大明朝冊封。維持其禮法是根本,許之以利,誘之以利則是手段。歷朝歷代一來,斷無宗主國向臣屬諸國索要貢物之說,更不要說是指定糧食之物。”

“對,我大明泱泱上國,地大物博,何物沒有?如若向四方屬國索取糧食這等普通之物,會被那些蠻夷嘲笑,有失大國風範!”周延儒點頭附和道。

他們兩人是發言積極,不過溫體仁卻一直垂首不語。

他心中明白,這兩人所說是一般情況而言,歷朝歷代以來,所謂朝貢,更多的是其政治意義。不過眼下這位皇帝卻是務實之人,這種論調肯定不合聖意,而不是皇帝年輕不懂政治的含義。

果然,胡廣聽了他們的話後,那眉頭又皺了起來,等他們一說完,就聽他斷然喝道:“大明如今乃是多事之秋,南澇北旱,還有建虜肆虐,處處都要救災,處處都要用到錢糧。朕不向他們要錢,已是大國風範。東南亞諸國,糧食一年三熟,是其常見之物,讓他們僅供糧食,乃是爲他們考慮。就這樣的事,難道還有什麼可以爭論的麼?”

“陛下,家醜不可外揚啊!”成基命聽了連忙再次勸諫道,“如若讓四方夷國知曉我大明內情,恐生異心啊!”

呵呵,家醜不可外揚都說出來了,真是打腫臉充胖子的節奏。胡廣心中冷笑,看到溫體仁沒說話,便看向他,冷着臉問道:“溫卿以爲呢?”

“臣以爲,陛下言之有理。如今之計,須得安撫國內爲要。”溫體仁從容淡定地回奏道。

這話一出口,頓時引來了其他兩人不解地目光,而後看到皇帝露出一絲欣慰的臉色時,馬上又在心中誹謗溫體仁這個馬屁精。

胡廣感覺自己提拔溫體仁爲首輔的決定,是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他點點頭回應了溫體仁後,轉頭看向另外兩人,嚴肅地道:“爾等也說了,四方夷國知我大明虛弱,恐生異心。這就是真正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其實也就是利益關係,其他都是虛的。”

“朕就簡單直白點說吧,國與國之間,誰得拳頭硬,誰就是老大。弱國想要得到強國的承認和庇護,就必須要交保護費。以前那種朝貢,從今以後,全都拋棄掉,朕只要實惠,不要面子!”

“……”文華殿內很安靜,似乎都被皇帝這一番赤裸裸地直白之言嚇到了。

“陛下,此乃蠻夷所爲,我天朝上國乃是禮儀之邦……”

周延儒的勸諫之言沒說完,就被胡廣大喝打斷了:“那你的意思是,好處寧賜友邦,也不給大明子民了?看着大明子民嗷嗷待哺,寧願他們餓死、做賊,造反,推翻我大明朝,也不願意丟了那份面子,是麼?”

1207 去山東458 大決戰還太早了點1292 新的封爵途徑1052 重情重義825 皇帝背書1225 祖國強大了,誰還願意在外飄蕩991 瘋了麼386 攻城360 寧錦一線的過招1308 誘捕499 開海禁的兩個難點(第三更)617 後會有期715 福至心靈(第三更)398 橫衝直撞86 昌黎第一功639 會盟16 園嶠976 光明正大的第一炮(第四更)684 固始汗很厲害581 兩個皇帝都忙644 挖好了陷阱就等着獵物上門40 任重道遠6 平臺召對173 加人655 蒙古人好忽悠373 寧可殺錯不能殺漏(第三更)1247 豪奴475 鮮花插牛糞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129 突如其來881 定計(第四更)825 皇帝背書827 妾身自然是支持的507 錦衣衛詔獄546 扶不起的阿斗(第四更)537 推演預防(第三更)574 皇太極的新政312 物資匱乏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417 一個字亂1200 這真是簡直了!1069 終於懂事了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1025 決戰907 攻心之戰1203 皇上會盡量想辦法的54 朕要一塊算賬755 大吃一驚(第四更)965 歷朝未有之良策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1336 空軍首戰643 自知之明(第五更)946 緊張1122 真正的大禮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371 新軍配屬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239 白杆軍到414 各自行動680 放長線釣大魚363 寧完我的機會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607 合約(第三更)970 豪格大鬧崇政殿29 前所未有848 擔心(第四更)912 順手而爲(第四更)129 突如其來172 主線任務之二200 大明忠烈永垂不朽189 大嘴巴53 激動的劉興祚284 游擊戰1121 鹽政之議79 空城計560 慷慨赴死乎(第三更)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409 焦灼戰事639 會盟460 欺軟怕硬581 兩個皇帝都忙11 太祖太宗之才1073 代善的怒喝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167 培養巾幗英雄565 祭拜大明忠烈80 奉旨逛怡紅院1029 趁機改土歸流825 皇帝背書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1176 對比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1307 遷都1107 蒸汽船431 大同總兵人選170 茶話會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829 全都悄然出行1285 火拼342 圍魏救趙
1207 去山東458 大決戰還太早了點1292 新的封爵途徑1052 重情重義825 皇帝背書1225 祖國強大了,誰還願意在外飄蕩991 瘋了麼386 攻城360 寧錦一線的過招1308 誘捕499 開海禁的兩個難點(第三更)617 後會有期715 福至心靈(第三更)398 橫衝直撞86 昌黎第一功639 會盟16 園嶠976 光明正大的第一炮(第四更)684 固始汗很厲害581 兩個皇帝都忙644 挖好了陷阱就等着獵物上門40 任重道遠6 平臺召對173 加人655 蒙古人好忽悠373 寧可殺錯不能殺漏(第三更)1247 豪奴475 鮮花插牛糞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129 突如其來881 定計(第四更)825 皇帝背書827 妾身自然是支持的507 錦衣衛詔獄546 扶不起的阿斗(第四更)537 推演預防(第三更)574 皇太極的新政312 物資匱乏1229 甕中捉鱉和趕羊入圈417 一個字亂1200 這真是簡直了!1069 終於懂事了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1025 決戰907 攻心之戰1203 皇上會盡量想辦法的54 朕要一塊算賬755 大吃一驚(第四更)965 歷朝未有之良策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1336 空軍首戰643 自知之明(第五更)946 緊張1122 真正的大禮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371 新軍配屬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239 白杆軍到414 各自行動680 放長線釣大魚363 寧完我的機會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607 合約(第三更)970 豪格大鬧崇政殿29 前所未有848 擔心(第四更)912 順手而爲(第四更)129 突如其來172 主線任務之二200 大明忠烈永垂不朽189 大嘴巴53 激動的劉興祚284 游擊戰1121 鹽政之議79 空城計560 慷慨赴死乎(第三更)964 衛所製革新難點409 焦灼戰事639 會盟460 欺軟怕硬581 兩個皇帝都忙11 太祖太宗之才1073 代善的怒喝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167 培養巾幗英雄565 祭拜大明忠烈80 奉旨逛怡紅院1029 趁機改土歸流825 皇帝背書221 對盧象升的交代1176 對比154 這都是小意思(第四更)1307 遷都1107 蒸汽船431 大同總兵人選170 茶話會1245 忠烈侯並左都督829 全都悄然出行1285 火拼342 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