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殺

有一點,崇禎皇帝沒有想錯的,就是這些積年老賊,是有着豐富的戰場經驗。

當他們看到調動的軍隊開始結陣,從四面八方圍上他們,特別是有不少火銃手、弓箭手都被調過來時,他們就感覺到不對了。不,準確的說,是他們知道接下來可能會面臨的命運是什麼了。

孫可望首先便有點絕望了,雖然他們一共有一萬人左右,看着人數不少,可是,他們這些天就只能吃一點點粥,勉強活命而已,又哪來的力氣反抗!

“噗通”一聲,他首先跪倒,面向城頭上的崇禎皇帝,帶着恐慌,大聲喊道:“皇上,草民要去打建虜,草民願意去打建虜……”

不止是他,包括其他積年老賊,也都跟着跪倒,紛紛求饒,要求去遼東打建虜。

場面,立刻就亂成了一團。

看着這一幕,其他兩個隊列的流賊都有點目瞪口呆:從剛纔來說,皇上應該是很好說話的啊,甚至都能爲他們考慮到回去之後的處境,事先給他們發了不少費用。這種事情,可不是一般皇帝能做到的!

如今這眼前,可是有一萬來人啊,看他們的樣子,難道是皇上真要全都殺了他們?這……這不可能吧!

他們是有閒暇去想這個問題,去琢磨皇上到底是不是這個意思。可身爲當事人的孫可望,卻是急得在這麼短短的一點時間內,就是滿頭大汗了。他沒見到皇帝有反應,就轉向那五千人的行列,大聲喊道:“定國,兄弟一場,幫忙求求情吧,定國……”

說起來,之前李定國選擇自願去遼東打建虜時,他心中其實是暗自嗤笑的:是因爲良心過不去麼,所以要去遼東送死?這麼多年來,爲什麼就一直那麼愚笨呢?

也難怪,這些年來,自己能識字斷章,比起李定國聰明得不止一星半點,也因此,自己纔是義父名下所有義子中的老大!

不過此時,孫可望早已忘記了自己曾有這麼想過,而是抓住了一根可能的稻草,覺得皇帝所說有良心未泯的人,很可能就是指李定國等人,如果他出面求情,萬一能開恩呢?

因此,爲了這根可能的稻草,他大聲喊着李定國,想尋求他的幫助。而其他的積年老賊,也有向李過等人求助,或者在哀求皇上,場面變得更混亂了。

此時的這些人,沒有了他們以前當流賊時候的囂張和肆無忌憚,大都就只是一個怕死的普通人而已。在哭喊着,在求饒着,只是爲了活命。

崇禎皇帝看着這一切,卻無動於衷。只是在心中想着:當初你們這些人禍害別的百姓時,可有想過他們也曾哭喊過,求饒過,他們不想當流賊,他們只想活下去,可是,那個時候,你們有放過他們麼?比起他們,朕好歹給了你們一次機會,只是很可惜,是你們自己不選的!

“放箭!”

“射擊!”

“……”

隨着一聲聲令下,在長槍方陣的掩護下,弓箭手和火銃兵都開始執行軍令。

“梆梆梆……”

“呯呯呯……”

弓弦聲音,還有火銃射擊的響聲中,響起了積年老賊的慘叫聲。

一邊是精銳的明軍,另外一邊的積年老賊都是手無寸鐵,且好多天肚子裡都沒有什麼吃,根本沒有力氣的,又如何能反抗得了?

絕望了的這些積年老賊,瘋了般撲過去,可是,在弓箭手和火銃兵的前面,還有長槍方陣,衝上去的結果,就只能是捅成一個個血葫蘆。這根本就不是一場對等的戰事,而是一場一面倒的屠殺。準確地說,是官軍在行刑,代表那些被這積年老賊害死的無數冤枉,討還血債!

上萬人,不斷地倒在血泊中,在那慘叫,在那哀嚎,這個場景,讓所有看到的人,都深深地震驚了。

李定國自然是聽到了孫可望的喊聲,可是,他無能爲力。

他其實也知道,孫可望不跟着過來,已經說明了兩人對於過往,是不同的認知。這一點,其實在平時的時候,就已經有體現了。兩人的觀點在處理事情上,就很不一樣。

不說遠的,就拿最近的,爲了替義父報仇,他李定國決定留下來,押着左夢庚去投案。可是,孫可望壓根就沒有這個想法。

對此,李定國不強求他,只是對自己有要求而已。

而剛纔之前,皇上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當了那麼多年的流賊,不管有心無心,總是害了不少人。皇上給了機會,去打建虜,救遼東百姓於水火,可是,孫可望還是沒有選這條路。

想到這裡,李定國轉頭看看自己身邊的劉文秀,艾能奇,心中又多了一點欣慰。

雖然劉文秀和艾能奇也沒有隨他一起爲了義父而投案,可是,他們在聽到皇帝的事,聽到皇帝的說話之後,選擇了去遼東打建虜。因此,他們就能活了!

李定國擡頭看向那血流滿地的地方,眼中無動於衷。事實上,像這種場景,甚至比起這個,還要慘的,他都已經看過不少了。此時的他,只是在心中想着,來世,好好做人吧!

而後,他又擡頭看向城頭上的那個身影,對當今皇上又多了一份認識:皇上,不但仁慈,同時也很鐵血!

有他這個想法的人,在剩下的流賊和明軍將士中,佔絕大部分。

不過他們卻也認得清:皇上仁慈,是對百姓仁慈!皇上鐵血,是對那些教而不改,大奸大惡之輩!

這樣的皇上,纔是真正的聖明!

半個時辰之後,將近一萬人的積年老賊,全都倒在血泊中,並且有官軍檢查過,就算還有一口氣的,也會補刀了事。而後,曹變蛟、賀人龍、周遇吉三人便上了城頭繳旨。

這個時候,南陽城頭城下,又再次變得非常安靜,除了戰馬的聲音之外,只剩下錦旗咧咧作響而已!甚至連南陽城內,可能也受到了之前那些聲音的影響,也變得非常安靜起來。

崇禎皇帝掃視着底下所有人,看他們的神情,便知道自己這麼做的用意,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說起來,對於這些積年老賊,其實沒有人不痛恨的。至少那將近十萬隊列中的人,都很痛恨這些流賊中的老賊。就是這些人,才讓他們落到如今這個下場。如果不是皇上來了,很可能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成爲了路邊枯骨。

城頭上,崇禎皇帝就彷彿沒有看到底下的那些屍體,只是大聲開口說道:“朕的心願,是所有朕的子民都能安居樂業!爲此,朕在努力,希望早日達成這個目標。”

說完之後,他便擺駕回南陽城內去了。至於外面的這些事情,則有五省總督陳奇瑜進行收尾。

登記所有活着的流賊信息,給那些能回家的人發放大明皇帝銀行的銀票,給那些去遼東打建虜的人登記造冊,是要花費很多精力的。

當然了,崇禎皇帝不是當了撒手掌櫃,而是有他自己的事情要忙。

到如今爲止,大明國內的流賊之亂,算是暫時平息了。至於是否能去掉“暫時”這兩個字,還要看後續的賑災情況。如果沒有糧食,受災百姓活不下去的話,就算已經沒有了李自成、張獻忠的,也肯定還會冒出張自成、李獻忠之類的人物。

而賑災這個事情,可能是還要持續數年。

這個事情,比起打敗流賊,那是要難得多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稅制革新,發展生產,整頓吏治等等,很多事情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那麼容易做的。

當然了,就算再困難,既然要中興大明,那就必須要去做!

比較幸運的是,到如今這個時候,特別是這次御駕出征以來,有些條件已經成熟,該強硬的時候就強硬起來,應該也沒什麼了!

拋開這個還比較遠的問題,崇禎皇帝不由得心思又集中到了滇南那邊的土司叛亂,也就是史稱的沙普之亂。

從崇禎四年開始,阿迷州土司普名聲開始造反,如今已經到了崇禎十二年了,可這次的叛亂,雖然普名聲已死,可他婆娘萬氏還在繼續造反,並有聯合其他土司一起反叛的苗頭。

相對遼東的建虜叛亂,以及流賊之亂來說,這滇南的土司叛亂,影響的範圍要小多了。可是,終歸一直沒有鎮壓下去,一直在造反,對於大明的穩定,也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雲南是由黔國公沐天波負責的,不過他纔剛二十多頭,又沒有他祖宗沐英的能力,一直無法平定土司之亂,甚至都沒法震懾其他土司。可以說,雲南的局勢,並不樂觀。

這一次御駕出征,算是機會難得。要是有可能的話,真不如繼續南下平叛,把那造反土司都給滅了!崇禎皇帝心中這麼想着,卻又嘆了口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就是自己目前遇到的問題啊!

南陽府離雲南那邊湖北、貴州兩省。要以這個時代的交通,前往雲南南部鎮壓的話,還不知道路上要花多少時間。

如果只是花點時間的話,其實也沒什麼!

可是,大軍行進,那是要耗錢糧的,而且還不是小數目。就目前朝廷的財政能力,從晉商那抄來的錢,要花得地方多了去,必須省着花才行。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所領的軍隊主力,不管是三大營,還是秦兵,都是北方的軍隊,如果一路南下雲南平叛的話,這氣候能否適應?搞不好,非戰鬥減員就能讓自己承受不起!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不由得便嘆了口氣:大明帝國,確實是有點大啊!當然,想做到日不落,還是要繼續努力才行。

這第一次離京,出來久了也不好,要是南下的話,至少過年肯定是要在外面過了。而如今大明的最主要敵人,其實還是遼東的建虜。自己作爲大明皇帝,離開太久的話,也不好!

這麼想着,崇禎皇帝還是算了,不打算繼續南下領軍平叛。

但是,對於土司造反,不能不管。要不然的話,雲南、貴州還有四川等地的土司看到那些造反土司活得好好的,搞不好就會有樣學樣。

奢安之亂,已經讓大明四川等省勞民傷財,耗幹了財力物力;要是再爆發一次大的土司之亂的話,就真得是難以承受了!

這麼想着,崇禎皇帝考慮了半天之後,想到了一個對策。

心中稍微放鬆了一點之後,他看了下竊聽種子的反饋消息,就又眉頭一皺。

山海關那邊,薊遼督師孫傳庭和關寧地方將領,也就是以祖大壽爲首的那些人,矛盾衝突漸漸地擺到明面上來了。原因就是孫傳庭要清理軍用屯田,而這些田地,如今大多都被祖大壽等本地將領給霸佔了。

崇禎皇帝有點擔心孫傳庭沒處理好的話,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在原本的歷史上,其實關寧軍這邊,就已經有獨立朝廷之外的傾向。或者更直白一點說,就是祖大壽有軍閥傾向,認爲關寧是他祖家的地盤。也是因此,他夾在大明和滿清中間,當他的草頭王。

皇太極再三招降他,想把山海關佔爲己有,通過山海關,虎視關內,可祖大壽都沒有答應,幾次在絕境的時候都是假裝投降,然後逃回自己的地盤。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惜殺朝廷將領作爲自己投降的誠意,比如何可綱。

崇禎皇帝考慮了一會,覺得三大營還是要回京師坐鎮才行。如果山海關那邊真要有事,三大營也能快速趕去鎮壓。而這,也是他不打算再南下平叛的原因之一。

考慮這山海關的事情,崇禎皇帝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身邊的將領吳三桂。他這次隨駕出征,表現還算是不錯,至少是一名合格的明軍將領。積功下來,也該升總兵了。

不過他和他帶來的一千五百騎軍,崇禎皇帝不打算讓他們回去山海關。收爲京營的一部分,作爲下一步革新京營,倒是可以。但基於山海關那邊的情況,眼下還不行。最好讓吳三桂離山海關遠一點的地方。

南下平叛,都是北人,不很適合。那把他安排到哪裡,又不會讓他有懷疑安排的用意呢?崇禎皇帝思考着這問題,想了一會,忽然眼睛一亮。

899 奧斯曼帝國662 割了麼891 隱憂351 尚可喜之死26 掩護和突圍289 建虜水師759 賦詩一首713 真沒見過世面442 典型317 老子跟你姓959 那是什麼?409 留人留成仇(爲書友20190203025737197堂主加更)467 專門打臉729 血債血償643 總算搞定291 又是五百萬收入14 殺640 何通事119 諸臣誤朕290 崇禎十三年的大事153 隔街有耳345 明軍已經爛透了320 王爺,恭喜啊90 駕臨御馬監軍營286 爲朕所用(爲推薦票6萬加更)202 都察院改制(爲推薦票5000加更)462 一個很大的局300 東廠發飆599 紙幣438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451 事情真相607 神秘的信880 老鄉見老鄉391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661 殺殺殺麼133 冒險(爲風蹤影萬賞加更)113 喜出望外689 決戰816 沙賈汗753 言出必行515 有本事終歸是能出彩的105 宴席議事252 最爲輝煌的時候到了574 范文程的應對632 一命嗚呼962 物是人非410 提頭來見427 只是想靜靜322 好機會270 敲打718 想多了794 蒸汽船300 東廠發飆723 坐山觀虎鬥550 大決戰345 明軍已經爛透了358 難以置信343 大明皇帝,實乃英主也!763 偷襲得手56 九頭牛都拉不回340 到此一遊251 崇禎皇帝的決議478 琉球使者506 英雄所見略同273 畢懋康和宋應星16 誤國閹宦581 何以數典忘祖905 中亞命運之戰734 慌不擇路267 殺526 必須設省701 湯若望的勸說8 內書堂712 試探75 表功415 攻防轉換707 安南人傑370 這次不一樣了!312 再打“晉商”557 一夜白頭450 刺激353 計對朝鮮868 呵呵呵354 求援971 看大戲917 錢糧你們出494 讓你當叔父攝政王(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7/11)741 有點狐假虎威972 國力的碾壓853 議和啥468 天縱奇才608 西南羣魔931 智慧男人786 說滅你就滅你465 敗家啊690 豁出去了614 演戲662 割了麼687 虛兵30 磨刀
899 奧斯曼帝國662 割了麼891 隱憂351 尚可喜之死26 掩護和突圍289 建虜水師759 賦詩一首713 真沒見過世面442 典型317 老子跟你姓959 那是什麼?409 留人留成仇(爲書友20190203025737197堂主加更)467 專門打臉729 血債血償643 總算搞定291 又是五百萬收入14 殺640 何通事119 諸臣誤朕290 崇禎十三年的大事153 隔街有耳345 明軍已經爛透了320 王爺,恭喜啊90 駕臨御馬監軍營286 爲朕所用(爲推薦票6萬加更)202 都察院改制(爲推薦票5000加更)462 一個很大的局300 東廠發飆599 紙幣438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451 事情真相607 神秘的信880 老鄉見老鄉391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661 殺殺殺麼133 冒險(爲風蹤影萬賞加更)113 喜出望外689 決戰816 沙賈汗753 言出必行515 有本事終歸是能出彩的105 宴席議事252 最爲輝煌的時候到了574 范文程的應對632 一命嗚呼962 物是人非410 提頭來見427 只是想靜靜322 好機會270 敲打718 想多了794 蒸汽船300 東廠發飆723 坐山觀虎鬥550 大決戰345 明軍已經爛透了358 難以置信343 大明皇帝,實乃英主也!763 偷襲得手56 九頭牛都拉不回340 到此一遊251 崇禎皇帝的決議478 琉球使者506 英雄所見略同273 畢懋康和宋應星16 誤國閹宦581 何以數典忘祖905 中亞命運之戰734 慌不擇路267 殺526 必須設省701 湯若望的勸說8 內書堂712 試探75 表功415 攻防轉換707 安南人傑370 這次不一樣了!312 再打“晉商”557 一夜白頭450 刺激353 計對朝鮮868 呵呵呵354 求援971 看大戲917 錢糧你們出494 讓你當叔父攝政王(爲盟主岳氏肥牛加更7/11)741 有點狐假虎威972 國力的碾壓853 議和啥468 天縱奇才608 西南羣魔931 智慧男人786 說滅你就滅你465 敗家啊690 豁出去了614 演戲662 割了麼687 虛兵30 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