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皇權不下縣

朱由檢登基之後,沒有真正地體察過民情,自然答不上王立的問題。

古往今來,民間有着“大禮可攝勝”的說法。

意思是說,坊間的平民百姓,若是遇上婚葬嫁娶的大事,可以身穿超越自己身份的衣服。

到了明朝的中後期,出身於平民百姓的女子,如果做爲正妻出嫁,其着裝已經僭越到了“鳳冠霞帔”。

在明代,“鳳冠霞帔”是皇后的專用着裝!

若在平時,就算是一品的誥命夫人或宮中嬪妃,也不敢穿着此裝!

然而,正是基於“大禮可攝勝”的傳統,對於民間百姓的僭越行爲,各州各府的官員,全都睜隻眼閉隻眼了!

王立把這種放任行爲歸咎於聖恩,朱由檢自然高興。

於是,他乘勝追擊,吟起宋代詩人張俞的詩: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萬歲爺,宋時的百姓連綾羅綢緞都穿不起,自然會“淚滿巾”了;

我大明的百姓卻能鳳冠霞帔,喜笑顏開,正是國富民強的預兆啊!”

王立故意曲解了詩中的意思,朱由檢自然知曉。

但聽起來,這些話特別的順耳!

“萬歲爺,國以民爲本啊!

民富,自然國強!

如果百姓全都“穿得起”綾羅綢緞,說明大明的國力,已經發展到幾千年來的頂峰!

既然萬歲爺決心變法,不妨現在就更改《明會典》,將百姓們穿得起綾羅綢緞,作爲大明“革舊立新”的成敗標準!

小奴希望,大明強盛的這一天,不會很遙遠!”

品味着王立的話,朱由檢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一時之間,卻又說不上來。

他大概知道,百姓不能穿綾羅綢緞,這是《明會典》的嚴格規定,而非“穿不起”!

當然,將全國百姓“都穿得起”綾羅綢緞,作爲檢驗變法成敗的標準,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既然坊間百姓能僭越一天,那就不在乎多僭越幾天!

說不定,就像王立說的那樣,放開百姓的着裝限制,他們必會感激聖恩!

罷了!

既然想革舊立新,總要打破一些陳舊的禮法!

連老祖宗的十王府都賣了,還怕更改老祖宗制定的律法?

自己百年之後,若能給太子留下一個強盛的大明,老祖宗應該不會怪罪吧?

如果允許百姓身穿綾羅綢緞,至少在衣着方面,各種各樣的“貴婦”再無優越感!

然而,更改後的《明會典》送往內閣,幾名輔臣一致通過!

緊接着,“三年守孝更改爲三月守孝”、“鼓勵民間喪葬從簡”的律法,也獲得內閣的通過!

與此同時,許多朝臣推舉溫體仁爲新任內閣首輔,朱由檢也大一筆一揮,正式任命!

所以說嘛,和諧社會,以和爲貴!

君臣之間,何必針鋒相對?

何必鬥得你死我活?

……

這一次去四川,王立再沒打算返回京師!

他知道,自己的億萬身家,必會讓人眼饞!

他可不想成爲下一個沈萬三!

更不想成爲下一個劉瑾和和珅!

要學,就該學范蠡!

遠離朝堂,逍遙快活,長命百歲!

以自己現有的身家,三年時間,足以成爲四川的土皇帝!

到時候,就算沒有“西廠提督”的身份,也足以自保了!

“廠公,屬下以爲,若要防止流賊入川搗亂,必須死守三個方向;

其一,守住漢中府以北的四條古道,可防流賊從關中方向竄入漢中;

這一路,需要與陝西巡撫協調;

其二,在武當山以北的鄖陽、白河一線佈下重兵,可防流賊從河南方向西進四川;

這一路,需要與湖廣總督協調;

其三,在夔州府的奉節、巫山一線駐軍,可防流賊沿長江西進!

只要守住此三路,流賊就算長了翅膀,也飛不進四川!”

“甚好!等咱們到了成都府,就按你說的辦!”

王立滿口答應,心裡卻在盤算着:我的二當家啊,你也太過小心了!

憑咱們手上那點兵馬,還想三面駐軍?

再說了,現在這會兒,有必要三面駐軍麼?

陝西的洪承疇,那可是我大哥啊!

有他在陝西看着,流賊哪敢放肆?

鄖陽那邊,流賊還遠着呢!

等他們翻山越嶺趕到鄖陽,咱的騎兵正好以迎頭痛擊!

至於長江沿線,那就更不需要擔心了!

流賊連條像樣的船都沒有,拿什麼逆流而上?

就算他們過了奉節和巫山,不還有大名鼎鼎的秦良玉守在石柱嘛!

只要給這位女將軍一點餉銀,讓他幫我防守東大門,不就省了一大筆錢?

當然,防流賊是假,防明軍和皇太極纔是真!

只要我保持低調,儘量不跟朱由檢翻臉,明軍在幾年之內不會入川!

皇太極,那就更不用說了,他還遠着呢!

等他打到四川,至少是十幾年之後了!

所以嘛,有七千“鐵甲錦衣衛”鎮守,基本足夠了!

當前,確實沒有擴軍的必要!

別給朱由檢翻臉的理由!

當務之急,還是以撈錢爲主!

可惜的是,此時的四川,除了成都府稍稍繁華一些,其他地方都是窮鄉僻壤!

大明立國至今的二百多年間,皇子們只要聽說被分封在四川,全都嚇得哭哭啼啼!

直到現在,也只有朱元璋的第十一個兒子——朱椿的後代就蕃於四川!

所以,王立最先想到的撈錢辦法,就是在四川廣泛種植棉花和蠶桑,再將其加工成綾羅綢緞銷往全國。

在這之前,允許普通百姓穿着綾羅綢緞的律法,已經由內閣審批通過,詔告天下了。

只要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幾套高檔衣衫”成爲坊間百姓嫁娶的“必備條件”,再引導百姓們的虛榮和攀比心理,那就不愁銷路了!

剩下的,就是種植、加工和銷售了。

“對了,棉花籽的收購,進展何了?”

“這個……要收到足夠數量的棉籽,基本沒什麼問題!

關鍵是,就算咱們有了棉花籽,也沒有足夠的土地啊!

就算有了土地,也沒有足夠的百姓願意種植啊!”

宋哲滿臉愁容,王立卻滿臉不屑。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

在成都平原的周邊,還有無數的荒地和山地!

這些土地,都適合種植棉花和桑葉!

你竟然告訴我,沒有足夠的土地?

穿越之前,咱本來就是四川人,難道還不清楚麼?

再說了,四川登記在冊的“民戶”有三百多萬!

後世的專家都說了,如果加上各種各樣的無籍人口,此時的四川,至少有八百多萬人!

你竟然告訴我,沒人耕種?

開什麼玩笑?

然而,宋哲稍加解釋,王立又不得不相信了!

歷朝歷代,都有“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的說法!

因爲各種各樣的勢力阻撓,朝廷的政令到了“縣”一級,就很難推行下去!

爲了偷稅漏稅,富戶鄉紳們都會了隱匿自己的土地,都會瞞報實際的人口數量!

朱元璋是個“草根”出身,自然知曉其中的門道!

於是,“裡甲制”應運而生!

對於“縣”以下的百姓,將一百一十戶編爲一“裡”,其中丁糧最多的十戶稱爲“里長”,其餘的一百戶稱爲“甲首”;

平時,由一位“里長”管理十個“甲首”,直接向當地的知縣負責,並代表朝廷徵繳賦稅。

這樣的“裡甲制”,看似解決了“皇權不下縣”的問題!

但是,“里長”並非由“知縣”指派,也不是由“甲首”選舉產生,而是十年一換的“輪換制”!

時間一久,各甲、各里的人丁事產“消長不齊”,相互之間的徭役承擔能力,相差越來越懸殊,這種制度的弊端就逐漸顯現!

隨着土地兼併的加劇,隨着賦役負擔的加重,人口和土地的流動日趨活躍,戶口與土地的分離現象,也越來越嚴重!

到了嘉靖年間,更是發展到“裡或止二三甲,甲或止一二戶,甚至裡無一甲、甲無一戶”的局面!

到了萬曆年間,“裡甲制”已經成爲純粹的賦稅單位!

在南方的很多地方,縣府甚至放棄了按戶數編制裡甲的傳統做法!

此時的四川,“裡甲制”早就蕩然無存!

爲了逃避高額的賦稅,許多民戶放棄了自己的戶籍和土地,轉爲租種富戶鄉紳的土地!

因爲,那些富戶和鄉紳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免稅”特權!

如今,土地集中到了富戶鄉紳的手中,百姓又淪爲“地主”的附庸,只能日夜勞作圖個溫飽!

在這種情況下,王立想大面積種植棉花和桑葉,又到哪裡尋找足夠的土地和人口?

宋哲思慮多時,試探着說道:“廠公,原屬於衛所的軍田,已被咱們租種了香草!

眼下,只能租種富戶鄉紳們的土地,依法繳納各項賦稅,再給百姓相應的糧食和工錢!”

宋哲的話,在情在理,王立卻搖了搖頭:

“放屁!

如果照你說的辦,咱們豈不是繳了賦稅,還要養鄉紳和百姓?

這樣做,咱們成本也太高了,能賺幾個錢?

再說了,這三年的時間,不是可以緩繳賦稅麼?”

“廠公,你記錯了!

可以緩繳的,只是朝廷的賦稅!

地方上的稅哪能緩繳?

而且,這筆稅款不是小數目!

估計,最少也得三四百萬!”

我去!

王立一驚,差點從馬上摔下來!

四川一省,每年上繳朝廷的賦稅,總共也才三十來萬!

怎麼到了方上,就成了三四百萬?

竟然,是朝廷徵稅的十倍之多!

我勒個去!

不要命的百姓們,都在罵朱由檢是“重徵皇帝”!

看來,他們真的誤會了!

人家朱由檢,沒那麼橫徵暴斂好不好?

幾年前,以黃立極爲首的內閣成員集體辭職逼宮,人家朱由檢也沒有服軟,沒有向百姓加稅啊!

他真的是好人呢!

在後面的幾年,他都窮得當內褲了,也沒向百姓加稅啊!

百姓們,你們真的誤會了!

都是下面的人在亂來啊!

唉!

朱由檢遺書上的“諸臣誤朕”,好像也沒說錯啊!

第51章:毫無信譽,連魏忠賢都怕第132章:民婦與官鬥第27章:來,乾了這碗毒雞湯第117章:還想着招撫叛軍第233章:大軍圍城第174:碰上個軟硬不吃的傢伙第177章:“賣保險”也能賺錢!第180章:民智的開啓第11章:狸貓換太子第49章:無心插柳第40章:繼續忽悠陳王廷第222章:面子,裡子!第239章:演技高超第215章:摁死那幫不聽話的傢伙第91章:跟洪承疇拜兄弟第63章:推三阻四的王立,崩潰的朱由檢第48章:該來的遲早會來第176章:曹文詔VS孫傳庭第3章:大明皇宮,暗流涌動第189:瞌睡遇上枕頭第39章:忽悠,往死裡忽悠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129章:無恥的姜太公與周武王第94章:一不小心,撈了條大魚!第222章:面子,裡子!第230章:南轅北轍第118章:不喜歡裹小腳的女人第106章:大淩河之圍第157章:趕緊把白銀換成黃金第28章:吃相太難看了第85章:終於做掉了吳三桂第220章:到底誰寫的歷史?第194章:要什麼就給什麼第10章:神助攻,擠走袁崇煥第125章:還沒到撕破臉的時候第142章:史上最大的地主第172章: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文詔第177章:“賣保險”也能賺錢!第22章:朱由檢的心機第117章:還想着招撫叛軍第59章:各懷鬼胎第29章:驛站!驛站!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76章:京師保衛戰(6):城外初戰第141章:囂張的西廠第160章:堅決不做“背鍋俠”第73章:京師保衛戰(3):虛晃一槍第16章:家奴,肯定鬥不過主子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3章:大明皇宮,暗流涌動第17章:皇宮夜宴,都在裝醉第226章:初戰告捷第179章: “賑災彩票”與“剿賊彩票”第4章:“驚弓之鳥”的皇后第73章:京師保衛戰(3):虛晃一槍第188章:嘗試着去改變第34章:後宮的閒言碎語第227章:除夕夜,微服私訪第172章: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文詔第221章:羣起圍攻第153章:強龍與地頭蛇第240章:終於搞死了溫體仁第193章:再喂他一碗毒雞湯第153章:強龍與地頭蛇第112章:公主的“宮闈私事”第134章:退而求其次第115章:叛軍的壯大第159章:不敢說實話第181章:偏居一方,心謀全局第1章:穿越的姿勢不對?第230章:南轅北轍第68章:初入山西第25章:一代宗師陳王廷第49章:無心插柳第203章:有內鬼?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204章:心底的困惑第168章:雞生蛋,蛋生雞第146章:惹上兩個狠角色!第33章:就是要公報私仇第203章:有內鬼?第3章:大明皇宮,暗流涌動第39章:忽悠,往死裡忽悠第146章:惹上兩個狠角色!第177章:“賣保險”也能賺錢!第160章:堅決不做“背鍋俠”第234章:無賴遇上無賴第66章:蠢蠢欲動第17章:皇宮夜宴,都在裝醉第108章:這個坑,真不是故意挖的!第156章:蜀王府的鴻門宴第108章:這個坑,真不是故意挖的!第231章:稀裡糊塗,攻下了廣寧城!第90章:遍地都是廉價勞動力第58章:遣使議和第27章:來,乾了這碗毒雞湯第128章:“變法”的決心第110章:再去遼河浪一回第216章:幾個倒黴鬼
第51章:毫無信譽,連魏忠賢都怕第132章:民婦與官鬥第27章:來,乾了這碗毒雞湯第117章:還想着招撫叛軍第233章:大軍圍城第174:碰上個軟硬不吃的傢伙第177章:“賣保險”也能賺錢!第180章:民智的開啓第11章:狸貓換太子第49章:無心插柳第40章:繼續忽悠陳王廷第222章:面子,裡子!第239章:演技高超第215章:摁死那幫不聽話的傢伙第91章:跟洪承疇拜兄弟第63章:推三阻四的王立,崩潰的朱由檢第48章:該來的遲早會來第176章:曹文詔VS孫傳庭第3章:大明皇宮,暗流涌動第189:瞌睡遇上枕頭第39章:忽悠,往死裡忽悠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129章:無恥的姜太公與周武王第94章:一不小心,撈了條大魚!第222章:面子,裡子!第230章:南轅北轍第118章:不喜歡裹小腳的女人第106章:大淩河之圍第157章:趕緊把白銀換成黃金第28章:吃相太難看了第85章:終於做掉了吳三桂第220章:到底誰寫的歷史?第194章:要什麼就給什麼第10章:神助攻,擠走袁崇煥第125章:還沒到撕破臉的時候第142章:史上最大的地主第172章: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文詔第177章:“賣保險”也能賺錢!第22章:朱由檢的心機第117章:還想着招撫叛軍第59章:各懷鬼胎第29章:驛站!驛站!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76章:京師保衛戰(6):城外初戰第141章:囂張的西廠第160章:堅決不做“背鍋俠”第73章:京師保衛戰(3):虛晃一槍第16章:家奴,肯定鬥不過主子第164章:千里運送賑災糧第3章:大明皇宮,暗流涌動第17章:皇宮夜宴,都在裝醉第226章:初戰告捷第179章: “賑災彩票”與“剿賊彩票”第4章:“驚弓之鳥”的皇后第73章:京師保衛戰(3):虛晃一槍第188章:嘗試着去改變第34章:後宮的閒言碎語第227章:除夕夜,微服私訪第172章: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文詔第221章:羣起圍攻第153章:強龍與地頭蛇第240章:終於搞死了溫體仁第193章:再喂他一碗毒雞湯第153章:強龍與地頭蛇第112章:公主的“宮闈私事”第134章:退而求其次第115章:叛軍的壯大第159章:不敢說實話第181章:偏居一方,心謀全局第1章:穿越的姿勢不對?第230章:南轅北轍第68章:初入山西第25章:一代宗師陳王廷第49章:無心插柳第203章:有內鬼?第19章:繼續忽悠魏忠賢第204章:心底的困惑第168章:雞生蛋,蛋生雞第146章:惹上兩個狠角色!第33章:就是要公報私仇第203章:有內鬼?第3章:大明皇宮,暗流涌動第39章:忽悠,往死裡忽悠第146章:惹上兩個狠角色!第177章:“賣保險”也能賺錢!第160章:堅決不做“背鍋俠”第234章:無賴遇上無賴第66章:蠢蠢欲動第17章:皇宮夜宴,都在裝醉第108章:這個坑,真不是故意挖的!第156章:蜀王府的鴻門宴第108章:這個坑,真不是故意挖的!第231章:稀裡糊塗,攻下了廣寧城!第90章:遍地都是廉價勞動力第58章:遣使議和第27章:來,乾了這碗毒雞湯第128章:“變法”的決心第110章:再去遼河浪一回第216章:幾個倒黴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