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徐鼐霖無能,能夠名列吉林三傑之一,他不是沒幾把刷子,至少能被張漢卿挖到,不會是庸才。他先後任知縣、黑龍江大賚廳通判、海倫直隸廳同知、候補知府等職;1907年,任東三省總督都署禮科兼學科參事;1909年,任欽差大臣內文案一等秘書官,同年任黑龍江興東兵備道;1910年,任黑龍江民政使,參加中東鐵路理事會,主持吉長鐵路選線勘測事宜。可謂經歷不凡,如果不出意外,他會在兩年後出任吉林省省長。
張漢卿能順利接收中東路,他在裡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之賞識。正巧張漢卿知道《籌邊芻言----經營蒙藏以保存中國》一書的作者就是他後,爲了預備解決暉春之事,遂在半年前就通過張作霖委任他爲暉春市長。
他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認爲張漢卿所提出的邊境問題、民族問題處理方案很有前景。老一代的移民們對國家的認同感是很低的,所以無論如何不給他們公民權;等到新一代出生後,由於所處的環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原族羣、原國家概念的淡化,更能融入新國家。這樣,給予公民權就水到渠成了。
就像現在華人街的華僑,絕大多數只是基於人種與血緣的關係作爲紐帶,與第一代的移民們無論在思想感情還是融入外國社會的積極性上都差距甚遠。很多人已經不會說漢語寫漢字,甚至在概念中,中國只是一個遙遠的國家,自己的祖輩曾經在那裡生活過,僅此而已。要說國家認同,那是沒有的,他們更認同自己所處的那塊土地,這是理所當然的。
而所有民族公民權一律平等的觀念,淡化了民族的屬性,這樣雖然在初期對弱小民族的存活是不利的,就像身體健壯的人和虛弱的人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所宣稱的絕對平等一樣,但是政|府完全可以有很多其它辦法,如社會救濟和有意識的區域經濟政策傾斜等。國家可以給予幫助,但只是基於對國民的愛護,而不是對於某個族羣的特殊待遇,以免滋生異樣心理,覺得本民族與衆不同。
所以他對張漢卿提出的以“超嚴厲對待這種分裂傾向、以超強硬對待裡通外國”的政策,舉雙手歡迎。但是他又害怕這樣做會給別人----主要是日本以口實。但是張漢卿的一席話打消了他的顧慮。
“正因爲有日本人在,我們的動作必須要快、要狠,要讓他們還沒來得及做反應之前平息事態。造成既成事實後,該殺的殺,該攆的攆,該關的關!沒有搖旗助威吶喊的,日本人也難起什麼浪。而且暉春邊境開放權在我,只要頂住壓力,除非宣戰,否則日本人是無法正當介入的。我想在這種時刻,日本人的眼睛都盯在俄國遠東那裡,對這裡也只能是嘴上抗議一下而已,這其實是我們穩定吉林的好時機。”
“這些滯華韓人之所以敢這麼猖狂,無非是借了日本人的膽而已,如此不迅速、果斷處理,那還有大批的俄人有樣學樣,東北到底是誰家之天下?!”
對見慣了日本人蠶食的地方官員來說,徐鼐霖其實是恨不得中|央高層能夠頂起來,好讓他在轄區內腰桿挺得更直一些,這幾乎是每個愛國的官員的理想。在東北這麼多年,也只有看到張作霖能夠偶爾展現出他桀傲不遜的風範與日本人鬥智鬥勇了。現在,年輕的少帥也持同樣的心態,他很欣慰:不是每個中國的掌權者都沒有骨氣。
不過他還是抱着持重的想法----越如此越有必要去關愛他的成長,他對張漢卿說:“少帥,茲事體大,是不是先和大帥通通氣?”
天高皇帝遠,有些事情很難及時與遠在奉天的張作霖有所聯繫。如果這只是張漢卿的一時心氣,事情鬧大之後巡閱使若不支持,對他的打擊將是很大的。奉系一些老將們和這位少帥爭奪權力的小道消息,作爲局內人,他也有耳聞。一旦失利,正好給反對派以子彈。
張漢卿搖搖頭,微笑着說:“不需要,現在我正想好了一個非常好的藉口,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讓他們誰也說不出什麼話來。”
他悠悠地說:“日本人不習慣栽贓陷害嗎?我這次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徐市長,您儘管往大里搞,保證不會出什麼問題。”
如此大規模的民變,若是在以往,地方官員第一件事就是要努力去捂,爭取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無論是在以前還是在穿越之後,“維穩”一向是地方官員考覈一刀切,絕不客氣。
所以對樸承正來說,不怕鬧大,只怕聲小。如此上萬人規模的“請願”,他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也砸了不少錢。他手下的幾大金剛,“一進會”的主力骨幹,都被逐級安排動員全家到各個韓人墾民家裡去遊說,說只要配合着演好這場戲,將來地稅肯定是免交的。至於後果,中國曆來是法不責衆,又有日本人在後面撐腰,有什麼好怕的。
至於“自治”,他們也沒想那麼多,這事不像以往還有機會。不過藉此用以作爲談判的籌碼罷了。談判嘛,裡面有一個“談”字,需要一些“談資”嘛。
趕過來的韓人墾民,大多數是被裹攜而來的,也許還存着些幻想。據樸會長說,來得人將來會免去至少一半的稅糧呢。剩下的不是一進會的死忠家眷,便是真的醉心於“自治”的一幫子地痞----老在華人地盤耀武也沒有意思,還是單幹比較爽。
看聚集的人已經有了些氣勢了,作爲領頭人的樸承正命人拉開一條橫幅,紅布黑字明明白白寫着的“大韓墾民呼籲間島自治訴求”讓本已成竹在胸的張漢卿再也忍不住從心底涌起的陣陣怒氣。媽的,還真上臉了!
什麼玩意,屁大的地方也動輒敢稱“大韓”,這朝鮮在日本手底不過十幾年時間,怎麼把這一套學得這麼徹底?人家是“大日本帝國”,它們就來個“大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