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
朝香宮鳩彥王怎能允許張漢卿當面侮辱天皇?對神一樣高高在上的這位君主,任何不尊敬的言辭都是對整個帝國的侮辱,哪怕自己出言不遜在先也不行,他有些出離了暴怒地咆哮。
不過他碰到的是張漢卿,這是個從骨子裡蔑視日本人的存在。如果要對世界各國進行憎惡度排名的話,這個國家無疑會名列第一位。儘管他對奪走中國大片領土的毛子、對肆無忌憚收割中國人民財富和尊嚴的其它列強也毫無好感,但都比不上對日本人的仇恨。
撮爾小國,一朝得志便猖狂,它還以爲是正史上的中國嗎?在張漢卿的妙手下,如今的中華民國已經數倍力量於異時空,隨之而來的,是她在對外政策上的從容。也許日本人對其天皇的尊敬是特殊的,但一樣要尊重他,不爲別的,因爲他同樣是中華民國的領導人,也是中國的象徵!
“該說放肆的是你!朝香宮鳩彥王閣下,你剛纔的話是極不友好也是極不負責任的!我現在代表中華民國的政|府正式告訴你:我們不歡迎你!
也許你還抱着以前的心思來中國耀武揚威,根本不把中國的主權尊嚴放在眼裡,動輒恐嚇或者刀兵相向,讓中國的老百姓和官員俯首聽耳,甚至連一國之元首也敢當面侮辱,並要對一國的內政指手劃腳----我跟你講,那他媽的是以前!
我們能用八年時間從偏居一省到領導全國,從萬餘人的隊伍到擁有百萬大軍,用事實證明我們是深得中國人心的,也絕對能夠帶領中國重現輝煌。強大的中國不會威脅別人,但別人要還想威脅我們,那就再亮一次刺刀看一看,大不了我拼光老本回東北打游擊去!不過我不好過,別人也休想全身而退,怎麼着也得把它打殘嘍,打成光腚,看它還敢再出來見人!”
這番話說得解氣,連張作霖他們都覺得正該如此,彷彿十幾年來的恥辱都在這話中得到解脫。而日本人方面,根本沒想到張漢卿會有這麼粗鄙、直接的話懟向他們,一時之間竟然沒人接話,連朝香宮鳩彥王都呆了半晌。
他氣糊塗了,不知道最後怎麼收的場,反正雙方是一場不歡而散。這場交鋒,通過各種消息傳到雙方各自的民衆中間,引起的是一場又一場波瀾。
中國的民衆,特別是中上階層包括知識分子都非常解氣,因爲張漢卿道出了中國人民的聲音,大快人心;而日本國內,則掀起軒然大波。日本政|府由此確信了張作霖政|府的反日傾向,一連串的新仇舊恨讓他們開始在政治和外交上對中國政|府敵對。
自然,他們也有策略地刪除了張漢卿對皇室的侮辱言論,不然,沒做好戰爭準備的他們,又怎麼向輿論交待?
之前在防範日本文化侵略方面還有些遮遮掩掩的張作霖政|府,在張漢卿撕破臉後開始有了大動作了。作爲強盛國家與民族的重要一環,文化教育系統化地收歸國家正式列入章程。
舊中國的高等教育落在洋人的手裡是事實。除去晚清政|府組建的北京大學、交通大學和南開大學外,基本上數得着的大學的控制權都在洋人手裡。
當然,他們的做法要隱晦多了:不是由其政|府直接插手,像日本政|府拙劣的手段那樣,而是通過教會之手,用這種比較爲人接受但又很有效果的方式進行。
最出名的有13所基督教大學:燕京大學(主體爲中國政法法學院、中央財經經濟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清華大學工學院、北大文理)、齊魯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師範)、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被稱爲東方哈佛,華東師範、復旦、同濟、上海交大、華東政法、第二醫學院、財經學院)、之江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大學)、華西協和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華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金陵大學(南大)、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福建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大學、滬江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主要是由教會出錢興辦的,它們構成了中國現代教育的基礎。
當然,還有一所清華大學,雖然由中國人(周自齊)開創,但是後來由美國人用庚子賠款光大,算得上是另類,但是不離共宗。
拿人家的錢,自然辦學形式、內容、思想都要受人家的薰陶,不然人家圖的真是國際友誼嗎?這樣,中國不但失去了主權的獨立,還在文化上受到對方的侵蝕,這種侵略不像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那樣直擊人的心靈,但危害卻更大。
損失的園子有錢了完全可以再建,但一個被洗腦的人其才能越大,對國家的危害也越大。
張作霖幾個人別看是草莽出身,看問題卻很通透,眼光一點不比張漢卿差。東北大學雖然說是由張漢卿鼓動建立的,但張作霖、張作相、王永江等人的努力卻是實實在在的,在正史上也是由他們哥幾個搞出來的,與真正的張學良關係倒並不大。
當然,穿越的張漢卿在教育上還是做了不少事的,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蘭州大學這5所大學都得到他的傾心支持,前兩所完全是他一手操辦的,後三所則是在他的建議下籌建的,資金的來源和師資力量全靠他的人脈。
隨着地盤的擴大,他的野心也在慢慢滋生。他不會像後世的中國把大學作爲一種“產業”而擴招導致大學生滿街走的貶值,但像美國那樣窮國家和社會之力建設一些著名的學府是國家強大的基石,其“常青藤聯盟”最爲他青睞。
要形成良性的競爭,單靠後世的北大和清華太少也太易形成教育資源的壟斷了。不容否認的是兩校有其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但後來國家集中資源扶持也是形成雙峰並起的原因之一。
北京已經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了,後世還搞成了北方經濟中心,讓兩校不吸引人天理也難容啊。可是,這樣做是對的嗎?
反正張漢卿是決心分流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完全可以形成幾家並起的局面。他在《911工程紀要》中,就鮮明地提出幾個振興教育的辦法來。
集國家之力,建立9所一流大學,此之謂“中國常青藤院校聯盟”的雛形,首批入圍的是東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北大學、蘭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
後來又加入了天津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成爲“北方常青藤”12所學校,二十年後加入漢城大學成爲13所。
而久負盛名的金陵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以及後來成立的四川聯合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嶺南大學等,組成“南方常青藤”9所學校。再後來又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爲11所。
南、北雙方抱團競爭又合作,因爲高質量的教育和不斷取得的國際學術成就而受到無數學生的青睞,後來成爲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院校,統稱爲“中國常青藤聯盟24所”,此爲後話。
按10類不同性質的範疇各籌建1所一流的專業大學,如醫科、海洋、財經、農業、政法、地質、紡織、礦業、科技、民族大學,爲國家集中儲備和培養此類專門人才,並跟上先進國家的步伐。
每省建設一所師範類大學,以作爲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基石。其培養方式和目標與東北師範大學相似,都是由國家資助學費與生活費,開創中國式師範教育的先河。
這樣,建設“9”所一流大學、“1”類專業大學、每省“1”所師範大學,成爲“911工程”的主體。
此外,爲了有效轉化這些原本由教會控制的大學爲國家服務,張漢卿還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回收教育權”運動。它規定公立大學必須歸教育部管理,而民辦(包括由教會控制的其它類型)大學必須冠以“私立”,校長必須爲中國人,外國人在校董中不超過三分之一。
至於中小學校,張漢卿根據後世所摸索出的彎路和挫折,極力推倡文理不分科。
關於文理分科的事,歷史上確實有很多反覆。晚清在《變通中學堂課程分爲文科實科析》解釋說:“至中學之宗旨,年齒已長,趣向已分,或令其博通古今以儲治國安民之用,或令其研精藝術,以收厚生利用之功,於是文科與實科分焉。”
1912年民國取消了中學文理分科,實行通識教育。教育家蔡元培反對中學分科但贊同大學分科,他認爲分科會使普通學識欠缺,從而違背了中學宗旨,而且很易造成“選擇不慎,一誤終身”的局面。
張漢卿就是因爲“選擇不慎”纔沒有進入他最鍾愛的歷史領域,所以對此尤有共鳴。而且文理分科導致錄取上的種種不公平和學生知識體系的不完整,後世已經詬病。儘管沒有一個普適的方法,但在人才培養還靠一張卷子定終身的這個年代,能幫一把後來的學子就幫一把吧。
此外,因爲國家經濟的好轉,從1922年起,中學學制即從4年變爲6年。
不問刀兵問教育,這體現了國家的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