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的日本水兵也發現了中國的軍機。不過也就僅僅是“發現”而已,因爲他們對這些頭頂上的轟鳴物,也沒什麼好辦法。
這個時候世界各國的空軍,包括各軍事大國,還都停留在偵察、運輸階段,真正意義上的空戰,要在十年之後。
因爲在一戰晚些時間誕生的這個新兵種,在和平的二十年代,根本沒有機會去驗證一些“頭腦靈異人士”的一些見解,所以對飛機的轟炸所造成的破壞認識極少,對於防空,則更無從談起。
一戰期間已經誕生的高射炮也幾乎在戰爭中沒有用到過,那時大家的心思,都在研究如何使大炮威力更大、射程更遠,很少有機會訓練對空。至於防空,都是紙上彈兵----在亞洲,沒有一支海軍能夠對日本有切身的威脅。
中國也一樣。飛機轟炸軍艦是破天荒第一次,儘管之前一些飛行員有過對地轟炸直軍的經歷,但是在海上、對付不停移動的軍艦,發射威力巨大的魚|雷,都是第一次。
所以當領頭的一架“魚轟-1”在空中優美地畫了一道弧線,然後匍訇着向“由良”號衝下去時,艦上的水兵恐懼地看着這架空中怪物越來越近,有的人本能地端起步槍,有的人則直接閉上了眼睛。
魚|雷遠遠地貼着軍艦不知道漂哪裡去了。這個時候魚|雷的精度、飛行員的水平,咳!
不過日本海軍不愧是有着豐富的經驗,在這雙方都錯愕的時候,迅速恢復了良好的軍事素養,上彈、瞄準、射擊,一氣呵成。緊急發動的艦載高射炮不計成本地連續發射,於是第二架“魚轟-1”悲摧了,帶着濃煙,帶着壯志未酬的遺憾,凌空爆炸了。
“由良”號有25MM高炮36門,那是相當給力的存在,此外還有13MM高炮6門,不亞於一個防空團的力量。
不過幾乎先後到達的另外兩架飛機有了機會了,它們乘着火力被“吸引”的功夫,一個俯衝就貼近了“由良”號,與此同時,兩枚魚|雷如離弦之箭射出。它們落在水裡,濺出些許水花,便像蛇一般地潛行,瞬息即到。
不得不說,幸虧有了第二架飛機的犧牲,才換來這樣一個好機會。要知道那個時代由於沒有精確制導能力,飛機扔炸|彈全憑飛行員的一雙肉眼和一雙“鐵手”----我們姑且稱之爲離合。
由於飛機的慣性和空氣的阻力問題,基本上距離越遠,轟炸的精度也越差。要想最大可能完成破壞目標的任務,飛機必須與目標越近越好。在這種思想引導下,俯衝轟炸機應運而生,並在二戰中成爲海軍的主力機型之一。
與海軍不同,因爲作戰思路不同,空軍則青睞水平轟炸機。這是國爲,空軍的定位是給予陸軍火力支持。對俯衝轟炸機來說,因爲其載彈量少、易被地面火力擊落的原因,其周身開始填充一定的防禦裝甲,並在重要機體部位重點防護,後期可以抵禦12.7MM子彈的衝擊。
好處是有了,缺點也明顯:由於自身重,無法攜帶更多的炸|彈,航程也較近。
魚|雷轟炸機就是其中一種。因爲技術限制,魚轟-1只攜帶一枚魚|雷。也就是說,無論目標是還被摧毀,按鈕一按,就基本上沒它什麼事了。
兩枚魚|雷在水中的軌跡很快地被“由良”號的瞭望兵發現。一陣忙亂的口令下,“由良”號緊急避險,兩枚魚|雷竟然都被繞過了,遠遠地響起它空洞的爆炸聲。
不容“由良”號專美於前,“穀風”號這時也響起尖銳的高射機槍聲音。不過它的火力比“由良”號差多了:只有4挺7.7MM機槍。這純屬是裝飾的存在,除非魚轟鑽進它的火力網中心。
不過子彈打在座艙上也讓正在按按鈕的魚轟-1駕駛員吃了一驚,只一個躲避動作,正在發射的魚|雷便不知打向哪裡。這樣儘管自己沒有受到損失,但這趟算是白來了。
12架魚轟一枚一枚地投彈,海面上響起震天的爆炸聲,但是硝煙過後,兩艘日本軍艦仍然活靈活現地呆在那裡…
帶隊的黃社旺不甘心地繞着日艦飛了一圈又一圈,他是華僑,本來是一名飛機師,是張漢卿特別從雲南航空處挖到秦皇島的。先是組織水轟-1中隊,接着是大隊,最後成爲中國海軍第一個水轟飛機聯隊的聯隊長。
在新加入兩個魚轟-1大隊後,他成爲渤海艦隊海軍航空兵的司令,是三大艦隊中第一個飛行員將軍。
這次出戰,本來他是要坐鎮指揮的,但是爲了就近考察飛機對軍艦的效果,他親自參戰了。少帥一直認爲未來海上鉅艦大炮要讓位於海軍航空兵,作爲其最忠誠的擁躉,他也堅定地如是想。
只是這次恐怕要讓少帥失望了:一個12架魚|雷轟炸機中隊,被一艘已經負傷的輕巡洋艦打得“落荒而逃”,還損失了一個飛行員和一架戰機!
日常訓練中對付的靜止目標和動態目標果然差距距大,敵人防空火力的干擾對飛行員的心理影響也很大。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地加強這兩方面的訓練,最好找些靶船實彈演練下,這個錢不能省、這個步驟也不能略!
已經沒有了武器的魚轟-1只能當作偵察機了。其實不用再偵察,不遠處冒起的黑煙告訴他,渤海艦隊第一驅逐艦隊的分隊正加速向這裡馳來。剛纔的一番交戰雖然沒有戰績,但是好歹日艦規避的動作干擾了其正常的逃逸速度,而且把中國海軍引來了。
再呆下去沒有任何意義,黃社旺示意返航。這裡離基地不遠,趕緊飛回去,讓第二撥轟炸機再來啊!
凌霄看着無功而返的魚轟機,淡定地想:“海上作戰,還是要靠大炮的,想投機取巧,難吶!”
作爲目前中國最大的水面艦只“海琛”號裝甲巡洋艦的艦長,他是不太認可張漢卿灌輸的“空中制勝論”的。一架萬元左右的飛機,想擊沉上百萬甚至千萬元的戰艦,憑什麼?這不,日本這個分艦隊還不是靠我們的驅逐艦才擊沉了幾艘?這剩下的兩艘,還要看我們的!
作爲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購買的兩艘最大型軍艦之一,“海琛”號寄載了海軍一雪舊恥的希望和責任。儘管對當初的甲午之戰多有研究,但是時隔三十年之後,當中日兩國的軍艦再一次碰面,究竟是重蹈覆轍、還是能夠一雪前恥呢?
歷史在注視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