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了個軍旗比擊斃個大佐功勞還大幾倍!不管其它戰場上的人民軍信是不信,反正劉二旦立功受獎是真的,因爲他已經被全軍通報表揚,外交部還爲此專門開闢了對日宣傳專線。
這讓各個戰場的人民軍激動不已,於是每次戰鬥,都要細細地尋找是不是有軍旗在內。雖然後來沒有再發現有軍旗,卻因爲各部的細緻,清理戰場非常乾淨,這是純粹自發的。
不過對日軍影響是巨大的。麻生聯隊全軍覆滅,連帶着聯隊旗也被繳獲,對日本的打擊遠比張漢卿想象的爲重。第5旅團長爲此三番五次要剖腹謝罪,安滿欽一師團長也向參謀本部發了篇長長的電文,詳細說明了軍旗丟失的前前後後。
若不是戰爭還在繼續,他是一定要被褫奪師團長職務的。
爲了安全起見,所有戰線的日軍不得不把軍旗放在釜山以策安全。所以從這天起,朝鮮戰場上的日軍是沒有軍旗的…
日軍之所以重視軍旗,因爲它是日本軍國主義精神的最高物化形式。矯枉過正,以至於最終分不清戰爭本質是勝利而不是保住軍旗了。
在正史上的1939年夏,在當時的僞“滿洲國”和蒙古國邊境,爆發了蘇日諾門罕之戰。從8月20日蘇軍發起進攻到30日停火,10天時間內,關東軍陣亡了1.8萬人,第23師團和第7師團大部分建制聯隊都被徹底殲滅,日本陸軍遭遇到了自成軍以來最慘重的敗仗。
在此情況下,日軍仍在醞釀着更大規模的死亡攻擊,爲什麼呢?原關東軍老兵、日本作家五味川純平在其所著《諾門罕》一書中寫道:
“聽說第64聯隊等被殲後,關東軍和第6軍最擔心的不是山縣武光聯隊長等人死沒死、怎麼死的,他們最擔心的是軍旗是不是完全燒掉、有沒有落入敵手。關東軍在這之後又調集了第2師團、第4師團和其它直屬部隊,企圖來一個大反攻,軍旗下落不明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軍旗成了他們的一大心病。”
9月24日,日軍終於在747高地發現了第64聯隊山縣武光、獨立野炮第13聯隊伊勢高秀兩個聯隊長的屍體,還發現了尚未完全燒燬的第64聯隊的軍旗(炮兵聯隊無軍旗),從旗手的衣袋裡還發現了軍旗的菊花御紋旗冠。
這一發現,使第6軍和關東軍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他們最關心的不是士兵死了多少,而是軍旗:最令他們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的是軍旗是否落入蘇軍之手。因爲對他們來說,丟失軍旗是關東軍的奇恥大辱。更重要的是,丟了軍旗也就意味着丟了自己的面子。
關東軍計劃的“二期作戰”也好,“戰場清理”也好,其中的一個潛在的因素,或者說是說不出口的目的,就是尋找下落不明的軍旗。
而參戰的日軍第7師團,由於師團長園部和一郎中將對這場雞蛋碰石頭般的戰事沒有信心,事先要求所屬聯隊把軍旗都留在了駐地齊齊哈爾。雖說3個聯隊也沒剩下幾個兵,但爲此,第7師團大大地慶幸了一番。
對中國人來說,可能覺得這是可笑的小事。那麼必須說到另一件事:除軍旗之外,日本軍.國主義的另一個物化形式是所謂“靖.國神.社”。爲何戰後,一代代日本首相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執着參拜鬼.魂?因爲它是一枚被封存的“精神.原子|彈”!
只要供奉着這顆種子,一旦時機成熟,大和民族的“理想之花”必然會重新綻放,日本人必然會讓健忘的人們重溫它昔日的面目。
既然日本是一個注重形式和細節的民族,中國人就要對此予以關注,因爲這裡面有可能埋藏着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
正史上戰敗後投降的日本不惜一切要保存“天皇制”,將其作爲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的唯一條件。在中國人看來換了哪個當皇帝還不一樣,但是,現在我們都知道保存下來“天皇制”對日本人是多麼強大的精神支柱:
有了它,日本就永遠不會成爲西方那樣的皿煮國家;在外力強制下制定的“和平憲法”,也很難說不會被重新修訂,何況日本近代以來向來以翻雲覆雨、詭詐偷襲,不按遊戲規則出牌而着稱。中華文化輸入日本,日本從來是重“術”輕“道”,他們最感興趣的是兵法、權謀和三十六計。
所以,不要輕易相信日本現在是“和平國家”的說法,孫逸仙、魯迅先生當年盤桓於日本時感受到的和平氣息也很濃。
1913年孫逸仙在神戶向日本民衆演講時,還熱切冀望崛起的日本能成爲“東方王道的干城”,但後來的日本不但突破了孫先生不做“西方霸道的鷹犬”的底線,乾脆以其特產的軍國主義霸道成了凌|辱中國最甚的急先鋒。
1945年日本是戰敗了,但像“臥薪嚐膽”、“東山再起”、“捲土重來”這樣的中國成語典故,日本人總是比中國人體驗更爲深切。
不過很可惜,他們碰到了一個比日本人更熟悉日本人的中國人,張漢卿。
他在帶領中國人民從一個貧窮、落後、孱弱的舊中國快步走向新中國的路途中不但成功地讓中國人活得有奔頭,還順帶着打斷了日本人的脊樑。第3軍敗而復勝,臨津江邊數千具屍體可以做證。更關鍵的是,這一仗在日軍的心目中有個不停止的陰影,那就是人民軍的火力,太猛了。
久邇宮邦彥王司令官無法理解,一個聯隊竟然在人民軍的打擊下沒有焚燒軍旗的時間,這是什麼樣的節奏!他開始對戰事的結果悲觀了。這麼一個好的計劃,集三個師團的力量,竟然不能殲人民軍大部,反而被其反敗爲勝,這個仗還怎麼打!
要知道這三個師團算是日本國內一流的主力部隊了,無論從裝備還是人力都是日本最好的。而對方只是36個軍中的普通一個,真正的5個主力軍纔剛剛在東、西海岸和日軍交手,但初步回饋是,相當難纏。
第一次,久邇宮邦彥王司令官萌生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