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民軍節節勝利,有繼續南下的意圖,而以現在日本在朝鮮的陸軍力量,已經無法抵擋這種腳步了。日本國內,漸漸地籠罩着一股失望和悲觀的氣氛。所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的擴軍建議,極具誘惑性。
不過首先爲政|黨勢力所不容。
衆所周知,日本形成政|黨政治的時間並不長,基本上是在“大正皿煮”期間確立的,其基礎並不牢靠,軍國主義勢力也在不停地以各種手段阻撓或者把力量滲透進各個黨派之間。如果擴軍,意味着國家重新走上軍事集團控制的老路,這關乎政|黨政治的生死。
因此,無論是立憲政友會還是立憲民政|黨,都對此進行了抑制。
立憲政友會的總裁、田中義一首相就明確表示了反對。他的理由是:劇烈的戰爭,已經使爲數不多的外匯捉襟見肘,最重要的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鋼鐵和石油已經完全消耗掉。如果沒有大量補充,戰爭是持續不下去的,而擴大戰爭,就意味着日本的貿易線有可能完全斷裂。
因爲按照國際法的規則,如果兩國宣戰,第三國是不可以進行戰略物資的提供的,那也意味着參戰。而美國,完全可以藉着這個由頭給日本以禁運,這是美國海軍多年以來一直想做到的。
對張漢卿的橄欖枝,日本政界不是不想接,只是損兵折將之後的外交談判對日本能有多少好處?老於此道的日本一向是挾勝利之餘威在外交上討便宜,現在在這種情況下,又有誰敢保證能在討價還價中撈好處?
日本軍界和政界對此做了深入的討論,最終形成的結論是談判有必要接受,但要在一場大勝之後。鑑於陸軍的對峙狀態一時半刻之間無法分出勝負,從海上對中國進行威懾漸漸爲各方所接受。不像陸上有地形、交通以及各種戰鬥的變化,海上是憑裝備和訓練有素說話。
爲了牽制人民軍南下,日中差距明顯的海軍力量也被軍部重新重視起來。
戰爭還在繼續。爲了保證日本在亞洲大陸上最後一塊基地和前進亞洲的戰略跳板,日本軍部已經計劃進行全國軍事總動員。連日來,精銳的日本海軍第一艦隊被安排攻擊中國沿海,特別是渤海灣,以威脅中國京畿重地,並起牽制朝鮮人民軍的目的。
在不久前的渤海灣角逐中,年輕的中國海軍大展拳腳,讓日本海軍吃了大虧,中國海軍陸戰隊奪取了至關重要的長山羣島。
以此爲契機,中國海軍封鎖了進出渤海灣的通道。不取得這條交通線,日本龐大的海軍力量無法對中國軍隊有實質性的威脅。
長山羣島位於遼東半島東南部,黃海北部,共有大小島嶼114個,面積約15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萬。長山羣島控制着黃海北部,掩護遼東半島,對捍衛我國東北具有十分重要的軍事價值,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黃海大海戰就是在長山羣島東北部海域進行的,日軍首先控制長山羣島,然後在莊河花園口登陸。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日軍聯合艦隊就停泊在長山羣島附近,與俄國艦隊作戰,然後在遼寧沿海登陸。
1931年至1941年,日軍兩次攻佔長山羣島。在構築黃海防衛線的反侵略戰爭中,長山羣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上次渤海遭遇戰後,長山羣島已經處於中國海軍的控制之下。在簡單地作了修整後,一支重炮團上島,背後有移駐在旅順灣內的渤海艦隊主力以及來自大連的海軍航空兵,嚴重威脅着日本海軍在西朝鮮灣的活動。
憑藉這個重炮團,薄弱的渤海艦隊可以隨時騷擾落單的日艦或運輸艦,而在大炮射程內無落敗之虞。
至於向京津縱深挺進,在大連失去後已經相當困難了,原因在於中國海軍同樣以廟島羣島爲防線,同樣以重炮爲依託,把從黃海進出渤海灣的水道防守得水泄不通。日本海軍厲害是厲害,但軍艦逼近與岸炮對抗,他們也不至於這樣傻。
廟島羣島縱列於渤海與黃海交界處的渤海海峽,是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橋樑,黃海和渤海的咽喉,北京和天津的門戶,由32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52平方公里。它屬於丘陵地帶,南部島嶼多,岸坡緩衝,北部岸陡水深,西部島嶼多爲巖岸,東部島嶼多爲礫石灘。
上溯到清朝時這裡本來就有利於構築工事,以封鎖渤海海峽。但是,舊中國島上無防禦設施,致使外敵隨意進出渤海。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三次通過廟島羣島,進出渤海,登陸塘沽;在日俄戰爭、日德戰爭期間,日軍都以廟島羣島爲基地,進攻旅順和龍口。
張漢卿熟知它的重要性,關東州戰役一結束,炮兵與炮艦便接防了這裡。只要它的大炮能夠轟鳴,沒有一隻軍艦可以再度威脅渤海灣內的沿岸。由於兩邊是大連和威海,都有優勢航空兵爲輔,再加上可以方便地得到補給,張漢卿把它譽爲“海上長城”。
既是長城,當然以守爲主,張漢卿不會傻到與日本海軍拼力量。守住廟島羣島,即立於不敗之地;控制長山羣島,便能給日本海軍以壓力。
----要不馬漢怎麼會說:“一支未知的艦隊,只要存在,即使是弱小的,對於敵方各種或多或少的公開利益來說,也是一個永恆的威脅。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遭到打擊,而不得不限制自己的行動,直到這支艦隊被摧毀或者制服爲止”呢?
還有爲數不多、但仍然具有一定威脅的6個大隊18艘潛艇已經入列,“空、潛、快”已具雛形,加上岸炮,這是開戰三個月來日本空負有龐大艦隊卻始終在渤海一帶毫無建樹的主因。
幸好中國目前仍以滿足內需爲主,外貿因爲船舶工業能力的低下暫被外國資本壟斷,這也讓日本海軍儘管封鎖了中國全部海岸線,卻不能從總體上掐斷中國經濟命脈的原因之一。
中國遠洋船舶本來就可以忽略不計,幾乎全由歐美日等國壟斷,這樣,日本可以對本國的實體產生影響,卻無法捍動英美等國的對華貿易。其結果,相當於自己對自己本國進行了單方面的制裁。
這種結果未免讓人泄氣。
可是日本對華手段有限:中國不斷髮現特大煤礦、鐵礦,在資源上根本不受於人而且還有日本亟需的物資;
中國的農業建設蓬勃發展,糧食基本自給,這一點甚至比日本還好;
工業體系上分門別類地建起規模龐大的企業羣,在重要的飛機、大炮以及汽車上均能實現自產,在總量上已經不是日本可以媲美的;
在特別重要的精神面貌上,由於朝鮮戰爭的連續勝利,國人對於國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對對人民黨|領導的合法性上已經在心裡生根,長此以往,這是可以蔑視任何敵對勢力的力量。
而且雙方已經正式撕破臉,所以人民政|府毫不客氣地全盤接收了日本在華資產,特別是在東北,全部的日資企業和廠礦都被併入國有,日據二十幾年的成果讓中國政|府盆滿鉢滿。
要知道日本真的是“用心”在經營日據東北----他們甚至在太平洋戰爭失敗後還妄想着在東北落腳。所以相對來說,他們對於東北的經濟發展是有一定“貢獻”的,儘管這種“貢獻”中國人可能並不情願接受。
儘管日本人也在東北掠奪資源,但是同時又反哺了工業化的設施、以及相對歐美而言並不算髮達但對其自身來說已經是傾其所有的先進設備、管理手段和超前規劃。
還有因爲人民黨在全國範圍內的對日勢力的清洗,造成日本在華經營多年的間諜圈、勢力範圍、代理人團體頃刻間訇然倒蹋。因爲人民黨牢牢控制着基層組織,所以在這一輪打擊下,不但明面上的力量被消滅得一乾二淨,連一些埋藏得比較深的特務分子也被挖了出來。
人民黨發動的這場聲勢浩大的反日運動,既壯大了自己的實力,同時凝聚了人心,讓國民的勇氣迸發起來。
經歷了恨日兼懼日、迷惑性媚日、軟中帶硬拒日、到旗幟鮮明地抗日,奉系政|府在張漢卿的引導下用了十幾年的時間。
小小的一個日本,讓中國人民費盡了心思、受盡了凌|辱。當人民政|府爲人民撐腰的時候,收拾小日本成爲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如果日本人得知自己竟成爲中國民族凝聚力空前彙集的主因後,不知道是欣喜還是感覺悲哀。
在這個時候,再想像後世那樣買日本車(這個時候日本車的質量其實並不好)、組團去東京買馬桶、吃天價日本大米,國人是會用唾沫星子把他的祖宗八代都罵得衆地下爬起來的。
從上到下,國人真的是在抑制日貨!以至於外國觀察家們紛紛發表文章,認爲中國通過把日本踩在腳底實現了近五十年來的大逆轉:國力、士氣、民心。
這也是日本政|府瞻前顧後不敢大肆與中國擴大戰爭規模的原因之一,因爲張漢卿代表人民黨和人民政|府發出了震耳欲憒的聲明:“如果日本非要在朝鮮戰場上分個勝負,如果日本再向朝鮮戰場增兵,中國政|府將毫不猶豫地展開軍事總動員。有消息說日本要擴兵二十個師團,這算什麼威脅!你覺得你們增得過我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