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聯隊的中國空軍遠道突襲日本本土大獲全勝,就像在其國內大搖大擺旅行了一番,如入無人之境。其全數而歸的現實,深深地刺痛了某些人、或者說某些集團的神經。
幾百人被直接炸死,上千人受傷,還有5個在躲避轟炸時溺水而死、三個國民被大火燒死。這些直接的損失不算什麼,對國民的士氣打擊纔是重點,而且天皇因此下諭要求軍部檢討纔是要緊急面對的問題。
“無敵之陸軍”、“首屈一指的海軍”,這些日本國民耳聞能詳的說法有點靠不住腳了!不然,天上的炸|彈是怎麼飄到國民頭頂的呢?
陸軍省一直說控制着朝鮮的戰局,那要問了,中國人的飛機,是怎樣穿越其陣地,向幾乎不設防的日本國內發動的這次襲擊?龐大的聯合艦隊,爲什麼不能夠在海上發現它們並給予攻擊,哪怕有一艘軍艦發現、從而給國內的預警時間也好啊!
此外,中國空軍怎麼會擁有長航程的轟炸機?他們的轟-1不是隻有450公里的作戰半徑麼?按情報及偵測結果,從清津到日本領土,那是有上千裡的直線距離啊!
而且,參謀本部情報部不是破獲了中國“刀尖舞蹈”的計劃了嗎,怎麼不是針對聯合艦隊而是國內平民?
連串的質詢和責問讓海、陸兩支素來不友好的集團難得地抱團共赴困難了。兩家都有虧於行,也都在此事件上負有責任,因此一番深刻的檢討是必須的。
但善後事宜更重要。這時候沒有雷達,想發現神出鬼沒的飛機是需要運氣的,更遑論有效攔截。日本狹長的國土現在看來都直面中國的空中威脅,那種保有優勢海軍就能夠保衛國家安全的理論在中國空軍的攻擊下訇然倒蹋。
戰後三天,日本陸軍情報部才獲知,執行此次轟炸任務的是中國空軍新入役的“轟-2”轟炸機,其航程爲1100公里。
之所以之前沒有這方面的消息,是因爲這支空軍是在日本諜報人員很難滲入的西北空區,而且這兩個聯隊的飛機都是直接從蘇聯購買的ANT-4式仿製而來,由西安飛機制造廠秘而不宣地幕後做了大量工作。
擁有這種飛機的中國空軍在控制北部朝鮮後,就成了防守日本本土的噩夢了。而有效地應對,配置防空部隊是一個辦法,包括防空炮部隊和陸軍航空兵,但多少纔是個頭?
因爲沒有戰略縱深,幾乎每一地都有可能是中國空軍突破的方向,遍地開花顯然不可能,這要花費多大代價?就是防空部隊武裝到了牙齒,也難保中國集中力量突破一點。在某一點上,顯然防空力量仍是不足的。
大量建造軍艦、靠軍艦來“發現”敵機並作預警可行不?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如此廣袤的海岸線,想全數監控起來,那要造多少軍艦?日本國力吃得消嗎?
有沒有一種辦法可以真正禦敵於國門之外?日本軍界理論家、研究家、戰略家們都在思索。最後,海軍提出的一個“機動”式的移動機場計劃讓人眼睛一亮:造航母!
被動防禦不如主動進攻,對付敵機的最好辦法是己方的飛機。航母艦載機可以搜索幾百公里範圍內的空情,而且花費相對較低----建固定機場的費用可能更低些,但總不如航母可攻可守來得便捷。而且從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優異的表現看,未來飛機在戰爭中的作用絕對是中流砥柱。
這個計劃的提出者是“赤誠”號航母艦長山本五十六大佐和聯合艦隊參謀官小澤治三郎中佐,以及後來在日本首屈一指的航空專家:山口多聞。
這個山口曾提出了以航母爲核心的海上戰鬥羣構想,未被聯艦隊高層認可,美軍將領們認爲他是可以與山本並提的有戰略頭腦的將領----山本走出了大炮鉅艦思想的侷限,山口則向前更進了一步。
本來日本註定要走一條“鉅艦大炮”的路,卻因爲對中國戰爭的失利,天平開始扭轉…在經過充分討論後深得衆意,海軍航空本部長兼聯合艦隊登陸艦隊司令山本英輔中將極力鼓動。
親眼目睹“金剛”級這樣的重型裝甲巡洋艦對弱小的中國艦隊和岸炮無可奈何的事實,開戰以來幾艘被擊沉的軍艦大都被飛機所破壞、尤其是“出雲”號給他們的震憾極大,使海軍一部分高層對“大炮鉅艦”理念開始動搖。
既然飛機的作用如此巨大,帝國一定要迎頭趕上。
但是不能便宜了陸軍。如果有限的軍費被陸軍趁機拿走建設陸軍航空兵,對海軍來說絕對不是福份。而除了防守基地的海軍航空兵,海軍需要飛機的地方只有一個:航母。
所以海軍大臣岡田大將重提“南下”戰略,並要求建造一個配置數量更多航空母艦的新式聯合艦隊。這個艦隊,將會更加註重防空,而不僅僅拘泥於建造“金剛”級這樣的重型軍艦。
在利益攸關的問題上,剛剛抱團承受指責的兩大“豪門”的立場迅速分化了。
陸軍自然是反對的。笑話,誰不知道一艘軍艦的造價動輒上千萬,那是可以武裝整整一個師團陸軍的費用!
朝鮮戰爭打成這樣,還不是海軍擠佔了爲數不多的軍費,卻讓陸軍一直裁撤,以至於戰爭來臨,陸軍省卻缺兵少將,在人民軍優勢兵力下連吃敗仗,狼狽不堪。本來海軍難辭其咎,他們卻拿這個理由想再度削減陸軍的份額,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以白川義則爲代表的陸軍高層極力反對,並認爲組建陸軍航空兵是增強帝國實力的不二方案。也意識到空軍巨大作用的他,想的不是如何發揮空軍的長處,而是想趁此機會爭取用陸軍統籌空軍資源!
想想也是滑稽:陸軍省不但擁有陸軍,還有一支不比海軍差的海上艦隊,現在,他們又把手伸向了空軍。難道,帝國陸軍真的是無敵於天下,要攏合包括海、空軍在內成爲新的奇怪且龐大的兵種嗎?
海軍因此不無挖苦地說:“朝鮮戰場上陸軍的表現充分表明,對陸軍的繼續擴充是無底洞。一個註定不能戰勝對手的部隊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縱觀歐美,從沒有陸軍造軍艦的先例。陸軍的失敗,是因爲陸軍的手伸得太長了!現在,它們又想染指航空兵,難道,還嫌攬的事不多嗎?”
他們纔不管中國空軍已經自成一系,與海、陸軍並列的事實,也罔顧世界軍事潮流、空軍逐漸被列爲一個新興兵種的趨勢。
兩家爭持已經受夠了,再多出一個,還要做事不!
陸軍部感覺大受其辱:“海軍花費了龐大的軍費,卻連弱小不堪的支|那海軍都無法給予哪怕一點重創!如果把之筆錢放到武裝陸軍上,我們哪怕只有支|那部隊半數的兵力,也不至於數戰徒勞無功!再添上十個師團,朝鮮戰場可一戰而定!”
可惜海軍是不會給他們機會的。在御前軍事會議上,岡田海軍大將充分顯示了他的雄辯口才:“中國的孫子兵法中即有‘取下駟與彼上駟,取上駟與彼中駟,取中駟與彼下駟’之說。中國陸軍之強盛,遠非旬日之間可以壓倒,而窮盡帝國之力,亦無絕對戰而勝之的把握。
倒是海軍有絕對優勢,如果重兵打造航母,挾海軍之力,可對支|那形成四面打擊之勢,讓其四面起火疲於奔命。艦載機可擊打縱深數百公里,整個朝鮮半島東西都在艦隊打擊範圍之內,根本不需要動輒以數十萬陸軍作決戰。
在海上決勝、海軍航空兵制空後,陸軍完全可以以一種收拾殘局的心態來登陸。所有重火力,均可以由艦炮來支持。所以不但航空兵的組建要放在海軍,就是重型陸軍火炮的建造,似乎也無必要。”
憑心而論,岡田的認識雖然很有見地,卻仍拘泥在航母的對陸打擊能力上,而非海戰的航母決勝論。如果考慮到後來美國一直孜孜追求‘由海到陸’的戰略轉型,似乎他的見解又有些超前。
至於以現在飛機的性能,到底能不能完全代替陸軍炮兵的作用,仁者見仁了,反正到戰後九十年,世界各國的陸軍都還好好地存在着,火炮也仍是必備。
岡田大將的着眼點已經放在了朝鮮半島和一些海軍佔有優先地位的區域,而非和強有力的陸地進行比拼。
從這一點上來講,“心寬體胖”的中國顯然不是下手的好對象,而“南下”戰略裡的南洋諸國,既無大的戰略縱深、又無強有力的陸軍爲後盾,更適合強大的海軍發揮,也適合被閹割了的帝國陸軍發揮作用…
當然,他的主意主要來自於海軍部一批有眼界的幕僚人員。
曾經在日本政壇佔有相當地位的陸軍不樂意了,白川義則就要做排頭兵,不過沒再等到他發話,天皇的綸音一錘敲定:“現在談論這些還爲時尚早,海陸軍都是朕的肱股,各位愛卿還是着眼於怎樣保證帝國本土不再受到中國空軍的侵擾爲要,帝國的臉面已經在昨天損失殆盡。”
話說到這個份上,雙方都不再爭辯。白川義則誠惶誠恐地欠身致意說:“讓陛下受到驚擾,是臣等的失職。我將安排各部陸軍充實防空力量,並充分調動情報機關對中國空軍的監控,此一事件,絕對不會再發生!”
雖然天皇並未就責任有所指,但由於海軍主力都集中在西朝鮮灣和上海,漏放中國空軍的責任只能由陸軍承擔。而且坦率地說,陸軍任由中國空軍南下、在本土如入無人之境,應該負有相當責任的。
並且“尖刀舞蹈”計劃的應對方案,本來就是大本營陸軍情報部提供並具備落實的,情報失實被結結實實耍了一番,白川義則其實是有愧的。
不過,就此放棄陸軍對戰爭的主導權,白川絕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