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雲這一棍打出,看在衆人的眼裡就只有四個字的評價:莫名其妙。
在漫天的鐵杖影幕之中,他這一棍既不是力劈也不是橫掃更不是掄砸,只是左右擺動着向前刺探。
說是刺探絕不爲過,這一棍的軌跡清晰無比,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盲人手中的探路杖,在看不見的路途上一點點的摸索前行。也正是因爲清晰無比,才令看清它的人們無法理解,這是棍法麼?
但凡棍棒杖法,其進擊方式都脫不出劈、砸、掃、戳等幾種基本要領,正如同此刻李凝陽那鐵杖一般,只有掄圓了才能發揮棍棒類武器的最大威力。反之何以傷人?
但是李智雲這一棍卻完全不按常理出招,就好像有意想在李凝陽那漫天的杖影中攪和一下似的,可問題是你攪和人家的鐵杖又有什麼用?能構成威脅麼?
且不說這木頭棍子能否會被重重杖影砸飛砸斷,只說即使他能夠穿透進去,遞到李凝陽的身前又有什麼用處?這根本使不上勁啊!
人們看不懂,卻不等於李智雲的棍法沒有威力,只有李凝陽本人感受到了這一棍的詭異之處,說它詭異,是因爲這一棍就好像是頑強生長在石縫中小草一樣,根本無法阻擋!
草的生命是最頑強的,它從來都無視千倍甚至千萬倍於它本身重量的壓力,只要有光、有風、有水,那麼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下都能生根、發芽、生長!
李智雲承認李凝陽內力深厚、幾乎與自己的十三層龍象般若功不相上下,但是他卻不怕這種一力降十會的打法,因爲他有一巧破千鈞!
他使出的這一棍就好像是石縫裡長出來的小草,看似柔嫩,看似弱不禁風,但就是能在重重杖影中頑強前進,下一瞬,直指李凝陽的肩頭。
鐵柺李能夠感覺到這一棍的厲害,如何肯被棍頭戳中?百忙中閃身想要避開,卻不料那棍頭戳擊是假,順勢壓下是真,在他閃身的同時轉了方向,斜斜壓在他的肩背上面。
如果有誰覺得這樣一根白蠟杆子做成的少林棍壓不住人那就大錯特錯了,在絕佳的角度上施以巧勁,這一棍的重量簡直重逾泰山!
至少李凝陽是這樣感覺的,他原本就瘸了一條腿,又被對方這麼順勢一壓,險些跪倒在地,再也顧不得什麼臉面風範,使了招餓虎撲食向前飛撲出去。
這一招“餓虎撲食”不是爲了攻擊李智雲,而是爲了緩解乃至脫開李智雲那一棍的壓力,用得也算恰如其分,撲出之後一個滾翻站起身來,回身喝道:“你這是什麼招式、怎地如此奇怪?”
李智雲也不乘勝追擊,好整以暇的一擺手中棍棒說道:“這一招叫做斜壓狗背。”
李凝陽聞言大怒,心說我虛心問你棍法的招式是抱着切磋的態度,你卻當衆辱罵於我,今天我老李跟你拼了!
想到此處也不逞那口舌上的威風,只將鐵杖舞成一團黑光,滾滾向李智雲碾壓過去。
李智雲也懶得多做解釋,既然你問我就告訴你,能怪我麼?這棍法的招式名稱可不是我取的,又沒有現場改編的必要,只爲了哄你鐵柺李高興麼?我纔沒這個閒心。
眼見鐵杖滾滾碾壓過來,便把手中的少林棍迎了上去,繼續以打狗棒法迎敵,什麼棒打狗頭、反戳狗臀、棒打雙犬、撥狗朝天等招式有如行雲流水一般一氣呵成,轉眼間李凝陽已是身中數棍。
旁觀衆人這才驚悟過來,原來李智雲的棒法竟然如此的奇妙。
奇妙在哪裡?其實人們也看不懂,只覺得李凝陽那漫天杖影根本打不到李智雲,反過來李智雲的棍棒卻能在漫天杖影中游刃有餘,竟像是想打哪裡就能打中哪裡,李凝陽全無防禦可言。
只不過李凝陽雖然屢屢中招,卻也能夠勉力支撐,即使身上被少林棍砸得“嘭嘭嘭嘭”響聲不斷,卻仍能舞動鐵杖負隅頑抗,即使東倒西歪左搖右晃,卻仍能保持站立不致摔倒。
鐵柺李畢竟是後世八仙中的老大,一身排打功夫已臻化境,放眼當今武林之中,能比他更抗揍的人幾乎沒有,身上捱了幾十下,居然還能挺過來。
見此情景,即便是已經掌控了局面的李智雲也不得不暗暗佩服,這老小子還真是抗揍啊,這又是哪一種不壞體神功呢?
李智雲的每一棍都不是表面上那樣輕描淡寫,每一棍都帶着十三層龍象般若功的無上巨力,然而這些力量到了鐵柺李的身上就變得如中敗革,居然像是全被吸收了或者是消化了,這絕對是個本事。
“不打了!”
終於,李凝陽把手中的鐵杖重重戳在地上,束手道:“我認輸!”
李智雲隨即停手,撤開兩步氣定神閒道:“願賭服輸了麼?很好,彩頭拿來。”
李凝陽心不甘情不願地從懷中掏出一隻扁扁的玉盒,如同後世那種高檔的火柴盒一樣形狀,拋給了李智雲道:“我輸了,但是你必須告訴我你這棍法的名稱。”
李智雲收了戰利品苦笑道:“你非得問這個幹什麼?我說了你又會認爲我是在奚落你,其實我真的沒騙你,這路武功就叫做打狗棒法!”
旁觀衆人聞言不禁鬨然騷動,打狗棒法?這世上哪有這麼一門武功?肯定是李智雲現編的,唉,這年輕人的武功是真高,但是這人品嘛,真不咋地。
李凝陽也鐵青了臉回到了坐席,垂着頭再不出聲,他很後悔自己多問了這麼一句,結果給了人家嘲諷自己的機會,活該啊!誰讓自己貪圖人家的靈石呢?結果偷雞不成卻蝕了一把米。
這個時代真的沒有打狗棒法這門武學,只因此時那個聞名天下的江湖第一大幫丐幫尚未成立,據武林史料記載,打狗棒法是丐幫第一任幫主所創,而今這丐幫的第一任幫主或許還沒出生呢。
所以沒有人知道打狗棒法是一門怎樣的武功,更不知道這套棒法在棍棒杖類武功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且不說打狗棒法是棍棒擊技中的頂尖絕學,只說打狗棒法和降魔杖法之間是一個怎樣的比較?
或許有人會說:沒有最厲害的武功,只有最厲害的武者,但是在南宋時期卻有一個鮮明的對比案例卻可以說明二者的差距——使用打狗棒法的小黃蓉必定強於使用降魔杖法的柯鎮惡百倍。
這個對比,在如今隋朝的濟州城、蓮子湖心島上這場比試裡同樣得到了驗證。
就好像後世一個端着加特林的特種兵對陣一個手持漢陽造的民兵一樣,他們之間的輸贏生死不容易判斷麼?除非把那個特種兵換成一個不會開槍的笨蛋纔會出現逆轉。
打狗棒法是古往今來武林之中最高級的棒法,沒有之一,這個說法是經過無數高手的無數次戰鬥總結出來的,可謂顛撲不破。
對比下來,降魔杖法就差的太遠了,除非是魯有腳那樣的蠢貨纔會把打狗棒法使成渣渣。
而眼下的李智雲要內力有內力,要悟性有悟性,更有萬象神功和尋俠系統做保證,由他施展出來的打狗棒法,實爲打狗棒法的最佳演示,世上再無一人能夠與他比肩。
僅從招式技巧而言,即便是南宋那個聰明伶俐的黃蓉也比他差得太多,更何況他還擁有一身震古爍今的無上內力?
所以李鐵柺輸得一點脾氣都沒有,原本以爲可以憑藉浸淫數百年的降魔杖法來佔一點便宜,限制人家必須使用棍法,沒想到反被人家虐成了一條狗。
鐵柺李輸了,卻不等於所有人都失去了夢想,漢鍾離就很不服,第二個站出來發出挑戰:“李智雲,我鍾離權要與你比試一路劍法!”
李智雲看着胖大魁偉的鐘離權,就覺得有些違和感,這樣的體型難道不該使用巨錘大斧一類的重兵器麼?怎麼會使劍呢?
他覺得劍這種兵器,還是由身材頎長的男人或者是窈窕的女子使用纔好,比如這個時候尚未出生的呂洞賓或公孫大娘。
還有就是,傳說中這八仙裡面的老二漢鍾離不是使一柄大蒲扇麼?怎麼還會劍法?
他知道鍾離權複姓鍾離,單名一個權字,因爲是漢朝生人,所以被後人稱爲漢鍾離,卻不是姓漢。
奇怪歸奇怪,卻不會怯陣,當即答道:“比就比,只不過也得事先說好,你跟我賭什麼彩頭?”
鍾離權也很爽快,一張大嘴,從口中吐出一根銀光閃閃的牙籤,那牙籤見風就漲,瞬間漲大千百倍,赫然是一柄青光森寒的巨劍。
這巨劍與後世那柄黑不溜秋的玄鐵重劍截然不同,通體形狀與普通長劍並無區別,只是型號大了不知多少倍,看上去宛如一塊門板一般。
鍾離權一指懸浮在空中的門板大劍說道:“我就跟你賭這柄青龍如意劍!賭你十斤靈石,如何?”
李智雲微微點頭,心說這柄青龍劍還真是一件寶貝,既是能夠如意縮放,就堪與孫悟空那根定海神針鐵相媲美了,蘇元明說修真者乃至仙家多有法寶隨身,看來這青龍劍就是一件法寶。
鍾離權唯恐李智雲不知這柄劍的妙用,說道:“如果你懂得御劍之法,踏上這柄劍即可做到一日周遊五湖四海,用它來賭你十斤靈石,你只賺不虧!”
一日之內周遊五湖四海?這下就連後世穿越過來的李智雲都不禁怦然心動了,這哪裡是劍啊?這不是F22猛禽戰鬥機麼?而且是不用燒油的!這比猛禽還要猛啊!這買賣太划算了,“賭了!”
衆人聞言也都相顧失色,如此重寶居然只賭十斤靈石?這鐘離權虧大了啊,也不知他要這十斤靈石有什麼急用。
又有人不禁會想:或許鍾離權自信必勝,纔會開出如此賭注,看似以大博小,但實際卻是有贏無輸。
只要有必勝的把握,怎麼賭不是穩賺不賠?就好像後世的福利彩票一樣,用大樂透鉅獎對賭全國彩民的2元錢,看似誘惑巨大,其實鉅獎永遠也到不了彩民的手上,彩民永遠要輸掉2元錢,而且是反覆的輸。
“你是不是也要求我用劍呢?”李智雲覺得有必要提前說好規矩,以免到時候漢鍾離抵賴。
鍾離權大搖其頭道:“不用,你用什麼兵器都行。”
李智雲見狀就把手中的少林棍一拋,拋還給曇宗身後的那個少理和尚,道:“夠爽快,那你就進招吧。”
衆人見狀又驚,李智雲竟然是要空手入白刃麼?你把鍾離權當成什麼人了?人家可是東漢時期有名的猛將!
鍾離權卻不給李智雲反悔的機會,喝了聲:“好!”就一指巨劍,那巨劍倏忽飛至空中,劍身上青光暴漲,在空中打了幾個盤旋,活脫脫變成了一條青龍,搖頭擺尾張牙舞爪地俯衝下來,直撲李智雲。
竟然也是御劍之術!
前文說過,鍾離權這套青龍劍法乃是師從仙人所學,與世間武林中的劍法迥然有異,本就是御劍傷敵之術。
他這種御劍之術與鄭思遠的御劍之術卻又不盡相同。
鄭思遠的御劍之術是化身爲劍、化劍爲身,講究的是身即是劍、劍即是人,劍隨身走,人劍合一。
而鍾離權的這套御劍之術卻是人劍分離的,以意念操縱劍身來發動攻擊,如此即使李智雲能夠損傷這柄青龍劍,也傷不到御劍者的本體,因此鍾離權可以說是完全立於不敗之地。
其原理就是:我就用一柄法寶青龍劍跟你打,傷到你就是我贏,傷不到你我也不輸。
鍾離權也曾根據探聽來的消息仔細分析過李智雲和鄭思遠那一戰,覺得鄭思遠輸就輸在人劍合一上面。
人劍合一固然可以更好地控制劍器,但是一旦劍身遭遇攻擊,連帶着法身也會受損甚至殞命。但是他這一路青龍劍法則不必擔心這一可能,因爲他是遙控青龍劍戰鬥,而自己的本體卻遠離戰鬥中心。
巨劍宛如青龍俯衝而下,衆人也就明白了爲何鍾離權敢於下此重注了,原來是穩居不敗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