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裡的少林寺遠不如後世規模宏大,別看史料記載中他們擁有一支戰力不俗的僧兵,但若是論及寺院的規模和寺產的收入乃至僧衆的數量,則遠遠不如後世的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事實上少林寺是從十三棍僧救過李世民、並協助李世民打敗了王世充以後纔開始弘揚光大的,而在隋煬帝初掌江山的大業年間,少林寺不過是天下衆多寺廟之中較爲普通的一個罷了。
只不過寺院規模小就有規模小的好處,單說一個好處就是便於管理,由於不收俗家弟子,加上從事雜役的執事僧數量較少,寺內僧衆的成分就比較單純且清晰,說白了就是不易被外人混入寺中。
既然外人無法混入少林寺內,也就談不上竊取藏經閣中的武學典籍,所以從未發生過寺內絕技外泄江湖的事情,更不會像後世宋代那樣,被波羅星、蕭遠山和慕容博等人偷成了篩子。
然而也正是因爲少林寺內的武學從未外泄,才顯得李智雲會使少林武功茲事體大,所以當李智雲反過來質問曇宗“你敢說我的少林功夫是從你少林寺裡偷學的麼”,曇宗終於強硬起來,斬釘截鐵地說了兩個字出來:“當然!”
除了偷入少林寺盜竊秘籍或者是偷窺僧衆習武,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學到少林寺正宗武學?要知道昔日王仁則偷遍天下諸多門派世家,學得各類武功不下數十種,都沒能從少林寺中學到一點皮毛,這便是少林寺防範嚴密的體現。
只不過不論少林寺的防範如何周密,也擋不住如此神奇的李智雲,不說別的本領,只說在鄭思遠的火龍和鍾離權的青龍吞噬碾壓之下、他都能從容規避化險爲夷,若是把這本事用在偷入少林寺上面,又豈是少林僧衆所能防住的?
所以曇宗大師愈發認定了李智雲的少林武功是偷入少林寺藏經閣中學來的,原本他早就想要找李智雲說道說道,卻苦於技不如人,只能隱忍不發,直到靈祐禪師來到千佛山下。
靈祐禪師和曇宗大師的師父有着極深的淵源,他來到山東自然是爲了靈石,而當他遇見曇宗,聽曇宗描述過李智雲的武功之後,立時有了主意,說你只管去找他理論!我自有辦法讓你戰而勝之。
曇宗大師對靈祐禪師的保證半信半疑,尤其是今天,當他親眼看見李智雲連勝鐵柺李和漢鍾離之後,就更是心懷忐忑了:靈祐師叔你究竟有什麼辦法能讓我打敗李智雲?怎麼想都貌似不可能。
所以曇宗大師在出場之後首先擺出了極低的姿態,說貧僧不是來跟你李智雲比武的,就是爲了留有餘地,免得真打起來一敗塗地。
曇宗大師如此低調,靈祐禪師卻是信心滿滿,當他看見曇宗唯唯諾諾之後立即跟着出場,在給曇宗打氣撐腰的同時震懾李智雲。
或許是受到了靈祐禪師的鼓舞,又或許是眼見靈祐禪師都跟李智雲懟上了,自己若是再唯唯諾諾就對不起靈祐禪師的幫忙了,所以曇宗也強硬了起來,怎麼着?我就認爲你李智雲是偷學的。
看見曇宗大師突然強硬起來,李智雲就不禁好氣又好笑,問道:“你說我偷學你少林武功,可有什麼證據?比如時間,比如地點,比如目擊旁證,你且說來聽聽,正好此間彙集了天下英豪,也讓大家做個公證。”
曇宗大師立即語塞,強辯道:“以李施主這般身手,要進少林寺偷學武功不費吹灰之力,又豈能被敝寺僧衆發現?你現在讓貧僧說出時間地點和目擊人,這不是強人所難麼?”
圍觀衆人紛紛點頭,均覺得曇宗大師這話說得沒錯,就憑李智雲這本領,別說是偷進少林寺,就是進入皇城禁宮甚至上天入地都沒問題了,只要他不想被人發現,誰能發現得了?
於是紛紛看向李智雲,想聽聽李智雲如何辯解,卻見李智雲不屑笑道:“你這話聽起來像是那麼一回事,可是你卻忘了一件事情。”
曇宗大師連忙問道:“什麼事情?”
靈祐禪師卻冷冷笑道:“你也不用狡辯了,就憑你這本事,難道敢做不敢當麼?”
李智雲聽了這話,原本不屑的笑容立即消失,冷眼看向靈祐禪師說道:“你這禿驢是活膩了麼?曇宗大師要跟我講道理,我就跟他講道理,怎麼你又穿插其中胡攪蠻纏,要是不想講理那就少給我囉嗦,直接開打就是!”
靈祐禪師聞言大怒,喝道:“打就打,莫非你真以爲你是世上無敵了麼?”
旁邊曇宗大師連忙相勸,一拉靈祐禪師的袈裟說道:“靈祐師叔,正所謂道理不辯不明,且讓弟子與他理論一二,看看他能講出什麼道理來。”
佔住理再打人,這是從古至今人類活動中不成文的一條規矩,即使是貴如君主的楊堅要征討高句麗之前都得先寫一篇檄文通告天下,以正出師之名,更何況是一向標榜“講道理”的佛門高僧?
靈祐也知道佔住理的重要性,於是便退後半步,任由曇宗看向李智雲說道:“李施主,你說貧僧忘了一件什麼事情,儘管說出來。”
李智雲冷哼一聲說道:“你剛剛說過,憑我的武功要進你的少林寺易如反掌,不會被闔寺僧衆所覺察,這句話是否可以證明我的武功高過你少林寺所有僧衆呢?”
曇宗大師聞言點頭道:“善哉善哉,李施主所言極是,敝寺武功最高者就是貧僧,而且就是貧僧也對李施主甘拜下風,少林寺內其他僧衆就更不用說了,確是比李施主差得太遠!”
李智雲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着曇宗,聽後者說完了這句話,然後點頭道:“好,那麼我再問你,既然我的武功已經遠遠超過了你少林寺所有僧衆也超過了你,我還去學你少林的武功幹什麼?”
“這個……”
曇宗大師頓時無言以對,圍觀衆人也都連連點頭,對啊!人家李智雲一身上乘武功不知凡幾,甚至天級武學也能層出不窮,又何必去學你少林寺的粗鄙武功?
沒錯,少林寺的絕技的確是很厲害的,但若是跟李智雲這些武功比起來就不免相形見絀了,雖不至於說是天壤之別,但至少李智雲的武學要比少林武學高那麼幾籌,這一點在場衆人盡皆認可。
華夏文言裡面素有“捨本逐末”,“因小失大”、“捨近求遠”等等成語,說得就是這麼個意思,就好像如今的李智雲手握千斤靈石價值億萬,由怎會在乎別人那區區的千百兩金銀?
圈外席間楊素見狀就忍不住暗暗好笑,心說你這和尚還想跟李智雲講理?這不是自找沒趣麼?
當初李智雲在金鑾殿上可是舌戰過高熲的,而且還贏了,若是比較口舌之利,只怕三國那位舌戰羣儒的諸葛亮來了也未必能贏,你一個少林寺的武僧如何能是他的對手?
想到此處,忍不住臉上露出了笑容,卻忽然驚覺自己把兩個李智雲混爲一談了,這事根本講不通,又不禁啞然失笑,笑過之後卻又心頭一凜,莫非這兩個李智雲真的有什麼密不可分的聯繫?不然何以文韜武略同樣相似?
再把目光看向李智雲時,卻聽曇宗大師再次辯駁起來,曇宗大師的反應也很迅速,只語塞片刻就接道:“李施主此言差矣,豈不聞世上沒有最高的武功,只有最高的武者,少林寺僧衆的武功低微只是因爲我們天賦有限,卻不是少林絕技等級低劣。不然昔日我達摩祖師如何能夠威震大江南北?”
這話說得同樣很有道理,衆人便不禁紛紛點頭,是啊,你要說少林寺的武功不行好像也不對,當年的達摩老祖可不是一度稱雄武林,打遍天下無敵手麼?
李智雲又被曇宗大師的說法逗樂了,道:“你還真能說,真不愧是當和尚的,就是會念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說我偷學你們少林寺的武功之後,我在少林絕技上的造詣就能跟你們的達摩老祖並駕齊驅了,是吧?”
“阿彌陀佛。”曇宗大師只宣了聲佛號作爲回答,意示默認。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南天竺人,婆羅門種姓,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時航海到廣州。
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鉢于慧可。後出禹門遊化終身。東魏天平三年卒於洛濱,葬熊耳山。
達摩在華夏始傳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經二祖慧可,三祖僧、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揚,終於一花五葉,盛開秘苑,成爲中國佛教最大宗門,後人便尊達摩爲禪宗初祖,尊少林寺爲禪宗祖庭。
達摩的故事廣爲流傳;一葦渡江,面壁九年,斷臂立雪,只履西歸,橫掃當時華夏武林,世間更無對手,其成就爲世代武林強者所景仰。如果練了少林絕技就能臻抵這樣的境界,那麼就不能說少林武功對李智雲毫無吸引力。
衆人大多如是想法,就看向李智雲,想聽聽李智雲如何申辯,卻見李智雲不慌不忙地說道:“既然你提起了菩提達摩,那麼我問你,你可知道菩提達摩的師父是誰?”
曇宗聞言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望空合十行禮,同時說道:“少林寺志上記載,貧僧祖師的師父有兩位,一個是般若多尊者,授他武功,另一個是求那跋陀羅,授他佛法及四部楞伽經藏於本寺……”
李智雲知道這《楞伽經》就是後世少林斗酒僧玄通撰寫《九陽真經》並夾入其中的那四部經書,後來被瀟湘子和尼摩星偷走藏進了蒼猿腹中。
楞伽經的事情無需與曇宗討論,他隨即打斷道:“既然你知道般若多尊者是菩提達摩的師父,那麼你可知道般若多尊者的內功是什麼?”
曇宗聽了這話就皺了皺眉,只因此事已經涉及到少林武學的隱秘,實在不便當衆說出,但若是不說出來就沒法與李智雲辯論下去,於是決然說道:“是易筋經和洗髓經!”
後世少林武僧之所以武功比不上他們的前輩,天地靈氣逐漸淡薄固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洗髓經的丟失,早在宋朝以前少林寺就沒了洗髓經了,因此不論闔寺僧衆如何勤學苦練,也終究練不到達摩老祖的水平。
其實何止達摩老祖,就連二祖慧可等前輩高僧甚至此刻的曇宗大師都是後來的少林僧望塵莫及的。
要知道這時候的少林寺可還沒有丟失洗髓經,仍處於二經並存的鼎盛時期。
“錯!”李智雲當即否定了曇宗的回答。
曇宗不禁愕然道:“怎麼可能錯?這可是本寺寺志上記載的事情!”
少林寺一向有寫日記的習慣,即少林寺志,由每屆方丈負責撰寫,記錄從創寺以來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僧侶的生平過往乃至箴言語錄,直至清朝都不曾間斷,所以後世清朝的韋爵爺才能從玄澄的口中得知歷代少林高僧的典故。
李智雲卻笑道:“你們那寺志上面已然寫錯了,洗髓經和易筋經只是般若多尊者傳給達摩的兩門內功,但是般若多尊者最擅長的一門內功卻沒有傳給你們的祖師,你知道那是什麼功法麼?”
曇宗茫然道:“這個貧僧的確不知,不知李施主可否見告?”
李智雲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問道:“你可知道我修煉的內功叫做什麼?”
曇宗道:“貧僧不知,還望見告。”
李智雲點頭道:“我練的功法就叫做般若龍象功!這門功法的創始人就是你們祖師達摩的師父,般若多尊者!只因他的名字叫做般若多,所以他才把他自創且是生平最擅長的這門內功命名爲般若龍象功!”
李智雲這番話卻不是牽強附會,而是剛剛用意念跟囚禁在自己識海中的崑崙奴魂魄做了交流,崑崙奴與菩提達摩是同時代的印度武者,自然知道達摩師父般若多尊者的內功是什麼。
李智雲這番話說得有根有據,有鼻子有眼,不由曇宗大師不信,不過在信了之後又忍不住問道:“就算施主你說的都是事實,又與咱們剛纔的辯題有何關聯?”
李智雲哈哈大笑道:“你說有何關聯?我的內功都是你們祖師的師父傳授給我的,那麼你不妨試想,你少林寺藏經閣裡面那點三腳貓的武功、我還用得着去偷學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