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困了就有送枕頭的

孫權見狀,說道:“皇上,此乃臣在那個……南美登陸的時候,發現的農作物。當地土著都吃這種東西,十分香甜。臣想,一定要讓皇上嘗一嘗,就運了一些回來。”

程閔激動的無法自制,拿着兩種農作物,就來到重臣們面前。一手拿着,一手哆哆嗦嗦指着,激動的又說不出來話。

百官從來沒有見到過弘威大帝這麼激動,心說不就是進貢了些稀罕物嘛。雖然沒見過,也不必如此激動吧?

孫權只以爲弘威大帝想要考問百官此乃何物,同時,他海上兩萬裡,開闊了眼界,有了大心氣,便在程閔背後,說道:“諸位大人,可認得此物。”

老賈詡瞅了瞅,“紅嘟嘟的這個,一定是什麼南美的山藥。因爲生長在萬里之外,所以樣子有些不同。這就跟江南的山藥跟江北有異是一個樣的,這南美山藥離得更遠,所以更加不同。”

“有道理!”羣臣一起點頭。

程閔激動了一陣,也就平復下心來。聞言想笑,還南美的山藥。他就拿起金光燦燦的一棒,道:“那此乃何物?”

“這……”老賈詡一時琢磨不出。

然而,又有龐統冒了出來,奏道:“皇上,這一定是南美的麥子。生長環境不同,因此有些異變。”

“高!”程閔忍不住伸出了大拇指。

“多謝皇上誇獎!”一老一小躬身,十分得意。

程閔說的是反話,沒想到老賈詡和龐統當了真。

“皇上……”一旁的孫策着了急,心說兩位軍師說的是個屁啊,他正說道出詳情的時候。就見程閔高舉起兩個作物,道:“這不是山藥,也不是變異小麥。”

弘威大帝舉起紅皮的,“這叫紅薯,俗稱地瓜。”他又舉起金燦燦的,“這不是小麥,這是玉米。”

“紅薯、玉米?是啥?”百官面面相窺,然而皇上命名了,那就叫紅薯,玉米吧。百官一起拜道:“皇上聖明,原來叫紅薯和玉米呀。”

皇上想要親自命名未知事物,百官自然要給面子。但是黃蓋三人傻了眼,孫權咚咚咚直磕頭,呼道:“皇上真乃聖人在世,足不出戶就能知天下萬物,臣敬佩……”.

百官一開始嗡嗡議論,聞言一愣,隨後一驚。怎麼個意思,皇上並不是命名,而是真的知道叫什麼?

皇上是怎麼知道的?皇上又沒去什麼美洲。

“皇上神人也,臣對皇上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龐統抓住了機會,發自內心的大拍龍屁。

於是乎,明白過來的百官,一個個大唱讚歌。同時發自內心的敬佩,皇上萬事通,就沒有皇上不知道的,不佩服不行啊。

程閔一撅嘴,心說朕從後世而來,不認識地瓜跟玉米,朕還混個屁啊。然他心裡一動,先讓孫權等人起身,問道:“真叫紅薯和玉米?不是別的名字?”

孫權急忙躬身道:“啓奏皇上,土著的話聽不懂,臣一開始也琢磨不出叫什麼,只是記住了發音。今天聽到皇上說出紅薯和玉米,聯繫那些土著的發音,果真就應該是這樣的名字。”

“紅薯,玉米。有薯,有米,真乃糧食作物的最好名稱,難得是發音也一樣。皇上聖明!”

百官這才明白前因後果,新物種的命名也是有講究的。比如在山裡發現了貓,要叫山貓,若是叫山狗,顯然是不行的。弘威大帝起的名字合乎農作物的命名,竟然還跟土著語的發音一樣,真是了不得。

“太聖明瞭!”羣臣一陣手舞足蹈。

“原來如此。”程閔也就恍然大悟,他重新回到了龍臺之中,抱着紅薯和玉米,跟抱着孩子一樣。

百官,也是盯着這兩個新鮮農作物,不斷嘀咕,“也不知是個什麼味道。”

孫權聞言一笑,心說你們想吃,本侯就幫你們一把,便奏道:“皇上,這紅薯和玉米十分美味……”

程閔也是聽到了百官的嘀咕,說道:“伯符,你帶了多少回來?”

孫策急忙說道:“各有三千斤,雖然路途遙遠,但學習了土著的保存辦法。絕對可以食用……”

新發現的物種,東方大陸上從來沒有人吃過,百官一個個眼饞,瞅着弘武大帝。

這玉米和紅薯,程閔也是很多年沒有吃到了,說不想吃那是假的。

於是,弘武大帝一咬牙,一跺腳,就召開宮廷宴會,四品以上參加。

皇上宮廷賜宴,這可是大事情,御廚房立刻行動了起來。

御廚房。

“主菜點了沒?”大師傅揮舞着菜刀和勺子。

“點了,紅薯和玉米!”當小太監擡進來紅薯、玉米各一筐的時候。一羣率着袖子,摩刀擦案板的大師傅們傻了眼。因爲誰也沒有見到過這樣的食材,不知道是炒着吃還是燉着吃。這要是做瞎了,估摸着九族難保。

“嗯嗯,這位公公,您能不能去問一問,這……到底怎麼做呢?”廚師長紅着臉說道。

“怎麼做?”很快消息就傳到了弘威大帝耳朵裡,他大手一揮,“這太簡單了,紅薯烤着吃,玉米煮着吃。皮都不用去,什麼都不用放,只放水就行了。”

消息傳回去後。

“就這麼簡單?”圍着紅薯和玉米研究的大師傅們,有些傻眼。

“快做吧。皇上和大人們,都等着吃呢。”小太監拂袖而去。心說還大師傅呢,連個菜都不會做,還要去問皇上。皇上聖明啥都知道,但也不能爲了做菜耽誤了國家大事啊。

後世裡,玉米這種農作物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而紅薯,則是畝產最高的作物。一個總產高,一個畝產高。那個國家適合種植,那個國家的百姓就不會捱餓。

弘威大帝派孫權出海,其目的就是發現新大陸,發現新物種。也好提前千多年,將這些好的物種,傳回華夏。

這一日,孫權果然沒有辜負了弘威大帝的期望,提前千年,帶回了美洲的紅薯和玉米。

於是,弘威大帝傳宴“紅薯玉米大宴”,百官磨牙擦舌頭,等着吃。然而很快,百官就傻了眼。

一個紅薯和玉米算一份,一品官一人一份,二品官兩人一份,三品三人一份,四品四人一份。的確有些少,但也沒有辦法。這第一批不是用來吃的,是要用來種的。

然而,弘威大帝也不能讓臣子餓肚子,什麼烤乳豬啥的,還是管夠的。

另外,弘威大帝額外送到內宮一批紅薯和玉米,這些雖然珍貴,但自己老婆孩子是要管夠的。

嘰裡咕嚕,吧唧吧唧,滿大殿全是咀嚼的聲音。彷彿百隻老鼠,在會餐。

百官一雙眼都在食物上,啃着玉米,不用教就會轉圈啃,這令弘威大帝只以爲自己養了一羣碩鼠。

程閔只是小吃了幾口,追憶了一番後世的味道,這便停了下來,道:“這紅薯和玉米可是好東西,可以在華夏國內推廣種植。”

百官第一次吃紅薯和玉米,發現果然好吃。紅薯甜蜜。玉米有嚼頭麥甜香。一個個只顧着吃,含糊道:“皇上所言……甚是……”

百官也知道皇上的意思。多一種農作物就多一種種植的選擇,這對於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情。然而華夏的作物多了去了。多一兩種也沒啥大意思。所以百官也沒當回事,趁着沒吃過,嘰裡咕嚕猛吃。

程閔拿起自己面前的玉米,後世裡,這玉米畝產能夠有一千多斤。古代沒有後世的科技,但若是精心種植,打個對摺總是有的,便說道:“這玉米,畝產能夠有七八百斤。”

“七八百斤!”百官一愣。住了嘴,雙手捧着玉米就在嘴邊,而眼珠子先是齊刷刷的望向弘威大帝,隨後齊刷刷的望向孫權。

程閔見這姿態,暗樂,心說真成碩鼠了。

孫權急忙起身,“皇上,臣……臣不知畝產……”

程閔一笑,示意他坐下。心說你不知道,是因爲來去匆匆,又不通土著語言。

不過不要緊,程閔知道就行了。

龐統是一品大員。此刻叼着一根玉米,眼珠亂轉琢磨着這畝產七八百斤。“可不可能,行不行?”

百官一開始。只以爲是孫權告訴皇上的。現在看來,是皇上猜的。皇上有許多理論。都被證實是真的。然而這種地,可是實打實的。不是說句話就能增產的。華夏上下幾千年,種了幾千年地,畝產也就三四百斤。這突然就翻了一番……

“不信……”百官心裡搖頭,然而誰也不敢吭。

這個時候,荀彧站起來說道:“啓奏皇上,若是真的能夠七八百斤,那真是太好了。推廣開來,國家的糧食產值能夠提高一倍,就能夠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

百官一陣稀稀拉拉的附和。

程閔一看,心裡就明鏡一樣。心說這是不信了。不過這畝產翻了一番,的確很難相信。然而,程閔卻是拿起了紅薯,笑道:“這紅薯畝產量,能夠達到三千斤!”

“哎呦……”荀彧一屁股坐了回去。心說皇上瘋了,順嘴瞎胡咧,那裡有畝產三千斤的作物。就是將神農氏從地裡刨出來,那也種不出來。

吧嗒,龐統嘴裡的玉米棒落回了盤子裡。此刻百官驚悚了,幾乎看瘋子一樣看着弘威大帝,目光毫不掩飾不信。畝產三千斤,這不是胡逼咧嗎。若是程閔不說紅薯三千斤,百官或許會相信玉米八百斤。然而當程閔說出三千斤畝產的時候,連帶着百官也不相信玉米了。

在百官心中,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畝產三千斤的農作物。從黃帝他老人家,從山上下來的時候,就沒有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神農都種不出來!”華夏帝國的政治是開明的,百官毫不掩飾對弘威大帝的懷疑,連連擺手,搖頭。

龐統重新啃起玉米棒子,道:“若說好吃,”他揚了揚玉米:“我信。若說畝產三千斤,打死本軍師,本軍師也不信。”

羣臣不禁一起點頭。

皇上有時候總是會誇大其詞的,龐統一邊想着,比那老鼠啃的還快,咔咔咔就將手中的玉米棒啃成了棒子軸。吧嗒,這邊就扔進了碗裡。

羣臣也不容多讓,不一會,百多個玉米,成了棒子軸。

程閔麪皮一陣亂顫,然而在這一千八百年前,有史以來畝產只能到四百斤的年代,說畝產三千斤,的確很難讓人相信。程閔眼皮一番,心說朕沒說畝產5000斤,就不錯了。等朕種出來,嚇死你們!

弘威大帝就此有了自己先種,種出來後,再收拾百官的心思,也好藉此教訓教訓思想“陳舊”的百官。並且,孫權帶回來的並不多。如今六月天適合中,而大規模推廣,只能等到下一年了。

然而,弘威大帝也不會輕易放過這些思想“守舊”的百官。於是,弘威大帝說道:“畝產三千斤,你們是不信嘍?”

百官便向軍師們看去。

賈詡等人穩重沒說啥,年輕的龐統道:“皇上,不是不信,是實乃相信。畝產三千斤,一畝地頂十畝地,這……怎麼……可能……”龐統在秦峰的目光注視下。聲音越來越小。

對面是趙雲、典韋、許褚這些武臣。此刻一個個抱着胸,端坐。無視對面文臣的鼓動,在華夏這些武將看來,別說皇上說三千斤了,皇上就算說三萬斤,他們也會相信。只要是皇上說的,不管是啥,都信。

不一會宴會散了,弘威大帝甩袖子就走了。

羣臣剛剛邁步,又轉身回去,拿起吃剩下的紅薯和玉米。心說會去給老婆孩子嚐嚐鮮。

另一方面,弘威大帝昭告天下,拔耀三等候孫權爲一等侯,以獎勵他發現新大陸的功勞。同時,弘威大帝號召子民,要有勇於探索的精神,探索那些未知的地方。

弘威大帝在詔令中說道:“未知的大陸,擁有數不盡的財富,誰發現誰受益。帝國將會制定優厚的政策,比如金礦,誰在未知的大陸發現,那麼,其收入的三分之一,便歸個人所有。”

又明詔:“帝國子民在未知地域,只要建立一個三百人以上的聚集地,國家就會派出軍隊、成立府衙,維持秩序,保證帝國子民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脅,可以安心探索。”

等等等等,有利於探索的政策被髮布了出去。

這一下,一發不可收拾起來。許多富有冒險精神的人,或是隻是單純想要發財的人,開始遠征。有人渡海,沿着孫權的道路,繼續發掘新大陸。而有人,向大陸更北的地方進發。竟然是穿越白令海峽,更容易就來到了北美。

探索者們,在新大陸各地建立了聚集地,而華夏立刻派出軍隊、官方前去。就此,這些只有原始人土著的地方,被劃入到了華夏疆域之內。澳洲、拉丁、南北美、非洲,這些地方都是有的。

相信不久之後,探索者們在新大陸獲得了財富,就會定居下來。漸漸的,這些地方,將屬於華夏。

這得力於探索者們的探索精神。

然而,弘威大帝從上而下的思想解放,也是功不可沒。

弘威大帝爲這個時代的華夏子民注入了後世的活力,讓他們的眼界更加開闊,更加有探索、發現、創新的精神,這種精神,對於一個民族的擴展才是最重要的。

帝國的子民在探索。

弘威大帝也沒閒着,他同樣也在探索。他要好好地種下華夏第一批紅薯、玉米,秋末豐收的時候,來個大豐收。

第83章 水淹下邳第45章 許家莊第169章 兵發幷州第66章 出兵壽春,中途缺糧第25章 董卓遷都第222章 敵疲我打第132章 官渡搏殺第50章 遷都許縣(下)第218章 鄧採兒身死第90章 曹操重傷第147章 遇見龐統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13章 最後的黃巾第337章 計中計加計中計第251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軍事演習第377章 來自羅馬的喪屍軍團第55章 屯田第1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89章 蒲阪之戰2第97章 迴歸許都第313章 孟獲的軍隊第250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下)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223章 森林飛行軍第224章 誓死守衛第32章 入主兗州第208章 水淹袁紹第30章 黃巾餘孽作亂第23章 斬殺華雄第218章 鄧採兒身死第330章 程閔大作第5章 糜家上門求婚?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324章 陰謀敗露第111章 幕後主導第27章 盟軍解散第275章 民間支援第92章 臧霸來降第94章 闌尾炎手術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71章 禰衡出鏡第287章 豬哥的屎路第280章 呂布的抉擇第268章 誘敵出擊第304章 駕崩之計第358章 開銀行第10章 救援長社第18章 治理潁川第214章 男兒當有爲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252章 大戰的序幕第157章 曹丕撤軍第68章 迷惑張繡第25章 董卓遷都第124章 結實黃月英第123章 誘敵誅將第204章 貴霜撤軍第2章 研製精鹽第345章 你若戰那便戰第357章 程閔的紙幣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95章 哀悼曹操第369章 四十萬俘虜第163章 收服田豐第164章 新兵訓練第331章 反間計第117章 血腥的戰場第238章 帝國的覆滅第245章 程氏江山第330章 程閔大作第90章 曹操重傷第278章 軍旗不倒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47章 拿下豫州第152章 軍事會議第164章 新兵訓練第117章 血腥的戰場第85章 下邳大勝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2章 研製精鹽第249章 科舉情況第240章 針對程閔的陰謀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90章 曹操重傷第126章 一顧茅廬第205章 袁紹的進攻第250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上)第112章 爲什麼?第323章 如有神助第271章 奇襲洛陽第264章 白虎戰魂第115章 曹丕殺來第55章 屯田第262章 坑死曹丕第306章 裝死被拆穿第168章 大公子程遠第189章 蒲阪之戰2第281章 曹丕很凌亂第47章 拿下豫州
第83章 水淹下邳第45章 許家莊第169章 兵發幷州第66章 出兵壽春,中途缺糧第25章 董卓遷都第222章 敵疲我打第132章 官渡搏殺第50章 遷都許縣(下)第218章 鄧採兒身死第90章 曹操重傷第147章 遇見龐統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13章 最後的黃巾第337章 計中計加計中計第251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軍事演習第377章 來自羅馬的喪屍軍團第55章 屯田第1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89章 蒲阪之戰2第97章 迴歸許都第313章 孟獲的軍隊第250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下)第155章 皇帝被劫第223章 森林飛行軍第224章 誓死守衛第32章 入主兗州第208章 水淹袁紹第30章 黃巾餘孽作亂第23章 斬殺華雄第218章 鄧採兒身死第330章 程閔大作第5章 糜家上門求婚?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324章 陰謀敗露第111章 幕後主導第27章 盟軍解散第275章 民間支援第92章 臧霸來降第94章 闌尾炎手術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71章 禰衡出鏡第287章 豬哥的屎路第280章 呂布的抉擇第268章 誘敵出擊第304章 駕崩之計第358章 開銀行第10章 救援長社第18章 治理潁川第214章 男兒當有爲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252章 大戰的序幕第157章 曹丕撤軍第68章 迷惑張繡第25章 董卓遷都第124章 結實黃月英第123章 誘敵誅將第204章 貴霜撤軍第2章 研製精鹽第345章 你若戰那便戰第357章 程閔的紙幣第253章 騎兵對抗第95章 哀悼曹操第369章 四十萬俘虜第163章 收服田豐第164章 新兵訓練第331章 反間計第117章 血腥的戰場第238章 帝國的覆滅第245章 程氏江山第330章 程閔大作第90章 曹操重傷第278章 軍旗不倒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47章 拿下豫州第152章 軍事會議第164章 新兵訓練第117章 血腥的戰場第85章 下邳大勝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2章 研製精鹽第249章 科舉情況第240章 針對程閔的陰謀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90章 曹操重傷第126章 一顧茅廬第205章 袁紹的進攻第250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上)第112章 爲什麼?第323章 如有神助第271章 奇襲洛陽第264章 白虎戰魂第115章 曹丕殺來第55章 屯田第262章 坑死曹丕第306章 裝死被拆穿第168章 大公子程遠第189章 蒲阪之戰2第281章 曹丕很凌亂第47章 拿下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