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又見貴霜

其實袁紹和程閔收的消息是一樣的,不過二人的想法卻是有很大差異的。

探馬傳遞的消息是貴霜十萬大軍翻山越嶺打進了益州,猶豫先前程閔攻打涼州,讓益州的劉璋恐懼不已,所以在張鬆和法正的策劃中,請諸葛亮入主了益州,隨後幾年時間過去,諸葛亮已經暗殺了劉璋完全得到了益州。

諸葛亮已經得到了益州,便將兩個魁偶,劉琮和獻帝送進了成都,而貴霜突如其來的偷襲,直接拿下幾乎沒有守衛的半個益州,並且劫持了漢獻帝和劉琮,貴霜帝國的國王大月蘭薩德以此要挾諸葛亮叫喚大筆的錢糧,諸葛亮當然不會爲了這兩個魁偶而交出這些錢糧,而是集結軍隊回攻益州,要奪回益州的土地。

袁紹得知這個消息首先想到的是機會,他完全可以趁着這個機會回軍,然後直接拿下荊州,既然冀州有百萬民兵着實難啃,倒不如拿下沒有守衛的荊州,所以袁紹退兵了。

而程閔的想法可以說與袁紹相差不多,也可以說是截然不同,他的想法是貴霜既然又一次入侵我華夏,漢武帝劉徹曾經說過: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程閔就直接把貴霜列爲後世的鬼子了,敢欺我大中華,不打到你連你媽都不認識,勞資乾脆找跟歪脖子數上吊算了。

況且這也是一個開疆擴土的機會,趁着貴霜十萬大軍被諸葛亮牽制的時候,果斷出擊拿下貴霜,相信憑藉諸葛亮的計謀很有可能完全吃了這十萬大軍,就算吃不下,估計也剩不了多少了,程閔這面直接拿下貴霜,等待那些殘兵敗將回到貴霜,就算再來一次襲擊,程閔也可以輕而易舉的擋住,也就是說程閔將會把華夏的土地擴大一半以上,何樂而不爲呢?

……

再說說貴霜這面吧!

大月蘭薩德當初的想法是送去一個所謂的“公主”,這程閔正值壯年。若是能夠生下一位兒子,背後有我貴霜帝國扶持,將來一定能夠成爲儲君。這對皇族血脈的擴展,是有大好處的。

可是大月蘭薩德能當上四大帝國之一貴霜帝國的國王,智商還是有的,剛答應程閔沒過幾天他就想明白了,一位偉大君王的尊嚴,讓他決不能送自己的女兒給別人當做友好的籌碼。並且英明的他已經看出了程閔卑鄙的想法。

雖然他狠程閔,但是他也知道直接與程閔交鋒敗的可能性很大,畢竟還有西域隔着,之前的交鋒就已經是一場大敗了,所以再次從西域攻擊程閔已經不行了,不過大漢那麼富有,他大月蘭薩德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跟大臣們幾天幾夜不眠不休的討論,終於想出了一條進攻路線,還是偷襲,翻山越嶺偷襲益州,益州也是大漢的領地,說不定比程閔的領地還要富有,所以就來了這麼一出。

……

再看諸葛亮。

在荊州,當時爲皇帝劉協設立的皇宮,如今已經成了臨時的行宮,諸葛亮高居寶座之上,他的面龐沒有任何的表情,讓人不知這位荊、益二州的真正主腦在想些什麼,“大漢正在受到外來的挑戰,作爲國家的重臣,你們有何建議?”

蒯越左思右想了一番,出班奏道:“主公,不如議和?”

“議和?”諸葛亮的表情陡然一變。

法正琢磨了起來,貴霜乃是一個強大的帝國,貴霜帝國真正痛恨的肯定是程閔而不是大漢,只不過貴霜不知道而已,所以纔會出兵入侵我軍領地,若是跟他們說清楚,想必他們一定會退兵的,而腹地內還有孫權、曹丕、袁紹這三個對手,實在不好在這個時候與一個龐大的帝國全面開戰。便也跟着出班奏道:“主公,蒯越軍師所言甚是。國內還有孫權、曹丕、袁紹要對付,河北還有程閔,此時不宜與貴霜開戰,不如議和。”

“議和!”諸葛亮深邃的眼中出現了血絲,一根右眉毛不斷跳動起來。

諸葛亮之所以憤怒確實是因爲手下說的議和,但是他不是憤怒議和,也不是想要爲被貴霜欺壓的益州百姓,而是因爲程閔當初打敗過貴霜,使得貴霜主動跟程閔議和。而到自己,如果現在就議和,天下人將會怎麼說自己?自己比程閔差遠了,程閔會爲了天下百姓與貴霜戰鬥,並且打敗了貴霜,而自己實力不行,打不過貴霜,並且被貴霜嚇的仗都不敢打,而直接議和。後世會說程閔是英雄,是大漢的守護神,自己是廢物,是被貴霜帝國嚇怕的膽小鬼。

諸葛亮本來之時一個沒有野心的村夫罷了,當初被程閔勸出茅廬,本想輔佐程閔成就一方太平天地,可是他沒想到的是自己青梅竹馬的黃月英居然被程閔搶走了,諸葛亮當時就發誓一定要報復這對“姦夫淫婦”一定要往背叛自己的黃月英後悔。

自己一定要做出一番事業,讓程閔知道得罪自己的後果。可是如今,若是就這麼議和了,那自己之前的努力不久白費了麼?這是諸葛亮無法承受的,諸葛亮一定要打敗貴霜,來證明自己的實力,讓天下人看看,程閔能打敗貴霜,自己也一定能,自己絕對不會比程閔差的。

於是諸葛亮直接挑起來了大義的旗子,“我諸葛孔明,是,絕對,不會議和的!”他這話說的一字一頓。

隨後又是喊道:“你們都忘了現在皇帝和大王都在貴霜的手裡,我們的皇帝被貴霜挾持,這可是奇恥大辱,就算你們能夠忍受,勞資也忍受不了,勞資絕對不會議和,反而要直接對貴霜宣戰,不將貴霜帝國那些外族趕出華夏,我諸葛孔明誓不爲人!”

蒯越和法正等人馬上跪拜在地,“主公息怒,我等自當披肝瀝膽,輔佐主公擊敗貴霜,揚我大漢天威於域外!”

“揚我大漢天威!”衆將個個義憤填膺,攥着拳頭,睜着眼。荊、益二州的將領們被諸葛亮震懾住了,都是皓首怒張,誓死要與貴霜一戰。

諸葛亮也逐漸冷靜下來,命衆人起身,這才返回帥位坐下,語重心長的說道:“張鬆,你來起草詔書,大漢將對貴霜宣戰。發證。馬上傳訊,昭告天下。我諸葛亮要爲大漢低檔外族,程閔能做的事,我諸葛孔明一樣能做,而且比他程閔做的還要好,我諸葛孔明纔是輔佐大漢真正的良臣,大漢可以沒有他程文傑,但是絕對不能沒有我諸葛孔明!”

很快,詔書傳檄天下:

大漢丞相諸葛孔明,奉天子之命統理大漢,四海之內,皆我赤子。西夷小丑大月蘭薩德,猥以囂張,挑起戰端。窺我內附之地,挾我天子劉協,荊王劉琮,實乃罪大惡極,……

大漢之德威播聞,臣諸葛孔明必然手刃大月蘭薩德之首,傳於天下,永爲西夷之戒,大泄神人之憤心。

我大漢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戳。今用此佈告天下,昭示四夷……

……

大月蘭薩德皇宮內,不斷傳來憤怒的咆哮。

“這諸葛孔明以爲自己是誰?他一個東方來的黃皮猴子,有了些許力量,就以爲可以凌駕在世界之上了嗎?不交贖金,不來議和,居然對我宣戰,對我的貴霜帝國宣戰!”

“羅馬!安息!這樣的帝國皆不敢正視我的貴霜,就連那程閔都要跟我議和。這個世界,還輪不到他的諸葛孔明。”

“氣死我了,我一定要好好教訓教訓大漢帝國,好好教訓教訓這諸葛孔明,讓他知道,他還沒有資格,沒有資格在這個世界上說話!他要我的頭,我必將用諸葛亮的頭,傳與安息和羅馬還有程閔,讓全世界知道,諸葛亮纔是真正的小丑!”

後世的華夏,在這個時代,從來沒有向域外的地方伸出過觸角。就算是它最強大的時候,也只是追出門走幾步就回來了。除了周圍的幾個小國,在那西方真正強者爲尊的世界,只對華夏有“富裕地方”的概念,從來沒有強大的概念。

所以,與羅馬戰,與安息戰,吞併了大量強國開創貴霜帝國盛世的大月蘭薩德眼中,這個剛剛邁出國門的大漢帝國,只是一個小不點。它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強大,它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都有誰。而誰,才能夠在這個世界的舞臺上說話。

貴霜重臣們,一個個看着大漢帝國國的宣戰書,滿是鄙夷和不屑。

帝國宰相彷彿扔一根骨頭一樣,扔下了宣戰書,冷笑道:“這個諸葛孔明不知天高地厚,他在東方還有那個程閔在,他就敢向我們宣戰,就算程閔小勝我們一陣,也不敢真正跟我們宣戰,他真以爲在世界上沒有了對手。他招惹了他不能招惹的存在,貴霜,一定會給這個諸葛孔明一個教訓。”

“大漢帝國和諸葛孔明,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衆臣一起說道。

於是,在接到諸葛亮宣戰詔書後,大月蘭薩德的貴霜直接對大漢帝國宣戰了。

然而如今整個華夏和貴霜都已經傳遍了,貴霜和大漢互相宣戰了,程閔也藉機整軍,隨時準備出征貴霜,既然雙方已經宣戰,程閔就開始宣告河北的百姓,程閔即將出徵貴霜。

程閔準備出征貴霜的消息在三天之內就已經傳遍了整個河北,如今整個河北都已經沸騰了。

在程閔多年的灌輸下。百姓們早就已經摒棄了前朝時的禁錮思想。他們知道這個叫做地球的世界很大,而中原並不是世界的中心。世界上有許多強大的不輸於大漢的國家。有些比大漢更加強大。

然而民族的自豪感,責任感。激勵着華夏的子民。華夏是不會輸給任何人的,華夏能夠擊敗來自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挑戰,那怕這個國家遠比華夏強大。

河北的百姓自發的組織了起來,捐款捐物。他們之前就已經經歷一次對貴霜帝國的戰爭,那一次程閔完勝貴霜,使得貴霜不得不議和。

這一次想必程閔一樣會戰勝貴霜,讓貴霜俯首稱臣。

七天後,不僅僅是河北,整個華夏地區,全都知道了程閔要遠征貴霜,程閔的風頭又一次壓過的諸葛亮。

整個華夏都在議論着程閔遠征的事情,已經忽視了最先發起戰爭的是諸葛亮了,因此諸葛亮憤怒不已:“媽的,明明是勞資先發起的戰爭,是勞資對貴霜宣戰的,這程閔居然把聲望壓過了我!真是氣煞我也!”

法正勸道:“主公勿擾,這程閔如此做法,對我軍可是一件好事啊,大好事啊!”

“什麼狗屁時機,你到是說說!”諸葛亮不耐煩的回了句。

“如今是我們跟貴霜宣戰,貴霜也是跟我們宣戰的,可是程閔卻沒有宣戰,而是選擇直接出兵,也就是說,他程閔承認了我們纔是漢室正統,承認了大漢天子,如今天子在我們手中,也就是說,程閔要聽我們的號令,這不是一件好事麼?”法正嬉笑着說道。

諸葛亮開始只是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如今聽了法正這麼一解釋,頓時也想通了,不由得哈哈大笑,“不錯,程閔還承認我諸葛亮纔是漢室的肱骨之臣,還承認天子是劉協,等這次一過去,嘿嘿……勞資就給程閔下詔,戲弄死他,哈哈!”

蒯越也跟着附和道:“主公,現在說這些還言之過早,我們必須儘快打回益州,收回屬於我們的土地。必須搶回皇帝,不然一切都是空的!”

“不錯,搶回皇帝纔是最重要的!”法正附和道。

諸葛亮喃喃的說道:“搶回皇帝?”隨後心裡暗暗的想到:把皇帝搶回來又能怎麼樣?皇帝還有什麼用麼?若是他們殺了皇帝和劉琮呢?這樣一來天下無主,那麼我諸葛亮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打退貴霜軍隊,然後成爲新的帝王呢?

第29章 回徐州結婚第282章 夜襲長安第40章 偷襲呂布第154章 軍校第258章 烏巢第322章 劇毒泉水第296章 迴歸鄴都第96章 不戰而勝第28章 投靠曹操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163章 收服田豐第310章 敗走麥城第115章 曹丕殺來第199章 貴霜帝國的慾望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306章 裝死被拆穿第195章 大破聯軍第303章 皇上受騙了第202章 支援呂布第258章 烏巢第355章 鴉片第119章 有奸細?第300章 特種任務(下)第363章 又是偷襲西域第332章 吊打周瑜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275章 民間支援第258章 烏巢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85章 下邳大勝第132章 官渡搏殺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131章 機械師馬鈞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331章 反間計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263章 白虎軍團揚威第380章 殺戮第95章 哀悼曹操第25章 董卓遷都第247章 普天同慶第1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372章 帝國級挑戰第48章 皇帝出逃第297章 加士子冠第295章 三楊獻美第85章 下邳大勝第218章 鄧採兒身死第5章 糜家上門求婚?第247章 普天同慶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27章 盟軍解散第95章 哀悼曹操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269章 連戰連捷第119章 有奸細?第316章 誘惑孟獲第99章 勸降張繡第362章 果真三千斤第109章 處置叛黨第87章 呂布突圍第160章 徐州戰事第73章 點兵出征第235章 包糉子第256章 又見投石車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300章 特種任務(上)第118章 抵住猛攻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349章 凱旋大帝的議和第293章 三楊獻城第202章 支援呂布第303章 皇上受騙了第360章 福壽膏大賣第42章 平定兗州第326章 殺豬哥收孟獲第197章 滅馬韓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59章 張繡還是叛變了第340章 火燒赤壁第76章 袁紹使者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41章 火燒戰壕第15章 平定黃巾第345章 你若戰那便戰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310章 敗走麥城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368章 開戰吧第78章 割發代首第22章 搶個戰功第234章 最後一步第306章 裝死被拆穿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96章 不戰而勝第178章 白狼之巔第217章 北方動盪
第29章 回徐州結婚第282章 夜襲長安第40章 偷襲呂布第154章 軍校第258章 烏巢第322章 劇毒泉水第296章 迴歸鄴都第96章 不戰而勝第28章 投靠曹操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163章 收服田豐第310章 敗走麥城第115章 曹丕殺來第199章 貴霜帝國的慾望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306章 裝死被拆穿第195章 大破聯軍第303章 皇上受騙了第202章 支援呂布第258章 烏巢第355章 鴉片第119章 有奸細?第300章 特種任務(下)第363章 又是偷襲西域第332章 吊打周瑜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275章 民間支援第258章 烏巢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85章 下邳大勝第132章 官渡搏殺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131章 機械師馬鈞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331章 反間計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263章 白虎軍團揚威第380章 殺戮第95章 哀悼曹操第25章 董卓遷都第247章 普天同慶第14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372章 帝國級挑戰第48章 皇帝出逃第297章 加士子冠第295章 三楊獻美第85章 下邳大勝第218章 鄧採兒身死第5章 糜家上門求婚?第247章 普天同慶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27章 盟軍解散第95章 哀悼曹操第156章 官渡蛻變第269章 連戰連捷第119章 有奸細?第316章 誘惑孟獲第99章 勸降張繡第362章 果真三千斤第109章 處置叛黨第87章 呂布突圍第160章 徐州戰事第73章 點兵出征第235章 包糉子第256章 又見投石車第327章 兵臨東吳第300章 特種任務(上)第118章 抵住猛攻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349章 凱旋大帝的議和第293章 三楊獻城第202章 支援呂布第303章 皇上受騙了第360章 福壽膏大賣第42章 平定兗州第326章 殺豬哥收孟獲第197章 滅馬韓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59章 張繡還是叛變了第340章 火燒赤壁第76章 袁紹使者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4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41章 火燒戰壕第15章 平定黃巾第345章 你若戰那便戰第318章 蘿蔔與大棒第310章 敗走麥城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368章 開戰吧第78章 割發代首第22章 搶個戰功第234章 最後一步第306章 裝死被拆穿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96章 不戰而勝第178章 白狼之巔第217章 北方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