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去吐蕃

前往吐蕃的團隊終於起行了,人數比最開始預計的多出了好多,除了於秋帶領的軍政方面人員之外,還包括洺山書院派出的醫藥研究組,種植研究組,地質研究組,支教團隊和建築團隊。

這些人會乘火車到長安,再從長安分批乘運輸直升飛機到蜀中,至於所帶的物資,早就在幾個月前由親衛師走水路運送到了巂州,並且一路往高原上運送,提前紮好營盤,準備好了直升機降落補給點,所以,一路上大隊伍走的還算輕省。

只不過,用直升飛機飛越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風口有一定的危險,所以,大家需要走一段冰雪道路,才能去到後世的那曲地區。

讓在洺山書院讀了十二年書的薩頹格姆比較意外的是,於秋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居然也享受如同神靈一般的待遇。

南詔各部得知於秋會經過巂州,提前好幾天的時候,就帶着自家的土特產前來看望他。

因爲,正是因爲於秋領導的那次救援,改變了巂州,改變了整個西南百姓的命運,在引進了夏國的農業技術,與夏國的製藥集團合作之後,這一帶的百姓的生活,已經徹底的擺脫的貧困,在李世民將巂州劃爲經濟特區之後,這裡的許多百姓,甚至實現了富裕,日子過的與關中百姓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於秋在這邊又收割了一大輪積分之後,纔開始啓程往吐蕃。

或許是之前在玉龍雪山待過幾個月,於秋翻越唐古拉山的時候並沒有什麼高原反應,甚至都不需要吸氧氣包,看上去十分輕鬆,這讓薩頹格姆和一衆吐蕃子弟又是一陣驚訝,於秋在這世界上果然是百無禁忌的,連吐蕃的惡劣天氣,都對他的身體造不成任何影響。

“東贊,這一路來,你有什麼感受。”離家十多年的薩頹格姆看着周圍的雪山峰頂,十分感慨的向噶爾東贊問道。

“我只是感覺很溫暖,以往走到這裡的時候,寒風總是讓我感覺身上的皮肉在被人用刀割的痛苦,雙腳會失去知覺,雙眼會幹澀的難以睜開,可是現在,我的雙腳十分暖和,背心裡甚至有汗。”嘎爾東贊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羽絨服和腳下的雪地靴道。

也不知道夏國的紡織集團用的是什麼布料子,這種內夾羽絨的衣服穿在身上,根本不懼寒風。

至於鞋,那就更厲害了,不僅底板十分防滑,內含可以讓人步行的時候感覺腳下有力的足託,沾在鞋面子上的雪水還透不進來,最關鍵的是,它看上去很大,護住了整個小腿,但並不是很重,還十分結實耐用,哪怕是穿着它走幾個月的路,也未必會壞。

“是啊!夏國已經用技術克服了高原的寒冷和少氧的問題,今後,這裡的天然環境將不再是阻礙他們上來的條件了。”薩頹格姆看了一眼身旁正向高原行進的隊伍道。

所有去往高原的夏國人,都是穿着和他們差不多的行頭,背上還都揹着一個氧氣包。

而且,夏國對於身體的保養,有全套的護理用品,臉和手有專門的防凍霜,嘴脣也有防乾裂的脣膏,甚至,身體都有防乾燥瘙癢的身體乳,所有人雖然是在冰天雪地裡行走,但精氣神和在中原平地上行走的時候沒有什麼區別。

“直到今日,我都十分慶幸當年與阿魯大相一同去到了夏國,這改變了我們吐蕃人的命運,薩頹格姆,你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做的吧!”嘎爾東贊有些感嘆的道。

“當然,要不是夏國的醫生全力的救治,我的父親早就已經去世,根本等不到我學成歸來的這天,這個人情,我必須要還。

東贊,我是洺山書院的大學畢業生,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薩頹格姆拍了拍比自己大幾歲的嘎爾東讚的肩膀道。

曾幾何時,他覺得嘎爾東贊就是吐蕃高原最聰明的少年,後來,他不這麼認爲了,洺山書院裡比他聰明的孩子,沒有上千也有幾百。

再後來,他覺得,那些比嘎爾東贊還要聰明的孩子們,其實也不算厲害,自己應該比他們更厲害。

洺山書院裡,能用十二年左右的世間,學完大學全部課程,拿到於秋親自頒發的大學畢業證書的學生,到現在都還不到十個,其中,洺州七子就佔了四個。

分別是文學專業的徐聰,物理專業的沈青,數學專業的狗兒,和養殖專業的冬兒。

原因無它,大學畢業生,必須要寫畢業論文,必須要對所在領域的知識,有自己的見解,而且,這些見解,都是實際可用的新觀點。

至於其它幾個拿到了大學畢業證書,獲得了學士學位的人,要不就是夏國的大經濟師,大會計師,要不就是衛星發射基地和潛艇建造基地的負責人。

而他,卻是政治與文學雙料特長生,獲得的是雙學士學位。

“大學畢業生?據我所知,洺山書院的大學生很多,但能拿到大學畢業證書,取得學士學位的學生,至今寥寥無幾,他們都是夏國最頂尖的人才。

薩頹格姆,你快點告訴我,這究竟意味着什麼?”並沒有機會在洺山書院系統性學習知識的嘎爾東贊很是期待的向他問道。

“這意味着,我至少掌握了書院的三十多種基礎學科技能,並且,在政治和文學上的造詣,已經達到了巔峰的程度,至少,是目前的巔峰。

所以,未來,我將會用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體系,來管理吐蕃。”薩頹格姆信心滿滿的道。

“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體系?難道不是夏國現在正在用的體系嗎?”嘎爾東贊重複了一句薩頹格姆的話之後,又向他提出疑問道。

“是,但不全是,其實,夏國目前的政治管理體系中,有一小半都是根據我提出來的建議制定的,而且,他們也還在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改革。

咱們吐蕃與夏國的國情不同,制度也要因地制宜的有所改變,只是大體上會相當,細節上,我會根據咱們吐蕃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最優的模式。”薩頹格姆道。

“不是像聯盟內其它各國一樣,推動與夏國整體同步嗎?”噶爾東贊有些疑問道。

薩頹格姆搖頭道,“以咱們吐蕃現在的情況,直接與夏國政體同步,其實是一種災難,因爲,咱們的百姓認知不足,生產能力不足,沒有像夏國,李唐朝廷治下百姓那樣的素質,能夠自主抓生產。

WWW ¤ttκǎ n ¤C 〇

不過,我們可以將與夏國政體同步,作爲下一步的改革目標。”

“也就是說,你是支持咱們吐蕃與夏國政體同步的?”噶爾東贊眼神複雜的看向薩頹格姆道。

“當然,這是大方向,凡是違背這個方向的人,都會粉身碎骨,凡是違背這個方向的國家,都會貧窮落後。”薩頹格姆道。

“難道,有你制定的全新的政治模式也不行?”噶爾東贊試探性的問道。

“不行的,你根本不知道夏國具備什麼樣的底蘊,一個國家的發展,尤其是像咱們吐蕃這樣環境惡劣,產出不足的國家,看的絕不僅僅是內部的政治發展,還要看軍事,看世界的發展環境。

咱們只有向夏國靠攏,才能遠離飢餓,甚至是脫離貧窮,實現富裕,以後永遠沒有繁衍生存的危機和擔憂。”薩頹格姆搖頭道。

噶爾東贊聞言,沉默了一小會之後點頭道,“你說的對,我會支持你接下來的所有決定。”

薩頹格姆向噶爾東贊伸出了自己的手,噶爾東贊一把將其抓過,用力的搖了三下,這是夏國最流行的握手禮,但是在此刻,卻是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接下來的路程,薩頹格姆和噶爾東讚的腳步都顯得輕鬆多了,在午飯時間到來的時候,他們一起來到了於秋的營帳。

“老師,看我給您帶了什麼禮物。”薩頹格姆將一朵很大的雪蓮花用雙手捧着,送到了於秋的案几前道。

“這應該是一朵生長了百年以上的雪蓮花,用來泡茶,很補身體。”於秋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喊趙河去準備茶具。

“在我們這裡,更習慣生吃它,因爲,我們這裡的水即便是燒開了,用來洗澡也都嫌涼,根本泡不開它。”噶爾東贊給於秋解釋道。

“海拔高於五千米,直接用鍋燒開的水,溫度確實不高,不過,團隊裡用來煮飯的高壓鍋,可以利用蒸汽,使水溫達到可以泡融它的程度,東贊,如果連這樣的問題都不能解決,老師就不會來高原了。”薩頹格姆笑着向噶爾東贊解釋了一句,便開始用水清洗這朵雪蓮,然後,將其裝進了於秋泡茶用的大茶缸。

噶爾東贊此時才知道,每到一個營區的時候,那些噴着氣,有一個鐵陀螺在亂轉的鍋子,是一個可以在高原上,也能煮熟食物的特製鍋。

平時忙於政務,很少到廚房裡看這些廚具的噶爾東贊,總算是明白了薩頹格姆剛纔說的,自己根本不知道夏國具備什麼樣的底蘊這句話是什麼含義了,他們的高科技,甚至都用在烹調器具上面了。

“這樣的鍋子,或許能幫你們在烹調食物的時候,節省一些燃料。

而且,我們還有很多幫你們節省燃料的東西,比如,營區伙房外面的那些太陽能鍋子,這次,我會捐贈三萬套這樣的太陽能鍋給你們,之後,還會有更多的太陽能鍋送上來,讓你們平時煮飯的時候,少用許多木料,這樣,你們就可以少砍伐一些木料,更好的保護水土環境了。”於秋一邊說着,一邊將一些可以讓這缸雪蓮茶更加美味的配料放入大茶缸中道。

很快,噶爾東贊就看到了趙河端着一個圓圓的鍋子進來,擰開了蓋子之後,它將一鍋熱氣騰騰的白開水倒入了於秋的大茶缸之中,頓時,整朵雪蓮花就開始溶散開了。

“來來來,見者有份,一人一杯。”於秋在案几上擺了四個杯子,待得茶缸裡的水色發生了變化之後,立即給薩頹格姆兩人乃至端水的趙河和自己各倒了一杯茶道。

沒辦法,在海拔這麼高的地方,除非是將水倒入保溫杯,否則,幾分鐘時間,又能給你從開水凍成一塊冰塊。

幾人也不推遲,端起杯子就趁着茶水尚溫,一口將其喝了進去。

或許,此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在夏國生活多年之後,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人人平等的生活氛圍。

“老師,再有兩百多裡,您就會看到綠綠的草地,和成羣的牛羊了。”感受到了雪蓮花中特有的熱量的薩頹格姆臉色微紅的道。

“是麼,應該還有爲數不少的吐蕃百姓吧!”於秋回味了一下茶水的味道,笑着向薩頹格姆道。

“確實,自從加入到聯合執政聯盟中,與夏國,與聯盟內各成員國展開貿易之後,咱們吐蕃人就再也不缺生存物資了,現在的人口對比十幾年前,翻了近一倍。在唐古拉山的背後,就生活了好幾個人數超過五萬的部落,在邏些城附近,生活着三十萬我吐蕃百姓,他們已經不再需要依靠遊牧來維持生計,開始以農業和手中製造業,來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增加自己的生活來源。”薩頹格姆向於秋講解道。

其實,這些消息,於秋比他知道的更加清楚,不過,於秋並沒有打斷他的訴說,待他又說了一些從噶爾東贊那裡聽來的關於吐蕃的情況之後,於秋纔開口道,“薩頹格姆,你知道,爲什麼你能獲得洺山書院的政治和文學的雙料學士學位嗎?”

薩頹格姆笑了笑道,“應該是學生的畢業論文得到了老師的認可。”

於秋點了點頭道,“你能想到在百姓文化水平不高,生產知識不足的情況下,用集體公有制,來渡過初期的發展困難,着眼點確實是高出了其它學生一頭。

這種集體制度,是目前最適合你們吐蕃發展的制度,雖然它並不適合長期使用,但你可以趁着百姓們思想還很單純的這幾年,利用集體制的強大動能,將百姓們從遊牧轉型到農耕,從一無所知,培養到懂得自主生產,然後再解除集體制度,讓他們成爲自耕農,從而實現社會轉型,變的與中原百姓無異。

只是,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二十年,你都未必能從高原上走下去。”

“學生心理既然想要做成這件事情,自然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老師您等着看學生的成績就好。”薩頹格姆向於秋保證道。

於秋十分滿意點了點頭,又留了他們在自己的營帳裡吃飯,一邊吃一邊聊了一個多小時,纔再度啓程。

第五十八章 賺到了?第兩百一十八章 王猛的長安行第四百九十六章 夏國的立場第八十九章 正確的打開方式第一百七十七章 提請自治第一百零一章 商場居然如戰場第兩百二十五章 去沙門島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聲的問題第三百六十九章 搞推銷的李淵第一百七十七章 提請自治第六章 哭成一團第兩百四十八章 鐵將軍憨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狡猾如狐第三百七十三章 揚州士族的禮物第三百零四章 人間處處是洺州第兩百三十九章 洺州圖書館的建設第四百三十六章 夏國的鈔票第三百三十一章 發散思維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五百零三章 滅教運動第三百七十三章 揚州士族的禮物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戰第二十九章 偷食的客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第兩百章 確定細則(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一百零三章 瘟疫阻路第兩百七十九章 連鍋端第四百五十一章 成長中的下一代第一百六十八章 河東瘟疫第兩百七十九章 連鍋端第四百零二章 奇葩迎親第三百七十三章 揚州士族的禮物第四百三十章 強大的農耕效率第五百一十章 不做蠢事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驚人的礦產量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四十九章 再見劉黑闥第三百零八章 上臺講話第一百四十七章 長安來人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戰第六十一章 闞棱第兩百八十二章 精確無誤的戰鬥第三百六十一章 公開的國務會議第五百三十五章 時光如梭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四百四十五章 夏國的比賽第七十四章 物品獎勵任務線開啓第一百零一章 商場居然如戰場第七十七章 名將爭鋒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個師弟第兩百零五章 回山莊過年第一百五十二章 所謂禮尚往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去山莊第三十八章 收入夾袋第兩百九十章 前進的動力第兩百一十七章 於秋施行的是聖人之道?第三百零七章 對於書院的一撥推銷第兩百九十五章 借種第一百八十六章 忽悠圓謊第兩百五十七章 洺州的招工計劃第三十九章 打開研究創新的大門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方面準備第兩百二十五章 去沙門島第三百二十一章 誘擊第八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五百二十五章 建設吐蕃的工作第一百二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積極性第兩百五十二章 經營原則第五百零二章 傳播正能量第四百八十五章 品嚐提子第六十六章 給闞棱的建議第兩百九十七章 大忽悠第十八章 採購第四百一十四章 經濟控制基本完成第兩百九十七章 大忽悠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學難第一百六十三章 誰在隔岸觀虎鬥?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兩百四十四章 想不透的大事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兩百一十四章 羨慕的眼光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雷引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帶優越感的微笑第一百三十一章 系統初步升級第三百六十七章 慾望使人進步第一百三十九章 獒犬阻路第五百章 驚神第三百四十四章 又用忽悠技第九十四章 一言不合就推銷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兩百三十六章 長安的迴應第五百二十章 被懷疑了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
第五十八章 賺到了?第兩百一十八章 王猛的長安行第四百九十六章 夏國的立場第八十九章 正確的打開方式第一百七十七章 提請自治第一百零一章 商場居然如戰場第兩百二十五章 去沙門島第一百一十九章 名聲的問題第三百六十九章 搞推銷的李淵第一百七十七章 提請自治第六章 哭成一團第兩百四十八章 鐵將軍憨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狡猾如狐第三百七十三章 揚州士族的禮物第三百零四章 人間處處是洺州第兩百三十九章 洺州圖書館的建設第四百三十六章 夏國的鈔票第三百三十一章 發散思維第兩百六十七章 馮氏兄弟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五百零三章 滅教運動第三百七十三章 揚州士族的禮物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戰第二十九章 偷食的客人第四百六十二章 花錢的學問第四十五章 活下去第兩百章 確定細則(騎豬虎爺萬賞加更)第一百零三章 瘟疫阻路第兩百七十九章 連鍋端第四百五十一章 成長中的下一代第一百六十八章 河東瘟疫第兩百七十九章 連鍋端第四百零二章 奇葩迎親第三百七十三章 揚州士族的禮物第四百三十章 強大的農耕效率第五百一十章 不做蠢事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驚人的礦產量第四百五十七章 又出行第三百零一章 玉米收穫第四十九章 再見劉黑闥第三百零八章 上臺講話第一百四十七章 長安來人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戰第六十一章 闞棱第兩百八十二章 精確無誤的戰鬥第三百六十一章 公開的國務會議第五百三十五章 時光如梭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四百四十五章 夏國的比賽第七十四章 物品獎勵任務線開啓第一百零一章 商場居然如戰場第七十七章 名將爭鋒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個師弟第兩百零五章 回山莊過年第一百五十二章 所謂禮尚往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去山莊第三十八章 收入夾袋第兩百九十章 前進的動力第兩百一十七章 於秋施行的是聖人之道?第三百零七章 對於書院的一撥推銷第兩百九十五章 借種第一百八十六章 忽悠圓謊第兩百五十七章 洺州的招工計劃第三十九章 打開研究創新的大門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方面準備第兩百二十五章 去沙門島第三百二十一章 誘擊第八十三章 大功告成第五百二十五章 建設吐蕃的工作第一百二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積極性第兩百五十二章 經營原則第五百零二章 傳播正能量第四百八十五章 品嚐提子第六十六章 給闞棱的建議第兩百九十七章 大忽悠第十八章 採購第四百一十四章 經濟控制基本完成第兩百九十七章 大忽悠第二百零八章 唐朝版上學難第一百六十三章 誰在隔岸觀虎鬥?第兩百六十六章 人口政策第兩百四十四章 想不透的大事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兩百一十四章 羨慕的眼光第兩百四十三章 墨家田襄子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雷引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五百一十八章 略帶優越感的微笑第一百三十一章 系統初步升級第三百六十七章 慾望使人進步第一百三十九章 獒犬阻路第五百章 驚神第三百四十四章 又用忽悠技第九十四章 一言不合就推銷第一百七十一章 投資回水第兩百三十六章 長安的迴應第五百二十章 被懷疑了第兩百八十九章 吐蕃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