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變制跡象

乾清宮內也是宮燈高掛,整個大殿之內燈火輝煌,在李蓮英的大聲高呼中,皇上與皇太后上朝了。

朝堂之上所有的文武官員便齊刷刷的朝皇上皇太后下跪行三呼九拜之大禮,滿朝文物的呼聲吧皇上的耳朵震的嗡嗡作響,皇上看着自己面前的羣臣,彷彿不認了,以前那次上朝也沒有今天的呼聲高呀。

皇上等文武百官向皇太后行跪拜之禮結束之後這才大聲說道:“衆位愛卿,免禮平身。”

於是間,所有的官員站立起來,躬身在朝堂上站立在那裡,這時皇上說道:“昨日黃海大捷,我北洋水師一舉將入侵我大清的日本海軍給殲滅了,而且是我大清北洋水師沒有損傷的情況之下的完勝,這是我朝近幾十年來對外防禦戰中的一場首勝,也是我大清水師組建起來的第一場大勝,朕剛纔從各位愛卿的表情上就能看出大家的言語儀表的喜悅。”

“由此可見,我朝這幾年的一一些改制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切不可就此守着這一點點變化而沾沾自喜,因爲我們自己不改變自己,那樣就會被別人改變我們自己。那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我想大家都知道歷朝歷代的更替這個道理吧?”

皇上接着說道:“今天在這裡我不是危言聳聽,這時一個不爭的事實,昨天我的德國老師湯學士給我講了這樣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他在授課時講道是我們的老祖先發明瞭火藥。”

“我們這一千多年只會用火藥做煙花鞭炮,用於節日的喜慶,而西方卻用火藥製造出洋槍洋炮,打開了我大清朝的國門,對於這個問題,在這裡我想請各位愛卿都好好地深思一下?”

“大家都想想我大清朝今後的如何走向,才能像今天這樣開始擡頭挺胸了,才能與西方各國平等相待了,說道這裡,我想禮部孫志仁近日的體會最深吧?”皇上接着說道。

孫志仁聽到皇上欽點他的名字,趕忙出列躬身向皇上啓奏到:“皇上、皇太后在上,臣正好有本要奏。”

皇上看着孫志仁面露微笑的說道:“孫愛卿准奏。”

孫志仁這時躬身說道:“啓稟皇上、皇太后,這幾日我禮部衙門那是異常的熱鬧,昨天臣下朝之後就被日本公使麻生太郎給堵在皇宮外面的迎水橋畔。”

慈安聽到孫志仁說道日本公使麻生太郎竟然將他堵在皇宮外面,便問道:“孫愛卿,那日本公使麻生太郎如此失禮究竟是爲何事呀?”

孫志仁朝慈安所坐的方向一鞠躬說道:“那還不是急於想找臣就日本與我大清朝的和談而來嗎,當時我就朝麻生太郎說道,公使先生,你將我攔在這裡,這裡能是你我談判的地方嗎,於是麻生太郎只好跟在我的官轎後來隨我來到禮部。”

慈安聽完孫志仁的稟報之後捏造呢一笑,看來那日本人也真是急了,昨天晚上慈安已經受到了地龍從延吉發來的電報,自己那小冤家在電報中說道:“據可靠消息稱,日本國內政治聚變,博文一藤因黃海甲午海戰而引咎辭職了,就連那日本最好戰的小犬二郎也在他自己的府中剖腹自盡了。”

地龍在給慈安的電報中,懇請皇上與皇太后對於日本國的和談要求給予接納,在最大限度範圍內爭取我大清的利益最大化,那纔是我大清想要的結果。

慈安是什麼人物呀,那是一個在宮鬥與官鬥中以及與西方各國的爭鬥中摸爬滾打出來的人物,何嘗不知道孫子兵法的伐謀爲上之策呢。

慈安看着孫志仁接着問道:“孫愛卿你與那麻生太郎後來談判進行的怎樣,接過如何?”

孫志仁躬身回答道:“啓稟皇太后,微臣回到禮部大堂之後,那麻生太郎也隨之而來,在我禮部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首先是我對日本國和談知心表示質疑,當時我說道,貴國的和談誠意令我值得懷疑,你們一方面與我大清談判求和,另一方居然出兵黃海要不是我朝早有戒備,否則爾等今天還會來到這裡找我們談判嗎?”

慈安心中說了一句好,忍不住開口說道:“孫愛卿的處置很恰當。”

孫志仁躬身說道:“謝謝皇太后誇獎。”

孫志仁接着說道:“當時那麻生太郎坐在那裡也是尷尬無比,好一會才說那只是他日本國內一部分好戰分子的擅自行動,爲此日本國已經付出慘重的代價了。”

“麻生太郎又將日本國內內閣首相因此引咎辭職,防務省長官小犬二郎畏罪自盡向微臣訴說一番,”孫志仁接着說道。

“最後麻生太郎懇求我大清朝與其結盟,日本將以往強佔大清的一些島嶼全部歸還給大清,在將俄國人趕出朝鮮之後,那樣將來整個亞洲將是大清朝與日本的。”

“當時我的答覆是,此事事關兩國的的大事,我必須要奏請皇上與皇太后決斷爲理由將其打發走了。”孫志仁說完之後朝皇上與皇太后再次躬身一禮,退後一步,靜候皇上的旨意,

皇上看了一下滿朝文武官員說道:“衆愛卿爾等可以探討一下,我大清朝是否與那日本人結盟?”

皇上話音剛落,朝堂之上的文武各院便小聲的議論開了,一個個相互交頭接耳的在小聲的商議着,是否與日本結盟的利與弊來。

這時李鴻章出列躬身向皇上說道:“啓稟皇上,臣有本奏。”

皇上看着李鴻章說道:“李愛卿,准奏。”

李鴻章開口說道:“謝皇上,老臣以爲,我大清朝切不可與那日本國結盟,因爲這個國家在世界上是向來無信可守的,目前相遇我大清朝結盟,那只是迫於當前的形式而言的,只要其緩過氣來就會翻臉不認人的。”

皇上聽完李鴻章的話點點頭,看了一些其他官員說道:“爾等何有不同意見嗎?”

此時只見袁世凱出列說道:“皇上臣我也有本奏。”

皇上看了一眼朝堂下站立的袁世凱說道:“袁愛卿准奏。”

袁世凱躬身向皇上皇太后說道:“啓稟皇上、皇太后,依臣之見,不如我大清應俄國人之邀,出兵朝鮮,乘機將那日本人趕出朝鮮,我大清一來可以從俄國人那裡重新奪回我們失去的土地與外蒙,這樣我們還可以借力好好的把那日本人收拾一通,把日本國切底打敗不是更好嗎,那樣我們也能將日本以往強佔我們的島嶼全部收回來了嗎?”

皇上聽完袁世凱的本奏之後也覺得袁世凱的話是有些道理,但是皇上並沒有直表態,他還想在聽聽其他大臣的意見如何。

這時兵部侍郎向永泰出列躬身說道:“皇上,臣也有本奏。”

皇上見向永泰也要奏本,便說道:“向愛卿准奏。”

向永泰上前一步再次躬身說道:“皇上、皇太后,臣以爲我朝且不可與那俄羅斯和日本兩個中的一國結盟,或是出手相助,同時也不要出兵朝鮮去趟這一趟渾水,我大清只要在延吉邊境按兵不動,日俄雙方就會有求於我大清朝,我大清將會得到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我們又何樂而不爲呢?”

皇上聽完向永泰的這一凡話之後,仔細一想也是,我大清朝何不在我延吉邊境坐看日俄之間的爭鬥,不管是誰勝誰負多與我大清無關,只帶爾等戰到最後兩敗俱傷之時,那我大清朝只要使出一個小小的手指來,那樣東北亞的局面就發生變化了,日俄兩國就會俯首聽命與我大清朝了,這樣我大清朝在東北亞以及整個亞洲直至整個世界不就是一個舉重若輕的大國了嗎。

皇上想到這裡心內不由得欣喜萬分,皇上這時開口說道:“向愛卿所言極是,我大清朝這時候爲什麼要去趟這一趟渾水呢,何不坐等時局的變化再說呢。”

皇上說完之後,看着孫志仁說道:“孫愛卿,你在退朝之後可以在召集一個什麼報業記者吹風會,再給日俄兩國加把材,點點火,讓他們雙方繼續在朝鮮苦戰去吧,再說我大清朝都與朝鮮的局勢十分關注,不容兩國在朝鮮殺害無辜平民百姓。”

孫志仁也是老道之人,皇上這麼一說話,就知道皇上的本意了,孫志仁躬身說道:“皇上、皇太后。臣遵旨。”

隨後孫志仁有說道:“皇上,臣還有本奏。”

皇上今天樂了,往常着孫志仁上朝幾乎是一言不發,當初皇上也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向禮部過問的,今天這孫志仁的本奏是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了。

皇上看了一眼孫志仁說道:“孫愛卿准奏。”

孫志仁躬身說道:“謝皇上,臣最近接到西方各國外交部的邀請,希望我大清朝在西方各國首都開設公使館,便於與各國之間就兩國外交事務以及國家交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慈安聽完孫志仁的本奏之後開口說道:“孫愛卿都是那些國家提出邀請的?”

孫志仁躬身說道:“啓稟皇太后,這些國家是英、法、德、美、俄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等一些西方國家。”

慈安這時開口說道:“對於在西方各國開設公使館一事,哀家早就想設立了,公使館都各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各國開設公使館可以及時掌握與瞭解該國的政治主張,社會動態,以及我們想要知道的一些情報信息,當然這是兩國交往中雙方相互對等的。”

第230章 醉酒第338章 車隊出城第358章 成立起草小組第315章 積攢經驗第282章 資本源第456章 鼓勁與啓發第140章 塵埃落定第452章 相邀第035章 鬼市之行第056章 爭執第062章 欲擒故縱第160章 意外第241章 驟變第411章 行前的準備第084章 周旋第433章 輝煌繼續第414章 轉機第348章 今日新聞第043章 進城第361章 喜訊第008章 談判第115章 恭親王南征第110章 幕後主政第026章 法場行刑第481章 新材料第151章 琅威裡的任用第149章 慈安與地龍夜談第062章 欲擒故縱第025章 替死鬼第003章 試探風聲第132章 論功行賞第471章 清風正起第430章 宮宴款待第249章 風聲第305章 飲食文化第037章 攪局第381章 進山查看第057章 見光第180章 計謀第155章 君臣同樂(二)第021章 定局第414章 轉機第291章 辯理第420章 協調外交部第084章 周旋第138章 慈安拍板第430章 宮宴款待第050章 使者遇襲第182章 電報收集第143章 議定第395章 袁世凱的不憤第364章 褒獎基金第218章 不亦樂乎第150章 震怒第417章 水電站完工第141章 第一輪談判第133章 籌建北洋水師第198章 李三拳第002章 中俄伊犁條約第012章 格格們的心思第365章 減賦第261章 變制跡象第414章 轉機第011章 暗潮洶涌第203章 室外守候第269章 君臣暢談第343章 香山小住第263章 口舌之爭第388章 新情況第286章 龍族銀行第100章 長遠計劃第146章 慈安決斷第004章 面試王公貴女第254章 從容不迫第360章 名單確定第048章 救駕來遲第147章 慈安定調第120章、惺惺相惜第409章 清風行動第161章 熱鬧非凡第053章 論功行賞第347章 山頂風光好第357章 進一步商議第095章 皇上、皇太后助陣第307章 品嚐美酒第007章 一石三鳥第272章 博學衆家之長第062章 欲擒故縱第438章 殿議第012章 格格們的心思第322章 酒媒界第460章 彩排第415章 滿朝震動第123章 雷霆之怒第356章 改革大幕第432章 輝煌實況第136章 統領府安置第443章 確定策劃人第241章 驟變第047章 死亡逼近
第230章 醉酒第338章 車隊出城第358章 成立起草小組第315章 積攢經驗第282章 資本源第456章 鼓勁與啓發第140章 塵埃落定第452章 相邀第035章 鬼市之行第056章 爭執第062章 欲擒故縱第160章 意外第241章 驟變第411章 行前的準備第084章 周旋第433章 輝煌繼續第414章 轉機第348章 今日新聞第043章 進城第361章 喜訊第008章 談判第115章 恭親王南征第110章 幕後主政第026章 法場行刑第481章 新材料第151章 琅威裡的任用第149章 慈安與地龍夜談第062章 欲擒故縱第025章 替死鬼第003章 試探風聲第132章 論功行賞第471章 清風正起第430章 宮宴款待第249章 風聲第305章 飲食文化第037章 攪局第381章 進山查看第057章 見光第180章 計謀第155章 君臣同樂(二)第021章 定局第414章 轉機第291章 辯理第420章 協調外交部第084章 周旋第138章 慈安拍板第430章 宮宴款待第050章 使者遇襲第182章 電報收集第143章 議定第395章 袁世凱的不憤第364章 褒獎基金第218章 不亦樂乎第150章 震怒第417章 水電站完工第141章 第一輪談判第133章 籌建北洋水師第198章 李三拳第002章 中俄伊犁條約第012章 格格們的心思第365章 減賦第261章 變制跡象第414章 轉機第011章 暗潮洶涌第203章 室外守候第269章 君臣暢談第343章 香山小住第263章 口舌之爭第388章 新情況第286章 龍族銀行第100章 長遠計劃第146章 慈安決斷第004章 面試王公貴女第254章 從容不迫第360章 名單確定第048章 救駕來遲第147章 慈安定調第120章、惺惺相惜第409章 清風行動第161章 熱鬧非凡第053章 論功行賞第347章 山頂風光好第357章 進一步商議第095章 皇上、皇太后助陣第307章 品嚐美酒第007章 一石三鳥第272章 博學衆家之長第062章 欲擒故縱第438章 殿議第012章 格格們的心思第322章 酒媒界第460章 彩排第415章 滿朝震動第123章 雷霆之怒第356章 改革大幕第432章 輝煌實況第136章 統領府安置第443章 確定策劃人第241章 驟變第047章 死亡逼近